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貳』 十二時辰養生最佳答案是什麼
十二時辰最佳養生法:
子時(23---1點):膽經當值,睡覺保護陽氣
丑時(1----3點):肝經當值,養肝如同養樹木
寅時(3---5點):肺經當值,號脈的最好時機
卯時(5---7點):大腸經當值,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時(7---9點):胃經當值,早餐營養要均衡
巳時(9---11點):脾經當值,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午時(11---13點):心經當值,睡好午覺養陽氣
未時(13---15點):小腸經當值,保護血管多喝水
申時(15---17點):膀胱經當值,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酉時(17---19點):腎經當值,預防腎病的最佳時間
戌時(19---21點):心包經當值,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亥時(21---23點):三焦經當值,准備休息
子時:膽經當令子時是指夜裡11點到次日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當令。「當令」就是當班的意思。
子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發。《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於膽」。取決於膽的生發,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對一天至關重要。
亥子為水,子時是陰陽交匯之時,也是萬籟俱靜之時,這個時候最好是睡覺,而且要盡量的舒服,睡的時候宜屈膝卧,變換姿勢。環境宜靜,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說要全力的睡覺,不要想其他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水是萬物滋生的源泉,陰陽交感之時是元氣始生之時,道家有雲:「一氣分陰陽」,而陰陽相合則又變生為元氣。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用思不寧,勞作不息,就會干擾陰陽交合,使元氣生發受到干擾。子時又是膽經開令之時,此膽並非只是強調人體內的膽藏,《內經》曰:「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也。」凡五臟六腑皆以氣機通順為要,肝膽氣機通順自可對五臟六腑之氣機條達有力的支持,五臟六腑自可功能正常運行。所以順應膽經的主令會使人體的氣機條順,五臟六腑都受之裨益。膽又是決斷之官為了生存,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謀慮」,為工作而謀,為前途而謀,為人際關系而謀,為生意而慮,為孩子而慮,為健康而慮,為情感的糾葛而慮。如果我們謀慮的事情能夠被「決斷」,並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會氣血通暢、肝膽條達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諸般事情難盡人意,多是壯志難酬、事與願違的,所以,我們會有很多謀慮積壓在肝而沒有讓膽去決斷執行,肝膽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於情志被壓抑,肝膽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嚴重影響,人體就會百病叢生。
丑時:肝經當令
丑時是指凌晨1點到3點,這個時候是肝經當令。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你的肝就養不起來。
在這個時候陽氣生發起來,而這個時候叫丑時,丑時是什麼樣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這個時候陽氣雖然生發起來,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斂,有所控制,就是說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養好肝血,1點到3點要睡好。
寅時:肺經當令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這個時間是人從靜變為動的開始,是轉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個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時候應該是3點到5點,這個時候恰恰是人體氣血由靜轉動的過程,它是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
心臟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鍛煉,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晚點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張早上鍛煉。晚上是一片陰霾之氣,你可以活躍一下。而早晨是陽氣生發的時候,你就順其生發好了。
卯時:大腸經當令
卯時是指早晨5點到7點,這個時候是大腸經當令。這個時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門開了,五點醒是正常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來。這個時候代表地戶開,也就是肛門要開,所以要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排便不暢,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攥拳。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了才有大便。
辰時:胃經當令
辰時是指早晨7點到9點,這個時候是胃經當令。胃經是人體正面很長的一條經脈,胃疼是胃經的問題,其實膝蓋疼也是胃病,腳面疼也是屬於胃經病,這些地方都是胃經循行路線。
這時候吃早飯,就是要補充營養。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說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早飯吃多了是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飯就如同「春雨貴如油」一樣金貴。
巳時:脾經當令
巳時是指上午9點到11點,這個時候是脾經當令。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我們的胃就像一口鍋,吃了飯怎麼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裡的東西一點點消化掉。
脾是什麼呢?脾字的右邊是一個卑,就像古代的一個燒火的丫頭,在旁邊加點柴,扇點風什麼的。在五臟六腑里,脾就像個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們五臟六腑這個大宅門就都不舒服了,就會得所謂的富貴病,比如說糖尿病什麼的。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濕腫等問題,都屬於脾病。
午時:心經當令
午時是指中午11點到13點,這個時候是心經當令。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
對於普通人來說,睡子午覺最為重要,夜裡11點睡覺和中午吃完飯以後睡覺,睡不著閉一會兒眼睛都有好處。因為天地之氣在這個時間段轉換,轉換的時候我們別攪動它,你沒那麼大的能量去干擾天地之氣,那麼怎麼辦呢?歇著,以不變應萬變。這個時候一定要睡一會兒,對身體有好處。
未時:小腸經當令
未時是指下午13點到15點,這個時候是小腸經當令。小腸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精華,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午飯要吃好,營養價值要豐富一些。
心和小腸相表裡。表就是陽,里就是陰。陽出了問題,陰也會出問題,反之同樣。心臟病在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兩點多鍾就會胸悶心慌,可到醫院又查不出心臟有什麼問題。因為小腸屬於陽,是外邊。外邊敏感的地方出了問題,里邊的心臟肯定也會出現問題。
申時:膀胱經當令
申時是指下午15點到17點,這個時候是膀胱經當令。膀胱經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
比如說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是陽虛,是太陽經虛的相。後腦疼也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記憶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經有關的,主要是陽氣上不來,上面的氣血不夠,所以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如果這個時候特別犯困,就是陽虛的毛病。
酉時:腎經當令
酉時是指17點到19點,這個時候是腎經當令。腎主藏精。什麼是精?人的精,就像家裡的「錢」,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變現。人體細胞組織哪裡出現問題,「精」就會變成它或幫助它。精是人體中最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原始力量。當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把精調出來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比如你缺紅細胞,精就會變現出紅細胞。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元氣藏於腎,元氣是我們天生帶來的,也就是所謂「人活一口氣」。這個元氣藏在哪裡?它藏於腎。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齡階段都講究補腎,而身體自有一套系統,經脈要是不通暢的話,吃多少補品都沒用,補不進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腎精足的一個表現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會志向不高遠,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遠。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腎精。
戌時:心包經當令
戌時是指晚上19點到21點,這個時候是心包經當令。心包是心臟外膜組織,主要是保護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喜樂出焉,人應在這時放鬆娛樂,古人在這時都是聊天休閑。
心是不受邪的,那麼誰來受邪呢?心包來受邪。很多人出現心臟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經的病。如果你心臟跳得特別厲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後毛病就沿著心包經一直走下去。中醫治病的原則就是從臟走到腑,所以當你懂得經脈就可以治療這類病。
心包經又主喜樂。所以人體在這個時候應該去有些娛樂。
亥時:三焦經當令
亥時是指晚上21點到23點,這個時候是三焦經當令。三焦指連綴五臟六腑的那個網膜狀的區域。三焦一定要通暢,不通則生病。
亥時的屬相是豬,豬吃飽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時我們就要休息了,讓身體和靈魂都沉浸在溫暖的黑暗中,讓生命和身體在休息中得以輪回。
『叄』 養生,古文相關問題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遍布世界。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於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匯集了我國歷代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國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處理生活細節,保持良好習慣,建立符合自身生物節律的活動規律,以保證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謂之生活起居養生法,又稱起居調攝法。
生活起居養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勞作、居處適宜及衣著宜忌等內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陽氣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因此,春季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夏季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注於心、肝、脾、肺、腎五臟,使其得到補充和修復。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證人的高質量睡眠,從而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有利於人體健康長壽。若要安卧有方,第一必須保證足夠的睡眠。一般說來,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以8~10小時為宜。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軟硬適宜,過硬,全身肌肉不能鬆弛得以休息;過軟,脊柱周圍韌帶和椎間關節負荷過重,會引起腰痛。三是枕頭一般離床面5~9cm為宜,過低,可使頭部血管過分充血,醒後出現頭面浮腫;過高,可使腦部血流不暢,易造成腦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風。四是要有正確的睡眠姿勢,一般都主張向右側卧,微曲雙腿,全身自然放鬆,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這樣,心臟位置較高,有利於心臟排血,並減輕負擔,同時,由於肝臟位於右側較低,右側卧可使肝臟獲得較多供血,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在長壽者調查中,許多長壽老人都自述以右側弓形卧位最多。古諺也說:「站如松、坐如鍾、卧如弓」,「屈股側卧益人氣力」。五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宜吃刺激性和興奮性食物,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卧不安」。睡前宜梳頭,宜用熱水浴足。
謹防勞傷
包括慎房帷及勞作傷。慎房帷,這是保腎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調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順應天性,不宜禁慾,但另一方面也要節制房事,保精養生。防勞作傷,這是維護強壯機體、避免形傷的重要措施,在勞作中,要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注意適度的勞動,不能逞強斗勝,切忌久視久坐。
居處適宜
人離不開自然環境,中醫很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相生相應的「天人相應」學說。《內經》在總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時指出,「高者其氣壽,低者其氣夭」。說明住處地勢高的人多長壽,而地勢低的人多早夭。為何地理環境不同,壽命長短不一呢?因為地區不同,水土不同,水土與水質對食物構成成分及其對人體營養的影響很大。同時,氣象條件的差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一樣。在寒冷的環境中,細胞代謝活動減慢,人類的生長期延長,衰老過程推遲。我國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區的新疆、西藏、青海,無論是人群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還是老年人口的長壽水平,都要高於國內其他地區。此外,居室的採光、通風、噪音和居室內外的環境美化和凈化,與人的健康和長壽也密切相關。
衣著宜忌
衣著服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與衣服的寬緊、厚薄、質地、顏色等密切相關。古今養生學家認為,服裝宜寬不宜緊,並提出:「春穿紗,夏著綢,秋天穿呢絨,冬裝是棉毛。」內衣應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和節氣變化認真選擇。同時,要特別強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凍的養生措施。
『肆』 請問十二時辰養生的原文是什麼是古文那個,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煉。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准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伍』 關於「養生」的古詩句有哪些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至死獨養身。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原詩如下:
1.
《絕句》
年代: 唐 作者: 呂岩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大千沙界須臾至,石爛松枯經幾秋。
或為道士或為僧,混俗和光別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盧常照百千燈。
2.
《贈王山人》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夜後不聞龜喘息,秋來唯長鶴精神。
容顏盡怪長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貴重榮華輕壽命,知君悶見世間人。
3.
《步虛詞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
聖主過幽谷,虛皇在蕊宮。
五千宗屋母。七字秘神童。
世人玉壺遠,人間玉籥空。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4.
《峽哀》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昔多相與笑,今誰相與哀。峽哀哭幽魂,噭噭風吹來。
墮魄抱空月,出沒難自裁。齏粉一閃間,春濤百丈雷。
峽水聲不平,碧沲牽清洄。沙棱箭箭急,波齒齗齗開。
呀彼無底吮,待此不測災。谷號相噴激,石怒爭旋迴。
古醉有復鄉,今縲多為能。字孤徒彷彿,銜雪猶驚猜。
薄俗少直腸,交結須橫財。黃金買相吊,幽泣無余漼。
我有古心意,為君空摧頹。
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石劍相劈斫,石波怒蛟虯。
花木疊宿春,風飆凝古秋。幽怪窟穴語,飛聞肸蚃流。
沉哀日已深,銜訴將何求。
三峽一線天,三峽萬繩泉。上仄碎日月,下掣狂漪漣。
破魂一兩點,凝幽數百年。峽暉不停午,峽險多飢涎。
樹根鎖枯棺,孤骨裊裊懸。樹枝哭霜棲,哀韻杳杳鮮。
逐客零落腸,到此湯火煎。性命如紡績,道路隨索緣。
奠淚吊波靈,波靈將閃然。
峽亂鳴清磬,產石為鮮鱗。噴為腥雨涎,吹作黑井身。
怪光閃眾異,餓劍唯待人。老腸未曾飽,古齒嶄岩嗔。
嚼齒三峽泉,三峽聲齗齗。
峽螭老解語,百丈潭底聞。毒波為計校,飲血養子孫。
既非皋陶吏,空食沉獄魂。潛怪何幽幽,魄說徒雲雲。
峽聽哀哭泉,峽吊鰥寡猿。峽聲非人聲,劍水相劈翻。
斯誰士諸謝,奏此沉苦言。
讒人峽虯心,渴罪呀然潯。所食無直腸,所語饒梟音。
石齒嚼百泉,古風號千琴。幽哀莫能遠,分雪何由尋。
月魄高卓卓,峽窟清沉沉。銜訴何時明,抱痛已不禁。
犀飛空波濤,裂石千嶔岑。
峽棱剸日月,日月多摧輝。物皆斜仄生,鳥亦斜仄飛。
潛石齒相鎖,沉魂招莫歸。恍惚清泉甲,斑斕碧石衣。
餓咽潺湲號,涎似泓浤肥。峽青不可游,腥草生微微。
峽景滑易墮,峽花怪非春。紅光根潛涎,碧雨飛沃津。
巴谷蛟螭心,巴鄉魍魎親。啖生不問賢,至死獨養身。
腥語信者誰,拗歌歡非真。仄田無異稼,毒水多獰鱗。
異類不可友,峽哀哀難伸。
峽水劍戟獰,峽舟霹靂翔。因依虺蜴手,起坐風雨忙。
峽旅多竄官,峽氓多非良。滑心不可求,滑習積已長。
漠漠涎霧起,齗齗涎水光。渴賢如之何,忽在水中央。
梟鴟作人語,蛟虯吸水波。能於白日間,諂欲晴風和。
5.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隨例入闕,感懷獻送相》
年代: 唐 作者: 李頻
五月傾朝謁紫宸,一朝無分在清塵。含香已去星郎位,
衣錦惟思婺女鄰。折獄也曾為俗吏,勸農元本是耕人。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