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秋天到了小孩怎麼養生

秋天到了小孩怎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2-07-25 04:41:52

㈠ 怎麼調理養生小學生秋季養生知識

進入秋季,氣溫變得涼爽宜人。溫度降低,人的食慾逐漸增強,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彌補由於夏天氣溫炎熱造成營養不足的好季節。同時這個時候又是收獲的季節,各種動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數量又多,是安排飲食的最好季節。不過,如果安排不當,也容易造成營養過剩或是食性不當而傷身。
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㈡ 處暑小孩如何養生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飲食注意增酸減辛
處暑之後,天氣逐漸轉涼,容易引起感冒。日常飲食最好減少食用蔥、姜、蒜、辣椒等辛味料,多食獼猴桃、山楂、桔子等增加味酸的果蔬,多喝果汁、豆漿、開水。多吃新鮮的果蔬,可以起到生津的效果,比如胡蘿卜、蓮藕、梨子、甘蔗、枇杷等。
另外可以適量補充優質蛋白,比如乳製品、豆製品和魚、受熱、蛋類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上述食物可以煮粥、榨汁,或做成泥狀給寶寶餵食,有助於幼兒肝肺的發育。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2、及時打預防針
秋天要打好預防針,以防範冬春季節的傳染病,如流腦等。因為疫苗注射後至少也要一個月,體內才能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故秋季不可忘了預防接種,漏掉者應及時補上。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3、適度鍛煉,增強體質
每天至少要保證寶寶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對小嬰兒,可每天堅持做撫觸和被動體操。稍大一些的寶寶,尤其是4歲以上的孩子,可從夏季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游泳鍛煉,因為游泳是提高人體免疫力一項最為理想的運動。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4、一天曬一小時,維D就足夠
秋冬季寶寶發育的速度比較快,當寶寶體格發育快時,骨骼生長也快,鈣、磷代謝明顯增加,如果在這時候沒有注意保證寶寶鈣元素的吸收,寶寶容易得佝僂病。所以,秋冬季日照時間短,家長們更要記得常帶寶寶曬太陽。
有三個時間段比較適合曬太陽:第一階段為上午6~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占上峰,紫外線相對薄弱。紅外線溫度較高,對人體主要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第二、三階段分別是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有利於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5、警惕「秋老虎」
雖然天氣逐漸涼爽,但是仍有餘熱。所以白天還是需要降暑,以防寶寶中暑。首先應確保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補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另外避免讓寶寶長久地待在空調房內,外出時注意備好水壺、遮陽傘等防暑物品。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6、多飲水、潤秋燥
秋燥是六種主要氣候致病因素之一。秋季的空氣濕度雖然並沒有冬季低,但因為氣溫相對偏高,人體的代謝相對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現肌體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寶貝身體容易所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種秋燥症狀。此時應該適當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數,或將梨、柑橘、荸薺、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經常喂給寶貝喝,通常寶貝願意喝,並且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7、穿衣要注意「三暖」
處暑過後早晚會變得寒冷。讓寶寶「秋凍」,並不是說天氣轉涼也不要穿衣服,正確的做法是不要過早增衣,並合理增加衣服。孩子穿衣一般保證「三暖」即可。
第一暖是「肚子暖」,孩子由於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全,如果著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容易導致孩子食慾不振,甚至肚子痛,極易導致疾病發生。第二暖是「手腳暖」,手腳的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不過1歲以內的寶寶手腳更容易變涼,不能光靠觸摸手腳來增減衣服。第三暖是「背部暖」,背部適當溫暖可以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的機會,但背部不可過暖,否則容易出汗,更容易因背濕著涼感冒。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8、注意寶寶的睡眠保暖
就能防止寶寶的小肚皮著涼。媽媽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重點保護好寶寶的肚子,寶寶火力壯,特別愛踢被子,爸媽就得想辦法給他做好護臍措施,比如每天給寶寶洗完手臉腳小屁屁後,戴上尿不濕後給他穿上連體睡衣褲。再穿一雙小襪子,以保護腳心不受涼。如果寶寶單睡,蓋的被子最好比父母稍微薄些。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9、小心腹瀉
處暑之後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家長應做好預防寶寶腹瀉的護理工作。首先應注意寶寶口腔和皮膚的清潔工作,勤換尿布。大便過後需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小屁屁,避免發生尿布疹。
其次注意保暖,當寶寶身體發涼時,可以使用暖手袋取暖。另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環境整潔,遠離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在寶寶恢復時,要增加營養,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0、午覺有必要
子時即23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這時陰氣最重,睡眠質量最佳,滋陰的效果最佳。另外子時也是養肝膽最佳的時候。而午時即11點至13點,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稍作休息,即使不睡覺,也可以靜坐,可以促進寶寶發育。但是要注意飯後不宜立即休息,否則影響消化,飯後半小時最適合。

㈢ 秋季兒童養生吃什麼秋季養生食譜大全

TOP1:居家必備秋季聖品 粥

剛剛進入秋季,寶寶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而粥正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後早晨喝粥,既可怯秋涼,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適當加入一些健脾潤燥益肺的食物或葯材如百合、銀耳,則對身體更有裨益。

TOP2:不可不喝 蜂蜜

在秋天裡吃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而且比起白開水,寶寶們更容易接受甜甜的蜂蜜水。

TOP3:秋燥剋星 梨子

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干、癢、痛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梨煮飲則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TOP4:祛除虛火 蘿卜

蘿卜能夠調理脾胃,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TOP5:滋陰潤肺 百合

百合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人非常有益。

TOP6:應節良品 秋藕

秋季的藕脆嫩多汁,甜味濃郁,容易消化,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

TOP7:素中之寶 木耳

木耳能夠滋陰、潤肺、生津、降血脂。木耳中鐵、鈣、磷含量豐富,富含維生素C,所特有脂肪質和植物膠質滋養效果極佳,木耳還有排毒的作用。

TOP8:葷食首選 鴨肉

鴨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於滋陰養津以防秋燥,鴨肉適合身體虛弱、患病初愈、時常上火的寶寶,可以說鴨是金秋葷食中的第一滋補佳品。

TOP9:病後佳品 芋頭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芋頭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者食用,更是秋季里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TOP10:抗病前鋒 菜花

菜花質地細嫩,易消化吸收,適宜於寶寶和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強者食用。菜花能刺激細胞製造對機體有益的保護酶—Ⅱ型酶,它能使小腸粘膜中活性提高30倍,從而使體細胞中的微粒體多功能氧化酶系統,有能力分解進入人體內的致癌物和其他有害化合物,以使人體長期處於良性循環狀態。

㈣ 小孩秋季養生湯有哪些

小孩秋季養生湯有哪些
1、豬血豆腐青菜湯
豬血是補鐵的優秀食品,具有含鐵豐富、易吸收、價廉物美等優點。蝦皮含有大量的鈣、磷,是兒童的補鈣食品。
豬血、豆腐、青菜、蝦皮、牛蒡。豬血與豆腐切成小塊,青菜洗凈切碎。水開後,先加入少量的蝦皮、鹽,再加入豆腐、青菜、豬血。煮3分鍾,加調料即可。
2、杏劍豬肺湯
南杏仁12克,劍花干品30克(鮮劍花250克),蜜棗2枚,豬肺500克。
先將鮮豬肺用清水灌洗干凈,切粗件;南杏仁用溫水稍浸,去外皮,洗凈;劍花用清水浸潤,洗凈;九道兒童秋季養生湯滋潤肺腑,以上各物准備就緒後,將南杏、劍花、蜜棗、豬肺,一同放進瓦煲內,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煮1小時,調味即可。本湯既能消暑清熱,又能潤肺治咳。清補雙備。
3、紅白果仁湯
紅棗20克,薏仁20克、白果15克(去殼除衣)、桂圓肉10克。將材料一同放入鍋內同煮40分鍾,再加上煮熟去殼的鵪鶉蛋6隻,煮上半小時,加入適量紅糖或冰糖食用。有養心神、清濕毒、健脾胃之功效;常食可使皮膚少生暗瘡、粉刺、扁平疣等,使皮膚滋潤嫩滑、光潔白凈。
4、蓮藕排骨湯

排骨300克,蓮藕300克,香蔥2棵,生薑1塊。
排骨洗凈,砍成3厘米長的節,刮盡蓮藕表面的粗皮,切成塊,洗凈,生薑洗凈切成兩半。九道兒童秋季養生湯滋潤肺腑,鍋內放適量水,放入半塊生薑、香蔥、料酒,燒沸後,下入排骨,汆水後撈出待用。
炒鍋置火上,加水,下入排骨、半塊生薑、香蔥,用大火燒沸,去盡浮沫後改用小火,燉約20分鍾。把蓮藕、排骨及湯汁一起倒進砂鍋,再燉30分鍾,揀出生薑、香蔥不用,放精鹽、胡椒、味精即可。
本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顏,凡貧血、心慌失眠者皆可食用。
5、菜乾鴨腎蜜棗湯
臘鴨腎4個,豬肉500克,白菜乾250克,蜜棗4個。菜乾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約2~3小時。
菜乾能通利腸胃、下氣消食;陳腎功效清熱下氣;九道兒童秋季養生湯滋潤肺腑,合而煲豬,有清肺熱、祛痰火、通利腸胃的功效,適用於乾咳無痰、咽干口燥、大便干結者服用。
6、懷菊山葯紅棗湯
懷山葯250克、懷菊花2克、大棗2.5克、胡蘿卜200克。將胡蘿卜、大棗改刀去核。將胡蘿卜、大棗、山葯一起放入罐加入適宜的水,煨制4小時後放入懷菊花即可食用。懷山葯有健脾補腎之效,紅棗可益氣補血、悅顏色,潤心肺、生津液等,同食之對脾胃虛弱者有很好的效果。

㈤ 秋季幼兒養生小妙招有那些

幼兒保證睡眠吃飽喝好,秋天天高氣急,從作息上來看,秋天應該把作息調整到早睡早起,並保證睡眠時間的充足。那麼從飲食的角度上說,就是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甘味的食材,所謂的甘味食材不是指那種特別甜的東西。沒有什麼味的食物就稱之為甘

㈥ 寶寶秋季愛生病,秋季如何養生,增強寶寶抵抗力

和炎熱的夏季相比,很多人都喜歡涼爽的秋天,但對於寶寶來講,這並不是一個很友好的季節。因為秋天的早晚溫差比較大,再加上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所以很多寶寶到了秋天的時候,會容易生這樣那樣的病。如何才能讓寶寶少生病呢?家長們可以從吃、穿和平時的一些生活護理上下功夫。


第三點是平時的一些生活護理。現在的寶寶養育,很多人開始使用一些物理或者是中醫的方法,比如說按摩或者是艾灸等。按摩是刺激穴位,艾灸則是局部保暖。按摩的話,可以捏脊、捏鼻尖,艾灸雖然用的不如按摩多,但總比給孩子灌葯好。寶寶的養育是個力氣加技術活,需要家長多用心,只要把以上三點做好了,寶寶在秋天就能少生病了。

㈦ 秋季孩子如何養生保健

八月份酷暑難耐,豆豆為了降溫解暑,衣服穿得單薄,喜歡吃冷飲,養成了習慣。九月份3歲的豆豆入校學習了,天氣變涼了,他不太習慣添加衣服,結果剛入學一周就患感冒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心疼不已。 一、注意起居調節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作息時間變換了,家長也要與學校的要求相一致,為孩子買個小鬧鍾,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適應孩子的生物鍾節律,不僅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而且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 二、加強飲食調養 秋季天氣乾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孩子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 秋季氣候乾燥,孩子應盡可能少食蔥、蒜、姜、茴香、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飲用開水、淡茶、豆漿、乳製品、蜂蜜、果汁以及牛奶等飲料,適當多食糯米、鴨肉、青菜、番薯、玉米、山葯、芝麻、藕、柿子、香蕉、紅棗、柑橘、山楂、蘋果、梨、葡萄、核桃、甘蔗等新鮮果蔬,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讓孩子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還可烹制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杏仁豬肺湯、羅漢果燉豬肺、貝梨(貝母和雪梨)燉豬肺、蓮子百合燉豬肉、沙參燉肉等保健葯膳讓孩子服食。 三、注意增減衣服 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防止「涼氣」的侵襲。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季氣溫緩慢下降,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過多的衣服,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衣服要逐漸添加,使孩子身體逐步適應環境氣溫,擁有抗禦風寒的能力。 四、加強運動健身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家長與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游戲,積極鍛煉,不僅進行了「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備。 五、做好保健防病 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疾病的多發季節,孩子年幼體弱,身體免疫力弱,尤其要注意預防。家長與教師要做好孩子保健防病的措施: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教育孩子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給孩子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天氣漸漸轉涼,溫差較大。只要家長注意孩子的起居調節、飲食調養、增減衣服、運動健身與保健防病,孩子就可以健康地度過秋季。

㈧ 多事之秋,兒童想健康度過,需要掌握哪幾個養生要點

秋天是一個敏感的季節,因為氣候的突然轉變讓很多病毒肆意流行。特別是小孩子,本身抵抗力就弱,如果不注意保養的話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所以對於媽媽們需要掌握一些養生要點幫助孩子在這個多事的秋季平安健康地度過。

其實不僅是兒童,我們大人在秋季更加要注意養生,多喝水,多運動。不要讓自己生病。你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更好的精力來照顧孩子,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㈨ 幼兒園秋季育兒知識,秋天帶孩子要注意什麼

幼兒秋季養生小常識

1、給寶寶喝足夠量的水

秋天本來就很乾燥,乾燥的氣候會帶走寶寶身上的水分,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無論是在家還在在戶外,母親都要記得隨時給寶寶補充水,可以用質量好的奶瓶喂水,千萬不要等到寶寶感到渴的時候再喂水。而且,一定要給寶寶喝白開水或者礦泉水,不要給寶寶喝任何飲料。

2、居家必備養生湯粥

秋季養生必備粥。剛剛進入秋季,寶寶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而粥正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後早晨喝粥,既可怯秋涼,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適當加入一些健脾潤燥益肺的食物或葯材如百合、銀耳,則對身體更有裨益。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3、吃白色食物潤肺

按照中醫理論,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秋季乾燥應多吃白色食物潤肺。適合孩子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蓮子、銀耳、淮山(山葯)、蓮藕、白鯽魚、雞肉、鴨肉、白蘿卜、白菜等,家長可以給孩子自製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銀耳湯、淮山粥、鯽魚湯、蓮藕湯、白蘿卜湯等等。

4、少吃「上火」食物

初秋飲食應遵循「增酸減辛,以助肝氣」的原則,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有咽干疼痛、口唇裂開的孩子,可用紅蘿卜加上馬蹄、杏仁、蜜棗及兩片陳皮煲約3小時飲用。

5、營養調理

秋季養生也需要飲食來調理。寶寶營養是每一對父母所關心的話題,寶寶營養一般是指寶寶身體發育所必須的各類維生素。營養的攝取不但在寶寶身體免疫力差的時候尤為重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忽略。

孩童時期,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相對比成年人高。正是由於兒童對營養物質需求量大,而同時寶寶胃的容量小,飲食結構簡單,因此兒童各種營養缺乏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嬰兒營養不良的現象並不少見。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6、秋季預防腹瀉

秋季也是胃腸道疾病多發的季節,腹瀉很常見。因此,母親一定要把住「進口」關,保證寶寶吃的食物新鮮,干凈,定期將寶寶的玩具進行消毒。飯前、便後一定要養成洗手的習慣。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7、早晚多加件薄外套

秋季早晚溫度變化明顯,媽媽們要根據天氣變化為寶寶增減衣物。秋天的氣候一般是早晚涼中午熱,因此寶寶早晚應該比中午多穿一些,可以早晚多加一件薄外套,如針織開衫、薄運動外套等,白天應適當減少衣服,尤其是孩子在運動的時候。立秋過後孩子穿衣一般保證「三暖」即可,包括肚子、手腳、背部的保暖。

8、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

家長要注意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給孩子補充水分,並要避免玩得太累和劇烈運動使津液耗損。另外,為了防止孩子皮膚乾燥,可塗擦兒童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乾裂不要讓孩子經常舔,否則會引起乾燥皸裂。父母可經常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還可經常濕化室內空氣,或者在家裡安裝加濕器。

9、皮膚防燥多洗澡潤膚

堅持每天給寶寶洗澡,為避免寶寶感冒,寶寶沐浴時候的室溫最好控制在23~26℃,水溫宜在37~40℃之間,洗澡時間控制在10分鍾左右。洗澡時可用寶寶專用的沐浴露。如果寶寶皮膚乾燥,或有脫皮現象,可同時注入數滴嬰兒潤膚油於浴盆中,洗完後全身擦潤膚露。

10、適量的室外運動

寶寶室外運動不僅能夠增強寶寶身體抵抗力,也能夠呼吸新鮮空氣,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常見的秋季體育運動有小跑,球類,游泳等多種。但要視孩子的年齡大小進行運動,如果孩子太小,只適宜做些爬,抬頭之類的運動。五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學習游泳,小跑,體操之類的需較大力量的運動了。

(9)秋天到了小孩怎麼養生擴展閱讀

1、學會「放手」。記者觀察發現,在機場,很多歐美國家四五歲小孩不僅自己手裡拖著小行李箱,還會拿著護照和機票等重要物品,吃飯也不用大人管。中國家長會讓孩子拿這么重要的東西嗎?有多少孩子不是家長連哄帶追地喂飯?廖麗英表示,有時並不是孩子依賴父母,更多的是父母過分擔心,怕孩子不能獨立,凡事親力親為。

孩子們渴望成長和被肯定,家長不妨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有,睡覺吃飯講規則。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飯點一過就把碗收走;晚上到點就讓寶寶躺到自己的小床上,給他講講故事、唱唱搖籃曲,慢慢入睡。父母由此能節約不少時間。

2、多說話多交流。不少家庭都是:晚上回家孩子看電視,爸媽抱著手機玩個不停或一頭扎在工作里,孩子與父母間形成了一道屏障。廖麗英指出,很多人帶娃出門時怎麼發號施令也沒用,就是由於平時溝通太少。

家長要有意識地與孩子交流,如做家務時讓孩子參與進來;周末多出去玩耍、參加益智類活動,晚上回來談談一天的感受,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還對大腦發育有好處。

3、先做好自己。德國父母奉行的一條育兒守則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做。然而,看看我們身邊的不少父母,讓孩子別總玩手機,自己卻做不到,不讓孩子浪費食物,自己聚餐時卻點一大桌菜。廖麗英表示,真正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以身作則。

4、時刻注意自身舉止。即使孩子幼年時不贊同家長的某些行為,但遇到緊急情況,第一反應還是容易按照父母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舉止,避免隨地亂扔垃圾、踐踏草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

即便是在非常親近的人面前,也不能表現得沒有規矩,要有禮貌、說話和氣、善待他人,遇事沉著冷靜、認真思考,可以告訴孩子:「方法總比問題多」,不要因為事情緊急就亂了方寸。

5、培養自身的探索精神。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知道答案,也不要用「不知道」「不了解」等詞語一帶而過,要與孩子共同探討,找出答案;放下電子設備,一起關注時事新聞;給孩子買了新玩具,一起看說明書,研究如何使用;保持好奇心,與孩子共同探索未知領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幼兒秋季養生小常識10個常識讓寶寶更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父母要學帶娃技能

㈩ 秋天如何養生飲食

秋季養生四個方面要顧好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

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閱讀全文

與秋天到了小孩怎麼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地同時交社保退休後 瀏覽:720
台灣女的多少歲退休金 瀏覽:791
正高退休金是多少錢 瀏覽:33
胃部活體檢測多久 瀏覽:332
濟南老年大學怎麼樣 瀏覽:246
廣州黃埔區老年大學成品舞蹈 瀏覽:425
青春期男生不孝順 瀏覽:214
找什麼理由讓父母買耳機 瀏覽:464
長壽繁華地段 瀏覽:252
父母屬狗和羊生什麼寶寶好 瀏覽:693
擔心養老的問題有哪些 瀏覽:944
男入職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582
父母總是犯錯怎麼回事 瀏覽:361
冬季適宜的養生食物是什麼 瀏覽:383
常德市養老機構 瀏覽:434
長春市老年大學2018年招生 瀏覽:421
中免集團體檢過了多久入職 瀏覽:809
在北京領取退休工資的條件 瀏覽:172
機關重陽節活動推薦 瀏覽:996
敬老院防震減災總結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