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教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
一、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二、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等。
1、令,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2、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三、示例。
1、君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釋義: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阿衛韓郎已經先後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2、公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宋代: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釋義: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麼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面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3、足下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唐代: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盪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釋義:
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災,家裡沒有一點積蓄了。我開始聽到很吃驚,接著感到懷疑,最後才非常高興,本來我准備慰問您,現在卻改變了,要向您道喜。
由於相隔很遠,信里的話又很簡單,我不能徹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沖過一樣,乾乾凈凈的,完全沒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4、夫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釋義:
在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5、大人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唐代: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釋義:
從井底用絲繩向上拉起銀瓶,銀瓶快上來了絲繩卻斷掉了。在石頭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卻從中間折斷。銀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斷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離別。回想起往日在家還是閨秀之時,人們都說(我)舉動之間都有美麗的影姿。
頭發梳成美麗的發髻如同秋蟬之翼,將雙眉化成如同遠山一般纏綿婉轉。笑著和(侍婢)嬉戲大笑相伴在後花園,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和君相識呢。我玩弄靠著矮牆青梅樹的枝椏,君騎著白馬立在垂楊邊上。我在牆頭你在馬上遙相對望,一看見君就知道已經有斷腸的相思。
知道君斷腸的相思想要和君傾訴,君將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樹。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著要結起雙鬟想要隨君離去。隨著君到家裡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話告訴我。經過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
終於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因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與家鄉通消息,如今悲憤羞愧無法歸鄉。對君而言不過一天的姻緣,卻耽誤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經歷告訴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兒,千萬要慎重不要將終生輕易許人。
⑵ 姓韓的取什麼名字好聽
韓昌萍 韓景莉 韓妍茗 韓閏雪 韓炳紅 韓耀文 韓華玉 韓振冉 韓裴妍 韓輝娜 韓善梅 韓淑娜 韓金妍 韓瑋莉 韓嘉玉 韓昱蓉 韓亦文 韓鸛文 韓艷艷 韓花玉 韓茂琳 韓玉妹 韓淑霞 韓育文 韓小蓉 韓燕梅 韓艷莉 韓妍如 韓瑩娟 韓笑芳 韓墁怡 韓紅莉 韓曬麗 韓萍雪 韓子婷 韓曉娜 韓蔚玲 韓小娥 韓歡婷 韓學文 韓慶琳 韓愛芬 韓馨婷 韓曉潔 韓婭夢 韓春燕 韓暉芳 韓桉琳 韓立媛 韓莉華 韓旬紅 韓翠梅 韓浩萍 韓慧文 韓利娟 韓倩雯 韓慶艷 韓曉艷 韓玉燕 韓煒文 韓凝倩 韓元燕 韓哲文 韓家瑩 韓妍彤 韓妍茜 韓琴琴 韓慶文 韓玲燕 韓玲妹 韓逍瑤 韓怡瑞 韓陸瑤 韓莞芳 韓麒燕 韓四妹 韓琳陽 韓安文 韓荷花 韓黎潔 韓琦妍 韓秀萱 韓顯美 韓鐿娜 韓昭麗 韓亮花 韓岩霞 韓如嫣 韓海紅 韓應芬 韓思琳 韓鷗玲 韓亞琳 韓姝妹 韓月瓊 韓高紅 韓靈英 韓漸萍 韓昕怡 韓慧媛 韓昕冉 韓小紅 韓彤文 韓樂燕 韓悅妍 韓紅麗 韓美琴 韓瀅雪 韓倩瑤 韓茹娟 韓粟穎 韓群玲 韓慧瑩 韓秀婷 韓修文 韓夢雪 韓安麗 韓衛芳 韓宮燕 韓秀 韓怡瓊 韓曉瑤 韓春穎 韓希美 韓如嫣 韓蕙英 韓秀瑩 韓婧涵 韓汐瑤 韓悅偉 韓莉珉 韓倩戎 韓婉玲 韓秀彤 韓煊梅 韓愛麗 韓蘭梅 韓琦萍 韓霏雪 韓琳凡 韓運文 韓柳芬 韓琳采 韓盛媛 韓韶萍 韓妹娥 韓秀秀 韓玉琴 韓敏倩 韓湘文 韓寺茹 韓士芳 韓良玉 韓小娟 韓晨紅 韓靜娜 韓蔫穎 韓飛艷 韓瀠冉 韓菊花 韓燕瓊 韓千玲 韓虹霞 韓紅芬 韓霞芸 韓麗媛 韓琳娜 韓倩文 韓汪瑩 韓秀霞 韓尊悅 韓怡蓮 韓一琳 韓心婷 韓海文 韓金潔 韓維潔 韓芸茹 韓穎瑩 韓思婷 韓向麗 韓玲達 韓俞娜 韓家美 韓紅玉 韓月英 韓釗紅 韓怡伶 韓婭璇 韓秀航 韓秀華 韓妍菊 韓艷 韓菁婧 韓靜倩 韓姝妍 韓瑩超 韓少紅 韓曉美 韓怡枰 韓雪秀 韓如玉 韓巧嫣 韓景娜 韓艷琴 韓茜婷 韓明艷 韓衛紅 韓英瑛 韓姿婷 韓芸瑤 韓怡憶 韓成玉 韓韞婷 韓蘭瑩 韓相雪 韓欣艷 韓麗瑩 韓莉彤 韓好娥 韓瓊芬 韓俊婷 韓宜琳 韓梓穎 韓政悅 韓雪妍 韓紫怡 韓婕娥 韓眉芳 韓琳譯 韓亞妹 韓書妍 韓啊麗 韓鐵美 韓廷婷 韓良玉 韓婧思 韓春蓉 韓秀梅 韓封琳 韓丹倩 韓博芳 韓銘麗 韓向英 韓歆穎 韓芳 韓宗美 韓明文 韓希怡 韓皖玉 韓雪玲 韓林芳 韓員蓉 韓春燕 韓梅 韓墨文 韓雅瓊 韓吉琳 韓東紅 韓平霞 韓悅誠 韓滿紅 韓倩汝 韓相穎 韓婧渝 韓妍雁 韓越玲 韓浩文 韓采瓊 韓江淼 韓繼榮 韓信威 韓春梅 韓逢穎 韓婭妮 韓璨瑤 韓亭潔 韓妍汐 韓學霞 韓大琳 韓向瑛 韓晨媛 韓怡嘉 韓幸美 韓緒霞 韓尚玲 韓松娜 韓唯倩 韓新琴 韓聰文 韓娥仟 韓清茹 韓兆麗 韓梅花 韓湘茹 韓建穎 韓亞琴 韓衛紅 韓維文 韓媛愛 韓秀玲 韓琳紫 韓秀花 韓詩潔 韓利萍 韓琳富 韓善娟 韓燕飛 韓怡健 韓麗文 韓穎媛 韓怡潔 韓倩宜 韓星悅 韓宗文 韓悅 韓小艷 韓建芳 韓丹燕 韓清文 韓錦梅 韓衛英 韓麗瑛 韓鑫怡 韓思瑩 韓秀潁 韓菊芳 韓安娜 韓碧霞 韓莉閔 韓櫻娜 韓藝琳 韓曉芳 韓韻怡 韓春燕 韓崴文 韓昀冉 韓姚瑤 韓秀蓉 韓悅悅 韓嘉妍 韓嘉怡 韓琳月 韓奕媛 韓春花 韓禧梅 韓潔瓊 韓軍紅 韓振濤 韓雨桐 韓小玲 韓玲玲 韓淑瑛 韓霈文 韓惠玲 韓春霞 韓京玉 韓粉紅 韓瓊 韓杏麗 韓雅玉 韓雪玉 韓憶 韓智瑛 韓艷琛 韓君婧 韓莉萍 韓鉑文 韓知媛 韓珂萍 韓麗瑛 韓禹嫣 韓茹昕 韓蓉融 韓玲榮 韓玲嫻 韓俠英 韓娟英 韓思瓊 韓芬芬 韓咸英 韓素玲 韓茂玉 韓婧茹 韓麗妍 韓怡晨 韓竹芳 韓懿文 韓欽萍 韓琳蘊 韓莉琳 韓育芳 韓怡華 韓涵琳 韓司茹 韓婷菲 韓怡馨 韓尚瑛 韓嫣然 韓素妍
⑶ 彭祖到底活的多少歲
詳細資料——
彭祖,一作彭鏗,或雲姓卅(jian)名鏗,傳以長壽見稱。原系先秦傳說中的仙人,後道教奉為仙真。彭祖姓卅名鏗,於六月六日出生,其父親陸終,母親女饋,彭祖是是上古帝王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第八代孫)。
帝堯的時候,他因為進獻雉羹,堯便把彭城封給他,所以後世稱他為彭祖,舜的時候,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歲(或說有800餘歲)。盡管這么大年紀,可他仍不顯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靜,不追求名譽,不汲汲於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終日以養生修身為事。商王請他作大夫,他推託不了,只好應諾,卻常常以有病為由,不上朝聽政。他精通補導之術;常常服用水桂、雲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從不誇耀自己有道,也從不作一些詭惑變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譽。
他也常常四處周遊,從不乘車馬,即使要出外周遊百日、數十日,也不帶干糧,回來之後,衣食與平常也沒什麼兩樣。他也善於導引行氣,經常從早到晚閉氣內息,之後,揉擦眼睛,按摩身體,舐唇咽唾,才站起身來。有時身體疲乏不適,他就導引閉氣,攻治患處,便其九竅、五臟、四肢以至毛發都氣流通暢,身體又舒服如初。商王聽說後,便親自來向他問道,他閉口不語;給他數萬金,他如數收下,全分給貧窮的百姓。
【相關傳說】
傳說,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歲,仍無衰老跡象,耳不聾,眼不花,背不彎,腰腿不疼。商朝君王派彩女詢問彭祖長壽秘訣,彭祖回答:「欲舉行登天,上補仙宮,當用金丹。其次,養精神,服草葯,可以長生。」彩女又問他的身世,彭祖唉聲嘆氣地說:「吾遺腹而生,三歲喪母,又逢戰亂,流落西域,幾百餘年。」又說「他一生喪四十九妻,亡五十四子,屢遭憂患。」誰知又過了七十來年,有人發現他還在流沙國遊玩,直至八百多歲才死。彭祖為啥能活八百多歲,而且能葬在彭村?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
當時,有一個叫采女的女子,也是個得道之人,懂得養生的方法,雖然有二百六七十歲,仍然象四五十歲的樣子。
商王把她請到宮里,特意建了一所紫閣華屋,裝飾上金玉,讓采女居住。商王見彭祖不肯傳道,就讓采女前往,希望由此得知一二。采女便來請教彭祖延年益壽的方法。
彭祖告訴她:"若想登天升仙,需要吃金丹,這是太乙白日升所用的辦法,但這個方法君王不能用。其次應該愛養精神,服用草葯,可以長生,但卻不能役使寵神·乘虛飛行。而如果不知交按二道,即使服葯,也不能長生。我3歲盯,就失去母親,又遭遇犬戎之亂,流浪西域,長達100多年,到現在已死去49個妻子,54個兒子。數遭憂患,和氣已被拆傷,恐不久於少世。所聞淺薄,不足宣傳。聽說大宛山中有一位青精先生,已活了1000多歲,仍面如童子,日行500里"采女忙問,"青精先生是什麼仙人呢?」
彭祖說。"他不是仙人,僅是一位得道者。所謂仙人,或能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達天階;或者化作鳥獸,游浮青雲;或者潛行江海,遨翔名山。他們食元氣,吃芝草,出入人間,而人卻不知道,從不與俗流交接。他們雖能長生不死,但卻遠離人情榮樂,與麻雀化成蛤蟆沒什麼兩樣,都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我倒覺著,服吃甘脂,通陰陽,骨節堅硬,顏色和澤,老而不衰,延年久視,長存世間,不被寒溫風濕所傷,不被鬼神眾精冒犯,五嶽百蟲不來傷害身體,也不為喜怒所連累,這是最好不過的了。」
之後,又教給她房中之術。采女一一領受,回來又教授商王,商王一試,非常靈驗。商王就想使此術為自己獨家所有。便下令。傳彭祖之術的人全部殺死,又想加害彭祖。彭祖便逃走了,不知去向,商王行彭誼之術,活到300多歲,面相氣力如50歲的人。後來商王得到一個美麗的鄭女這女子非常淫亂,商王淫盪過度,失道而死。
原來彭祖和陳摶老祖兩人,都在天宮玉皇大帝身邊主事。一個管著諸神的生死簿,一個管著功德簿。有一天,陳摶對彭祖說:「我勞累過度,想好好睡一覺。如有要緊事,你把我叫醒。」彭祖答:「好,你盡管放心睡覺去吧!」彭祖一見陳摶去睡覺,想乘此機會到凡間遊玩一番。有一天,他代陳摶更換生死簿名單,發現他的名字也在上面。彭祖一想:不好,如果我到凡間被玉帝發現了,就會很快派人把我召回。他靈機一動,把生死簿上寫有「彭祖」名字的那一頁紙撕了下來,捻成紙繩訂在本子上,從此,這個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
彭祖流落人間,作了商朝士大夫。他先後娶了四十九個妻子,生了五十四個兒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輕力壯,行動灑脫。當他娶了第五十個妻子後,就辭官不作,到處游山玩景,直到這第五十位妻子由當年的黃花閨女變成老太婆時,才定居到宜君縣一個小山村。這時彭祖已八百歲了。有天晚上,夫妻倆睡在床上拉話,妻子問他:「我是快死的人了,我死後你再娶妻不娶?」彭祖毫不介意地說:「當然還要娶,不然誰陪伴我!」妻子又問:「你為哈一直不會衰老呢?難道生死簿上沒有你的名字嗎?」彭祖哈哈大笑:「我永遠不會死的!生死簿上有我的名字,他們就是找不著。」妻子接著問:「那你的名字在什麼地方?」彭祖一時得意說出了實情。妻子這才明白彭祖一直不死的奧秘。
這位妻子死後,脫下凡胎肉體回到天宮,向玉皇大帝訴說了此事。玉帝聽後恍然大悟,命差神趕快去叫陳摶老祖。誰知陳摶這時還沒有睡醒,玉帝只好另派二位差神下凡去找彭祖。
由於年代久遠,派下來的差神根本不認得彭祖,找尋許久毫無音訊。這兩位差神不敢輕易地回到天宮交差,只好遍跑人間,四處打問。一天,二位差神來到宜君縣彭村,乘木匠吃飯之機,偷走解板大鋸,到打麥場上使勁地鋸一個碌碡,一下招來很多鄉親圍著看稀奇。這時,彭祖也前來觀看。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彭祖也因自己年事高,經歷廣,趁機譏笑說:「我彭祖活了八百歲,沒見過有人鋸碌碡。」話音剛落,二位差使把鋸一扔,當場就鎖住了彭祖。這天夜裡,彭祖就去世了,享年八百餘歲。
【廚行的祖師爺】
彭祖因為善於調制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 堯封於大彭(今江蘇省徐州市)。我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 「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注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 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一羹」。中國烹飪史略9中稱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至今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徐州和彭祖】
彭祖系黃帝之第八代孫,陸終之第三子。傳說陸終娶鬼方國女蚩為妻,女蚩只有一乳,懷孕三年,孩子總生不下來。陸終只好剖開其左脅下,取出三個兒子,又剖開右脅取出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子籛鏗封於大彭國——彭城(今徐州市)。
徐州系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彭祖的事跡、遺跡甚多,城中4.6米高的彭祖塑像,白發銀須、神采奕奕。還有彭園、彭祖祠、彭祖廟、彭祖、彭婆墓和彭祖井等遺跡。徐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代都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彭祖的經營,功不可沒。歷史上對於彭祖事跡的傳說甚多,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長壽,贏得八百長壽之聲譽。後世之人都把彭祖作為幸福長壽的象徵。
【史料記載】
關於彭祖的平生閱歷,有如下史料可以說明。王逸著《史記 · 五帝本紀》中雲:老彭為堯臣,商武丁43 年已亥(公元前1282年距今3281年)大彭國亡。唐宰相系表雲:顓頊帝玄孫大彭為夏伯,少康中興(夏六代王)封其孫元哲於豕韋(今滑州韋城)至周郝王 時失國。由此可知,元哲之後代世襲韋侯至周止,歷夏、商、周三朝。
又《大戴禮紀 · 虞載德篇》雲:老彭與仲傀並列,為商初之功臣,以一說彭祖802歲,商初已有672歲,至商七代中宗(即大戍王)時逝世。又一說彭祖逝世於二十四世孫之時 (跨入安世系彭文彬時),若一代平均以33年計算,二十四世則為入812年,但不足二十四世,享年802歲並非沒有根據。至於彭祖一生不求功名利祿,只求 逍遙自在的事例不少。相傳公元前4600年,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隱居福建名山碧水之間,住於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
據《武夷山志》記 載:彭武、彭夷一生下地就成長起來,一陳春風吹過,他們就能呼喊爹娘,二遍春風吹過送來春雨澆灑,就能站立。彭祖用三片自己種的春茶泡水給他們飲,就能下 地奔跑。從各方資料推斷,他們是一對弈生兄弟,系福建彭族始祖。後人便把此山命名為武夷山,直延用至今。相傳彭祖隱居武夷山時,教人開墾荒地,種植糧棉、 花果、茶葉,挖井取水。據說他種的茶葉味道香淳,引來七仙 — 鍾離權、呂洞濱、曹國舅、何仙姑、李鐵拐、韓湘子、藍采娥。他們一致商定賜他壽享880歲。福建武夷山脈,毗鄰江西省,主峰黃崗山,海拔 2158 米,是福建省第一高峰。彭祖與兒子的遺跡尚存,有墳墓和石碑,其中存放武夷山宮中的一座石碑上還可以看到彭武、彭夷的名字。現在的武夷山已成為國家級的旅 游聖地。在當年彭祖居住過的幔亭峰下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武夷山莊「,有花園、曲徑、亭台樓閣。據傳說彭祖隱居於閩,後為避戰亂,再度隱居四川名山(今彭 山縣)至仙逝。後人將其居住的山命名為長壽山(也叫彭山)。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彭族始祖也不知那個朝代在此設立彭山縣。彭山遺跡有彭祖墓園、彭祖墓、彭祖 祠、彭祖仙室,室外內有石雕的壽星彭祖肖像,室外陳列八掛圖案,歷歷在目。四川省彭山縣人民上至政府官員下至一般百姓歷年都到此慶祝彭祖壽星節。從上述遺 跡證明彭祖確實仙逝於四川彭山。而彭祖故鄉徐州原先只有彭婆墓,沒有彭祖墓,這也說明彭祖歸老於四川彭山。至於後來的彭祖墓在徐州出現也許是後人為紀念他 而建的。
據《彭城志》記載:大彭由在徐州市城西三十公里,是古大彭人居住地。山北以稱大彭村,大彭國都城在大彭由下。大彭由今稱為義安山,海拔 262 米,今山北三里處大彭村以稱大彭集,屬銅山縣夾河鄉管轄。以據出土文物考證,大彭國應該是在龍山文化時期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彭國最初的政治中 心可能在大彭村一帶。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便遷移到環境更為優越的徐州市中心,建起原始村寨和城堡,作為政治活動中心,並且迅速發展,國力強盛。先 後助夏平定西河武觀判亂,助商剿平邳人反判。根據目前發現的文物資料證實,徐州是大彭國的發祥地,而大彭村則是大彭國的誕生地。彭祖祠原來位於徐州城東北 隅,又叫彭祖樓或彭祖廟。北魏時徐州刺史元延明將它遷建於城垣東北角上。此樓恰好在汴( 開封市) 泗之交匯處。
《神仙傳》上的說法,這位卅鏗「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惟從養生沾身為事。」
酈道元的《水經注·泗水》曾有這樣記載:「聳望川原,極目清野,斯為佳處也」。彭祖樓下有彭祖墓。至於彭祖祠內的彭祖井是帶有傳奇色彩的古 跡,相傳此井泉如玉液,常飲此泉可以長壽。明朝一詩人馬惠曾為「彭祖井」賦詩一首。
古井城邊不記年,名留彭祖世相傳。
玉沉汲虎人何在,金鼎蟠龍客已仙。
秋石苔浸秋雨積,梧桐葉落晚風旋。
誰能更把寒泉浚,一飲須教壽八千。
彭祖井旁豎立著十丈高的石碑,上書「彭祖井」三字,落款署名已看不清。現此碑已移到徐州博物館的碑園內。有關彭祖井傳聞很廣,在北京的國子監內,有一塊明 朝萬曆丁丑年(1577年)鐫刻的「彭祖觀井圖」上面刻有彭祖觀井的畫像。彭祖腰系纜繩連著柳樹,由書童扶持躬身觀井,其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水,圖左上方有宋陳端題銘,贊揚彭祖處事小心謹慎,希望後世效法彭祖。現在,彭祖的遺跡已不是往日的模樣。重修的彭園、彭祖祠、彭祖井在徐州市人民政府的 保護下,煥然一新。給旅遊觀光的海內外彭姓族人及其他旅遊者留下的印象頗深。
《列仙傳》載:"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壽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祠訖,地即有虎跡雲。後升仙而去。"
【彭祖的延年益壽養生法】 彭祖的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三個方面:
其一,注意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其二,是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其三,是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⑷ 求取名字
就是0分,我也有求必應。
姓名:韓鎧隆
五行分別是:水金火
筆畫分別是:17 18 17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18(金) 35(土) 35(土) 52(木) 18(金)
總評數理得分:96 分
詳細解說如下:
天格數理 18(金)[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鐵鏡重磨)權威顯達,博得名利,且養柔德,功成名就。 (半吉)
人格數理 35(土)[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高樓望月)溫和平靜,智達通暢,文昌技藝,奏功洋洋。 (吉)
性格溫和斯文有禮,對待部下寬厚,能受到尊敬與歡迎,此格適合公職人員或薪水階級,若想經商應從事較小資本之行業,做大事時要謹慎。
地格數理 35(土)[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高樓望月)溫和平靜,智達通暢,文昌技藝,奏功洋洋。 (吉)
總格數理 52(木)[又稱後運,是後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達眼)卓識達眼,先見之明,智謀超群,名利雙收。 (吉)
外格數理 18(金)[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鐵鏡重磨)權威顯達,博得名利,且養柔德,功成名就。 (半吉)
天、人、地三才 8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順利為:
可獲得意外成功發展,有名利雙收的運氣,基礎穩固,平靜安康,免於種種災禍,可得幸福長壽。(吉)
1、總論:一生平安平穩之配置,比較適合一些輕松的工作,早年平順中小有發展。在擴展事業時,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細算。
2、性格:比較要強、不服輸,有遠大的理想。外表和藹安詳,給人一種易處的感覺。總體經濟能力不錯,如能抓住時機可以富貴。要注意從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點,抓機良機,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堅定,做事穩扎穩打,要防耐心不足,虎頭蛇尾的傾向。
4、事業:比較適於薪水階級或從事穩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較平穩。
5、家庭:家庭比較圓滿,父妻雙方個性比較強,要注意夫妻之間要相互尊重,不要爭吵。
6、婚姻:男娶賢淑持家之妻,婚後夫妻和睦;女嫁才華溫良之夫,婚後家庭美滿。
7、子女:女孩多於男孩,有責任感,長大後能孝順父母,並得社會上的好評。
8、社交:人緣很好,舉止謙恭有禮,待人有誠意,但有時不得要領而尷尬。
9、精神:上進心強,求知慾高,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感覺。但在失利時,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滿現實。
10、財運:財運較穩定,收入平穩長久。應多節儉,減少意外損失。
11、健康:健康長壽,注意胃腸及腎、膀胱等症。
12、老運:晚景比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過多的收獲,注意調節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與外格(五八)搭配,暗示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等信息為:
有潛在活力,不屈於權勢;討厭細事,一見無法收拾,會想出陰謀排除異己,掩蓋自己的過失。數吉者步步高升,事事如意。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數理 35 暗示性格為:
心多洗練,容易親近,溫和沉著,有雅量,對人有同情心,榮譽心強。屬於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運。其內心有剛毅心腸,卻不顯於外表。有易親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點,其嫉妒心稍強。
人格與天格搭配(五八)暗示成功運:
成功順利,能平安達到目的。 (上)
人格與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礎運:
性格穩重,成功遲緩,總體能夠成功幸福。 (上)
地格數有 5、6、11、13、15、16、24、32、35
⑸ 九十歲和一百歲的老人叫什麼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從0歲到100歲
0歲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初度
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13歲的少年兒童。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9歲
黃口
十歲以下。本指雛鳥的嘴。
10歲
幼學
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外傅之年
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歲開始帶釵梳妝。
13歲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歲之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5歲
及笄之年
即將年滿15歲的女子。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遣興二首·其一》
結發
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
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
男子十五歲。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指男子的15-20歲,也是童子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
為16歲。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孫綽《碧玉歌》
20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30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歲。《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歲。
40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歲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60歲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乾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61歲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還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77歲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耋【dié】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88歲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成八十八,故名。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
九十為上壽。
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鮐背泛指長壽老人。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年上邊的「一」是「白」,「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100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
養生學術語。謂最高的年壽。《左傳·昭公三年》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跖》則有「人上壽百歲」的說法。
⑹ 古時候那麼多的古玉最後都到哪裡去了
愛玉、惜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色。要把質地堅硬的玉石製成精美的配飾物件,在尚無金屬工具的遠古,其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先民們卻以他們驚人的智和毅力,切磋琢磨,雕鏤鑽研,把頑石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從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算起,到東漢為止,玉文化經歷了三千多年的興盛。
《抱朴子》說,當時有一部叫《玉經》的書,專門指導人們食玉,說“服玉者壽如玉”不過見效慢,吃一二百斤才可顯出效力。於是,魏晉南北朝三個半世紀間,非但玉器製造業凋零倒閉,而且積累了三千多年的無數精美古玉器,凡能羅而致之者,皆被那些隱居山林、史傳無載的“有道之士”們一一填入杵臼之間去了。
⑺ 三國演義中武將排名
1、呂布
字奉先,並州五原郡九原縣人,三國第一猛將,最初是丁原義子,因丁原反對董卓,呂布一時殺敗董卓,但後來被李肅用赤兔馬、方天畫戟和財物收買而殺掉丁原投奔董卓,與董卓結為父子,也因此被張飛稱為三姓家奴。
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時,呂布在虎牢關前大戰劉備、關羽、張飛,而後敗走,王允用貂蟬先後色誘董卓、呂布,施連環計使得呂布殺掉董卓;
而後被李傕郭汜擊敗退走長安,與陳宮、張邈等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謙時攻佔濮陽,被曹操擊敗後去依附徐州的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襲取了徐州,最終劉備與曹操聯合攻打呂布,呂布遭部下叛變兵敗被抓,向劉備求情不成被殺。
而後大戰虎痴許褚,被賈詡用離間計擊敗,敗走涼州。不久馬超卷土重來,佔領冀城,雖然非常勇猛,戰場上將楊阜七位兄弟擊殺,但仍被夏侯淵、楊阜等人聯合擊退。
投奔漢中張魯,而後在葭萌關前大戰張飛,被勸降歸附劉備,隨即引兵迫降劉璋,並活躍於漢中之戰。
蜀漢建立後馬超鎮守西平關,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戰自退,諸葛亮率軍平定南方叛亂時,馬超代替魏延鎮守漢中,在諸葛亮平南回都後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