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史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什麼

史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2 15:04:17

1.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什麼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原綠球藻。
1.植物之所以被稱為食物鏈的生產者,是因為它們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利用無機物生產有機物並且貯存能量。通過食用,食物鏈的消費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貯存的能量,效率為30%左右。
2.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其主要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涉及光吸收、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應步驟,對實現自然界的能量轉換、維持大氣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真核藻類,如紅藻、綠藻、褐藻等,和高等植物一樣具有葉綠體,也能夠進行產氧光合作用。光被葉綠素吸收,而很多藻類的葉綠體中還具有其它不同的色素,賦予了它們不同的顏色。

2. 高考需要記住的常見的異養生物和自養生物都有哪些分別舉例

1、枯草桿菌(異養生物)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桿菌屬的一種,單個細胞0.7~0.8×2~3微米,著色均勻。無莢膜,周生鞭毛,能運動。革蘭氏陽性菌,可形成內生抗逆芽孢,芽孢0.6~0.9×1.0~1.5微米,橢圓到柱狀,位於菌體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後菌體不膨大。

生長、繁殖速度較快,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黃色,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時,常形成皺醭,是一種需氧菌。

2、蛭弧菌(異養生物)

蛭弧菌是寄生於其他細菌並能導致其裂解的一類細菌。它雖然比通常的細菌小,能通過細菌濾器,有類似噬菌體的作用,但它不是病毒,確確實實是一類能"吃掉"細菌的細菌。

1962年首次發現於菜豆葉燒病假單胞菌體中,隨後從土壤、污水中都分離到了這種細菌。由於它們具有特殊的捕食生活方式以及有可能充當決定自然界中微生物種群變動的角色,因而引起了許多科學工作者的興趣。

3、硝化細菌(自養生物)

硝化細菌屬於自養型細菌,原核生物,包括兩種完全不同的代謝群:亞硝酸菌屬及硝酸菌屬,它們包括形態互異的桿菌、球菌和螺旋菌。亞硝酸菌包括亞硝化單胞菌屬、亞硝化球菌屬、亞硝化螺菌屬和亞硝化葉菌屬中的細菌。

4、鐵細菌(自養生物)

鐵細菌是一類生活在含有高濃度二價鐵離子的池塘、湖泊、溫泉等水域中,能將二價鐵鹽氧化成三價鐵化合物,並能利用此氧化過程中產生的能量來同化二氧化碳進行生長的細菌的總稱。

5、硫細菌(自養生物)

在生長過程中能利用可溶或溶解的硫化合物,從中獲得能量,且能把低價硫化物氧化為硫,並再將硫氧化為硫酸鹽的細菌。能氧化硫化合物的細菌。按其取得能量的途徑可分為光能營養菌和化能營養菌兩類。

3. 自養微生物都哪幾類

自養微生物主要有兩類: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
光能自養:如藍藻、光合細菌(包括紫硫細菌、紅硫細菌、綠硫細菌)
化能自養:如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

4. 地球上最早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是藍藻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
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卜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一般說,凡含葉綠素a和藻藍素量較大的,細胞大多呈藍綠色。同樣,也有少數種類含有較多的藻紅素,藻體多呈紅色,如生於紅海中的一種藍藻,名叫紅海束毛藻,由於它含的藻紅素量多,藻體呈紅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紅色,紅海便由此而得名。藍藻雖無葉綠體,但在電鏡下可見細胞質中有很多光合膜,叫類囊體,各種光合色素均附於其上,光合作用過程在此進行。

5. 古生菌是光合自養生物還是化能自養生物,還是兩個都有

古生菌是光合自養生物還是化能自養生物
一、自養生物是什麼核生物的提法不準。原核生物是自養生物中的一個種類的生物。自養生物是靠無機營養生活和繁殖的生物。由呼吸等的化學暗反應,或由光化學反應所獲得的能量用於碳素同化的生物,分別稱為化能自養生物和光能自養生物。原核生物細胞能進行有氧呼吸。有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細菌、根瘤菌,雖然沒有線粒體,但卻含有全套的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這些酶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和細胞膜上,因此,這些細胞是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的。

二、自養生物,也稱為生產者。主要包括綠色植物和許多微生物,它們可以利用陽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水以及土壤中的無機鹽等,通過光合作用等生物過程製造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生產者的物質通過被消費者消耗,而被轉移至消費者身上,同時一部份能量亦會一並轉移。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包括藍細菌、細菌、古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支原體和衣原體等。原核生物乃擁有細胞的基本構造並含有細胞質、細胞壁、細胞膜、以及鞭毛的細胞。細胞壁不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一個例外:原核生物中,除了支原體,其餘的都有細胞壁;支原體是唯一不具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

三、自養生物一般沒有消化功能,因此不能吞食其他的生物(例如動物、菌類等)。因此,自養生物使用的是其他方法以維持生命,如植物使用的光合作用。但是植物在光合作用時仍然需要水、可見光以及二氧化碳,這並不說明植物為自養生物群不成立,因為其三樣條件是生命的基本條件。原核生物極小,用肉眼看不到,須在顯微鏡下觀察。多數原核生物為水生,它們能在水下進行有氧呼吸,是地球上最初產生的單細胞動物。最小的原核生物是支原體。在菌類中的原核生物有包括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真菌又分酵母菌、黴菌和食用菌;細菌和放線菌屬於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黴菌(毛霉、麴黴、青黴)和食用菌(如銀耳、黑木耳、靈芝、菇類)屬於真核生物。在藻類中的原核生物有藍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顫藻、螺旋藻)屬於原核生物;紅藻(如紫菜、石花菜)、褐藻(如海帶)屬於真核生物。

6.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原綠球藻」。
原綠球藻屬於植物界、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地球上體型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直徑約為500到700納米的單細胞生物。同時是地球上年平均數量最多的光合自養生物(2.8×10^27到3.4×10^27個),累計含有約1.71億噸碳。
原綠球藻有兩個生態型,一個適應強光,一個適應弱光。強光型原綠球藻的基因組為1657990個鹼基對,1716個基因,這是已知的產氧光合生物的最小基因組。弱光型原綠球藻的基因組更大,但二者的16S核糖體RNA相似度有97%,按照人類目前的細菌分類方法還算是同一個物種。


7.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啥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原綠球藻。光合自養生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

綠球藻是剛毛藻科剛毛藻屬藻類。多年生沉水草本。藻體呈絲狀聚生,多形成鬆散的球形或不規則綠色團塊,直徑1-30厘米,漂浮於水底,綠球藻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其喜溫暖,忌炎熱,在20-28℃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4℃。

綠球藻脫離水族館養殖後進入自然水域,可後生生長,適宜於水域生境條件後會繁殖增量,種群優勢突出,嚴重者改變水域生態環境,干擾水域物種多樣性。

8. 40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來源:《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上海世紀出版股

原綠球藻。
原綠球藻是直徑約為500到700納米的單細胞生物,同時是地球上年平均數量最多的光合自養生物。
多年生沉水草本,藻體呈絲狀聚生,多形成鬆散的球形或不規則綠色團塊。

9. 古生菌是光合自養生物還是化能自養生物,還是兩個都有

古細菌(archaebacteria)或稱古核生物(archaeon)是一些生長在極端特殊環境中的細菌,過去把它們歸屬為原核生物是因為其形態結構、DNA結構及其基本生命活動方式與原核細胞相似。

2發現由來

20世紀70年代,卡爾·烏斯(Carl Woese)博士率先研究了原核生物的進化關系。他沒有按常規靠細菌的形態和生物化學特性來研究,而是靠分析由DNA序列決定的另一類核酸--核糖核酸(RNA)的序列分析來確定這些微生物的親緣關系。我們知道,DNA是通過指導蛋白質合成來表達它決定某個生物個體遺傳特徵的,其中必須通過一個形成相應RNA的過程。並且蛋白質的合成必須在一種叫做核糖核蛋白體的結構上進行。因此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核糖核蛋白體,它是細胞中一種大而復雜的分子,它的功能是把DNA的信息轉變成化學產物。核糖核蛋白體的主要成分是RNA,RNA和DNA分子非常相似,組成它的分子也有自己的序列。

由於核糖核蛋白體對生物表達功能是如此重要,所以它不會輕易發生改變,因為核糖核蛋白體序列中的任何改變都可能使核糖核蛋白體不能行使它為細胞構建新的蛋白質的職責,那麼這個生物個體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說,核糖核蛋白體是十分保守的,它在數億萬年中都盡可能維持穩定,沒有什麼改變,即使改變也是十分緩慢而且非常謹慎。這種緩慢的分子進化速率使核糖核蛋白體RNA的序列成為一個破譯細菌進化之謎的材料。烏斯通過比較許多細菌、動物、植物中核糖核蛋白體的RNA序列,根據它們的相似程度排出了這些生物的親緣關系。

烏斯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細菌的核糖核蛋白體中RNA序列時,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微小生物都是親戚。他們發現原來我們以為同是細菌的大腸桿菌和能產生甲烷的微生物在親緣關繫上竟是那麼不相干。它們的RNA序列和一般細菌的差別一點也不比與魚或花的差別小。產甲烷的微生物在微生物世界是個異類,因為它們會被氧氣殺死,會產生一些在其它生物中找不到的酶類,因此他們把產生甲烷的這類微生物稱為第三類生物。後來又發現還有一些核糖核蛋白體RNA序列和產甲烷菌相似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夠在鹽里生長,或者可以在接近沸騰的溫泉中生長。而我們知道,早期的地球大氣中沒有氧氣,而含有大量氨氣和甲烷,可能還非常熱。在這樣的條件下植物和動物無法生存,對這些微生物卻非常合適。在這種異常地球條件下,只有這些奇異的生物可以存活,進化並在早期地球上占統治地位,這些微生物很可能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

因此,烏斯把這類第三生物定名為古生菌(Archaea),成為和細菌域、真核生物域並駕齊驅的三大類生物之一。他們開始還沒有如此大膽,只是稱為古細菌(Archaebacteria),後來他們感到這個名詞很可能使人誤解是一般細菌的同類,顯不出它們的獨特性,所以乾脆把「bacteria」後綴去掉了。這就是古生菌一詞的來由。

3形態結構

古生菌微小,一般小於1微米,雖然在高倍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它們,但最大的也只像肉眼看到的芝麻那麼大。不過用電子顯微鏡能夠讓我們區分它們的形態。雖然它們很小,但是它們的形態形形色色。有的像細菌那樣為球形、桿狀,但也有葉片狀或塊狀。特別奇怪的是,古生菌有呈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狀的,還有方形的,像幾張連在一起的郵票。

有的古生菌有鞭毛,例如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aschii)在細胞的一端生有多條鞭毛。鞭毛是一種像頭發一樣的細胞附屬器官,它的功能是使細胞能夠運動。

古生菌是原核生物,像細菌一樣,沒有核膜,它們的DNA也以環狀形式存在。不過,它的tRNA分子(轉移RNA)有些不同於其它生物的特徵。轉移RNA分子是一種相對比較小的核糖核酸分子,它對解讀DNA的遺傳密碼、合成蛋白質至關重要。細菌、動物、植物、真菌的轉移RNA的結構特徵是相同的,但是古生菌的tRNA分子的結構卻很特別,所以要區分古生菌和細菌,搞清楚這種分子的結構有關鍵性的意義。古生菌的轉移RNA的許多特徵更近似真核生物的,倒不太像細菌的。同樣,古生菌的核糖核蛋白體的許多特徵也更像高等真核生物如動物和植物的,例如細菌的核糖核蛋白體對某些化學抑制劑敏感,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卻對這些抑制劑無動於衷。這使我們覺得古生菌和真核生物的親緣關系更近。

電子顯微鏡下的古生菌

像其它生物一樣,古生菌細胞有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壁三種結構。古生菌細胞也有一層把細胞和外部環境隔離開的外膜。在膜內包裹著細胞質,其中懸浮著DNA,古生菌的生命活動在這里進行。幾乎所有的古生菌細胞的外面都圍有細胞壁,這是一層半固態的物質,它可以維持細胞的形狀,並保持細胞內外的化學物質平衡。在細菌和大多數生物細胞中可以區分這三部分,但是仔細觀察每部分,就會發現它們只是結構相似,而化學成分並不相同。

換句話說,古生菌像其它生物一樣構建同樣的結構,但是它們用不同的化合物來構建。例如所有細菌的細胞壁含有肽聚糖,而古生菌沒有這種化合物,雖然某些古生菌含有類似的化合物。同樣,古生菌不像植物細胞壁中含有纖維素,也不像真菌那樣含有幾丁質,它們有特殊的化學成分。而不是脂肪酸。

4差異區分

古生菌與其它生物最顯著的化學成分差異是體現在細胞膜上,基本差別有4點:1)甘油的立體構型;2)醚鍵;3)類異戊二烯鏈;4)側鏈的分支。

(1)甘油的立體構型。組成細胞膜的基本單位是磷脂。這是在甘油分子一端加上了一個磷酸分子,另一端則加了兩條側鏈。當細胞膜靠在一起時,甘油和磷酸分子的末端就懸在膜的表面,中間則夾著長的側鏈。這樣一層結構在細胞周圍形成了一道有效的化學壁壘,以便細胞維持化學平衡。

用來構建古生菌磷脂的甘油是細菌和真核生物細胞膜上所用的甘油的立體異構體。這兩種甘油就像物體和它在鏡子中的影象一樣。如果你伸出雙手放在面前,張開手掌,手指向外,手腕朝里,掌心向上,這時你的兩個拇指會指向相反的方向,我們說因為兩只手彼此互為鏡像。如果翻過一隻手,則兩個拇指指向一個方向,但是這只手的掌心就不再向上了,這就是甘油的兩種立體異構體的形象比喻。它們不可能簡單地旋轉一下就從一種變成另一種,化學家給其中一種命名為D型,另一種為L型。細菌和真核生物的細胞膜中是D型甘油,而古生菌的是L型。

古生菌

(2)醚鍵。當側鏈加到甘油分子上時,大多數生物是通過酯鍵來結合的,即加上兩個氧原子而連接到甘油的一端。其中一個氧原子用來與甘油形成化學鍵,另一個原子則在發生結合後伸出來。相反,古生菌的的側鏈是通過醚鍵來連接的,沒有伸出來的氧原子。因此,古生菌的磷脂的化學性質不同於其它生物的膜脂。

(3)類異戊二烯鏈。細菌和真核生物的磷脂上的側鏈通常是鏈長16到18個碳原子的脂肪酸,古生菌膜上的磷脂則不是脂肪酸,而是由異戊二烯構成的由20個碳原子形成的側鏈。異戊二烯是稱為烯萜類的化合物中最簡單的成員。按照定義,烯萜是異戊二烯彼此聯合而構成的分子,每個異戊二烯單位有頭尾兩端,每個異戊二烯塊可以按許多方式連接。它們的頭部可以和尾部相連,也可以和另一個頭部相連,尾部也可以和尾部相連。由簡單的異戊二烯單位可以連接成無數種類的烯萜化合物。真核生物的植物中含有許多烯萜類化合物,例如β胡蘿卜素、天然和人造的橡膠植物芳香油和動物中的膽固醇、甾體激素等。

(4)側鏈的分支。古生菌細胞膜的側鏈由不同的化合物構成,細菌和真核生物的脂肪酸沒有這些側分支。側分支能夠形成碳原子環。這種環可以穩定膜上的結構,有助於古生菌生活在高溫中。

5生態環境

最先發現的喜好高溫的古生菌來自美國黃石公園。古生菌的生活環境常常是極端環境,即普通常見的生物是很難生存的高溫、強酸強鹼或鹽濃度很高的環境中。例如溫度超過100℃的深海地表的裂縫處、溫泉、以及極端酸性或鹼性的水中。它們還存在於牛、白蟻和海洋生物的體內並且在那裡產生甲烷。它們生長在沒有氧氣的海底淤泥中,甚至生長在沉積在地下的石油中。某些古菌在曬鹽場上的鹽結晶里生存。

對光敏感的菌紅素使鹽桿菌帶有美麗的紅色,菌紅素可以將太陽的光能轉變為古菌生活所需要的化學能。便用來合成作為細胞能源的ATP。菌紅素是一種蛋白質,在化學結構上和脊椎動物視網膜上的色素視紫質很相似。

美國黃石公園

要證明古生菌的生存環境類似地球形成的早期,最好是找到古老地質年代的化石遺存,探尋古生菌化石面臨許多難題。首先它們是很微小的生物,因此留下的是顯微化石,科學家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去加工樣品,還要耐心地去看顯微鏡。而更麻煩的是,如果發現了纖維生物的化石,怎樣去區分古生菌和細菌的化石呢?

古生菌和細菌形狀和大小相似,因此根據外形不容易確定。於是要靠這些微小生物的顯微化石中的化學成分來判斷,我們可以叫它做化學化石,這些化學化石中存在形形色色的化合物,這就要求我們尋找那些特徵性的化合物殘跡。合乎要求的是某種只存在於某一類生物中的化合物,例如只存在於古生菌中,而不存在於細菌或真核生物中的那些化合物,同時這些化合物在過去億萬年中不容易發生分解作用,即使發生了分解,分解產物也應該是可以預測的化合物。上面說過,古生菌細胞里含有特徵性的類異戊二烯化合物鏈,它們不容易被高溫分解。因此它成了一種表明古生菌存在的很好的化學標記。德國科學家在古老的岩石中發現了這種化合物,據推測很可能是產甲烷菌留下的。在西格林蘭島的某些地方存在大約38億年前的古老的沉積層,其中就留下了古生菌的「化學指紋」,所以從古化石中證明古生菌在地球形成後的第一個十億年中已經出現。
網路的;

10. 什麼光合作用主要的光合自養生物有哪些

高中光合作用指的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藉助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這兩種無機物合成了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光能自養生物包括綠色植物和一些光合細菌。

閱讀全文

與史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父親送豬肉迷路 瀏覽:261
老年人一天吃飯很多頓是什麼原因 瀏覽:586
中老年人最適合穿什麼鞋 瀏覽:37
公司交400的養老保險 瀏覽:717
甘肅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辦法 瀏覽:623
養老保險清零怎麼處理 瀏覽:221
養老金按月繳納怎麼算 瀏覽:141
長壽個體營業執照怎麼辦 瀏覽:405
老人不愛和兒女們住在一起怎麼辦 瀏覽:617
沒有養老金的人多嗎 瀏覽: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瀏覽:326
養老院消防安全責任書 瀏覽:212
湖南健康養生哪些好 瀏覽:278
老年人有殘疾證怎麼辦理 瀏覽:114
父母都很崩潰了怎麼辦 瀏覽:184
癱瘓老人眼珠轉動什麼原因 瀏覽:420
重陽節是正月是農歷的什麼 瀏覽:676
翁旗福樂老年公寓 瀏覽:97
怎麼證明房是父母出資買 瀏覽:992
宮頸炎可以喝什麼養生茶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