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Ⅱ 最好的養生之道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養生之道就是保養生命的道理與方法。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生命規律,尋找增強生命活力,預防疾病的方法,同時探索衰老的機理以及益壽延年的原則與理論的一門學科,其學說科學實用,是中國醫葯文化之精粹。
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
1、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
養生,又稱為攝生、道生、保生等。攝生即攝納生命,是說自己的壽命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注意養生,便可長壽,「度百歲而去,終其天年」。如果不注意養生,就會「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這是自然規律。中醫養生順應規律,追求長壽但不追求長生不老。
5、葯物養生中醫認為,腎中精氣虛衰和脾胃之氣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機理。補益扶正是葯物養生的基本法則。諸多傳統的益壽延年方葯,如「八仙長壽丸」、「首烏延壽丹」、「延齒固本丹」、「延年茯苓飲」等多有預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現代一些提高機能免疫能力的葯物也屬此類。
6、針灸推拿養生針刺養生通過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和調節機能平衡的功能來發揮其治療與保健作用;灸法養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熱效應,施於穴位,以促進氣血運行,祛邪止痛,補腎健脾,增強正氣,從而發揮其防病保健強身作用;推拿養生是通過各種手法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與保健強身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中醫養生之道
Ⅲ 怎樣養生更有效
所謂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Ⅳ 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Ⅳ 中醫養生什麼項目好
第一:經營方向
當下正是大健康產業爆發的時間窗口期。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解決數億老人的健康保健調理問題的市場需求缺口特別的大。選擇中醫養生館算是選對方向了!!!!那話回主題,即然方向己經選定了。相當於有了目標。
第二:在即定方向上找尋自己的初心
如何在中醫養生領域中找尋一個適合自己的經營項目或品牌?
接下來就是看如何在中醫養生館這個定位上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中醫養生經營項目。試問下您,做中醫養生經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價格?地段?環境?品牌?效果?
如果我們回到初心!做大健康養生經營,初心是為幫助眾多的病患和有需求的客人解決問題。再順路合理取利賺到應得的收益。如果是以客人的調理結果和滿意度為第一標准和行為准則,那麼選擇的范圍又進一步精準且縮小了。你的初心是什麼呢?起心動念很重要,很重要!!!!
說到這里嘮叨幾句,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到看一些企業會提到願景使命價值觀。當看到這些時,相當多的概率下會覺得這關我P事,或者是感覺這是一堆形而上的不落地的文字而己。實則不然,如果願景使命價值觀真正的被用心分析並且設計,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這不做延展討論。僅說下更接地氣兒一點的,初心(價值觀)初心某種程度上講可以是簡配版的或是初級版的價值觀,同樣會指導我們的未來的行動決策。之所在這里講初心,是題主的問題,是中醫養生館,即然與健康相關就不是簡單的小生意了,這必須要上升到道德層面上來討論。是有至高點的。那麼假設以下的話題和分析都是站在題主的初心是開一家能夠真正解決和幫助客人改善和解決健康問題。這一初心(價值觀)基礎上來分析。
第三:在即定方向上和初心上繼續尋找
假定以上兩點成立,那麼我們當下要做的,是要在大健康養生領域找尋一個能夠根本上有效果,能夠幫助到客人解決一定健康問題的好的中醫養生經營項目。選擇范圍就有了更為清晰的判定標准!
A:圍繞初心的選擇:沒有效果的堅決不選、效果不明顯的不選,治標不治本的謹慎選。
B:經驗范圍上的選擇:非中醫養生類項目不選。即然您提到了中醫,那麼我們首先排除掉西醫類或美業類產品,不在我們選擇范圍內。
C:經營者立場的選擇:不賺錢的不選,過度依賴人員,有明顯人效和服務效率瓶頸的不選。
當下思路是否更清晰了!!!
尋找一個在中醫健康養生領域內,真正能夠解決客人健康問題的,且人效和服務成本都可控,利潤可觀的,能夠長期經營的好的項目,是我們的核心目標。
那麼我們再看近兩年相對流行的中醫養生類經營項目有哪些。自然就不會再無頭序了。
第四:換位思考,洞察。
不要以自我為核心! 站在客人的立場上反觀服務,什麼才是他(她)最想要的!!
如果是以經營者先入為主的思想去分析,往往離不開成本和利潤,這里並不是說成本和利潤不重要,而是需要更為客觀、理性的來分析看待此事。這里並不是說成本利潤不重要。不必斷章取義。
做為潛在客人我的需求是什麼??
A:一般性需求,洗個腳、按個摩,放個松,舒緩個情緒。此類服務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直接排除。
B:強剛需且不堪其擾的需求,腰酸背痛,風濕骨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肝腎、衰老等等。。。這些才是我們的客人真正的強剛需!
那麼有沒有一種中醫養生服務項目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此類需求呢?如果能夠找到,是否你的中醫養生館經營會很好呢???
第五:篤定方向,帶著初心,鎖定了精準客人群體,
找到要解決的客人強剛需問題,探尋答案
1、嚴重依賴人員專業技藝的服務不選:排除專業按摩、整骨,抓葯開方類服務。
2、嚴重因人員效率和人員流動問題影響經營的不選:操作復雜,人效低,變向人員成本高,人員不穩定的項目不選。
3、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競爭力不強,利潤小,的不選。
4、在以上3點之上縮小范圍找用戶強剛需的項目。
以近幾年對市場的觀察和多屆美博會的看展經驗而看,近幾年中醫養生項目主要集中在按摩護理和熱療領域。按摩護理當下流行的主要有頭部護理、耳部護理。相對來講這兩點是對門店技術專業水平要求不是很高的。不比推拿按摩整骨這類服務嚴重依賴專業技師,如果您自己本身就會還好。如果是外請技術會存在人員不穩定。跳槽,技師服務人效問題。即有經營風險,也有經營瓶頸。
【頭部戶理和耳部護理】:現在流行的頭道湯、耳灸。都屬於保養類小項目,當做主項目經營恐怕不適合。而且一般美業服務機構也都會有此類項目。不能做為主營定位。頭道湯服務起來工序也挺復雜的,時間久且客單價低。主要是這兩類保養項目沒有明顯的實質性調理結果,大多是緩解症狀,舒緩情緒,治標不治本。從長久經營的角度分析。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即然是做健康那麼效果一定是第一競爭力。也是我們選擇中醫健康養生項目的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看【熱療類項目】:
對熱療類的看好,源於溫度決定人體的生老病死一書。很多人的體溫已經達不到36.5℃的正常體溫,甚至幼兒的體溫也在下降,體溫的下降直接引發相關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體溫下降1℃人體免疫力就會降低30%。體溫下降1℃,人體 免 疫 力 就 會 降 低30%。
大量實例證明:體溫升高,癌症、抑鬱、心臟病症狀都得到明顯減輕,提高體溫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健康。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所有器官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一旦腳不舒服或著涼,就會影響全身的
健康狀況,如果長期忽視腳部的保健,身體就會無法維持正確姿勢,出現腰痛、疲勞等症狀,
更因血液循環變差,引發諸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各種常見疾病。
因此,「暖體」首先要「暖腳」。
裹葯汗法是葯法+熱療+汗法三法疊加。
比如XX火療,【拔罐類理療】、相對來講認知度較高,客戶也都熟悉,但因前幾年行業里出現了服務安全隱患問題也不建議大家主推。畢竟經營的安全和穩定性很重要。客人的安全更重要。此類經營項目大多相似,結果和操作形式也雷同。門檻較低在競爭力上並不明顯。也不夠適宜長久經營。
再看【艾灸類】,有傳統人工的,也有介入現代儀器設備的,但探究其價值本身,儀器設備僅是提高人效降低人員成本,增加科技感的包裝外衣。本質上還是艾灸本身的入葯成份。縱觀當下市場中的艾灸類產品。功效上大同小異。且在施灸過程中對溫度,和效果的掌握也不夠明顯。本質上就是基礎熱療加上一部分灸的功效。因為整體門檻低市場上同類產品和服務過多。引入門店同質化相對嚴重。沒有特色。效果也馬馬虎虎。一些小巧的小型灸棒到是可以當做引流小項目引入。
【裹葯汗法】類,是非常看好的一類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中醫養生經營項目。是灸類、熱療類傳統熱療調理的全新升級方式。
「裹葯」的歷史
此方法最早用於臨床自先秦變有記載:《扁鵲心書》雲:「人於無病時常灸(灸;局部溫熱的意思)背,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用灸背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記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用葯物溫熱穴位的保健方法。
比黃帝內經更早提出外治法的是從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發掘出的《五十二病方》,書中記載醫方283方,中醫外治137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包含灸,熱敷,熏蒸,葯浴,敷貼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外治療法。
裹葯汗法調病理論基礎「寒證熱治、驅寒補陽」《黃帝內經》:「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驅寒毒、補陽氣、調營衛、平陰陽」是決定虛寒濕致病體質解決的根本!
【裹養汗法】源於中醫八法之首的汗法,以經絡、腧穴、熱療、微出汗等臨床定位在繼承古代驗方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慢性痼疾發病特點及個性體質,經過多年研發和臨床驗證,形成了辯證施調的八大專利方劑【九五熏蒸散】,將三高方、寒濕方、骨病方、抗衰方、肝方、腎方、痛風方、氣血方精準運用於臨床,造福眾患。因每個方劑均由95種中草葯配伍而成,所以常叫做九五裹葯。
有了功效顯著的八大方劑葯包,還要有汗法調理的設備儀器,即遠線外光波抗原熱修復艙。將葯包翻炒加熱後,裹在調理人背部,躺在調理艙中。這個艙是分段式加熱的。再經過汗法的核心,發汗,控汗,控溫,收汗等一系列技法操作,形成完整的裹葯汗法調理。
葯法+汗法+光波熱療法結合,構成了完整的裹葯汗法。裹葯汗法對用戶這些強剛需且不堪其擾的需求,腰酸背痛,風濕骨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肝腎、衰老等等。。通過辯證開方,一人一方的調理方式。能夠有顯著的調理效果。在當下中醫健康養生項目中的優勢非常的明顯。非常值得推薦。
自然一個養生品類的流行和火熱,必然也會帶動大批的跟隨和仿冒者入局。那麼如果題主想選擇裹葯汗法項目做為經營的主項,也需要謹慎分析考察,找到裹葯汗法的源頭品牌才有效果和經營的保障。可以了解下趙亞欣院長創辦的凈合裹葯~多方對比後自然見得分曉~!
Ⅵ 專業的中醫養生方法,你知道哪些
養生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中醫最重視養生,養生就是現代的預防醫學的一部分,雖然古代沒有產生疫苗之類靶點非常確切的葯品,但其天人合一,以及整體觀指導下的養生非常有效果。中醫對生命的理解,我感覺比現代醫學更全面更深刻,同時也更具有個人自身的操作性。中醫治病不需要復雜的各種儀器檢測,那養生就更不需要外力來替我們自己做決定了。
中醫遵循的養生原則來源於《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歷代中醫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Ⅶ 中醫那麼多養生功法、養生操,該怎麼選擇
我國有很多養生功法,其中廣為流傳影響較大的有五禽戲、八段錦、太極、太極拳、導向等。這種內功心法能夠全方位、合理地鍛煉,其保健養生功效也是舉世公認的。但這種內功心法對新手而言,有的還是稍難了一些。很多人一開始練了幾日,一定要認真學好,做到自身理想化的實際效果,不要急於求成。
雖然練習的方法不是很復雜,但它只能通過一定的練習時間來實現。例如,你可以先掌握姿勢並練習深呼吸。當你精通深呼吸時,你也可以停止關閉。當你熟練地停止閉上呼吸後,你可以靜靜地背誦單詞和句子,然後把舌頭放在上顎。當你精通這些動作時,你也可以一步一步地保持丹田,這通常會更加流暢。
Ⅷ 養生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八種最好的養生方法!
7、積善修德養生法
練功「德」為先。我們各門各派的功法都很重視積善修德陽這個問題。我們ZG有八德八念,其它門派各有門戒律。德可分為陰德和陽德兩種,陰德是大德,陽德是小德,陰德就是做好事後甘當無名英雄,不要他人報酬,古時稱它為「積陰功」。陽德是做了好事而又得了人家的報答或好處。我們練功之人就要多積陰德,少積陽德陽。而功力倍增,平時多為人治病療傷,且不要報答。你破費舍資學了功並支渡了人,也屬你的陰功所至。
8、駐顏還童養生法
身無疾病,益壽延年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光靠葯物保養,不去養生健身,有害無益。返老還童,早晨起床後,面向東方,閉目面帶微笑,意念你站在鮮花叢中,花上的露水被陽光一照霧氣向你面部撲來,消除你面部皺紋,潔白如玉,久練能使你返老還童。
Ⅸ 傳統的養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鍛煉方法
養生,原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活動。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好我們自身的五臟六腑,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那麼,傳統的養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鍛煉方法呢?
傳統的養生功法是我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是人類養生智慧結晶,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氣功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養生功法。以集中意念、調節呼吸、柔和運動等方式,誘發人體潛力,促進各系統的機能,增強體質。經過長期的練習,運氣後可得大力,能碎磚破石,承受重壓重擊,或顯輕功,能懸體紙條而紙不斷,人登氣球而球不破,人踩雞蛋而蛋不破等。
太極拳
202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將「太極拳」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Ⅹ 最有效的養生方式是什麼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鬆,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鍾,亦可適當延長。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鍾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齶。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後。1次5 ̄10分鍾,1日2 ̄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准。一般按摩後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鬆鬆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後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於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鍾,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中醫養生的方法對於人們而言是最好用的,所以很多人都在對養生的問題進行了解,每天都可以養生的,中醫的方法一直都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應該很好的去認識和自己的身體健康相關的內容,對於中醫養生人們要注意到更加多的內容,在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採用正確的養生的方法,這樣身體才會如大家所願。中醫養生的方法還是比較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