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所有的「 養生 」都是徒勞的
人生在世,一切順其自然。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健康,就去各種養生、食補,比如你非常喜歡吃肉,卻又刻意不吃肉;或者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健康的呢?
話再說回來,即使這樣使你長命百歲了,但也是違心而的。雖然「國醫大師健康」經常**大家吃這吃那,但是最終還是希望交給大家這把生命唯一的尺度:你能否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
㈡ 原來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的,看完後不再糾結了
人生在世,一切順其自然。
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 健康 ,就去各種 養生 、食補,比如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 健康 的呢?
話再說回來,即使這樣使你長命百歲了,但也是違心而苟活的。你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生命唯一的尺度,是你能否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
真正的 健康 ,應該這樣理解:"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即:大道無道,大養無養。順其自然,情緒穩定,才是真正的 養生 王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而從數據來看,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達200多種。
所有的負面情緒,比如說委屈,糾結,憤怒,終將化作一場免疫風暴。
有一位突患肺癌晚期的女士,婚後她一直都跟公婆住在一起。
雖然丈夫一家對她還不錯,但她非常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空間,跟丈夫提過幾次想搬出公婆的家都遭拒絕。後來她也慢慢不再提這件事了。
直到去年她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得了肺癌,檢查出來的時候都已經是晚期。
她家經濟條件特別好,除了接受西醫的治療外,家人還幫她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師。
當心理治療師在一次催眠治療中問她,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她平靜地說出自己的心願,嘴角滑過一抹連她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微笑。
有人曾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的多」。人生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
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不穩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
人們只喜歡好的情緒,比如快樂,而把負面的情緒比如悲傷、恐懼壓抑下來。
我們不知道,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里,終有一天,一場免疫風暴,就能帶走人的性命。
別等到來不及時,才想起,我們本該好好珍愛自己的內心。
我們一直低估了身體的智慧,其實人體里有著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統。
身體每一處細微的疼痛,都是我們內心的求救信號。
這不僅是西醫所說的狹義的免疫能力,還包含自我診斷、人體資源管理、自我修復及再生。
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時候,最先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
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導致出現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同情緒會攻擊不同的器官,我國中醫的古老智慧就曾提出:腎主恐懼、肝儲憤怒、肺藏哀傷……
比如說:
有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中,常見的包括:生氣、悲傷、恐懼、憂郁、敵意、猜疑,以及季節性失控(如夏季頻發爭執和摩擦,冬季抑鬱患者會比平時多)。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後黑手。
一個富翁得了重病,吃了很多葯都無濟於事,因此他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心中很難過。
後來,他請教一位隱居的名醫。
名醫為他把脈診斷後說: 這病要治也簡單,你只需每天到一處安靜的沙灘,躺下30分鍾,連續一個月。
富翁半信半疑,還是照做了,結果每次一躺就是2個小時。
因為他很忙碌,所以從來沒有這么舒服過。聽著風,聽著海和海鷗的鳴叫,不安的情緒逐漸穩定,徹底放下了商場的心計,不再爭強好勝,絲毫忘記了世俗的煩擾。
一個月回家後,他覺得全身舒暢,情緒穩定,心靜如止水,病慢慢也好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果為了一件小事而大發雷霆,為了一次誤解而深陷悲傷,為了一個批評而自我懷疑,於己無益,於事無補。
如果你終日被情緒所擾,幸福生活也會從此不再。
正如塞繆爾說的那樣: 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你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情緒就像是一把雙刃劍,良好的情緒會為你趕走陰霾,而惡劣的情緒則會推著你走向深淵。
而情緒穩定,就是一個人最好的 養生 。
世界上所有的病都是情緒打了敗仗,那麼如何管理好情緒?
如果覺得情緒難以自控,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先從這四點做起:
1、情緒沖動時,請一定先深呼吸60秒;
2、多想下「可能的最壞的結果」;
3、別總呆在一個地方,多出去走走。你的世界大了,煩惱自然就少了;
4、看看書,多結交正能量的朋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身體 健康 ,心情愉悅,馨香自己,芬芳他人。
惜命更好的方式不是 養生 ,而是管理情緒。
因此,懂得愛自己,不僅僅是住最好的房子,吃最精緻的佳餚,而是你比誰都能更關心自己的情緒,比誰都更敏銳的察覺身體發出的信號。
世上沒有既安逸又精彩的人生,美好前程都是血汗打下來的,想要為自己的身體負責,對自己的家人負責,我們就必須管理好情緒,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生命並不長久,善待自己的情緒,就是善待我們的身體。
—《END》—
感謝關注胃腸病:科學 嚴謹 專業 通俗
㈢ 減少精神內耗,才是健康養生的開始
談到情緒與 健康 的關系,想到曹雪芹筆下《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她是個憂郁、細心、脆弱的女子,也正是因為她的敏感多疑才導致了抑鬱成疾,英年早逝。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文學家虛構的人物,和 健康 有什麼關系?那麼我們來談談現實生活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因患乳腺癌42歲就走了,生活當中的陳曉旭和林黛玉的性格氣質極其相似。醫學研究發現,許多疾病和情緒有關,比如乳腺癌、胃癌、甲狀腺結節、肥胖、各種腫瘤。陳曉旭因乳腺癌早逝,值得我們深思。
最好的活法是停止精神內耗, 養生 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養心!現代人的 養生 方法多種多樣,但常忘了真正的 養生 在於養心,心裡內耗小的人會越活越輕松,心理內耗大的人會越活越痛苦。這種能量糾纏從中醫來論,耗損元氣。不停止精神內耗,所有的 養生 都是徒勞的。修心養性,提高認知邊界,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下面談談情緒會對心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情緒會影響人們的個性發展。長期生活在抑鬱焦慮情緒下,人的性格古怪,與人交往能力差,易患社交恐懼症。
2、情緒會影響人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人處在消極狀態時,會降低對自我的評價,會做出「我總是失敗的」,「我無能」這樣的歸因。
3情緒長期消極、憂郁會降低我們的幸福指數,影響睡眠和我們的生活品質。讓我們萎靡不振,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4情緒會影響人們的認知思維水平,阻礙正常的思考學習。緊張、恐懼、煩躁的情緒會阻礙問題解決的速度,樂觀平靜的情緒有助於冷靜思考。焦慮緊張的情緒會形成「習得性無助」,從而造成消極、逃避的態度。
再聊聊情緒會對生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情緒影響機體的免疫力,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機能處於最佳狀態,使免疫抗病系統發揮最大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許多醫學家認為,軀體本身就是良醫,人體自帶免疫系統和自愈細胞,且功能強大。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 健康 的晴雨表」。
2、情緒可以治療或導致疾病,醫學家研究發現:人在激動時皮膚會潮紅發熱,在緊張或憤怒時皮膚會蒼白冰冷。壞心情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增加。結果,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顯著增加,加重了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更嚴重的是,這些變化有時會導致致命的心律失常和心臟驟停。血壓升高也會引爆血管。 3、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有肝氣郁結,肝鬱化火,肝鬱脾虛,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氣血不和這些病都與情緒相關,中醫說的氣,因心情不好引起的。心情不好還可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脾虛濕盛,神經性頭疼,性功能障礙等等。
4、情緒可以改變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功能,影響身體 健康 ,經常緊張忙碌、不順心會使人體出現失眠、脫發、甚至神經衰弱等系統失調的症狀。用一句古語總結:「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滯。恐則氣下,驚則氣亂。老則氣耗,思則氣結」。總之,情緒對 健康 的影響很大。
那麼情緒能管控嗎?其實心理學認為情緒沒有好、壞和正、負之分。無論什麼樣的情緒都是真實內心的一種狀態,無需控制,也控制不了。那為什麼有些人卻總是情緒穩定,不輕易生氣,而有些人生性敏感多疑,動則發火、惱怒。這跟認知有關,一個人的層次越高,站的高度越高,內心的容量就大。比方說,如果你站在一樓,滿眼看到的是垃圾,如果你站在高處,樓層越高,看到的垃圾會變小,你的心境和格局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其實,所有的煩惱都是認知帶給我們的,你對別人的看法都是自己內心的折射,像一面鏡子照見的是自己。人的格局、眼界和認知不同,看問題的視角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行為導致的結果也不同。有些人遇到問題,總喜歡歸因於外,把所有的錯推到別人身上,越生氣越控制不了情緒。而另一類人則善於直接找到問題根源,剖析問題,歸因於內,自我覺察力高,有自我消化垃圾情緒的能力。
所有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的觀念,是慾望和現實不匹配,也就是你的慾望沒法通過你的能力去達到而產生的,那麼如何去處理這些矛盾呢?就是降低你的期望值,提升你的能力。
當然所有喜怒哀樂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還是應急性生活事件導致的,我們都不要內耗自己的精氣神。
阿德勒提出一個非常有效的概念,叫做個體分離,通俗的來說呢,就是什麼是我的事,什麼是他人的事。別人怎麼待你,怎麼去想那是他的事,與你無關,而你怎麼對待自己怎麼看待事物,怎麼對待他人,這個是你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當你學會了個體分離,你就邁出了反內耗的第一步。第二想問題呢?永遠從利弊出發,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不要別談對錯,這個世界上沒有黑白,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待對錯就不同,你只需要想一想,怎麼做才能爭取到利益最大化,所以永遠不要再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精力。第三拒絕內耗你的人,當有人讓你難過不爽時,你只需強化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他不配,比如在感情中有人傷害你時,你可以不停的在大腦中默念:它不會影響我的心情,它不會占據我的時間,堅持反復的告訴自己,就會瞬間變的強大。第四條就是你要把消極的弱者思維調整為積極地成長性思維。面對一些暫時看起來結果不好的事情,比如失業、分手、離婚,你不要總想著我失去了什麼,而是要去想我從中得到了什麼。比如我失去了一份工作,我得到了經驗,我失去了戀人,卻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以及怎麼樹立正確的擇偶觀。
總之,一定要停止精神內耗,只有養好心才能真正獲得 健康 。
㈣ 情緒不好所有養生都是徒勞的,對此你怎麼看
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不僅可以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積極的性格,如樂觀、有活力、價值、主觀生活質量滿意度對人們來說極其重要。現代社會,人的精神壓力大,還多了一些怪病,比如女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生氣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造成乳腺增生;股票虧損導致跳樓殞命;精神崩潰導致抑鬱症等等。
民間有一夜愁白了頭的說法,有的癌症患者知道自己患癌以後病情迅速惡化,很多個性敏感的人病情發展都比較快,是可以解釋清楚的。我們面對一些負性情緒時,我們不用慌張,這寫情緒都是在特定條件下人的反應。只要注意一個度就好了,但要控制自己不要被情緒占據了頭腦,要成為情緒的主人。永遠對自己的成功和快樂充滿信心,並積極和別人分享;清晰地了解自己,認知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及自己面對壓力時,可以進行有效應對的資源。
㈤ 如何看待現在有的人「一邊糟蹋自己,一邊養生保健」
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就相當於破壞環境之後再來治理環境,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作用不大。所以應該不能糟蹋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病患未發生前就要進行養生保健,不然就是徒勞無功。保健養生,就會起不到一點作用。
在啤酒里加枸杞,這一邊喝啤酒,一邊加枸杞,這是什麼呀,完全沒有養生的作用。現在的女性青年也是,晚上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床。然後進行護膚,對皮膚進行保養,可實際上這樣沒有多大的作用。正確的養生方式是需要從源頭做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學會如何去釋放自己的工作壓力,而不是一邊通過作死,一邊再極力的的挽救自己的身體。
㈥ 現代人的養生方法
養生是現代人的時髦說法,也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老話說養生講「三分調,七分養」,是指人體臟腑失調的時候,雖然用特別的食品、保健品或葯物進行調養,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還有七分,是要通過在日常睡眠、飲食、情志、運動等諸方面養成良好習慣,使人體盡快恢復平衡並保持平衡。
如果您想臟腑平衡、身心安康,就必須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做到「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而能「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健康養生網小編分享
1.睡眠的重要性
1、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
「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2、清代醫家李漁曾指出:
「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
3、老百姓常講: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人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不要跟太陽對著干。
2.現代人對睡眠有哪些認識誤區?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習慣以外,主要是對睡眠存在著許多誤區:
1、有些人認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個小時就行,因此覺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緊,白天補睡就行了。
2、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只知道第二天會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對身體有多大傷害。
3、許多人認為失眠、入睡難只是小問題,吃幾片安眠葯就行了,不會想到是由於體內臟腑失衡造成的。
4、有些人喜歡夜間看書、寫文章等,覺得過了23點後安靜,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幾種對睡眠的認識誤區,首先必須知道不良睡眠習慣對人體的傷害以及何時睡眠有利於養生。
㈦ 為什麼說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的
人生在世,一切順其自然。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健康,就去各種養生、食補,比如你非常喜歡吃肉,卻又刻意不吃肉;或者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健康的呢?
話再說回來,即使這樣使你長命百歲了,但也是違心而的。雖然「國醫大師健康」經常推送大家吃這吃那,但是最終還是希望交給大家這把生命唯一的尺度:你能否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
真正的健康,應該這樣理解: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即:大道無道,大養無養。自我理解,自我把控。
1.關於吃油吃肉問題,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是體力勞動者或活動很多,盡管吃肉多吃油炒菜就是了。
如果你很少活動,又是腦力勞動者少吃點肥肉,少吃點油炒菜可能是對的,但還是要吃些肉,比如瘦肉,牛肉,兔肉,魚肉之類。
2.關於健康保健
關於健康保健我形式邏輯地分析如下:
一定要根據本人實際情況安排。如老了,不一定要走路鍛煉,北大哲學系有一篇文章,那些哲學系教授們都不大愛運動,有些一坐幾十年,除上班下班從家裡到辦公室外(家也在校園里),幾乎沒有其它活動,更不要說運動了,但多數活到90歲以上。
關於情緒,廣西玉林晚報搞過一個萬歲活動(訪問調查100個100歲以上者即10000歲),後來國家級一些生物學家,營養學家,醫學家也參加了調查,半年之久,想調查長壽規律,結果沒有結論。
因為被調查者有愛動的有不愛動的,有一輩子不幹活的,有一輩子乾重體力勞動的,有愛喝酒抽煙的,有從來不喝酒抽煙的,有愛吃肉的有一輩子吃素的,有一輩子愛罵人脾氣很壞的,有一輩子不愛吭聲的,有家裡災難不斷的,有家庭一輩子和諧的,有一輩子沒結婚的也有結三四次婚的,有一輩子沒生育的,也有生過7,8個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有。但沒有什麼共性的長壽規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得長一些(女性100歲以上多一些)。
最後結論,大道無道,順其自然(我現在就用這個當座右銘)
3.吃葷吃素問題,你適應哪種就哪種,不要刻意安排多吃少吃。
海登法師一輩子吃素(最好的菜是燴豆腐),老毛愛吃紅燒肉,都活83歲。我在內蒙當兵10年,多數在牧區,牧區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不夠吃(他們基本不吃一粒糧食),漢人一年連10斤肉都不到,活的歲數差別不大(不過牧民身體確實棒,力氣夠大)。
4.吃補品問題。應該說沒有什麼食物有特補效果,比如現在宣傳的枸杞子,過去我在寧夏打過馬草,看到那裡的小孩秋天成口袋地把枸杞子當零食吃,也就是說那裡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現在那些希望大補的人吃得多得多,也不見得寧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
又如,現在說吃核桃益腦,聰明。北方河北河南山西,南方貴州,那核桃多了。我們在山西十幾年,每年也沒少吃核桃。記得70年代在山西核桃一分錢一個,我們一買就是一面口袋,一冬凈敲核桃吃了。這些地方人比其它地方人聰明一些嗎?
又比如蟲草,我90年代末到貴州黔西南工作到退休共8年,剛去時,那裡的蟲草幾十元一斤,街上好多蟲草燜雞店。我們領導來往往點蟲草雞吃(最初10根蟲草一隻雞燉好才20元),我在辦公室也經常買單坐陪。聽那些賣蟲草的說,他們到處收購,雲南,西藏,青海都去過,也自己采一些。有些蟲草斷了碎了賣不出去,他們也經常燉雞燉肉吃,沒見賣蟲草的哪個身體好一些,命長一些。
吃綠豆的並不比不吃綠豆的身體好,病少,命長。
吃素並不比吃肉的健康,命長。
吃核桃並不比不吃的聰明多少。
吃枸杞的並不比不吃的健康一點。
鍛煉的並不比懶的不愛動的人多活幾天。
愛生氣的不比心靜的活得短。
吃含礬油條的比不吃油條的不見得命短,不見得愛得癌症。
吃含礬的皮蛋不見得比不吃的活得短。
吃腌菜酸菜的不見得易的癌症,不見得命短。
5.結論
一句話,你適應哪種生活,哪種習慣,哪種嗜好而且沒覺得有什麼不適,那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因為人是適者生存,有個環境適應症問題。
人生在世,保養都是靠自己的喜愛,如果你很喜歡做保養的,那麼可以繼續做下去,如果保養起來讓你覺得負擔大,心裡壓力大的,那麼大可以一切順其自然。
適當調理讓自己開心、順心很有必要,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健康,就去各種養生、食補,比如你非常喜歡吃肉,卻又刻意不吃肉;或者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健康的呢?
㈧ 養生的關鍵是什麼
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㈨ 有些人養生越養越差,你覺得這是因為什麼
養生也應該選擇養生的方法。因為選擇了不合適的養生方法,健康越差,健康越差。體力不好,不能適應特定飲食,超強度鍛煉等。每天八杯水。水是生命之源,養生方面確實不可缺少,適當補充水有利於健康。每天這樣喝8杯水會加重腎臟負擔,低鈉血症對健康不好。一天兩萬步。每天記錄,確保兩萬步。走路對健康有好處,但也要注意適量。因為過度走路會使腿部損傷膝蓋,導致膝關節滑膜炎。
很多中老年朋友到了退休的年齡,為了擁有一個好的身體。經常選擇體育鍛煉。所以無論是早上還是晚上,經常能在廣場上看到中老年朋友們做步行運動。中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頭里的鈣流失了很多,對骨關節造成了一定的損傷。每天走路的步數太多會損傷韌帶。也會損傷自己的骨頭和關節。還有一點,聽很多人偏信中醫知識,有不方便的地方,中醫療養。大約是三分之一毒,一些研究表明,很多中葯中含有一種叫做馬林口袋酸的有害物質,這種物質會致癌。因此,另一個建議是慎重選擇中葯進行烹飪,選擇系統的營養調節,對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