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湘陰養生哪裡有

湘陰養生哪裡有

發布時間:2022-07-26 23:55:35

Ⅰ 湘陰縣有哪些好的風景區

根據網路資料顯示,岳陽市湘陰縣的旅遊景點中算是風景區的有鵝形山風景區,湘陰洋沙湖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Ⅱ 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有哪些鎮

湘陰縣共有十二個鎮:文星鎮、東塘鎮、袁家鋪鎮、界頭鋪鎮、樟樹鎮、南湖洲鎮、三塘鎮、長康鎮、城西鎮、湘濱鎮、新泉鎮、嶺北鎮。

Ⅲ 湘陰哪有做艾灸的

自己買艾條楚灸嘛!

Ⅳ 大坪鄉的風景名勝二寺廟

白雲寺,又名「白雲觀」,位於大坪鄉葯姑村境內,花果園水庫三里之上。這里古樹參天,鳥語花香,地形平坦,座落有序。白雲寺前雷公崖,懸崖陡壁,流水瀑布,真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大凡所說:「天下名山僧侶多。」二千多年來,白雲寺每天撞鍾擊鼓,鞭炮不熄,香煙繚繞,前來朝山的人們絡繹不絕。白雲寺是通城縣唯一的道教聖地。相傳始建於西周時期,約公元前771年,周文王興周滅紂後,大興建名山廟宇,派欽差大臣修建了白雲寺。清乾隆36年,乾隆下江南幕名來到葯姑山游覽,並下旨重修白雲寺。1801年嘉慶年間又加修一次。(石碑記載)從此白雲寺達到了四重九殿500個僧人的全盛時期。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五年,國民黨圍 紅十六師,白雲寺遭戰火破壞,直至一九八八年,有道長吳明清等40餘人捐款5萬余元,重新修復白雲寺,並更名「白雲觀」。近年又建了白雲山莊,作為旅遊觀光的休閑揚所。白雲山莊胡艷夏涼秋爽冬暖,海拔830米,盛夏氣溫不超過29度,常年無蚊、無蠅、無蟲害,有百餘床位,食宿方便。白雲山莊,地面乾燥,空氣新鮮。春季山花爛漫,萬紫千紅。夏天白雲飄飄,芳草萋萋,涼風送爽。秋日層林盡染,紅葉似火,果壓枝頭。寒冬臘梅斗艷,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古剎白雲寺,人潮 沸,香煙縷縷,庄中古木參天,綠蔭如蓋。置身其間,如入蓬萊仙境,其樂無窮。是避署、休閑、養生、修煉的聖地,是人造的人間天堂。
七律 .朝白雲寺 左繼良
千年古寺喜重修,香客來朝似如流。
幾丈黃經除厄難,一杯聖水解憂愁。
晨鍾嘹嘹催紅日,暮鼓咚咚惜白頭。
最是壽康為上策,榮華富貴不強求。
白雲寺聯 熊岳衡
葯姑山奇山寶山英雄山山山秀美,
白雲寺名寺古寺濟世寺寺寺威靈。
上葯姑山白雲山莊
遠上山莊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林蔭 日山溪秀,百草芬芳四委花。
雲蒸霞飛照山莊,山青水綠百花香。
身在桃源仙做伴,人間天堂益壽長。
《胡郁文、徐江海二先生題》
白雲山莊聯:
五嶺織蓮花,修廟宇,建山莊,人神共愛桃源美。
三溪潤岸柳,樹啼鶯 ,水藏蟹,歲月長增景物新。
白日炎炎喜得人間清暑殿。
雲煙緲緲似游天上廣寒宮。
白日清風迎故友,雲山勝景醉遊人。
《左繼良、胡鏡發、許品賢先生題》 尖山廟,又名尖山寺。位於大坪鄉尖山頂上。該廟首建於元朝末期,壬辰年五月十三日修山頂石廟-關公廟。根據傳說,本年正月十五晚元宵節,看到山頂紅光滿天,並有三位大神身穿紅綠長袍,飄然山頂。說是三聖下凡,因此又加建桃園廟。至明太祖二年,甲午歲九月間修建觀音殿。從此長期有人住廟,侍奉香火。尖山廟歷史悠久,清同不治三年復修以來,善男信女求神 佛者更是絡繹不絕。
1966年文革時期,該廟被折毀,成為廢墟。
1993年,癸酉四月,月胡江樓,揭名福,張振華等人首倡復修,自願捐資出力,近幾年不斷發展建設。上有桃園廟,下有鍾鼓亭,左有三佛殿,右有大雄寶殿,大小住房十幾間。佔地面積500平方米。
尖山廟是古剎名山,高林蔭空,綠茵覆地,名貴花卉四季飄香。中有兩口古井,名為尖山智泉名聖泉水,澄清純正,冬暖夏涼。放生池下邊盤山公路全長4公里。丙戌年(2006)修通,投資15萬元,直通尖山大屋。
奇山禪師塔在尖山廟左側下方,橫過50米為禪師塔。據當地傳:奇公,湖南湘陰縣人,中年出家,無妻無子,在南嶽衡山皈依靜修法師剃度出家,來通城尖山寺住廟幾十年。吃長齋念佛修心,從不外出,稱得上是得道高僧。康熙四十年圓寂尖山廟。 廣嚴寺位於大坪鄉花墩村境內。始建於周。寺之所源,來源甚古。據傳 有慈航道人派一雲游弟子名度厄,雲游名山,擇取安居,采葯救世。見葯姑山百葯俱生,便在此搭下茅舍三間,侍神采葯。後被鴻鈞眾仙賜名「五仙繹」。周武時,更名「五方安(庵)」直至唐代獻帝元年,葯姑山下發生瘟疫經觀音顯化賓士,又更名「觀音庵」。復後又有學者更名「廣嚴寺」。夫廣者乃觀音菩薩廣發宏誓願,嚴者即神明嚴正法顯之稱,寺者乃 當時住持僧是世主因之得名。在明代中期寺廟被毀,於清代乾隆年復修。聖經雲:「廣法宏施無不顯身救世,嚴正慧力昭彰無際無邊」。據傳記,本寺智鏡法師(四覺和尚)為人民抗旱救災,帶領徒子深入老龍潭伏龍降雨之說,至今廣為流傳。
廣嚴寺雖遭時代創傷,(特別是日軍屠殺)幾經興廢,1939年2月1日,日軍在寺院前用機槍掃殺群眾27人,當時死亡24人,有胡金水等3人倒在死人堆里倖存。製造了慘無人道的花墩2.1慘案。並將寺院燒毀。後40餘年無人居住供佛。倖存下花崗岩碑文一塊:上刻有簡介:「頂上橫刻(觀音)二字,下有建修胡元吉妣黎老夫人,左刻順治五年化依張公,右刻玉一顆,曾孫世愛,皇,即。」歷經三百餘年,香火尚存。可證實清代順治年間又進行了復修。從1995年開始,至2004年當地村民又進行了三次擴建。其中有胡金勝、胡春芬、楊愛斌、胡亞龍、胡清仁、胡從周、李文斌、胡四明、胡梅香等為首,捐款人數800餘人次,資金達6.1萬元,改造佛殿,建修生活用房。現有殿、台、堂四間,客廳、齋廳各一間,宿舍三間,配有廚房廁所,總共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活動場所490平方米。 風吼廟,又名喜鵲廟。位於大坪鄉易畈村岳家咀座北朝南的山坡上。相傳前清順治年間,一年夏季,大風大雨成災,將栗坪楓樹沖古廟沖倒。廟中神像倒塌滿地,有風吼大王神像隨洪水漂流,沖至易畈岳家咀河邊,三天三夜再也沖不動了。一群喜鵲圍住風吼神像叫個不停,驚動當地人們前雲觀看,見是風吼大王(二十八宿中的馬武)流至此地,當即修廟供奉,並命名風吼廟,後更名喜鵲廟。據石碑記載:「喜鵲廟歷史悠久,初建於前清,續建於民國,重建於共和癸酉,擴建於公元辛巳年(1988)下轄七個圖(即現易畈、輝煌、楊部)等村。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有500餘人捐資30萬元。並有石碑冠施資信眾刊名留記:
施布精神實可歌,資襄勝舉報三多。
信誠醒世酬宏願,眾志成城建福河。
刊入金鍾度有限,名書青石績難磨。
留將梵樂聞天下,念咒消災保太和。 來蘇廟座落在大坪鄉南山村官塘山。唐高宗約745年間。距今約一千二百餘年。此廟來源於武漢歸元寺,由高僧昌丁法師為創始人。當時住持僧昌丁又名水清,繼有徒子:僧亞洲、僧方洲,徒孫有:僧官保、僧二保。廟產豐富,演教廣闊。真是日不斷金爐火,夜不息玉盞燈。師徒相繼,教章相傳,歷史悠久,傳教甚長。可算一大名勝古跡。
此廟分布很廣,有來蘇圖、來祠圖、山沖圖、南灣圖、大湖圖、東沖圖、東源圖、陳花圖、長沖圖、土坳圖、萬全圖、達豐圖、涌港圖等共計十三圖。
在文化革命期間破「四舊」時,該廟受到嚴重捐失,師徒各自還俗,廟宇無人看管,已成一片瓦礫。
一九八三年有南山村民胡正東,黎逢秋牽頭,四方村民約3萬餘人自願捐款41萬元,於癸亥年孟春在老廟的基礎上興工動土復建來蘇廟,座北朝南。壬午年(2002年)又興建大雄寶殿一棟,座西朝東。場地寬闊,可供萬人觀光欣賞。總佔地面積1480平方米。建築面積624平方米。內設觀音殿、羅漢殿、鍾鼓亭、佛殿、比丘尼宿舍、黃金台,共雕刻神像四十餘位。其中有: 省大王、觀音菩薩、普賢王、文殊師利菩薩、葯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釋迦尼佛、十八羅漢、大聖地藏王、大願大勢至菩薩、韋陀菩薩、後宮聖母、劉公老禪師、炳文大法軍官、岳飛元帥、馬元帥、送子娘娘、韋陀護法天尊、王靈官、桃園結義三帝聖等。神像雕刻齊全,精製美觀。廟內設備應有盡有。
為了發展壯大宗教優良傳統,弘揚佛教文化,來蘇廟成立了新的廟委會,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以胡正東為首,設有會計出納,由黎逢秋,胡國熬,胡兩全,黎寶陵,胡天才,吳中生等七人組成。 「三仙壇」位於葯姑山頂峰,海拔1261米,原名龍窖山,山頂地勢平坦,因此又名「三仙坦」。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三人間天堂----白雲山莊 白雲山莊位於葯姑山北坡林深處,三面環山,中間平坦,後有九峰疊翠,前有石門當關,左有洗心河,右有聖泉溪,雙水匯流菩提橋,九曲回腸雷公崖,飛流直瀉錦綉谷。山莊春艷、夏涼、秋爽、冬暖,海拔830米,盛夏最高氣溫不超過25℃,常年無蚊無蠅無害蟲,地面乾燥,空氣清新。春季山花爛漫,萬紫千紅,百鳥爭鳴;夏天白雲飄飄,芳草萋萋,涼風送爽;秋日層林盡染,紅葉似火,果壓枝頭;寒冬臘梅斗艷,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古剎白雲寺,人潮鼎沸,香煙縷縷。庄中古木參天,綠蔭如蓋,置身其向,誤入蓬萊,疑似桃源,反樸歸真,其樂無窮。是避暑、休閑、養生、修煉的聖地,是天造地設的人間天堂。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白雲山莊風景區的建設,先後投資80萬元作為集避暑、休閑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基地開發,現在白雲山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有旅遊景點15個,日接待遊客量可達100人。

Ⅳ 湘陰有什麼好玩的

遠浦樓
遠浦樓為仿古建築,屹立於湘江湘陰城區段東岸,佔地面積214.88平方米,於2003年 動工復建,2005年竣工。遠浦樓取名源於昔日瀟湘八景之一的「遠浦歸帆」,目前遠浦樓內陳列有書房展覽。成為我縣標志性景點之一。
重修的遠浦樓由原中共中央主席、建國後中共湘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華國鋒同志題寫樓名。
南泉古剎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建寺以來,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餘年。後來由於主持不得人,守規淪墜,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間,僧名德涌者,勤於法事,深得人緣,將寺殿不斷復新。不幾歲殿閣巍然,佛僧丕盛,大改舊觀。正德間(1510年左右),欽依弘戒宗師等又加大修葺擴充,寺容煥然一新,當時縣知事王公還為此立了碑記。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間(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傾頹,幾雨侵蝕,有黃庭鎧者主持募捐,得到當時顯達的贊助,又將寺殿僧堂門送修理一新。事後又立了碑記。當明清鼎革之際,復遭兵燹,此寺又一次盪為灰燼。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龍主崇山德鼎禪師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開老人,慨嘆南泉寺被廢,乃攜諸子結廬居廢寺旁,籌劃重新修建。得到縣令唐際的幫助,終於鳩工修建,並創立重門寶殿,廣廈修廊,使佛像燦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參。由是十方檀越近悅遠來,湖海高賢雲奔水赴。鍾鼓之聲,遠聞數里,常年煙火不絕。這是南泉寺的鼎盛時期。
從康熙重修後,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禪師嗣法門人行和、本山法養行見、祜玉、祜鑒、宗容、宗林、宗蘭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蔣,七歲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內住過,解放後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陽村。1984年他作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縣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南泉寺原有自產: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沖里一·四石,宋家壠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後塔山園、吳家坡等山地廣闊,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內燒柴。 1930年,尚見寺的頭門,望有「雙林古剎」橫額,二門刻有「南泉山」橫額,二門兩側為通道,前面供有彌勒佛,後面有韋陀神像。第三進為一寬廣院落,兩旁設有鍾樓鼓樓,正中為大雄寶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薩: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葯師,釋迦牟尼。二十四諸天、四十八羅漢分列兩傍,塑像金光奪目,姿態栩栩如生,正殿有對聯一幅雲:
者個佛,者個菩薩,到底不離者個鍾聲鼓聲,誰能於有聲里聽無聲,靜觀自在;
什麼我,什麼人天,究竟是個什麼樵夢蝶夢,吾欲於大夢中求不夢,清靜如來。
方丈室,禪房設在正廳後面。正廳之西還設有庶務室、寢室以及飯廳雜屋等。向西延伸為觀音堂,再西為客廳。無論遠近遊人或同門僧侶來此,寺僧接待均極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寺院環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盪漾,後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數人合抱的大樹,其中有楓樹四十八棵,櫧樹二十四棵。一樹垸遮天蔽日。那裡除了樹就是竹子,楠竹密密叢叢人都走不進去。在叢林深邃之處,人跡罕至。夏季炎熱之時,如到樹蔭下去休息,不多時,頓覺暑氣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誦清代南泉寺僧德鼎《詠南泉》的那首七律:
古剎名垂數百秋,廢興不一記碑留。
雲隨鶴夢魂無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燈火爍開千聖眼,鍾聲敲破古今愁。
臨風愧我空惆悵,未識誰人護祖猷。
1937年原國民黨反蔣愛國將領陳嘉佑歸葬於寺之東側。墓地佔面積一畝多,周圍用花崗石砌成大半個弧圈,前低後高,高處嵌墓碑,弧前缺口處設有石祭台,兩邊立有石華表,中為墓葬所在。石圍八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楓樹,每到深秋,紅葉飄零,墓地履蓋著一層金黃的楓葉。因這里墓地氣魄庄嚴雄偉,墓石又光潔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愛到這里來欣賞景色。
1930年在南泉寺創辦湘陰縣立中學時,還只佔用了一部分寺廟房屋,沒有改變寺容。寺內還有和尚居住,香煙也沒有斷絕。抗日期間城內常遭空襲,當時的湘陰縣政府曾兩度遷到南泉寺辦公。抗戰勝利後,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據說安幸曾經當過縣長。1952年湘陰縣立中學遷到城北夏家墳山,另建新校舍,曾從南泉寺拆取建築材料,留下一小部分辦了南泉小學。後來小學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廢墟。1958年這里辦了茶桑場。而今僅有「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時填塞了。昔日的雙林禪寺盪然無存了。
2002年元月,釋來修和尚慕南泉寺名,雲游至此,結茅庵作廟堂,廣結善緣,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參拜,一時香火盛旺。2001年開始,廣大善男信女面向社會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廟資金120餘萬元,從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動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棟「三佛殿」竣工。「三佛殿」佔地425M2,高19 .8米,其建築雕梁畫棟,甚是恢弘。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消災延壽葯師、南無阿彌陀佛三尊佛像,長年香火不絕,甚為壯觀。
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歷八年(1048),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則「玉振金聲」沖天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大城門、大成殿及廂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築藝術精湛、風格獨特,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
岳州窯遺址博物館
岳州窯為唐代六大名窯之一。位於湘陰縣文星鎮馬王勘,是一座生產青瓷毓器物的窯址。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發現後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2003年在窯址建立岳州窯遺址博物館。館內 陳列了岳州窯青瓷毓文物,還可以目睹一代名窯風采。
岳州窯地處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堤院一帶,北起水門,南至洞庭廟舊址,全長700餘米的范圍內。湘陰縣舊屬岳州,故名。當地居民中至今流傳「湘陰是個萬窯窩,未有湘陰先有窯」。長沙市到湘陰縣城有一條平坦的國道,不到兩小時的路程。沿途江河交叉,風光旖旎,青山綠水,讓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Ⅵ 湘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1、鵝形山自然風光休閑度假村
鵝形山位於湘陰縣玉華鄉境內,海拔523米,山地面積近萬畝,其中竹林面積約5000畝,山上怪石嶙峋,樹木青翠,泉水甘甜,空氣清爽。晴朗秋日適宜登山,登臨最高峰千擔嶺遠望,湘江蜿蜒北去,洞庭波光閃閃,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

2、鶴龍湖垂釣休閑度假村
鶴龍湖與湘陰縣城隔江相望,過湘江大橋即到,交通十分便捷。鶴龍湖水面近萬畝,水質清新,湖中養殖的魚類品種多,盛產青、草、鰱、鱅魚及螃蟹、龍蝦等,同時又是野生鳥類聚集地。湖邊漁家樂、農家樂店子眾多,是旅遊休閑、垂釣、娛樂的好去處,目前正是稻肥蟹黃時節,趕緊到湖邊定位子吧,邊吃螃蟹,邊賞荷葉,邊觀水鳥……

3、青山洞庭湖自然風光休閑度假村
青山島位於南洞庭湖中,距湘陰縣城20公里,為國家濕地保護公園,全島面積11.2平方公里,青山島處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中,這里空氣清爽,風光秀麗,浩瀚的湖水,潔白的沙灘,渾圓的沙丘,碧綠的蘆葦,靜謐的漁村,透出幾許神秘……

4、湘陰文廟 岳州窯遺址博物館
岳州窯為唐代六大名窯之一,岳州窯遺址於1997年6月因基建被發現,考古清理出一條較為完整的隋代龍窯,是我國目前時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條龍窯,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Ⅶ 湘陰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遠浦樓 遠浦樓為仿古建築,屹立於湘江湘陰城區段東岸,佔地面積214.88平方米,於2003年 動工復建,2005年竣工。遠浦樓取名源於昔日瀟湘八景之一的「遠浦歸帆」,目前遠浦樓內陳列有書房展覽。成為我縣標志性景點之一。 重修的遠浦樓由原中共中央主席、建國後中共湘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華國鋒同志題寫樓名。 南泉古剎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建寺以來,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餘年。後來由於主持不得人,守規淪墜,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間,僧名德涌者,勤於法事,深得人緣,將寺殿不斷復新。不幾歲殿閣巍然,佛僧丕盛,大改舊觀。正德間(1510年左右),欽依弘戒宗師等又加大修葺擴充,寺容煥然一新,當時縣知事王公還為此立了碑記。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間(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傾頹,幾雨侵蝕,有黃庭鎧者主持募捐,得到當時顯達的贊助,又將寺殿僧堂門送修理一新。事後又立了碑記。當明清鼎革之際,復遭兵燹,此寺又一次盪為灰燼。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龍主崇山德鼎禪師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開老人,慨嘆南泉寺被廢,乃攜諸子結廬居廢寺旁,籌劃重新修建。得到縣令唐際的幫助,終於鳩工修建,並創立重門寶殿,廣廈修廊,使佛像燦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參。由是十方檀越近悅遠來,湖海高賢雲奔水赴。鍾鼓之聲,遠聞數里,常年煙火不絕。這是南泉寺的鼎盛時期。 從康熙重修後,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禪師嗣法門人行和、本山法養行見、祜玉、祜鑒、宗容、宗林、宗蘭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蔣,七歲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內住過,解放後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陽村。1984年他作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縣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南泉寺原有自產: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沖里一·四石,宋家壠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後塔山園、吳家坡等山地廣闊,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內燒柴。 1930年,尚見寺的頭門,望有「雙林古剎」橫額,二門刻有「南泉山」橫額,二門兩側為通道,前面供有彌勒佛,後面有韋陀神像。第三進為一寬廣院落,兩旁設有鍾樓鼓樓,正中為大雄寶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薩: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葯師,釋迦牟尼。二十四諸天、四十八羅漢分列兩傍,塑像金光奪目,姿態栩栩如生,正殿有對聯一幅雲: 者個佛,者個菩薩,到底不離者個鍾聲鼓聲,誰能於有聲里聽無聲,靜觀自在; 什麼我,什麼人天,究竟是個什麼樵夢蝶夢,吾欲於大夢中求不夢,清靜如來。 方丈室,禪房設在正廳後面。正廳之西還設有庶務室、寢室以及飯廳雜屋等。向西延伸為觀音堂,再西為客廳。無論遠近遊人或同門僧侶來此,寺僧接待均極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寺院環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盪漾,後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數人合抱的大樹,其中有楓樹四十八棵,櫧樹二十四棵。一樹垸遮天蔽日。那裡除了樹就是竹子,楠竹密密叢叢人都走不進去。在叢林深邃之處,人跡罕至。夏季炎熱之時,如到樹蔭下去休息,不多時,頓覺暑氣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誦清代南泉寺僧德鼎《詠南泉》的那首七律: 古剎名垂數百秋,廢興不一記碑留。 雲隨鶴夢魂無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燈火爍開千聖眼,鍾聲敲破古今愁。 臨風愧我空惆悵,未識誰人護祖猷。 1937年原國民黨反蔣愛國將領陳嘉佑歸葬於寺之東側。墓地佔面積一畝多,周圍用花崗石砌成大半個弧圈,前低後高,高處嵌墓碑,弧前缺口處設有石祭台,兩邊立有石華表,中為墓葬所在。石圍 八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楓樹,每到深秋,紅葉飄零,墓地履蓋著一層金黃的楓葉。因這里墓地氣魄庄嚴雄偉,墓石又光潔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愛到這里來欣賞景色。 1930年在南泉寺創辦湘陰縣立中學時,還只佔用了一部分寺廟房屋,沒有改變寺容。寺內還有和尚居住,香煙也沒有斷絕。抗日期間城內常遭空襲,當時的湘陰縣政府曾兩度遷到南泉寺辦公。抗戰勝利後,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據說安幸曾經當過縣長。1952年湘陰縣立中學遷到城北夏家墳山,另建新校舍,曾從南泉寺拆取建築材料,留下一小部分辦了南泉小學。後來小學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廢墟。1958年這里辦了茶桑場。而今僅有「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時填塞了。昔日的雙林禪寺盪然無存了。 2002年元月,釋來修和尚慕南泉寺名,雲游至此,結茅庵作廟堂,廣結善緣,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參拜,一時香火盛旺。2001年開始,廣大善男信女面向社會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廟資金120餘萬元,從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動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棟「三佛殿」竣工。「三佛殿」佔地425M2,高19 .8米,其建築雕梁畫棟,甚是恢弘。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消災延壽葯師、南無阿彌陀佛三尊佛像,長年香火不絕,甚為壯觀。 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歷八年(1048),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則「玉振金聲」沖天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大城門、大成殿及廂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築藝術精湛、風格獨特,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 岳州窯遺址博物館 岳州窯為唐代六大名窯之一。位於湘陰縣文星鎮馬王勘,是一座生產青瓷毓器物的窯址。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發現後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2003年在窯址建立岳州窯遺址博物館。館內 陳列了岳州窯青瓷毓文物,還可以目睹一代名窯風采。 岳州窯地處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堤院一帶,北起水門,南至洞庭廟舊址,全長700餘米的范圍內。湘陰縣舊屬岳州,故名。當地居民中至今流傳「湘陰是個萬窯窩,未有湘陰先有窯」。長沙市到湘陰縣城有一條平坦的國道,不到兩小時的路程。沿途江河交叉,風光旖旎,青山綠水,讓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湘陰縣是個古城,城內保存著規模較大的孔廟,當地人正在著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孔廟氣勢恢宏,工藝精湛。從建築風格看應屬乾隆早期。樓閣式仿古建築「岳州窯紀念館」高高聳立在美麗的湘江邊上,眼前的湘江,比我在長沙橘子洲頭所見的寬闊了許多。原先的古渡已被拆除,不遠處,一座嶄新的大橋飛架湘江東西兩岸。湘江由此流入浩瀚的洞庭湖。岳州窯窯址則靜卧紀念館大廳的地下。湘陰窯窯址發現於1952年,1972年又在窯頭山、梨園等地發現了早期窯址,1975年冬進行了試掘,出土了大量晉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窯具。它燒造的時間,可上溯至漢代、三國,可見其歷史久遠矣。在那裡,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龍窯的走勢,見到不少窯具和青瓷片。 唐代岳州窯青瓷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品定六大名窯的茶碗時說:「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壽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從飲茶所需的器具角度來看,茶聖陸羽把岳州窯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見,該窯在唐代顯赫的地位。岳州窯瓷胎在唐五代時較為輕薄,胎質不如越窯青瓷緊密,胎色早期呈紅或米黃色,晚期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色居多,也有青黃色的。釉薄而質細,釉泡較小,玻璃質感很強。釉面有不規則的細小冰裂紋,有流釉現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結合牢固,容易產生剝落的現象。唐代燒制時使用墊餅支燒;五代用支釘支燒,在盤碗底部留有支釘痕跡。 岳州窯器物豐富多彩,有碗、盤、瓶、高足盤、四系罐、八棱短流壺等。碗的足以圓餅形和玉璧形為主,高足盤、八棱短流壺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它注重裝飾藝術,紋飾以印花為主,並配以劃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裝飾著由團花和卷葉紋組成的帶狀紋飾。此外還有浮雕蓮瓣紋裝飾的,具有獨特的風格。這是我參觀湖南省博物館館藏岳州窯器物所留下的印象。 1973年湖南省湘陰縣出土了一尊罕見的青釉龍首,年代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開片自然,燒結火候較高。口流作龍首狀,?手為龍尾形態,器型呈鼓圓,下配有三個高蹄足,十分穩當,生動活潑。此器物應該屬於仿先秦時期的金屬?器,造型典雅別致,是岳州窯中的精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岳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較重要,上承江浙越窯青瓷,下啟長沙銅官窯,這里是華中地區先民用瓷的主要產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證明這一點. 鵝形山風景區 鵝形山風景區是湖南省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湘陰縣東南部與汨羅市、望城縣交界處,海拔523米的逶迤相連山嶺地區,綿延十餘公里,山上怪石嶙峋、雲霧繚繞,充溢湖湘地域的靈性與純朴,山上綠樹翠竹、潺潺溪流聲、如詩的田園風光無不流露出讓人一見傾心的秀色。 鵝形山旅遊風景區資源豐富,集休閑觀光避暑、宗教朝拜於一體,是人們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去處,景區自然景點多達48處,諸如:玉筍峰、含珠岩、仙人腳、蝙蝠洞、春蠶問天、鯊魚峰、眼板印、左公避難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觀各具神態,似天工雕琢,各有特色,令遊人到此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左宗棠系列游 左宗棠(1812—1885)湘陰縣界頭鋪左家段人。晚清名臣,著名愛國主義將領。年近古稀仍率 部西征,粉碎了西方列強企圖分割我新疆的陰謀,力保祖國領土完整,其愛國精神,深得後人敬仰。 柳庄:位於縣城南樟樹鎮柳家村。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自已設計建造的一座農庄。左公曾在此度過了六年的隱居生活,白天勤於農事,晚上苦讀詩書,為他今後的仕途生涯作了充分准備。 左太傅祠:位於縣城南界頭鋪鎮左家段。是左宗棠生前囑其子左孝同修建的。供左氏子弟讀書和祭祖的一所義塾。1911年建成,在祠的西面上葬有左章夫人墓。 洋沙湖-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湘陰洋沙湖主要包括洋沙湖、東湖、湘江幹流湘陰縣城段及其周邊部分區域,規劃總面積1525.9公頃,分為湘江河流濕地生態保護保育區、東 湘陰洋沙湖[3]湖濕地生態恢復重建區、湘江沿岸濕地科普宣教和文化展示帶、洋沙湖濕地生態休閑游覽區、東湖濕地生態利用示範區和綜合管理服務區六個功能區。 其他景點 鶴龍湖水鄉、鶴龍湖荷花公園、青山洞庭湖休閑度假村、南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湘陰革命烈士陵園、郭嵩濤故居、陳毅安烈士故居、陳嘉佑將軍墓、文星塔、狀元塔

Ⅷ 湘陰有什麼好玩的.湘陰有什麼好吃的``

湘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把全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丘陵崗地,西部為濱湖平原。全縣轄 19 個鄉鎮,總面積 1581.5 平方公里,人口 69 萬人,其中縣城面積 16 平方公里,人口 14 萬人,是全國糧食百強縣、全國漁業百強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先進縣、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縣、湖南省名特優水產養殖示範縣、湖南省水產品總量第一縣、湖南省鄉鎮企業先進縣。
湘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湘陰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南朝劉宋元徽二年正式置縣至今,已有 1500 多年歷史。千百年來,縣境內不僅留下了「規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陰文廟、岳州窯遺址、南泉古剎、「雙塔凌雲」的文星塔和烏龍塔、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跡,更有任弼時紀念碑、陳毅安烈士紀念館、辛亥革命元老鄭照熙故居、陳嘉佑將軍墓、抗日陣亡烈士紀念塔等近代中國崢嶸歲月的歷史見證,造就了宋代名儒周式、歷相五朝的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國駐英法公使郭嵩燾、工業先導范旭東、著名教育家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時賢,孕育了極具湖湘文化底蘊的「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的湘陰精神。湘陰不僅史脈悠長、人文薈萃,而且山水相映,風景秀麗。鬱郁蔥蔥的東部丘陵區被譽為「天然氧吧」,綠樹成蔭的西部水鄉被稱為「負離子倉」,橫嶺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珍禽雲集,極具湖鄉特色的「湘陰八景」久負盛名,青山島、鵝形山度假休閑村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好出處。
湘陰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湖南省境內的湘、資、兩水流經湘陰,縣境內河溝縱橫,湖泊塘堰星羅棋布,全縣總水域面積 98.6 萬畝,其中可養殖水面 13.3 萬畝,可捕撈水面 41 萬畝。自然水域水產品種類達 112 種,其中常見的名貴品種有鯉、青、草、鯽、鯿、鱖魚和龜、鱉、蟹等 30 余種。水生植物有湘蓮、蘆葦等 10 余種。湘陰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有山林 24 萬畝,總覆被率為 12% 。林木蓄積量為 33 萬立方米。用材林和防護林樹種主要有杉、馬尾松、旱柳、義大利楊、樟樹、泡桐、楓楊等;主要經濟林樹種有茶、油桐、柑桔、棕櫚、梨、桃、李等;主要四旁綠化樹種有細葉女貞、大葉女貞、法國梧桐、圓柏、側柏、火力楠、桂等;珍貴樹種有古銀杏等。湘陰礦產資源較多,縣境內東南部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釉子石、高嶺土、獨居石、鈦鐵、金紅石、長石、瓷石、砂石等 20 余種,不少礦種有品位高、易開采、便運輸等特點。其中釉子石地表以上儲藏量達 1000 萬立方米以上,高嶺土 10 億噸以上。湘陰盛產糧食、蕎頭、茶葉、麻類、油料和生豬、鮮魚、禽、蛋等農產品。年產糧食 40 萬噸以上、茶葉 5000 噸,出欄肉豬 100 萬頭以上,出籠家禽 450 萬羽,水產品總量達到 10 萬噸。藉助良好的資源優勢,形成了蕎頭、茶葉、檸檬酸、食用油、蔬菜、糧食、畜禽、水產品加工八項優勢產業,培育了振湘實業、蘭嶺茶廠、三塘醬廠、義豐祥實業、長康實業、福湘木業等 30 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 243 家規模型加工企業,其中省級龍頭企業 4 家,市級龍頭企業 3 家,涌現了「湘三」、「蘭嶺」、「長康」、「義豐祥」、「福湘」、「金頂」等著名商標, 110 多種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公司 + 基地 + 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被省委書記楊正午譽為「湘陰模式」。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升了湘陰工業化水平,全縣現有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紡織、造紙、森工等 230 多個工業產品,其中紙張、檸檬酸、蕎頭、茶葉、紡織品等 10 多個產品出口到國外,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精細化工、造紙、輕紡、建材五大工業支柱產業。
湘陰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湘陰瀕洞庭,依京廣,位於長沙、岳陽、益陽「金三角」中心,水上道路交通十分發達。往南有高等級公路直通省會長沙,行車時間僅 40 分鍾。湘、資兩水全
年通航里程 164 公里,枯水期可通 3000 噸級船舶,正在建設中的漕溪港千噸級碼頭,是全省地理條件最優越的縣級港口。近年來,隨著長湘公路、湘汨公路、湘陰湘江大橋、臨資口大橋等重點工程的相繼竣工和開工建設,以及縣域內縣鄉公路全面硬化升級改造,湘陰已基本形成了水陸便捷的大交通格局。
昔日的湘陰曾以人文薈萃、物華天寶盡顯風流,今日的湘陰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蓄勢待發,朝著建設和諧的湖南經濟強縣目標邁進。

Ⅸ 湘陰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湘陰縣,古稱羅城 ,湖南省岳陽市下轄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湘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把全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丘陵崗地,西部為濱湖平原,湘陰縣地處長沙、岳陽、益陽三市五縣中心。

遠浦樓。為仿古建築,屹立於湘江湘陰城區段東岸,在湘陰湘江大橋旁邊,取名源於昔日瀟湘八景之一的「遠浦歸帆」,遠浦樓內陳列有書房展覽。成為湘陰縣標志性景點之一。

南泉古剎。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據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歷八年(1048),至清咸豐元年,佔地十餘畝,有19處建築。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其建築風格獨特,技術精湛,氣勢宏大,古樸雄偉,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廟之一。

岳州窯遺址博物館。岳州窯為唐代六大名窯之一。位於湘陰縣文星鎮馬王勘,是一座生產青瓷毓器物的窯址。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發現後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2003年在窯址建立岳州窯遺址博物館。館內陳列了岳州窯青瓷毓文物。

狀元塔。位於湘陰縣文星鎮湘江東岸河床,建於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知縣李昺應民諺「烏龍出角狀元郎」而募資倡修,為七級八面樓閣式石塔,高約31.8米,屬湖南省清中晚期鄉土公共建築精品。

閱讀全文

與湘陰養生哪裡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免集團體檢過了多久入職 瀏覽:809
在北京領取退休工資的條件 瀏覽:172
機關重陽節活動推薦 瀏覽:996
敬老院防震減災總結 瀏覽:974
懷寧養老金基數多少 瀏覽:212
女朋友上門父母給多少紅包合適 瀏覽:740
公招體檢復檢一般多久通知 瀏覽:48
萊蕪8萬養老保險條件 瀏覽:101
職業病退休後工資怎樣發 瀏覽:789
有哪些思念父母的詩句 瀏覽:338
轉養老保險的聯系函是什麼 瀏覽:164
女生考公務員要做哪些體檢 瀏覽:587
長壽花上什麼肥能催花 瀏覽:399
大班重陽節活動的好處 瀏覽:288
廣東惠州養老金 瀏覽:50
長壽保險怎麼買最好 瀏覽:716
父母a型血兒童什麼血型貧血 瀏覽:31
巢湖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25
老人家過戶 瀏覽:873
入伍條件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