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用電飯煲熬中葯
用電飯煲熬中葯不好
電飯煲的內膽是鋁的,影響葯效!
怎樣熬中葯?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Ⅱ 養生壺怎麼用 養生壺使用方法大揭秘
養生壺作為一種小家電,在購買時,包裝袋中會附上一份說明書,這份說明書會詳細的介紹養生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所以在使用養生壺前最好先仔細看一下產品說明書,以免因為操作不當給養生壺帶來損傷,也能避免因操作不當給自身帶來傷害。
2、正確選擇功能鍵
養生壺本身有很多的功能,每項功能的實現都對應相應的選擇,所以在適用時需要正確選擇功能鍵。
(1)泡茶時,可以將茶葉洗干凈後讓入養生壺中,加入適量的水,注意水位一定要高出壺中的發熱體,然後按花茶鍵,數分鍾後,茶泡開後,壺會自動停止加熱進入保溫狀態;
(2)熬粥時,如果有專門的煲粥鍵,即選擇該鍵位,如果沒有專門的煲粥鍵,可以選擇煲湯鍵,煮粥時,不用加太多的水,以免煮的過程中,水會溢出來。為了安全起見,在煮粥時最好有人照看一下,並適時的攪動一下鍋底,避免出現粘鍋現象,當粥煲好了,養生壺會自動停止加熱進入保溫狀態。
(3)煲湯時,即選用養生壺的煲湯鍵位。先在將食材准備好後直接放入壺中,加入適量的水,燉上一兩個小時,待養生壺進入保溫狀態時,開蓋加入適當的調料和食鹽進行調味,蓋好蓋子後繼續加熱,養生壺會在數分鍾後再次轉為保溫狀態,這時就可以加以食用了。
(4)如果用養生壺煎葯,可以適當的在壺中,多加入一些水。一般來說,養生壺中的水越多,煎葯的時間就會越長,煮出來的葯水才會越濃,效果更好。
3、清洗養生壺
在每次使用養生壺之後,在使用完畢時,都要將壺清洗干凈,清洗時需要注意保護電源,避免電源介面處沾水。而且清洗最好用軟布,不能用鋼絲球或用其他比較粗糙的東西去摩擦壺,以免造成壺的損壞。
上述就是關於養生壺的使用方法介紹,關於養生壺的使用需要適自身情況而定,煲粥,煮茶、燉湯、煎葯等都是可以利用養生壺來完成的,只要掌握使用方法,養生壺一定可以為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Ⅲ 怎樣熬中葯用什麼樣的鍋熬
不久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印發了《醫療機構中葯煎葯室管理規范》,規定醫院的中葯煎葯室禁用鐵制等易腐蝕器皿作為煎葯容器。那麼,在熬煎中葯的過程中,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注意事項嗎? 專家說:「中葯在熬煎的過程中,有些細節確實會影響到葯效,在平時一定要多加註意。
細節1:手別碰葯
這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葯,大多是用紙包包著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裝。把葯放進煎葯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葯,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葯的葯效,如果此時手上塗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葯的一種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葯,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
細節2:別用鐵鍋
煎葯容器以砂鍋和陶罐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 (完好無損的)次之;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不能用來煎葯。指出:「這是因為中葯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由於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中葯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如鐵易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葯液顏色加深,並會使葯液帶有鐵銹味,影響葯效的發揮;鋁與有機酸反應,形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後蓄積在肝、腎等組織中對人體造成損害;銅器受熱易氧化生成對人體有害的銅綠。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中葯湯劑的臨床療效。
此外,有些人還會用家裡烹飪用的砂鍋煎葯,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凈,以放人清水後表面不會出現油花為宜。因為油脂會影響到中葯的葯效。
細節3:用蒸餾水
水質同樣會對中葯的葯效產生影響。對煎葯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葯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5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葯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然無法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葯,要晾涼以後才可以。
許多家庭都在用裝有大桶裝的礦泉水,但對於煎葯來說,礦泉水卻不是一個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等,它們對中葯發揮葯效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Ⅳ 養生鍋的使用方法
養生鍋使用方法
1、准備好所需材料開始使用。 首先煮最常用的白開水,操作簡單,打開開關僅需觸控功能鍵首選即是燒水功能。 煮水3秒即熱,大液晶屏實時顯示當前溫度,水開後滴滴聲響三聲,隨後以80°C自動保溫6小時。 中途有提壺記憶功能30秒。 整個過程感覺省時省力,操作面板觸控反應非常靈敏。
2、煮花果茶功能是個對於我來說很常用的功能,最近感覺有點陰虛火旺,眼睛干澀,肝火旺,所以簡單准備了檸檬、菊花和枸杞,功能鍵調制花果茶,在功能區二號位,剛好是我第二常用項,我感覺非常順手,
3、煮好後味道比沖泡的濃郁。全程可視,看到美美的花朵綻放很享受。
4、隨即使用了隔水燉和茶籃煮功能。 隔水燉可以在煮水同時燉營養品,非常衛生實用,有對應的燉燕窩功能,燉出來食物口感軟糯,方便好用。 用茶籃煮茶,准備好想喝的口味,放入茶籃,茶籃與上壺蓋有卡扣,不會擔心脫落。功能鍵調制參茶,美味很快開啟,煮好的茶味道濃香,沒有一點茶渣漏出,口感非常好。
Ⅳ 熬中葯用自動熬葯砂鍋應該怎麼熬。例如冷水浸泡多久,葯分幾次煎。是連續二煎還是隔夜。
清濕熱的無非就是苦寒葯物清熱燥濕,所以按普通煎葯方法去煎就行,用砂鍋或陶瓷鍋,煎至前用清水浸泡葯物20~30分鍾,之後用那個水煎葯20分鍾左右,不必用大火,中火就可以
先把葯品浸泡半小時,開大火煮開,感冒葯不要煮開超過十五分鍾,調補葯不要煮開三十分鍾。有些葯物須要先煮一般單獨先煮二十分鍾,一次先煮一碗水一般都要放一碗多半碗,先喝一次再加一碗水煮成八分作第二次服用。
Ⅵ 煎葯的步驟和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延長葯物的煎煮時間。一般來說,需先煎的飲片,經武火煮沸後文火煎煮10一20分鍾後再與用水浸泡過的其他葯物合並煎煮。有些葯物因臨床治療需要可適當延長煎煮時間,如:
(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打碎先煎20分鍾,方可與其他葯物同煎。如生蛤殼、生龍骨、生龍齒、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決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鱉甲、龜甲、鹿龜霜、生磁石、生牡蠣、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銅等。
(2)某些有毒飲片可經過先煎1-2小時達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烏頭鹼的生川烏、生草烏或制附子,經1~2小時的煎煮後,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次鹼,進而分解為烏頭原鹼,使毒性大為降低。
2.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葯物因煎煮時間過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一般來說,在其他群葯文火煎煮15~20分鍾後放入需後下的飲片再煎煮5~10分鍾即可。
(1)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煮時間過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5-10分鍾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魚腥草等。
(2)含有久煎後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飲片也需後下,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l0-l5分鍾入煎即可。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
3.包煎
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飲片裝在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後與群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含粘液質較多的飲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如車前子、葶藶子。
(2)富含絨毛的飲片,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葉等。
(3)花粉等微小飲片,因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黃、海金沙、六一散等。
4.烊化(溶化)
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葯不宜與群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煳化。可將此類葯置於已煎好的葯液中加熱溶化後一起服用。也可將此類葯置於容器內,加適量水,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後,再對人群葯煎液中混勻分服,如阿膠、鱉甲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等。
5.另煎
一些貴重中葯,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並入其他群葯合煎,然後將前後不同煎煮的葯液混勻後分服。一般飲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鍾。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等。質地堅硬的貴重葯,如羚羊角、水牛角應單獨煎煮2~3小時。
6.對服
對於液體中葯,放置其他葯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分,故應待其他葯物煎煮去渣取汁後,再行對入服用,如黃酒、竹瀝水、鮮藕汁、薑汁、梨汁、蜂蜜等。
7.沖服
一些用量少,貴細中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葯的煎液沖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而影響葯效。如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等。
8.煎湯代水
對於質地泡松、用量較大,或泥土類不易濾凈葯渣的葯物,可先煎15-25分鍾,去渣取汁,再與其他葯物同煎,如葫蘆殼、灶心土等。
(6)用養生鍋怎麼煎葯擴展閱讀:
在煎煮葯物時,其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葯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葯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這時需要將葯液濾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為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保證療效,一劑葯最好煎煮兩次,將兩煎葯汁混合後再分裝。
應當根據兒童和成人分別確定。兒童每劑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劑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劑按兩份等量分裝,或遵醫囑。
Ⅶ 砂鍋怎麼熬葯
首先把中葯放入砂鍋或搪瓷鍋里,然後加入冷水浸泡20-30分鍾,再加水沒過葯物1至3厘米,然後將葯鍋放在爐火上用中到大火煎煮。一般情況下分兩次煎,第一次煎煮後把葯液倒出,然後再加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好後倒出葯液,和第一次煎好的中葯混在一起,分兩次喝。其中要注意的是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中葯,一般是清熱發散類的,第一次煎沸後要用中大火煎煮15-20分鍾,第二次煎煮開之後要再煎10-15分鍾;用於治療一般常見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等調理性葯物,第一次煎煮開之後用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次煎煮開之後要再煎15-20分鍾;用於治療一些虛損性疾病的補益類葯物如補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病症的葯物,第一次煎煮開之後用小火煎煮30-40分鍾,第二次煎煮開之後再煎20-30分鍾。另外還要知道處方註明的葯物的一些特殊煎煮方法,例如先煎後下、包煎、酒煎、溶解或者沖服等。
Ⅷ 用砂鍋煎葯該怎麼煎
操作方法
01
大家開中葯的時候,上面會寫明哪些葯材是後加入熬得;如果沒有這個說明也可以問問醫生是不是全部下去一起熬制的。
02
准備好砂鍋,中葯無需特別清洗,直接放入砂鍋中,然後倒入水至剛好沒過葯材(漂浮型的葯材一定要用手按下去測了是否沒過),按照經驗一般3-3碗半(小飯碗)即可。大家根據碗的大小按在我上面說的測量方法自己進行調整。
03
熬制大概半個小時候後,如果有後加入的葯材,這個時候可以加入了(後加入的葯材提前加入會起不到效果的所以一定要記得後5分鍾加入),大概再熬制5分鍾即可倒入小飯碗,一般剛好一小碗為最好,多一點少一點都沒有事,如果熬制完還有1碗多很多,那就重新倒入再熬制一會,如果熬制玩只有半碗,只能說明這次熬制不成功需加水重新再熬一會。
Ⅸ 養生壺怎麼用 養生壺使用方法詳解
養生壺除了一般的煮水、煮花茶,還可以煮蛋、煲湯、煮麵、養生葯膳、五穀粥、火鍋、酸奶、煮酒、熱奶、涼茶、消毒、保溫、蒸水蛋、煮咖啡、嬰兒用水、奶粉用水。
以養生壺水果茶為例,使用方法如下。
材料:新鮮水果、冰糖、蜂蜜、紅茶適量
1、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去皮切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