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曹操的飲食專著有什麼
曹操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還是個在美食方面很有研究的著名吃貨。
青梅酒
曹操對酒情有獨鍾,見解超乎常人。從《三國演義》青梅煮酒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不但會吃,而且很懂得吃。梅子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綠色食品,將它與美酒同煮,喝起來豈不是別有一番風味?這既是一種飲食境界,更是曹操獨特的養生之道。
除了青梅酒,曹操還喜歡杜康酒。在他著名的《短歌行》里,就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句子,可以看出曹操經常與杜康相伴,工作疲勞或是心情不好時,來幾杯醇香的杜康,什麼煩惱憂愁都煙消雲散。
曹操還懂得釀酒之法。《齊民要術》記載,東漢建安元年,曹操曾將家鄉產的「九醞春酒」晉獻給獻帝劉協,並上表《上九醞酒法奏》說明製法:「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漬曲,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釀法飲。曰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不僅總結了「九醞春酒」的釀造工藝,而且還親自釀制美酒,並提出了具體改進的辦法,說他是一位高級釀酒師也並不為過。
有人曾對《三國演義》中出現的飯局進行統計,結果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曹操。曹操還根據自己的飲食經歷,寫了一本美食專著《四時食制》,在書中,他列舉了幾道名菜,如羹鯰、駝蹄羹、曹操雞、官渡泥鰍等。羹鯰,即用鯰魚做的肉湯,是夏天吃的美味,還有食補的功能。
官渡泥鰍
官渡泥鰍這道菜是曹操親自命名的。據說,曹操在官渡和袁紹交戰期間,軍糧吃完了,一個餓了幾餐的士兵到處找吃的,結果在水溝中抓到了不少泥鰍,在火上烤著吃。隨後,士兵被舉報違反軍紀。
曹操得知後,對這種吃法很感興趣,就讓這個士兵燒了兩條來吃,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讓他將這道菜推廣到全軍,並因此解除了這次飢荒。官渡之戰大勝後,曹操將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由此可見,一把手曹操不是天生的吃貨,而是在實踐中歷練出來的美食家。
❷ 曹操簡介
曹操是三_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建安時期的文壇領袖。他戎馬一生,又患有頭疾,時有發作,若非施吐納、行氣、導引之術,則早已病故。而他長期身處戰事之中,缺乏一個適合修身養性的環境,能養生至66歲已相當不錯了。 曹操生於東漢王朝將傾之際,「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卻堅信氣功鍛煉可以長壽,這在他的詩中有所反映:「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自己希望長壽、大幹一番事業的願望。軍政事務繁劇,他仍忙裡偷閑,研習書法,欣賞歌舞,下棋踢球,擊劍射獵,因為此類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曹操生性樂觀、豁達,又善詩賦,通音律,每遇不快之事,他總能宣洩和釋放不良情緒。他在《苦寒行》、《薤露行》、《篙里行》等詩中描述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猶如一曲曲悲涼、哀婉之歌。《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則展示了他一統天下的偉大抱負。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評曹詩時指出:「曹公蒼涼,古直,悲涼,其詩上繼變雅,無篇不奇。」不管是悲是歡,是喜是優,曹操都於詩中有所宣洩和流露。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執掌著中央政權。他利用這一有利身份,招集了一大批當時的氣功名家來到身邊,傳授氣功養生的秘法,其中著名的有左慈、華佗、甘陵、甘始、封君達等人,他經常向這些人請教氣功鍛煉的方法與宜忌,並從他們那裡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來源:醒獅國學
❸ 對曹操暮年寫下 龜雖壽 有何感想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神龜盡管長壽,還有死的一天;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騰蛇雖能駕霧,終究化為土灰一團。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伏在棚里的老千里馬,仍想馳騁在千里關山;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壯志還是絲毫沒減。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人的壽命長短,不僅在於自然,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得到保養的好處,就可以益壽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十分慶幸呀,用詩歌表達我的心願。
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步出夏門行》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四章,全詩抒發豪情壯志,反映了作者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積極進取精神。
南朝鍾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❹ 司馬懿為何能夠長壽,曹睿曹丕為何短命,到底司馬是怎麼保養的呢
首先既然要對比司馬懿的長壽與二曹的短命,先說下二曹短命的原因。
第一個是遺傳基因,這就是說人和壽命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它是決定壽命的第一位因素,司馬懿的父親活了71歲。而曹操才65歲就因病去世了,曹丕40歲☞曹睿36歲。
司馬懿長壽的原因,首先基因比曹家要好,司馬懿是一個有著堅定意志的人物,而且不好色。就拿曹操來說一生中娶了16個妻子,但是司馬懿只有一個妻子,三個小妾。
司馬懿特別的講究養生,比如當時很多的英雄豪傑十分的喜歡喝酒,要是交了朋友,玩的開心了,就會小酌幾杯,但是司馬懿卻不會,在歷史中都很多少有司馬懿喝酒的記錄。
❺ 三國時期曹操患頭風是什麼病華佗真的對"開顱取誕"把握那麼大呢
至於怎麼染上的,不得而知,推測是長期在外打仗受了風邪,另外我也求證了下,事實上“華佗提出開顱說“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認可,華佗一直是個他針灸治療的。
電視中華佗建議開刀,歷史上未證實,我們假設下華佗如果真的給他開刀了,麻沸散就算效果很好,大概會有幾個結果?
1,手術過程中暴斃
2,木有抗生素,術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光靠刀子在火上燒一燒的消毒方式,是傳說。更別說線縫合,想想都畫面太美,眼歪口斜,植物人,交叉多病菌感染估計是最好的結果了。晚死一點點而已
3,沒有輸血,止血, 打開腦袋後,怎麼辦?死
所以就算華佗提出來,就算歷史上真的有這事,曹操拒絕他是必然的,不然真是腦子瓦特了。
所以,華佗還是會死的,而擁有核磁共振的我們,是幸福的。
❻ 一代梟雄曹操文韜武略,為何後代中鮮有長壽之人
曹操自己活了66歲,曹丕活了不到40歲,曹彰活了35歲,曹植活了41歲,曹昂具體活了多少歲沒有記載,大概是20多歲就歿了,曹宇活了68歲左右,曹彪活了57歲。
在古代來說,能活到60多歲的,都算是長壽之人,畢竟醫療水平還是有限的。
從曹操的角度上來說,也不算全軍覆沒,也出現過如曹宇、曹彪一樣比較長壽的人。
根據《三國志·魏書華佗傳》上記載,曹操患有頭風病,常年頭痛,這病折磨曹操好多年,可見曹操是有一種隱患之病的,至於這種病有不有什麼遺傳,並沒有記載。
在《三國》中有一個俗語叫:東吳控蘿莉,曹魏好人妻,可見一代梟雄也沒有逃過溫柔鄉的誘惑。
曹操後宮中有多少佳麗,沒人知道,因為根本說不清楚,環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儀、孫姬、李姬、周姬、劉姬、宋姬、趙姬等等人,在史料中還可以看到其身影,為何呢?因為她們都曾為曹操誕育過子嗣,曹操可考證的兒子就有25個之多。這些誕育下孩子的佳麗尚且有記載,那些沒有記載的無名氏又有多少,不得而知。
曹操還走一路收編一路,比如張綉的嬸子鄒氏、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等。只要曹老闆覺得合適的,統統納入後宮。
曹操好色是眾所周知的,到曹丕那一代,幾乎是完美復制了曹操的好色基因。
曹丕與父親曹操一起攻破了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他早就聽聞袁熙的老婆甄宓是名動天下的大美人,於是就「收編」了這位佳人,後來甄宓又生了兒子曹叡,可是曹丕並不滿足,坐上皇位後,開始沉迷於酒色。據西晉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載: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
曹家的基因缺陷已經很難支撐長壽,再加上長期沉迷酒色,從曹丕這一代開始就埋下了短壽的隱患。
❼ 曹操是軍事家,還是人所不知的養生家
網路:
毛澤東:①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85][86]②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87]
範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劍橋中國秦漢史》:給予漢王朝的致命一擊卻留給了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賤,是大詩人、大戰略家,也是現實主義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對儒家的禮儀和道德束縛。[88]
其他成就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文學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❽ 龜祝壽 曹操
龜雖壽
【曹操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賞析】
南朝鍾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寫這一組詩時,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充滿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他已經五十三歲了。想起人生路程,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雲「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❾ 歷史名人曹操研究練氣養精養生真的嗎
呃......我找來的似乎除了飲食就是足浴~~~但還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吧~~~1、蘇東坡與芡實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思維敏捷,他對養生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養生篇》等書。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10-30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據說蘇東坡還極喜愛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米粥」,並稱之「粥即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2、慈禧太後與茯苓餅清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後的壽命長達74歲(1843—1908年)。慈禧長壽,除了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就是堅持常食葯膳,從已公布的13個補益方看,其中茯苓葯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當初慈禧太後為了養身延年,採納了太醫的進言,命御膳房用精面和茯苓粉製成「茯苓餅」供膳,並常以此賞賜大臣。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功效,故成為清王朝宮廷里的名點。3、王懷隱與枸杞王懷隱是北宋著名的醫學家,專為趙氏皇族看病。他受到唐代劉禹錫「枸杞詩」的影響,研究後深信枸杞的延齡作用。他在《太平聖惠方》書中記載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有一使者去西河辦事,路遇一青年婦女正在打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使者深感氣憤,問女子:「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說:「是我孫子。」使者又問:「為何打他?」女子答:「我家有良葯,他不肯服用,故而打之。」使者問:「你家的葯有幾種,能否告訴我?」女子答:「葯有一種,春名天精,夏名長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按四時采服之,可與天地同壽。」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不乏名人靠足浴養生保健的故事:唐朝一代美女楊貴婦經常靠足浴來養顏美容;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每晚都運用足浴來強身健體;清代名臣曾國藩更是視「讀書」、「早起」和「足浴保健」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舉;近代京城名醫施今墨也是每晚比用花椒水來泡腳養生。
❿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體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
盈縮」,指壽命的長短,「養怡」,養,指物質上的調養;怡,指精神上的愉悅。人的壽命最後總要有終結的一天,但壽命的長短卻有不同。不僅僅決定於天,不是天命主宰的,還是掌握在各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既注意物質上的保養,又有適當的精神上的調劑,那就可以延長壽命。詩人在此講了養生之道,更含有深刻的哲理。人的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可以延長,有生之年不斷創造,立功、立德、立言,則人體雖與草木同朽,而事業卻可以贏得長存,甚至傳之久遠
表現了樂觀自信、頑強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