A. EVA,PE,茂金屬三種膜用於塑料大棚那種保溫好
一、EVA茂金屬,消減霧流滴膜
本產品以進口高VA含量乙烯(茂金屬)樹脂為基礎原料,內添加日本進口流滴劑、減容霧劑和瑞士進口耐老化劑經三層共擠吹塑製成。本產品除具有EVA長壽消減霧膜的流滴、消減霧、保溫功能外,還具有耐老化、強度高、耐穿刺等特點。流滴期≥3個月,使用壽命一年。寬度2--16米,厚度0.06--0.2mm。
二、EVA長壽消減霧流滴膜
1.以高VA含量乙稀醋酸乙稀共聚物(EVA)樹脂PE樹脂為基礎原料,添加適量流滴
劑保濕劑,消霧劑和耐老化劑混擠出吹塑製成。
2.除具有PE長壽消減霧流滴膜功能更能有效地使棚內霧氣減少或消除;流滴特效
期可達3個月以上(≥3個月);使用壽命一年;棚內溫度比PE長壽流滴膜可提高
2-8℃。
規格寬度2m-13m
厚度0.08-0.12mm
三、PE長壽消減霧流滴膜
1.以優質PE樹脂為基礎原料,添加適量流滴劑、保濕劑、消霧劑和耐老化劑、經
三層共擠復合吹塑製成。
2.PE長壽消減霧流滴膜,除現有PE長壽日光流滴膜功能外,能有效地消弱減少棚
內霧氣,流滴期3個月以上(≥3個月),使用壽命一年。
規格寬度2m-13m
厚度0.08-0.12mm
B. 怎麼種植大棚蔬菜
在溫度低,難以安全越冬的地區,需行大棚保暖栽培。一般採用寬6米、高2.5米、長30米的拱形大棚。構築深溝高畦栽種,在地下水位較高,土壤較黏重的地區,溝深不得少於30厘米,每棚築2~3畦,栽培密度和露地種植相同,培育管理工作也基本上和露地栽培相同。
C. 農膜和地膜的區別是什麼
80年代以來,農用塑料得以快速發展和普及,為高效農業和集約化農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農用塑料包括農、林、牧、副、漁業用塑料。農用塑料製品種類繁多,本文將介紹農用塑料薄膜與網袋的應用技術。
1.農地膜
塑料地膜能起到增溫護根、防凍、保墒、調節光照、節水、除草以及控制土壤鹽鹼度的作用,進而促進作物早熟,提高作物質量與產量。地膜品種較多,主要有普通無色透明膜、無滴膜、黑色膜、白色膜、紫色膜、綠色膜、藍色膜、紅色膜、紅外膜、轉光膜、雙色膜、銀灰色膜、鋁箔膜、有孔膜、出苗膜、除草膜、保溫膜、可降解膜及耐老化地膜等。地膜已應用於各類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栽培及早稻育秧的地面覆蓋。
1.1各類地膜的特點及使用
無色透明地膜透光性好,膜內溫度高,適用於春秋兩季使用。由於膜內溫度高,用於水稻育秧及茄子、甜椒、西瓜等喜溫作物較好,對於有些作物易導致發病。缺點是膜內形成霧滴會影響透光,故也稱為有滴膜。
無滴膜中含有親水物質,覆蓋後膜內表面水滴連接成水膜而沿膜流下,故稱為流滴膜。此膜透光率高,膜內外溫差大,使用效果較普通無色透明地膜好,膜內濕度也相對較小。
有色地膜以及紅外膜、轉光膜統稱為光效膜。光效膜通過選擇性透過波長及能級的光線而起作用,針對性較強,對不同作物有不同效果。
黑色地膜能防治雜草,但提高地溫較少(僅2~3℃),適用於白菜、萵苣、蘑菇、茶葉、煙草等。
白色地膜可將光反射作物葉子及果實上,有利於光合及催熟作用。綠色膜阻擋紅橙光和藍紫光,可抑制雜草生長和提高某些作物的產量,但因抑制雜草能力不強而使用不多,綠色膜多用於茄子、草莓、瓜類等作物。
雙色膜通過減少透光抑制雜草及得到適宜的地溫,用於西紅柿、草莓、甜椒等作物。
紫色膜能透過紅、藍光並吸收綠光,有利作物生長,如用於菠菜,可提高產量,延長上市期。藍色膜在弱光光照條件下,透光率高,強光照條件下透光率低,故保溫性好,用於水稻育秧、蔬菜、花生、棉花、草莓、馬鈴薯等作物可提高產量與質量。
紅色膜能透過紅光與藍光,能促進黃瓜等作物生長。紅外膜中加有透紅外線助劑,增溫幅度提高20%。
轉光膜中含有轉換劑,將太陽光中的高能短波轉換成低能量級長波及中長波,為作物提供適宜光照條件,促進作物生長及提高產量,由於成本原因,目前在我國轉光膜還未用於地膜,只用作棚膜。
銀灰色膜與鋁箔膜具有較強的光反射作用,能驅翅蚜,能提高地溫,能補充作物及果實背面光照的不足,進而減少病毒危害、提高作物產量,促進果實著色及提高果實糖份。
銀灰色膜適用於黃瓜、西紅柿、西瓜、芹菜、結球萵苣、菠菜、煙草等作物。
鋁箔膜適合高溫季節種蔬菜用,也適用於桃、蘋果、櫻桃等果樹。由於鋁箔膜成本高目前使用較少。
有孔膜上按作物栽培行距排列打有一定直徑的孔,孔徑2~10mm,試驗表明,不同的作物要求的孔徑和孔密度不同。有孔膜一方面能保證供氧,另一方面能促進胚根下伸,此外大孔可增大水份蒸發、降低溫度。出苗膜上按作物行距開出條狀縫,與播種位置一致,苗出土後從縫中鑽出,適用於大蒜、水稻的栽培。
除草膜除黑色地膜外,尚可將除草劑添加於膜中或塗於膜表面,除草劑緩釋到土壤中起除草作用,除草膜目前廣泛應用於甘蔗、玉米、栽培,也可用於花生、甜椒、西紅柿,在煙草、黃瓜上不能用,炎熱天也不能用。
可降解地膜的產生源於消除土壤中地膜殘片造成的「白色污染」。降解地膜有生物降解型、光降解型和光/生物雙降解型三大類,目前降解地膜在各地、各類作物栽培中都有一定數量的應用,但應用不夠普及。降解地膜推廣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價格,二是現有技術水平制約及各地土壤、氣候、光照等條件的不同導致地膜降解時間不能准確控制,而降解地膜技術的成熟與完善仍需經歷相當長的時期。
保溫地膜通過減少長波紅外線透過量而起到保溫效果,在北方及冬季使用較多。
此外尚有可收集透過雨水的滲水地膜,滲水地膜有兩種,一種是具有一定孔密度(打孔)的小孔膜,另一種是具有透過選擇性的微孔膜,微孔膜可通過致孔劑或拉伸致孔,微孔膜有親水性,可透水但不透水蒸氣,微孔膜使用效果較好。使用滲水地膜可減少作物灌溉次數,具有節水效果。
1.2地膜材料與產品
1.2.1地膜材料
近年來我國地膜材料以聚乙烯為主,另有部分聚氯乙烯及乙烯-醋酸乙烯樹脂(EVA)。聚乙烯中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地膜中均有應用,三者由於分子結構不同,材料特性與加工性能及產品性能有較大差異。HDPE分子量高,密度大,結晶度高,因而透光性差,但力學性能好,強度高,加工性較好,易製成微薄膜,使用溫度-30~100℃;HDPE受紫外線影響最明顯,地膜初始強度雖較高,但老化較快,特別是老化後橫向強度很低,無法回收,所以一般不用HDPE做地膜,特別是耐老化地膜不可以使用HDPE。LDPE分子量分布寬,結晶度低,因而透光性好,加工性能好,但力學強度相對較低,使用溫度-40~80℃。LLDPE分子鏈上僅帶有短支鏈,分子量分布窄,結晶度介於LDPE和HDPE之間,力學性能好,透光性較差,加工性能比LDPE差,拉伸性較好,易制備微薄膜,抗刺穿性較好。PE地膜用樹脂的基本要求見表1,不同PE地膜耐老化性比較見表2。依據不同PE的性能及地膜使用情況對比,因地膜對透光性要求比大棚膜低,且地膜從降低成本考慮厚度一般較薄,所以LLDPE最適宜做地膜材料。LDPE也可作為地膜材料,但因耐老化性遠不及LLDPE,如增加厚度則有成本問題,因LDPE有透光性好的優點,故作為在棚膜材料較合適。有的地膜生產企業結合HDPE、LDPE和LLDPE的特點,將LDPE和LLDPE共混或將三者共混生產地膜。HDPE雖不宜用於生產地膜,但由於HDPE易加工成微膜,且膜初始強度較高,一些企業也用來加工地膜,導致地膜殘片無法清除,使「白色污染」加劇,並且常因老化快未能達到某些地區某些作物要求的覆蓋期限導致一些糾紛。表3列出了部分地膜用PE樹脂推薦牌號。
表1PE地膜用樹脂基本要求
表2PE地膜耐老化性比較
表3部分地膜用PE推薦牌號
與PE相比,PVC具有強度高、抗紫外性能好,耐老化、透明性好、保溫性好的優點,是最早的地膜用主要樹脂。由於近年來PVC價格高於PE,且PVC密度大、膜厚,用於地膜已不具備優勢而被淘汰,但由回收PVC製得的黑色和灰色地膜仍有應用。表4為地膜農膜用PVC樹脂主要指標。
EVA薄膜耐沖擊、耐老化、透光性好於PE,保溫性能良好,與無滴劑有較好的相容性,拉伸性好,易制備微膜,但因產量少價格高而使用較少。近年來,EVA作為非PE耐老化地膜的可選材料,預計EVA地膜用量將會逐步增加,但增加速度不會太快,其中主要制約因素是EVA樹脂的價格,而EVA價格的大幅下降主要依賴於EVA生產規模的擴大。EVA地膜用樹脂性能見表5。
聚丙烯(PP)比PE強度高,其加工性能較好,易製得微膜,但結晶度高透光性差,其獨特的分子結構及螺旋狀晶體導致其分子鏈易氧化斷裂即易老化,故一直未能在地膜上得到應用。最近出於非PE地膜的考慮及PP易老化降解的特點使PP受到重視,PP可降解地膜在國外已有少量研究和試用,在國內華北工學院正在進行此項研究。
表4PVC農膜用樹脂主要指標
表5EVA農膜用樹脂主要指標
1.2.2地膜產品
在各類地膜中,除鋁箔反光膜及黑白雙面地膜為復合膜外,其餘普通地膜及功能地膜均為單層膜.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國內外地膜都在向薄型化方向發展,在我國由於用戶承受能力方面壓力較大,國產地膜厚度較國外的薄.地膜產品標准規范目前只有地膜或農膜等通用標准及近年來形成的可降解地膜試驗標准,其它專用及功能地膜尚未形成統一的標准規范,只在參照普通地膜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特徵項目作為企業地膜產品技術指標。表6為GB4455-84農業用聚乙烯吹塑薄膜中的主要指標,該標准中膜厚度較厚,主要適用於育秧膜及棚膜,表7GB1375-92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此標准適用於以LDPE、LLDPE、LDPE/LLDPE、LDPE/LLDPE/HDPE為主要樹脂,加少量各類助劑,用吹塑法加工而形成的PE地膜,此標准通用性較強,可用於PE黑白雙面地膜及其它普通地膜和功能地膜.PE地膜尚有標准SG369-84(LDPE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可作為參照。表8給出了軟PVC吹塑農用薄膜(QB1257-91)的主要技術指標,該標准適用於吹塑PVC地膜,棚膜及其它用途的農膜,PVC吹塑地膜,PVC吹塑地膜尚有SG81-75可參照。
表6農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B4455-84)
表7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13735-92)
我國的耐老化地膜多以70%的LLDPE(MI=1)與LDPE共混,添加0.2%的復合光穩定劑(含受阻胺類紫外線吸收劑和猝滅劑),地膜厚8μm,初始拉伸力1.3N,使用2個月後拉伸力降為50%,碎片在1m長度以上,可清除性大於80%,易於撿拾回收。地膜老化評價有塑料氙燈光源曝露試驗方法(GB9344)、塑料自然氣候曝露試驗方法及農田曝曬試驗等級評定考核法。
除草地膜對除草劑釋放濃度和釋放期有一定要求,正確的配方應能保證釋放濃度在傷害農作物限值以下,在釋放期間大部分時間內釋放濃度在除草有效濃度之上。顯然內添加式除草地膜易滿足上述要求,從提高相容性延長釋放期考慮,地膜材料以EVA較好,也在PE中添加接枝改性的PE作為相容劑。除草劑常用阿特拉津、除草醚、殺草酚、撲草凈等。
表8軟PVC吹塑農用薄膜(GB1257-91)
有色地膜材料多用PE,也有少量PVC膜,各色顏料一般以色母粒的方式加入。黑白雙面(雙層)地膜經共擠復合吹塑而成。雙色相間帶條膜由兩台擠出機共擠吹塑而成。轉光膜目前產量不大,膜材料均為聚乙烯,轉光劑以轉光劑母料的方式加入,轉光母料用量一般小於5%。
2.棚膜
棚膜覆蓋栽培技術早在50年代末期就已開始應用。棚膜覆蓋栽培不僅能促進作物生長、早熟、增產、提高果蔬質量,同時實現了果蔬作物在寒冷季節與地區的種植,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得以普及應用。近年來利用大棚冬季栽培栽培果樹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此外,棚膜覆蓋用於某些作物栽培,還可起到推遲成熟的作用,如玫瑰類花卉、沙漠地帶的葡萄。
塑料薄膜溫室按其面積大小及高度可分為大棚、中棚、小棚。大棚面積通常為600~1300m2,寬10~15m,長40~60m;中棚面積在600m2以內,長15~30m,寬5~8m;小棚結構通常為扣畦或扣壟式,類似低隧道式,高約0.5m,寬1~1.5m,長15~20m。塑料薄膜溫室按薄膜覆蓋結構形式可分為單層結構式、雙層結構式、雙層膜間充氣式等多種,此外尚有介於地膜與溫室之間的浮膜式及兩邊薄膜保護式溫棚。
單層結構式採用單層薄膜覆蓋,棚膜厚0.08~0.2mm,單層結構式薄膜溫室結構簡單,建造費用低,我國目前大棚中棚多採用此結構。雙層膜棚採用雙層薄膜覆蓋,兩層膜距離一般30~50mm,因而棚內外溫差更大,保溫性更好;薄膜常採用雙層PE膜,也可其中一層採用鍍鋁膜,採用鍍鋁膜可比雙層PE透明膜的熱損失減少65%左右,當需要嗇光照時可捲起上層薄膜。
雙層膜間充氣式大棚採用雙層薄膜,膜間距30~50mm,膜間用鼓風機不停地鼓入空氣,形成動態空氣隔熱層,使大棚保溫效果更好,進一步減少水份凝滴。雙層膜充氣大棚由於需要不間斷充氣,維持費較高,目前在我國較少使用。但由於單層大棚在北方冬季普遍採用草簾苫蓋保溫,存在一些問題,相比之下雙層大棚及雙層充氣大棚在這方面優勢突出,已引起重視。
浮膜覆蓋是一種低成本簡易覆蓋方法,膜不用支架直接覆蓋於作物上,也能起到保溫、防風雨霜凍、防鳥蟲危害、催長早熟、延長種植期的作用。浮膜一般使用一期作物,屬一次性使用,故厚度及性能要求比大棚膜低。膜厚一般0.03~0.05mm,膜材料為降低成本一般用聚乙烯,PE浮膜寬5~10m,長度不限,分為有孔膜和開縫膜。有孔膜孔徑7~8mm,孔密度500、700、1000孔/m2,孔密度視不同作物和氣候條件而定,500孔/m2相當於4%通風;有孔膜開孔目的除通風外,還有消除霧滴和透過雨水的作用。開縫膜覆蓋於作物上,待作物生長到一定高度時,縫隙被撐大張開,作物上部鑽出縫隙,這種膜對土豆等作物有良好的效果,但葉片與膜接觸處會出現焦燒現象。另一類浮膜為無紡布,原料可為PE、PP、PET、PP/PA等,無紡布一般採用厚度0.025~0.12mm(17~20g/m2)規格,幅寬1.5~10m,長度不限;無紡布強度高壽命長,可多次反復使用,在我國使用較少,但近年應用增長較快。
2.1各種功能棚膜的特點與使用
在普通透明棚膜的基礎上,人們開發了許多功能棚膜,進而還有一些功能組合的多功能棚膜,現將單一功能棚膜介紹如下:
長壽棚膜:通過優化通用基礎樹脂、穩定劑等,延長了棚膜的使用壽命。日本的PVC長壽膜可使用2~3年,PET膜可使用10年;法國CdF公司PE膜可使用1~2年;我國PE長壽膜厚度0.05mm(用於中小棚)和0.08mm(用於大棚)膜使用壽命可達1~2年。
無滴膜:比無滴地膜要求高,無滴膜主要依靠親水的無滴劑起作用,無滴劑可內添加於膜材料中,也可外塗於膜表面。另有一類多層共擠出復合棚膜,依靠中間樹脂的低導熱系數起到熱阻作用,使棚膜內外表面能保持較大溫差從而減少棚膜內表面霧滴的形成,此類膜有些也稱為無滴膜。近年來一些無滴膜增加了防霧功能,可有效減少或消除大棚內霧氣,增強作物採光效果。
保溫膜:白天太陽光主要以波長0.3~0.7μm的波長射入薄膜內,使棚內溫度升高,土壤吸收大量熱量,空氣夜間溫度低土壤以長波紅外線(5~10μm)將熱量散發出去,保溫膜的作用就是阻止夜晚遠紅外輻射的透過,以保持棚內溫度。保溫膜有利用紅外熱阻或低導熱系數型(單層或多層共擠復合)以及添加紅外吸收劑型,後者成本低保溫效果好。為提高保溫性能,薄膜應控制在一定厚度。
轉光膜能將紫外光和510~560nm的可見光轉變成作物所需的光如藍光、綠光、紅光等,或能提高棚溫3~5℃,從而加速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質量。各種有色膜可選擇性透過光線,適應於不同作物。選光膜可選擇性地透過某一波段的紫外光,其餘阻隔掉,這樣既不影響棚膜耐老化性能,又可為不同作物提供所需的紫外光段,有利於作物生長和提高品質,此外還可防止病蟲害。
漫散射棚膜適於低緯度地區、氣溫較高季節覆蓋大棚。特點是早晚光照弱時透光率較高,棚內溫度也較高;中午光照強時透光率降低,棚內溫度也較低。此膜能防止高溫季節及中午棚溫過高,有利於棚內溫度穩定,但膜增溫效果較差,不適於覆蓋北方越冬大棚。
反光膜為雙層鍍鋁BOPET膜,幅寬500~1000mm,厚度0.02~0.03mm,對入射光具有鏡面反射效果,在日光溫室冬春果蔬生產及蔬菜育苗時將膜懸掛於栽培畦或苗床北側,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可在一定距離內增加光照強度40%,從而提高秧苗素質和提高果蔬前期產量。
2.2棚膜材料與產品
2.2.1PVC棚膜
我國PVC棚膜應用始於60年代,產品有吹塑膜(標准見GB1257-91)和壓延膜(見表9GB/T3830-94)。由於PVC棚膜保溫性好,初始強度高及透光性優於PE膜,過去國內棚膜一直以PVC膜為主。近年來由於考慮PE膜成本低生產方便,加之PVC膜配方工藝復雜、增塑劑毒性及增塑劑遷移吸塵等問題,用量大幅減少,目前國內棚膜以PE膜為主。PVC棚膜國內目前主要在北方地區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世界PVC棚膜占棚膜總量的50%,日本最高達70%以上。日本棚膜均為長壽、高透光、高保溫、無霧滴、無塵、無毒多功能膜,壽命一般在3年以上,有的5~8年,無霧滴期可長達4年。
表9PVC壓延農用薄膜(GB/T3830-94)
我國的PVC棚膜也應向上述方向繼續發展,因PVC膜與PE膜相比尚有耐紫外光老化、極性助劑易加入、功能助劑加入持持效期長等優點,比PE膜易於實現長壽和長效。
PVC棚膜應使用SG2或SG3型PVC樹脂,其它助劑可選用例如主增塑劑DOP,輔增塑劑DOA和環氧大豆油等,紫外線吸收劑UV-9、抗氧劑雙酚A和亞磷酸三苯酯等等。需注意棚膜中不得使用DIBP增塑劑,因已證明DIBP的毒性對農作物有害。無滴劑主要選用聚甘油硬脂酸酯、S-60、S-40等復配。PVC棚膜的減霧需添加特殊減霧劑,防塵功能目前主要靠表面塗防塵層實現,此外添加少量超細無機粉末填料起吸附緩釋作用,可延長無滴持效期及減少增塑劑的遷移量。
2.2.2PE棚膜
國內棚膜近年來以PE膜為主,PE棚膜標准參見表6,部分推薦棚膜料牌號見表10。棚膜可用LDPE、LLDPE或兩者按比例共混後吹塑製得。
表10部分PE棚膜料推薦牌號
依據最佳溫室效應的要求和栽培效益需要,對透明棚膜透光性有如下要求:對波長0.35~3.0μm的太陽光輻射具有高透過性,對波長<0.35μm的紫外線具有高吸收或高阻隔性,對>3μm波長特別是7~11μm波長的遠紅外線具有強阻隔性,以達到促進作物生長、抑製作物徒長和夜間保溫作用。超細高嶺土、滑石粉、硅藻土、絹雲母可作為阻隔遠紅外線的保溫劑,膜中用量1%左右。
由於PE耐老化性較PVC差,故高效穩定劑對PE棚膜的耐老化性尤為重要。應選用聚合型受阻胺光穩定劑,牌號有瑞士產Chimassorb944、492、494,美國氰特公司的3529、3346,Tinuvin622LD、N-30,北京產6921、6922、BW-10LD、GW-540等。添加0.4%BW-10LD和0.1%PL-10的PE棚膜使用壽命可達22個月。主抗氧劑選用受阻胺酚類如Cyanox1970、Irganox245、MarkAO-80等,輔抗氧劑選用用硫代酯類。受阻胺類光穩定劑應避免與抗氧劑264並用。
目前國內外判斷聚合物耐候性優劣的依據是斷裂伸長率保留率和羰基指數,企業選擇農膜用樹脂的主要依據是熔體指數。實踐表明,滿足熔體指數要求的棚膜有時也會出現爆棚,原因是分子量與熔體指數並不是簡單的比例關系,老化性能還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支鏈長短、支鏈數目、結晶度、金屬離子含量等因素有關。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則老化性能較好;長支鏈主要對樹脂的熔體流變性能和熱力學性能產生影響,短支鏈數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樹脂的機械性能和光熱穩定性,支鏈數目越大,分子鏈結構的弱點就越多,高聚物穩定性就越差;金屬離子含量高則樹脂穩定性差。此外農膜中添加滑爽劑、開口劑等低分子助劑對耐候性有一定負作用。
防霧滴劑主要選用硬脂酸多元醇酯、聚氧乙烯類和有機胺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減霧劑選用含氟、硅、硼的表面活性劑如日本理研(株)AF-18(用量0.1%)。由於PE非極性,與防霧滴劑相容性差,造成PE無滴膜持效期短,並且防霧滴劑的添加量一般不超過1~1.7%,用量太多膜透光性下降,為提高持效期可同時添加超細高嶺土和滑石粉作為吸附劑和緩釋劑。此外不同樹脂的流滴不同,LDPE流滴性好於LLDPE。
保溫劑、轉光劑在各種棚膜中通用。轉光劑主要有無機和有機配位體兩類;無機轉光劑可使溫室蔬菜產量提高,使蔬菜早熟5~20天;有機轉光劑與樹脂相容性好,發射強度高,比無機轉光劑效果好。
2.2.3EVA棚膜
EVA棚膜集中了PVC膜與PVC膜的優點,因而近年來發展很快。EVA棚膜發展重點是多功能三層復合棚膜,由共擠吹塑工藝製得。EVA膜所用各類功能助劑與PE棚膜完全相同。由於EVA結晶度低且極性較強,與防霧滴劑相容性好;與PE無滴膜相比,EVA無滴膜中可添加更多的防霧滴劑(3~3.5%),且流滴持效期長可達6個月。我國EVA無滴膜研究應用時間不長,但技術水平與國外相當,國外EVA無滴棚膜流滴持效期為1~2年,這只是因其膜厚且棚內採用微滴灌技術。
共擠三層復合多功能棚膜的生產須注意幾個要點:為延長流滴持效期,中內層或三層均應添加防霧劑,添加量以中層>內層>外層為宜;無機物保溫-緩釋劑在三層中均應添加,添加量以中層>內層>外層為宜;抗老化劑外層用量最大,以外層=內層>中層或外層>中層>內層。例如LDPE(外)/EVA(中)/EVA(內)三層膜,以外、中、內順序,抗老化劑用量為0.5、0.45、0.40%,防霧滴劑用量為0.8、1.9、1.7%,保溫-緩釋劑用量0.6、1.3、1.4%。
2.2.4茂金屬聚乙烯(m-PE)棚膜
m-PE有很多優點,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窄,短支鏈且支鏈少,低密度、高純度、高透光、耐沖擊、耐刺穿,近年來已用於農膜。國內目前正開始研製m-PE棚膜。由於m-PE分子量分布窄加工困難,可加入10%左右LDPE與之共混,以改善加工性。m-PE還可添加於LDPE中以改善LDPE棚膜抗沖擊抗刺穿及透光性能。
2.2.5其它棚膜
PET棚膜與上述棚膜相比強度更高、透光性更好、壽命更長、流滴持效期更長。日本PET多功能棚膜使用壽命長達10年,10年無霧滴。PET棚膜在美國和日本發展較快應用較多,在我國目前還未應用,但PET膜的優越性能已受到關注,今後幾年會有一定發展。
PC棚膜和PTFE棚膜比PET膜壽命更長,但因成本問題目前在國外用量也較少。
由PE扁絲編織後復合(單面或雙面)PE膜而成的PE編織復合棚膜是近年來開發出的新產品,該膜強度高,壽命比普通PE棚膜高一倍。由於該膜透光性相對較差,故此類膜的功能應向無滴、保溫、反光等方向發展。
在溫室大棚中飼養禽畜及進行水產養殖在國內外已有許多應用,甚至可在大棚中養蠶,大棚養殖對於促進禽畜水產品生長(特別是冬春季)增加產出效果顯著。棚膜一般可用PE無滴膜,也可用長壽膜。
3.農網
採用HDPE、PP、PA、PVDC等單絲經定向拉伸獲得高強度絲,紡織成網。也可直接由旋轉機頭擠出成網。農網已應用於農業包裝、蔬菜運輸、漁網、水產養殖、牲畜飼養、植物保護和作物的收集等方面,以下介紹一些主要品種。
3.1防蟲網
HDPE網或抗紫外線的PP網,加有防老化劑,是一種新型農用覆蓋材料。採用防蟲網全封閉栽培,可有效防止害蟲入侵,從而實現蔬菜生產基本不用農葯,防蟲網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防蟲網的網眼密度以22目為宜,網眼密度太小防蟲效果降低,太大則通風不暢易造成爛菜。防蟲網幅寬一般3~4m。
3.2遮陽網
HDPE網,加有光穩定劑等助劑,有黑色網和銀灰色網兩種。遮陽網可為作物提供遮蔽陽光的生長條件,使用後透光率可降至25~40%,可起到調溫、增濕、防暴雨、防冰雹及鳥害的作用。銀灰色網增溫效果略好於黑色網。網寬度一般2~4m,長50~100m,2mm網格可濾除50%的直射陽光。目前國內年用網量1.6億平方米,售價0.5~1.0元/平方米。為適應浮動覆蓋的要求,應開發寬幅遮陽網。
3.3遮蔭網
遮蔭網用於控制日照時間而不形成膜下熱量的積累和室內溫度的上升,作為具有反光、遮蔭、保溫功能的覆蓋材料或溫室內保溫幕使用。遮蔭網通常為鋁塑編織網,其中鋁絲條起反光作用。國外產品多數為鋁箔條與透明PE扁絲混編網,由於鋁的反光作用,在夏天可減少溫室內溫度及地表溫度的上升,冬天和夜間可減少溫室內熱量散失,此網使用壽命可達10年,但此網成本太高,我國還沒有此產品。目前國內上海長征塑料編織廠生產出PE鍍鋁膜條與PE條編織網,成本較低,力學性能與耐老化性能達到國外Al/PE編織網產品性能。
3.4風障
風障可為網片或柵條狀或條狀薄膜,一般用PE,顏色多為黑色或綠色,寬度2m以內,長度不限,網片孔徑可為φ4、φ6mm,孔徑4mm時開孔面積35%,孔徑6mm時開孔面積50%,網孔也可為其它多邊形。風障可為作物及大棚提供減弱強風的保護作用。
3.5漁網
依據漁網種類不同,魚網材料可用PE、PP、PVDC、PET、PVDC、PA和EVA。PVC是我國拖網用主要材料,因PE網耐低溫性、抗磨性和抗撕裂性優良,適應拖網使用要求,PE網單絲生產時在270~290℃下拉伸,拉絲後於90~100℃熱水槽中進行8~10倍的拉伸。圍網採用PVDC網,因其密度大可下沉。刺網採用PA網可滿足強度和彈性要求。PP網密度小可浮於水中,適用於定置網和刺網。
3.6其它
在各類水產品的網箱養殖及禽畜養殖中,塑料網已被廣泛使用,養殖網通常為編織網,材料一般為PE,也有採用PET和PA。
近年來在蔬菜運輸過程中,塑料網袋用量很大,網袋材料為PE、PP或PVC,因網袋強度要求高,故均為扁絲編織網。出於成本考慮,這些網用原料多數為回收廢塑料。
用直徑3mm的PP繩編織成30×30mm網眼的網片作為網壩,可起到保護河道邊灘、沖刷航槽及泄洪效果,在我國水利工程中早有採用。
近年來在大棚中立體種植西瓜,採用塑料網袋吊掛西瓜。採用防蟲網袋保護葡萄免受蟲害。
D. 想了解一下冬天大棚種植什麼蔬菜好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一):一、大棚構建
(一)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圓木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
(二)覆蓋材料: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廠生產的多功能膜,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溫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
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
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除保溫外還常作遮陽網用。
6、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溫覆蓋用。
(三)大棚搭建:選擇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沒有土壤傳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維護: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
二、環境特點與調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滿足蔬菜生長發育的條件,從而獲得優質高產。
(一)大棚內環境條件:
1、光照:取決於棚外太陽輻射強度、覆蓋材料的光學特點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為80—85%,被塵泥污染的舊膜透光率常低於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於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內光照減少10%—20%。棚架和壓膜線以及高稈蔬菜的架材都會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盡可能避免和排除減弱棚內光照的因素。
2、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棚內氣溫也因位置不同而異,大棚橫向分布為中間高、兩邊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兩邊的植株高大。大棚縱向分布,白天有太陽照射時,溫度為頂部高、下部低,夜間、陰天則相反。
(2)逆溫現象: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冬天,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氣溫和土溫,棚膜要盡量蓋嚴。可在大棚四周設置風障,大棚內設小棚再採用草片、無紡布、泡沫塑料等多層覆蓋等措施。也可採用加溫措施提高溫度,如用電熱線提高土溫,有條件地區可以利用工廠余熱、地熱水或煤爐等提高棚內溫度。大棚內置放水袋(充滿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熱大的特點,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陽光能,並轉化成熱能貯藏起來,夜間逐漸釋放出來,可提高棚溫。
3、空氣濕度的調控
(1)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100%。棚內濕空氣遇冷後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著於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不僅直接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還有利於病菌孢子的發芽和侵染。因此,要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棚內地熱線加溫,也可降低相對濕度。採用滴灌技術,並結合地膜復蓋栽培,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濕度(20%左右)。
4、棚內空氣成分:由於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於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時以後,隨著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後就要酌情進行通風換氣,及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另外,可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800—1000PPM,在日出後至通風換氣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溫度低的情況下,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在低溫季節,大棚經常密閉保溫,很容易積累有毒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當大棚內氨氣達5PPM時,植株葉片先端會產生水浸狀斑點,繼而變黑枯死;當二氧化氮達2.5—3PPM時,葉片發生不規則的綠白色斑點,嚴重時除葉脈外,全葉都被漂白。氨氣和二氧化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氮肥使用不當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產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溫,燃燒不完全,或煤的質量差造成的。由於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釋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過量使用乙烯產品也是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不能使用新鮮廄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糞肥作追肥;嚴禁使用碳酸銨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銨作追肥時要摻水澆施或穴施後及時覆土;肥料用量要適當不能施用過量;低溫季節也要適當通風,以便排除有害氣體。另外,用煤質量要好,要充分燃燒。有條件的要用熱風或熱水管加溫,把燃後的廢氣排出棚外。
5、土壤濕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濕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濕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進行測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時間不蓋膜,或在夏天只蓋遮陽網進行遮陽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鹽漬化嚴重時,可採用淹水壓鹽,效果很好。另外,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是防止土壤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類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個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進行栽培、育苗及留種,可提高生產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點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類、瓜類和豆類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進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藍、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黃瓜、葉菜、芹菜、蔥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為主,結合育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夏季種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黃瓜、番茄、甘藍、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蔥蒜類蔬菜;二是間套作,春季進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桿旁種植絲瓜任其沿拱桿爬蔓,或在番茄生長後期,在畦邊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種植生菜、菜心等;冬季進行育苗。
(三)留種制種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采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一、溫室的建設
1.設計建設溫室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溫室的牆體應該怎樣建設,保溫效果才會更好些?
3.什麼是磚包復合孔穴實心牆體?它有哪些好處?應當怎樣建設?
4.以前建設的土牆溫室,能改造成磚包孔穴牆體嗎?怎樣改造?
5.怎樣在溫室的牆體外面增設保溫層?增設保溫層後的效果如何?
6.溫室設置防寒溝有什麼好處?防寒溝應該怎樣設置?
7.溫室的通風口應該怎樣設置?
二、節能日光溫室生態環境條件的調控
1.溫室室內的生態環境條件與露地環境條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2.怎樣改善溫室內的光照條件?
3.溫室室內的溫度應該怎樣調控?
4.為什麼在嚴冬季節溫室的溫度應該比作物的適宜溫度上限再高2-4度?
5.怎樣做才能提高溫室內的溫度,有效地預防冷害、凍害的發生?
6.覆蓋地膜會不會影響作物的根系發育?怎樣解決好提高地溫、降低室內氣濕度與促進根系發育的矛盾?
7.怎樣預防溫室蔬菜栽培的高溫為害?
8.什麼是「閃秧」現象?應該怎樣避免發生?
9.不同蔬菜生長發育要求的空氣相對溫度是多大范圍?怎樣調控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E. 下面的蔬菜中,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季度末在田露地栽培蔬菜是哪些(不包括小棚、大棚和溫室)
不要辦證,只要有地就行
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一、大棚構建
(一)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圓木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
(二)覆蓋材料: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廠生產的多功能膜,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溫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
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
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除保溫外還常作遮陽網用。
6、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溫覆蓋用。
(三)大棚搭建:選擇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沒有土壤傳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維護: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
二、環境特點與調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滿足蔬菜生長發育的條件,從而獲得優質高產。
(一)大棚內環境條件:
1、光照:取決於棚外太陽輻射強度、覆蓋材料的光學特點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為80—85%,被塵泥污染的舊膜透光率常低於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於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內光照減少10%—20%。棚架和壓膜線以及高稈蔬菜的架材都會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盡可能避免和排除減弱棚內光照的因素。
2、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棚內氣溫也因位置不同而異,大棚橫向分布為中間高、兩邊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兩邊的植株高大。大棚縱向分布,白天有太陽照射時,溫度為頂部高、下部低,夜間、陰天則相反。
(2)逆溫現象: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冬天,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氣溫和土溫,棚膜要盡量蓋嚴。可在大棚四周設置風障,大棚內設小棚再採用草片、無紡布、泡沫塑料等多層覆蓋等措施。也可採用加溫措施提高溫度,如用電熱線提高土溫,有條件地區可以利用工廠余熱、地熱水或煤爐等提高棚內溫度。大棚內置放水袋(充滿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熱大的特點,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陽光能,並轉化成熱能貯藏起來,夜間逐漸釋放出來,可提高棚溫。
3、空氣濕度的調控
(1)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100%。棚內濕空氣遇冷後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著於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不僅直接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還有利於病菌孢子的發芽和侵染。因此,要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棚內地熱線加溫,也可降低相對濕度。採用滴灌技術,並結合地膜復蓋栽培,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濕度(20%左右)。
4、棚內空氣成分:由於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於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時以後,隨著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後就要酌情進行通風換氣,及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另外,可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800—1000PPM,在日出後至通風換氣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溫度低的情況下,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在低溫季節,大棚經常密閉保溫,很容易積累有毒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當大棚內氨氣達5PPM時,植株葉片先端會產生水浸狀斑點,繼而變黑枯死;當二氧化氮達2.5—3PPM時,葉片發生不規則的綠白色斑點,嚴重時除葉脈外,全葉都被漂白。氨氣和二氧化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氮肥使用不當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產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溫,燃燒不完全,或煤的質量差造成的。由於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釋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過量使用乙烯產品也是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不能使用新鮮廄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糞肥作追肥;嚴禁使用碳酸銨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銨作追肥時要摻水澆施或穴施後及時覆土;肥料用量要適當不能施用過量;低溫季節也要適當通風,以便排除有害氣體。另外,用煤質量要好,要充分燃燒。有條件的要用熱風或熱水管加溫,把燃後的廢氣排出棚外。
5、土壤濕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濕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濕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進行測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時間不蓋膜,或在夏天只蓋遮陽網進行遮陽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鹽漬化嚴重時,可採用淹水壓鹽,效果很好。另外,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是防止土壤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類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個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進行栽培、育苗及留種,可提高生產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點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類、瓜類和豆類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進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藍、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黃瓜、葉菜、芹菜、蔥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為主,結合育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夏季種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黃瓜、番茄、甘藍、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蔥蒜類蔬菜;二是間套作,春季進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桿旁種植絲瓜任其沿拱桿爬蔓,或在番茄生長後期,在畦邊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種植生菜、菜心等;冬季進行育苗。
(三)留種制種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采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
四、大棚栽培蔬菜幾種形式
(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
茄瓜類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應用最普遍的項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獲。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獲。上市早、產量更高,開花結果期延長,經濟效益明顯。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要,提早播種莧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溫綠葉蔬菜,提早上市。
1、品種(組合)選擇:番茄早熟品種選用早豐、日本大紅×矮紅;中熟種選用浙雜5號、蘇抗4號、5號等,甜辣椒選用熟性早、抗病、豐產而且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辣椒:雞爪×吉林F1、早豐1號;甜椒:加配3號;茄子:閩茄1號、屏東長茄;黃瓜:津春2號、3號等。
2、定植:定植前10天進行扣膜蓋棚。每畝施入廄肥或腐熟垃圾肥3000公斤、人糞尿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開深溝施或全層施,翻入土中。番茄,一個大棚整4條畦,畦帶溝1.5米,採用雙行定植,行距75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畝種植2500—3000株。辣椒畝植3000株。茄子株距40—50厘米,每畝栽2000—2400株。黃瓜畝栽植2000—2400株。
3、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定植後一周內不通風,以保溫為主,特別是茄子和黃瓜,應適當保持較高的溫度,以利還苗。還苗後還要保持較高溫度,番茄苗期生長適溫白天20—25℃,夜間10—15℃;茄子生長適溫為20—30℃,氣溫低於15℃時會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長適溫為25—28℃;黃瓜為28—30℃,夜間溫度不能低於10℃,5月中、下旬氣溫逐漸上升,可逐漸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風換氣時間在9時—10時,下午15時—16時後要關門蓋膜。
覺得好了,望採納!
F. 冷棚秋季什麼時候掐頂
冷棚掐頂的時間一般是冬季。
塑料大棚俗稱冷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載培設施,由於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並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夠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得於防禦自然災害,特別是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
冷棚的性能特點:
(一)溫度條件
塑料薄膜具有保溫性。覆蓋薄膜後,大棚內的濁度將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而升高,隨著外界氣溫下降而下降。並存在著明顯的季節變化和較大的晝夜溫差。越是低溫期溫差越大。一般在寒季大棚內日 增溫可達3-6℃,陰天或夜間增溫能力僅1-2℃。春暖時節棚內和露地的溫差逐漸加大,增溫可達6-15℃。外界氣溫升高時,棚肉增溫相對加大,最高可達20℃以上,因此大棚內存在著高溫及冰凍危害,需進行人工調整。在高溫季節棚內可產生50℃以上的高溫。進行全棚通風,棚外覆蓋草簾或搭成"涼棚",可比露地氣溫低1-2℃。冬季晴天時,夜間最低溫度可比露地高1-3℃,陰天時幾科與露地相同。因此大棚的主要生產季節為春、夏、秋季。通過保溫及通風降溫可使棚溫保持在15-30℃的生長適溫。
(二)光照條件
新的塑料薄膜透光率可達80-90%,但在使用期間由於灰塵污染、吸附水滴、薄膜老化等原因、而使透光率減少10-30%。大棚內的光照條件受季節、天氣狀況、覆蓋方式(棚形結構、方位、規模大小等)、薄膜種類及使用新舊程度情況的不同等,而產生很大差異。大棚越高大,棚內垂直方向的輻射照度差異越大,棚內上層及地面的輻照度相差達20-30%。在冬春季節以東西延長的大棚光照條件較好、它比南北延長的大棚光照條件為好,局部光照條件所差無幾。但東西延長的大棚南北兩側輻照度可差達10-20%。 不同棚型結構對棚內受光的影響很大,雙層薄膜覆蓋雖然保溫性能較好,但受光條件可比單層薄膜蓋的棚減少一半左右。 此外,連棟大棚及採用不同的建棚材料等對受光也產生很大的影響(表4-2-3)。從表中可看出,以單棟鋼材及硬塑結構的大棚受光較好,只比露地減少透光率28%。連棟棚受光條件較差。因此建棚採用的材料在能承受一定的荷載時,應盡量選用輕型材料並簡化結構,既不能影響受光,又要保護堅固,經濟實用。 表4-2-3 不同棚型結構的受光量 大棚類型透光量勒克斯(萬)透光率(%) 單棟鋼材結構 單棟竹木結構 單棟硬塑結構 連棟鋼筋水泥 露地對照7.67 6.65 7.65 5.99 10.6472.0 62.5 71.9 56.3 100 薄膜在覆蓋期間由於灰塵污染而會大大降低透光率,新薄膜使用兩天後,灰塵污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4.5%。10天後會降低25%,半月後降低28%以下。一般情況下,因塵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嚴重污染時,棚內受光量只有7%,而造成不能使用的程度。一般薄膜又易吸附水蒸氣,在薄膜上凝聚成水滴,使薄膜的透光率減少10-30%。因此,防止薄膜污染,防止凝聚水滴是重要的措施。再者薄膜在使用期間,由於高溫、低溫和受太陽光紫外線的影響,使薄膜"老化"。薄膜老化後透光率降低20-40%,甚至失去使用價值。因此大棚覆蓋的薄膜,應選用耐溫防老化、除塵無滴的長壽膜,以增強棚內受光、增溫、延長使用期。
(三)濕度條件
薄膜的氣密性較強,因此在覆蓋後棚內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造成棚內空氣高溫,如不進行通風,棚內相對濕度很高。當棚溫升高時,相對濕度降低,棚溫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風天時,相對溫度低,陰、雨(霧)天時相對溫度增高。在不通風的情況下,棚內白天相對濕度可達60-80%,夜間經常在90%左右,最高達100%。 棚內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依作物種類不同而異,一般白天要求維持在50-60%,夜間在80-90%。為了減輕病害的危害,夜間的濕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內相對濕度達到飽和時,提高棚溫可以降低濕度,如濕度在5℃時,每提高1℃氣溫,約降低5%的濕度,當溫度在10℃時,每提高1℃氣溫,濕度則降低3-4%。在不增加棚內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時,棚溫在15℃時,相對濕度約為7%左右;提高到20℃時,相對濕度約為50%左右。 由於棚內空氣溫度大,土壤的蒸發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減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內溫度升高,或溫度過高時需要通風,又會造成濕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騰,致使植物體內缺水蒸騰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調。因此,棚內必須按作物的要求,保持適宜的濕度。 四、栽培季節與條件 塑料大棚的栽培以春、夏、秋季為主。冬季最低氣溫為-15℃--17℃的地區,可用於耐寒作物在棚內防寒越冬。高寒地區、乾旱地區可提早就在用大棚進行栽培。北方地區,於冬季,在溫室中育苗,以便早春將幼苗提早定植於大棚內,進行早熟栽培。夏播,秋後進行延後栽培,1年種植兩茬。由於春提前,秋延後而使大棚的栽培期延長兩個月之久。東北、內蒙古一些冷凍地區於春季定植,秋後拉秧,全年種植一茬,黃瓜的畝產量比露地提高2-4倍。黑龍江省用大棚種植西瓜獲得成功。西北及內蒙古邊疆風沙、乾旱地區利用大棚達到全年生產,於冬季在大棚內種植耐寒性蔬菜,開創了大棚冬季種植的先例。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春季提早,秋季延後栽培,往往採取在棚內臨時加溫,加設二層幕防寒,大棚內築陽畦,加設小拱棚或中棚,覆蓋地膜,大棚周邊圍蓋稻草簾等防寒保溫措施,以便延長生長期,增加種植茬次,增加產量。
(四)、空氣濕度的調控 :
(1)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100%。棚內濕空氣遇冷後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著於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不僅直接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還有利於病菌孢子的發芽和侵染。因此,要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棚內地熱線加溫,也可降低相對濕度。採用滴灌技術,並結合地膜復蓋栽培,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濕度(20%左右)。
(五)、棚內空氣成分:
由於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於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時以後,隨著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後就要酌情進行通風換氣,及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另外,可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800—1000PPM,在日出後至通風換氣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溫度低的情況下,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在低溫季節,大棚經常密閉保溫,很容易積累有毒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當大棚內氨氣達5PPM時,植株葉片先端會產生水浸狀斑點,繼而變黑枯死;當二氧化氮達2.5—3PPM時,葉片發生不規則的綠白色斑點,嚴重時除葉脈外,全葉都被漂白。氨氣和二氧化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氮肥使用不當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產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溫,燃燒不完全,或煤的質量差造成的。由於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釋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過量使用乙烯產品也是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不能使用新鮮廄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糞肥作追肥;嚴禁使用碳酸銨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銨作追肥時要摻水澆施或穴施後及時覆土;肥料用量要適當不能施用過量;低溫季節也要適當通風,以便排除有害氣體。另外,用煤質量要好,要充分燃燒。有條件的要用熱風或熱水管加溫,把燃後的廢氣排出棚外。
(六)、土壤濕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濕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濕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進行測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時間不蓋膜,或在夏天只蓋遮陽網進行遮陽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鹽漬化嚴重時,可採用淹水壓鹽,效果很好。另外,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是防止土壤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措施。 3 大浪淀鄉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類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個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進行栽培、育苗及留種,可提高生產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 其特點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類、瓜類和豆類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進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藍、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黃瓜、葉菜、芹菜、蔥蒜等。 (二)栽培型: 以栽培蔬菜為主,結合育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夏季種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黃瓜、番茄、甘藍、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蔥蒜類蔬菜;二是間套作,春季進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桿旁種植絲瓜任其沿拱桿爬蔓,或在番茄生長後期,在畦邊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種植生菜、菜心等;冬季進行育苗。 (三)留種制種型: 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采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
所以我們冷棚掐頂的時間一般是冬季。
G. 冷棚種植蔬菜瓜果,為什麼要用4層膜覆蓋
大棚不僅可以抵抗自然災害,防寒保溫,抗旱、澇,還能提早栽培,延後栽培,延長作物的生長期,達到早熟、晚熟、增產穩產的目的,深受生產者的歡迎。
但是關於大棚,你真的了解嗎?
一、大棚構建
1、棚架類型和結構
3、留種制種型
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
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采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
H. 冬季大棚適合種植什麼蔬菜
一般冬季大棚蔬菜主要包括葉菜類較好,既抗寒,價格也好。如菠菜、油菜、茼蒿、雞毛菜、香菜、小白菜等。還有種植一些西紅柿、茄子、豆角、西葫蘆、青椒等反季節、易儲藏的菜品。
大棚蔬菜種植一般需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大棚本身特性,大棚內的環境特點;
二、蔬菜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育條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三、市場行情。一般選擇好市場、好品種、好技術這樣才能種出賺錢的好蔬菜。
種植大棚蔬菜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保溫。防止蔬菜受凍。如果棚內溫度持續下降,要進行人工加溫。蔬菜對低溫所具有的忍耐性,使得作物在冬季和早春能基本正常生長發育,包括正常的莖葉生長,花芽分化,開花坐果及果實發育;在冬春季節,大棚內適宜栽培對低溫適應能力強的蔬菜種類和品種。
二、光照。保持棚膜清潔,增加透光量。通過適時揭適時蓋,充分利用陰天的散射光,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南方冬季雨水較多,光照不足,加上多層覆蓋物後,作物所能接受的光照更少。所以從光照強度方面考慮,適合大棚栽培的蔬菜應比較耐弱光,光飽和點和補償點較低。
三、控濕。尤其,在低溫條件下密閉保溫栽培時,棚內濕度較大,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90%以上,在這樣的高濕條件下,多數蔬菜生長不良,而且給多種病害的發生及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大棚菜自始至終都要嚴格控制澆水次數,尤其在霧天,一般不要澆水,防止傷根。如果棚內濕度過大,要及時通風排濕,不能通風時,可在行間撒草木灰或細干土。
四、科學用肥。
(1)增施鉀肥。增施鉀肥不僅可以提高蔬菜產量,還能使蔬菜中硝酸鹽積累降低,提高蔬菜品質。
(2)控制氮肥用量。應根據不同蔬菜需肥量而定,一般每畝以10~12公斤純氮為宜,不可過多。在氮肥施用上,應深施,並與磷鉀肥配合施用,施後及時蓋土,使其與空氣隔開,以減少揮發損失。採取基肥深施、種肥底施、追肥溝施或穴施,均能顯著地提高氮肥肥效。
(3)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溫室內二氧化碳嚴重不足時,會影響蔬菜光合效率,如進行二氧化碳施肥,有促進早熟、高產和改進品質的作用。
(4)增施農家有機肥(或者商品有機肥)。用畜禽糞便、人糞尿等作為肥料時,必須充分腐熟,否則不僅肥效慢、易燒根,還會因產生有毒氣體影響蔬菜生長。在追肥方法上要由近到遠,即菜小時澆在苗旁,隨著根系的生長,可澆在離根稍遠的地方。
五、科學用葯。霧天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要注意選用對症、高效、低殘留農葯,並盡量採用煙霧法或粉塵法施葯,如果採用噴霧法用葯,要盡量減少防治次數,以降低棚內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