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修煉氣功
這話說得太籠統了,無從下手。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強身健體的技術,源自古代,屬於道家。所謂佛家氣功也是改變道家氣功的宗教含義而成的,本質上差別不大。
所以練功要動(導引)靜(吐納)相合、陰陽相成,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才是正道。
「道法自然」啊!
如果想學氣功,想出功夫,第一步必須清除身體內部的病濁之氣,不會清除病濁之氣,想通小周天,出功都是不可能,就是通了,也會壞事。所以建議氣功愛好者,一定要學《頂天立地》,本派《頂天立地》是真正的「排毒養顏膠囊」。我常到公園,大學去玩,看到許多專家教授,有人是極力反對氣功的(反對很正常,氣功流弊多,而他本人又以為氣功就是書上學的那麼回事,煉不出成就,當然就反對了),也煉氣功,煉的很辛苦。心裡嘆息,煉什麼功呢,治病都難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改一下:書上得來終膚淺,絕知此事要師傳!
B. 養生氣功練什麼好 氣功養生的機理
1. 培補元氣,扶正法邪 在氣功學理論中,貫穿著以氣為本的論點,在方法鍛煉上,也強調培補元氣以固本的指導觀點。那麼,氣功是通過何種機理而實現培補元氣這一作用的呢?《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氣功培補元氣機理的精闢闡述與概括。祖國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體的內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體的機能狀態,氣功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動靜結合的自我鍛煉養生法。精包括先天腎精和後天水谷之精兩部分,二者通過肺心脾諸臟,敷布周身,以保證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活動的實現。氣功對精有著明顯的影響和作用,只要練功得法,並持之以恆,對先天精與後天精都有加強充實作用。 男性患者的遺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帶下、崩漏、經少、 病理性閉經等現象,都屬於精的病理范圍,這些病理現象,通過練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氣功對陰精發揮作用的佐證。消化功能紊亂、營養障礙的患者,通過氣功心腎相交之法,腎陽因秘,脾陽得腎而健運,胃陰也得腎水上濟而滋潤,從而,胃腑和降善於納腐,脾運有度、精微充脈,臨床表現為食慾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謝加強、營養狀態得到改善等等,這都是氣功對水谷之精發揮作用的佐證。以上是氣功對後天精的作用表現。氣功對先天之精也同樣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於腎,氣功意守丹田命門之法,就是充實精水之術。先天精依賴於後天精的索養,通過吸抵撮閉鍛煉,兼備寡慾持滿陶冶,則陰精自然充實而固澀,腎中之精得陰精濡養,則愈加壯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這就是練精化氣的必然趨勢。顯然,氣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氣功培補元氣 的機轉。練功元氣充益後,即可更好地激發與推動臟腑進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動,這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又能進一步發揮練氣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後天識神兩種。元神生化於先天之元氣,識神生化於後天之精氣。元神、識神都來源於物質,又皆反作用於物質。《素問·移精變氣論》談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這是氣功培補元氣的又一重要意義。 2. 調節陰陽 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也證實氣功對陰陽平衡的調節性影響是廣泛存在的。祖國醫學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於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氣功鍛煉入靜後,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強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氣功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氣功的補陽作用也是極其廣泛的根據腎虛的理論分型,觀察到腎陽虛者,練功後出現的四肢由厥冷變暖,尿酮類固醇恢復到正常水平,血漿三磷酸腺苷。環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等變化,都是氣功補陽作用的體現。氣功調整陰陽動態平衡的作用,是通過抑亢扶弱的雙調制效應而實現的,此作用並在不同層次水平上表現出來,這就是氣功治病、保健的機轉所在。 3. 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氣功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過通經活絡來實現,臨床上觀察到,經絡不通、氣血不調的患者,其肢體兩側經絡測定值不等或差數懸殊;練功後,凡氣血弱者,通過練功,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練功過程中,還觀察到經絡感測明顯和內氣循環任、督和其他絡脈運行等現象,這都是氣功通經活絡作用的具體表現。
C. 怎樣練好健身氣功八段錦 之
健身氣功•八段錦整體風格
(一)動作方面
健身氣功•八段錦是以肢體運動為主要特點的導引術,它通過肢體運動強壯筋骨,調理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其功法特點主要表現為勢正招圓。整套動作看似橫平豎直、柔和緩慢,但卻方圓相應、松緊結合,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每式中均體現了這一風格。如「左右開弓似射鵰」一式,兩手自胸前開弓至兩側,再由兩側弧形下落,動作以橫平為起點,以半圓為路徑,在方正中體現開弓時抻拉之力,回收時鬆柔之美。上述八段錦的功法特點是在動作進入熟練階段後,自然而然進入的一種求松靜、分虛實、講剛柔、知內勁的狀態。在初學階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動作要領(將在下文細述),先求動作方整,再求動作圓活,先體會柔和緩慢,再體會動靜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氣功•八段錦在練習時採用逆腹式呼吸,同時配合提肛呼吸。具體方法是,吸氣時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氣時隔肌下降、松腹、松肛。與動作結合時遵循起吸落呼、開吸合呼、蓄吸發呼的呼吸原則,在每一段主體動作中的松緊與動靜的變化交替處採用閉氣。如「兩手托天理三焦」一式,兩手上托時,吸氣;保持抻拉時,閉氣;兩手下落時,呼氣。在動作的初學階段,要以自然呼吸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細、勻、深、長,不要刻意追求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不要讓呼吸成為心理負擔,以免出現頭暈、惡心、心慌、氣短等現象。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動作與呼吸的配合要順其自然,在循序漸進中進入不調而自調的狀態。
(三)意念方面
練習健身氣功•八段錦時意念活動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動作過程,不同的習練階段,其意念活動也是不一樣的。在練功初期,意念活動主要在動作要點和動作規格上,這一階段動作要正確,路線要准確;在功法提高階段,意念活動主要在動作的風格特點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肌肉感覺由緊到松;在功法熟練自如階段,意念活動隨呼吸、動作的協調而越來越自然,做到形與神和,意與氣和。在松靜、愉悅的心理條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動中解除各種緊張狀態,做到功法自然流暢,從容自如。
各式的動作要領、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預備勢
動作要領:兩臂側起時掌心向後,在體側45°時轉掌心向前;合抱於腹前時立項豎脊,舒胸實腹,松腰斂臀,放鬆命門,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錯誤:兩臂側起時聳肩;抱球時掀肘,大拇指上翹,其餘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腳。
糾正方法:兩臂側起時沉肩、墜肘,抱球時松腕舒指,指尖相對,拇指放平。預備勢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間和動作的節分處反復出現,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可將預備勢作為基本樁功來練,練好該勢可直接提高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演練水平和鍛煉效果。
第一式 兩手托天理三焦
動作要領:兩掌向上至胸部時,翻掌上托,舒胸展體,抬頭看手;抻拉時下頦微收,頭向上頂,略有停頓,脊柱上下對拉拔長,力由夾脊發,上達兩掌;兩掌下落時要松腰沉髖,沉肩墜肘,松腕舒指,保持上體中正。
易犯錯誤:兩掌上托不充分,抬頭不夠;兩掌保持抻拉時,鬆懈斷勁;兩掌下落時,肩臂僵硬。
糾正方法:兩掌上托時抬頭看手,下頦先向上助力,再內收配合兩掌上撐,力達掌根,保持伸拉兩秒;兩掌下落時要先沉肩、墜肘,而後手臂自然下落,身體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 左右開弓似射鵰
動作要領:兩腕交搭時沉肩墜肘,掌不過肩;開弓時力由夾脊發,擴胸展肩,坐腕豎指,充分轉頭,側拉之手五指要並攏屈緊,臂與胸平,八字掌側撐需立腕、豎指、掌心涵空。略停兩秒,保持抻拉,有開硬弓射蒼鷹之勢。
易犯錯誤:開弓時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馬步時跪腿,收腿時腳擦地、晃動,步法不靈便。
糾正方法:開弓時立項沉肩,上體直立,充分轉頭,步法轉換要清晰,開弓時馬步的膝關節不得超過腳尖,兩掌側撐時移為橫襠步。在習練過程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馬步高度,不可強求,避免動作變形,循序漸進地發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
動作要領:單臂上舉和下按時,要力達掌根,舒胸展體,拔長腰脊,要有撐天拄地之勢。
易犯錯誤:兩臂在上撐、下按時,掌指方向不正;肘關節僵直,沒有彎曲度;兩臂對拉力度不夠,上體不夠舒展。
糾正方法:上舉和下按時兩掌放平,指尖擺正;在肘關節稍屈的狀態下體會兩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動作要領:兩掌伏按時立項豎脊,兩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轉頭不轉體。
易犯錯誤:兩臂外旋時上體後仰;轉頭與旋臂不充分。
糾正方法:兩臂外旋時下頦微收,向後轉動時上體中正;轉頭時看斜後下方45°,旋臂時小拇指側最大限度外旋,保持兩秒抻拉。
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動作要領:馬步扶按時要懸項豎脊、收髖斂臀、上體中正;側傾俯身時,頸部與尾閭對拉拔長;搖頭時,頸部盡量放鬆,動作要柔和緩慢,擺動尾閭力求圓活連貫。
易犯錯誤:搖轉時頭部僵直,尾閭轉動不圓活;搖轉時挺胸展腹,上體後仰。
糾正方法:轉頭時,頸部肌肉盡量放鬆,不可主動用力,頭部轉動速度要慢於尾閭轉動;向後轉動頭部時要含胸,抬頭向上看,向前轉動尾閭時要收腹,向後轉動時要先塌腰,再斂臀立身。在馬步狀態下轉動尾閭有一定難度,可以將動作分解練習,先體會頭部搖轉,再體會尾閭轉動,最後將轉頭和轉動尾閭結合起來。
第六式 兩手攀足固腎腰
動作要領:雙手反穿經腋下盡量旋腕,俯身摩運時脊柱節節放鬆,至足背時要充分沉肩;起身時兩掌貼地面前伸拉長腰脊,手臂主動上舉帶動上體立起。
易犯錯誤:兩手向下摩運時低頭,膝關節彎曲;向上起身時,起身在前,舉臂在後。
糾正方法:兩手向下摩運時稍抬頭,膝關節伸直,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自行調整動作幅度;向上起身時以臂帶身,兩臂貼近雙耳。
第七式 攢拳怒目增氣力
動作要領:馬步下蹲時要立身中正,馬步的高低可根據自己腿部的力量靈活掌握;左右沖拳時怒目瞪眼,同時腳趾抓地,擰腰順肩,力達拳面,旋腕要充分,五指用力抓握。
易犯錯誤:沖拳時上體前俯,塌腰、聳肩、掀肘;旋腕幅度不夠;拳回收時抓握無力。
糾正方法:沖拳時上體正直,百會上領,下頦微收,肩部松沉,前臂貼肋前送,力達拳面;拳回收時,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第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動作要領:提踵時脊柱節節拉長,腳趾抓地,腳跟盡量抬起,兩腿並攏,提肛收腹,頭向上頂,略有停頓,保持平衡;下落時沉肩,顛足時身體放鬆,咬牙,輕震地面。
易犯錯誤:提踵時聳肩,身體重心不穩;下落顛足時速度快,用力過大。
糾正方法:提踵時五趾抓地,兩腿並攏,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時先緩緩下落一半,而後輕震地面。
收勢
動作要點:體態安詳,周身放鬆,氣沉丹田,心情愉悅。
易犯錯誤:收功草率,心浮氣躁,急於走動。
糾正方法:收功時動作要徐緩,周身放鬆,調順呼吸,氣歸丹田。收功後可適當做一些整理活動,如搓手、浴面和肢體的按摩、拍打等放鬆運動。
健身氣功·八段錦功法初探
一、八段錦的發展脈絡
八段錦為傳統醫學中導引按蹺中絢麗多彩之瑰寶。一般有八節,錦者,譽其似錦之柔和優美。她歷史悠久,簡單易學,不出偏差,功效顯著。八段錦的「八」字,不是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循環運轉。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中「八段錦導引法」所講:「子後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錦」字,是由「金」「帛」組成,以表示其精美華貴。除此之外,「錦」字還可理解為單個導引術式的匯集,如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二、健身氣功八段錦功法特點
八段錦的運動強度和動作的編排次序符合運動學和生理學規律,屬於有氧運動,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預備勢和收勢,使套路更加完整規范。功法動作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柔和緩慢,圓活連貫
柔和,是指習練時動作不僵不拘,輕松自如,舒展大方。緩慢,是指習練時身體重心平穩,虛實分明,輕飄徐緩。圓活,是指動作路線帶有弧形,不起稜角,不直來直往,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的狀態。它是以腰脊為軸帶動四肢運動,上下相隨,節節貫穿。連貫,是要求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轉換銜接,無停頓斷續之處。既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又如春蠶吐絲相連無間,使人神清氣爽,體態安詳,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暢通氣血和強身健體的效果。
2.松緊結合,動靜相兼
松,是指習練時肌肉、關節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的放鬆。在意識的主動支配下,逐步達到呼吸柔和、心靜體松,同時松而不懈,保持正確的姿態,並將這種放鬆程度不斷加深。緊,是指習練中適當用力,且緩慢進行,主要體現在前一動作的結束與下一動作的開始之前。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左右彎弓似射鵰」的馬步拉弓、「調理脾胃須單舉」的上舉、「五勞七傷往後瞧」的轉頭旋臂、「攢拳怒目增氣力」的沖拳與抓握、「背後七顛百病消」的腳趾抓地與提肛等,都體現了這一點。緊,在動作中只在一瞬間,而放鬆須貫穿動作的始終。松緊配合得適度,有助於平衡陰陽、疏通經絡、分解粘滯、滑利關節、活血化淤、強筋壯骨、增強體質。
本功法中的動與靜主要是指身體動作的外在表現。動,就是在意念的引導下,動作輕靈活潑、節節貫穿、舒適自然。靜,是指在動作的節分處做到沉穩,特別是在前面所講八個動作的緩慢用力之處,在外觀上看略有停頓之感,但內勁沒有停,肌肉繼續用力,保持牽引抻拉。適當的用力和延長作用時間,能夠使相應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強度刺激,有助於提高鍛煉效果。
3.神與形合,氣寓其中
神,是指人體的精神狀態和正常的意識活動,以及在意識支配下的形體表現。「神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神與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本功法每勢動作以及動作之間充滿了對稱與和諧,體現出內實精神、外示安逸,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做到了意動形隨、神形兼備。氣寓其中,是指通過精神的修養和形體的鍛煉,促進真氣在體內的運行,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習練本功法時,呼吸應順暢,不可強吸硬呼。
三、八段錦習練要領
1.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練功的基本要領,也是最根本的法則。松,是指精神與形體兩方面的放鬆。精神的放鬆,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形體上的放鬆,是指關節、肌肉及臟腑的放鬆。放鬆是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的鍛煉過程,使形體、呼吸、意念輕松舒適無緊張之感。靜,是指思想和情緒要平穩安寧,排除一切雜念。放鬆與入靜是相輔相成的,入靜可以促進放鬆,而放鬆又有助於入靜,二者缺一不可。自然,是指形體、呼吸、意念都要順其自然。具體來說,形體自然,要合於法,一動一勢要准確規范;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強吸硬呼;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綿綿若存」,過於用意會造成氣滯血淤,導致精神緊張。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自然」決不能理解為「聽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習練者在練功過程中仔細體會,逐步把握。
2.准確靈活
准確,主要是指練功時的姿勢與方法要正確,合乎規格。在學習初始階段,基本身形的鍛煉最為重要。本功法的基本身形,通過功法的預備勢進行站樁鍛煉即可,站樁的時間和強度可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狀況靈活掌握。在鍛煉身形時,要認真體會身體各部位的要求和要領,克服關節肌肉的酸痛等不良反應,為放鬆入靜創造良好條件,為學習掌握動作打好基礎。在學習各式動作時,要對動作的路線、方位、角度、虛實、松緊分辨清楚,做到姿勢工整,方法准確。靈活,是指習練時對動作幅度的大小、姿勢的高低、用力的大小、習練的數量、意念的運用、呼吸的調整等,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掌握,特別是對老年人群和體弱者,更要注意。
3.練養相兼
練,是指形體運動、呼吸調整與心理調節有機結合的鍛煉過程。養,是通過上述練習,身體出現的輕松舒適、呼吸柔和、意守綿綿的靜養狀態。習練本功法,在求動作姿勢工整、方法准確的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好姿勢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對有難度的動作,一時做不好的,可逐步完成。對於呼吸的調節,可在學習動作期間採取自然呼吸,待動作熟練後再結合動作的升降、開合與自己的呼吸頻率有意識地進行鍛煉,最後達到「不調而自調」的效果。對於意念的把握,在初學階段重點應放在注意動作的規格和要點上,動作熟練後要遵循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原則進行練習。
練與養,是相互並存的,不可截然分開,應做到練中有養、養中有練。特別要合理安排練習的時間、數量,把握好強度,處理好「意」「氣」「形」三者的關系。從廣義上講,練養相兼與日常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將有助於提高練功效果,增進身心健康。
4.循序漸進
八段錦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和運動強度。因此,在初學階段,習練者首先要克服由於練功而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如肌肉關節酸痛、動作僵硬、緊張、手腳配合不協調、顧此失彼等。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和數量的習練,才會做到姿勢逐漸工整,方法逐步准確,動作的連貫性與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對動作要領的體會不斷加深,對動作細節更加註意,等等。
在初學階段,本功法要求習練者採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動作熟練後,逐步對呼吸提出要求,習練者可採用練功時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後,開始注意同動作進行配合。這其中也存在適應和鍛煉的過程,不可急於求成。最後,逐漸達到動作、呼吸、意念的有機結合。由於練功者體質狀況及對功法的掌握與習練上存在差異,其練功效果不盡相同。良好的練功效果是在科學練功方法的指導下,隨著時間和習練數量的積累而逐步達到的。因此,習練者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好運動量。
D. 氣功修練方法是什麼
學氣功的話可以多看看下面這些氣功修煉書籍,氣功不能亂練,容易出偏
[醫靈養生學].顧漢勇.掃描版.pdf
[醫療養生氣功].黃孝寬.掃描版.pdf
[醫療氣功精粹].劉文清.掃描版.pdf
[醫療健身氣功].張六通.掃描版.pdf
[醫家秘傳氣功].黃潤田.掃描版.pdf
[一指禪氣功點穴術].王選傑.掃描版.pdf
[一句話氣功小常識].范曉清.掃描版.pdf
[一分鍾臍密功].張弘強.掃描版.pdf
[一代神奇狄玉明].許松林.掃描版.pdf
[野鶴功實用法門].野鶴毅.掃描版.pdf
[養生修真證道弘典11].陸錦川.掃描版.pdf
[養生修真證道弘典10].陸錦川.掃描版.pdf
[養生修真證道弘典9].陸錦川.掃描版.pdf
[養生修真證道弘典7].陸錦川.掃描版.pdf
[養生修真證道弘典6].陸錦川.掃描版.pdf
[養生萬花樓].宋冠琴.掃描版.pdf
[養生太極扇].張廣德.掃描版.pdf
[養生太極棒].張廣德.掃描版.pdf
[養生術].黃勝光.掃描版.pdf
[養生神明功].楊運良.掃描版.pdf
[養生祛病,返老還童].趙繼承.掃描版.pdf
[養生氣功學].林海.掃描版.pdf
[養生氣功].張天戈.掃描版.pdf
[養生坤道秘法].朱鶴亭.掃描版.pdf
[養生導引法].胡伯虎.掃描版.pdf
[養生保健功與腳底按摩術].陳平章.掃描版.pdf
[養生保健功].苗子慶.掃描版.pdf
[養氣功學習與治療].張保玉.掃描版.pdf
[養氣功問答與實踐].馬禮堂.掃描版.pdf
[養氣功精華錄].馬禮堂.掃描版.pdf
[養氣功].馬禮堂.掃描版.pdf
[楊氏氣功].楊文志.掃描版.pdf
[燕子抄水].范克平.掃描版.pdf
[燕子八翻翅].范克平.掃描版.pdf
[王薌齋養生健身站樁功].孫長友.掃描版.pdf
[王松齡氣功養生法].趙繼承.掃描版.pdf
[王禮庭原版五禽圖].佚名.掃描版.pdf
[萬蘇建八卦循導功].萬蘇建.掃描版.pdf
[萬事靈通與氣功].王寅.掃描版.pdf
[萬籟聲氣功教範].萬籟聲.掃描版.pdf
[萬古丹經王].孟乃昌.掃描版.pdf
[萬法歸宗功].慧樂.掃描版.pdf
[外丹功治百病].雲容.掃描版.pdf
[吐納36式洗髓易筋經].趙歷生.掃描版.pdf
[統元樓印譜(下)].李兆生.掃描版.pdf
[統元樓印譜(上)].李兆生.掃描版.pdf
[童子功].閻祥麟.掃描版.pdf
[通靈治病改運密法].張元明.掃描版.pdf
[通靈達神].向世山.掃描版.pdf
[鐵布衫大力功與實用氣功療法].萬朝順.掃描版.pdf
[田氏三合功].田芳開.掃描版.pdf
[天元丹法函授教材].胡海牙.文字版.pdf
[天仙正理].伍守陽.掃描版.pdf
[天仙金丹心法].(清)柳守元.掃描版.pdf
[天堂神功].盧曙火.掃描版.pdf
[天山氣功].陳偉.掃描版.pdf
[天罡桶子功].范克平.掃描版.pdf
[天罡神功].張元明.掃描版.pdf
[天罡法門].彭振軍.掃描版.pdf
[天罡大周天].范克平.掃描版.pdf
上面這些氣功修煉類的書籍你在 秘籍網 里是都可以下載到的
E. 氣功入門練習
四、五步練功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練功准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鍾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鍾。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這些是 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接上步,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沖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氣流即可沖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松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F. 氣功是咋煉的
可以 看看這個 簡便易行隨時可練的氣功健身法
⒈咽津功(玉液煉丹)
中國古代,有許多醫學著作中,都記載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稱之為醴液、華池、玉泉、瓊漿等。如晉·《抱朴子》記載:「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齒三百過,永不動搖」。又如東漢文物《銅尚方規矩鏡》中銘文記載:「渴飲玉泉,飢食棗」,這里浸醴液、飲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養生氣功,而道家把它稱為玉液煉丹,流傳久遠。常年堅持鍛煉,可以卻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⑴ 姿勢:靜坐、靜卧、靜站都可以採用。平心靜氣後,鼻息口呼,輕輕吐三口氣。
⑵ 叩齒生津:閉咀,輕扣牙齒20—30次。然後將舌頭伸出齒外唇內上下攪動,古代稱謂赤龍攪海。5—10此後津液可生滿口。
⑶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隨吸氣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氣海部位)。每次練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練3—6次。無病者,每日早晚各練一次。叩齒、攪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齒、保健、治牙病。為幫助記憶可用下面歌訣。
⑷ 咽津歌訣:一咽二咽,氣入丹田;三咽四咽,雲蒸露甘;五咽六咽,內景充實;七咽八咽,腎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氣充實,氣通三關(任督交流)。常年鍛煉,壽可百年。
備註:
一 「渴飲玉泉,飢食棗」引自西安出土漢代《銅規矩鏡》銘文:「尚方佳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之寶。」 此銅鏡是研究我國古代化學、養生學發展史的珍貴文物。
二 西安與延安之間有個廟 ,是唐代醫聖孫思邈的「葯王廟」,廟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齒、鼓漱、咽津」等氣功養生記載。
《銅尚方規矩鏡》有八寸碟大小,銅制,銅鏡邊刻有文字,中間有山水和人物。表面塗黑漆,又叫黑漆乘。說明我國漢代化學工業相當發達。現珍藏在西安博物館。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銘文大體相似。1981年、1982年我參觀過此文物,第三次去沒有看到,已經列入一級文物珍藏。
三 本文曾在健康報等發表。
2,導引保健功
太極導引行氣保健功,簡稱「太極導引功」。是繼承中國傳統保健養生方法,並綜合各家之長,適合於中老年人,尤其是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練習。其特點是:吐故納新,導引行氣,練精練形並行。重點是練「返還」,即後天返先天。人到中年精氣衰竭,需要一種方法來改變或延緩這種衰老現象。《內經·上古天真論》記載:「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此即要懂養生和方法。《內經》還指出女子「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男子則「五八腎氣衰,發墮齒縞;六八陽氣衰於上,面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中老年人要採用「提肛返還」之法,練精補腦,平衡陰陽,以保持形體健康,精神不衰。
本功是河北省醫療氣功醫院在臨床實驗周天功時,用作輔助功法,它可以防止出現副作用或糾偏。由於動作柔合,適宜中老年人鍛煉,在老幹部保健班上推廣,也受到歡迎。
(第一步功)
(一)無極立樁 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懸、松肩、手垂、凈慮、靜息3分鍾。
(二)沐浴靜身 姿勢同上,默想,呼氣時,想像水從頭頂澆灌全身,流到腳底,做3-5次。
(三)望月觀星 仰視天空,看得越遠越清楚為好,如看日、月、星、雲或山、林等3分鍾。
(四)吐故納新 長呼氣,半下蹲,雙手自然下垂,呼盡為止;長吸氣時,身體直立,吸滿為止。
(五)導引行氣
1,攝氣入丹,將遠景採回凝視三分鍾,變為氣霧或光團。低頭將氣霧或光團慢慢送入丹田(小腹氣海部位)。
2,吸氣到命門,同時頭慢慢下低,弓背彎腰,腿下蹲,腳趾抓地,舌抵上齶,手握拳、閉氣。呼氣時趾、指放鬆氣沉腳,舌放下。
(六)力推雙山 雙手側平舉,立掌。吸氣彎肘收掌,呼氣向外推掌,如同推開兩扇門,8次。
(七)回頭望月 雙手叉腰,頭向左轉頭、腰4次,眼看左肩,再向右轉頭、腰4次,眼看右肩。
(八)運揉太極 雙手如抱球,吸氣時手開如拉粘絲,向外展開。呼氣時,手合如揉氣球。
(九)按摩疏導 雙手由丹田起往下按摩小腹、腹股溝、大腿、小腿內側到足踝,再從後側從下往上按摩至腰部、胸部、上肢,再返回腹部,做2次。
(十)拍筋壯骨 兩手輕握拳,左手叩擊丹田(小腹),右手拍擊命門(後腰),各三次,左右換手再叩擊三次。右手拍擊左上肢,上下反復二次;左手拍擊右上肢,上下反復二次;兩手從兩側上胸部往下拍擊到腹部,上下反復二次;兩手拍擊雙下肢,從腹股溝開始沿內側拍到足踝,再從足外側返回,反復二次,收氣歸元、收功。
(十一)提肛返還 站立,雙腿微蹲,雙手再臀部兩側,兩手如按水球狀下按,吸氣提肛門,縮睾丸,呼氣手放鬆,還原,做3-5次。
(十二)神通夾脊 吸氣雙肩及上肢抖動,如柳枝隨風向前搖動,引氣過夾脊、上肢到手。呼氣還原。提肛返還
收氣歸元 雙腿直立,吸氣,雙手向上畫太極園,呼氣時從頭上下落,眼看中指指尖,收氣歸入丹田,輕揉小腹36次。
註明:
導引行氣功,本功是北戴河氣功療養院在實驗周天功時,依據練功需要而編創的輔助功法,可以防止出現副作用。由於動作柔合、簡便、好學,適宜中老年人鍛煉,在老幹部保健班上推廣,受到歡迎。並已推廣到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鍛煉是可以根據時間、地點、年齡、體質,從12節動作中任選其中1—2節練習。
3, 內養功簡便呼吸法
氣功鍛煉五調之中的調息就是調整呼吸問題。在整個氣功鍛煉中調整呼吸對人體生理機能有一定影響,運用得當,有助於醫療保健和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如果運用不好也會帶來副作用甚或引出偏差,所以說氣功鍛煉沒有調息的內容和功夫不能稱為氣功。(一)呼吸對人體生理的作用
呼吸使人保證從自然界獲得維持生命的氧氣,排除二氧化碳,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呼吸是人類的基本生命現象之一,所以說沒有呼吸活動就沒有人的生命存在。它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所謂外呼吸是指在肺臟內部所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也稱肺呼吸;所謂內呼吸是指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不論是內呼吸還是外呼吸都需要血液與氣體結合並進行運輸,從而構成了內外呼吸的統一,來完成生命機構的氣體交換任務。氣功中的呼吸,主要指調整肺呼吸,經過鍛煉使呼吸達到均勻、緩慢、深長、甚至達到閉息的程度,從而對內呼吸也產生良好影響。比如:
1、通過調息鍛煉,首先是呼吸頻率逐漸減少,可由正常人的每分鍾16至18次,逐漸減少到每分鍾8次、6次、4次,甚至減少到每分鍾1次。而練功者並未因呼吸次數的明顯減少而感到不適,當然呼吸的鍛煉離不開意念使用。
2、增強肺功能:由於調整呼吸,致使膈肌上下活動的幅度加大,可由正常人的2~3厘米增大到5~10厘米,個別的更大一些。實驗證明膈肌下降1厘米。肺活量可加大300毫升左右。說明氣功的呼吸鍛煉對肺活量有明顯提高作用。練功有素者,肺臟每分鍾通氣量可以減少20%~30%,而潮氣量則有明顯增加,有人報告可以增加到78%。在練功中肺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氧含量減少,但這是氣功特有的作用,此時不僅無缺氧感覺,反應更敏捷,這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
3、對植物神經系統的調節:通過調息鍛煉可以直接作用於植物神經系統。當加強和延長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而加強吸氣時則結果相反。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吸氣(如吸停呼法)或呼氣(吸呼停法)的鍛煉來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機能活動,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4、自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由於氣功調息鍛煉,胸腔負壓加大,回心血液流量增加,由於腹式呼吸的形成丹田血流量提高(小腹與內臟),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同時橫膈上下活動幅度的加大,對肝、脾、胃、腸等內臟起到了規律的柔和的按摩,從而加強和提高臟器功能,達到醫療和改善生理適應能力及生理穩定力目的。
5、增強元氣作用:練氣功的目的是增強元氣以達到強身和提高免疫功能。「氣沉丹田」、「練精化氣」、「練氣還神」、「後天返先天」、「真氣內在」、「布氣攻疾」等,對人體有醫療、保健、養生、增智、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這些還是我們氣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6、協助調心神入靜作用:調息本身可以使人靜快,「息調則心定」即是這個意思,「心息相依」又指出調呼吸與調神有相互依賴和密不可分的關系。臨床測試證明,入靜不好的呼吸必然紊亂,而調息不好的又難以入靜。能入靜者又可使反應更敏捷,增高警覺性,改進身心的協調和行動的效率,因此可以增加智慧提高運動員的競性水平。
(二)練功中的呼吸形式
氣功流派很多,功法繁雜,但就呼吸形式歸納起來不外下列幾種:
1、自然呼吸法:正常人的生理呼吸形式有3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在練功中不改變原來的呼吸形式和次數,伴隨姿勢和入靜鍛煉即是自然呼吸法,有人稱之為正呼吸法和順呼吸法,這種呼吸練久了,也可達到高級階段。
2、呼吸停頓。
(1)吸、停、呼法:即改變原來呼吸形式,在呼氣後停頓一下,然後再把氣呼出去,呼氣時不停頓,這種呼吸要伴隨舌動和默念,由於臨床應用較早又稱第一種呼吸法。
第一種呼吸法示意圖:見示意圖:
(2)吸、呼、停法:這種呼吸法又稱第二種呼吸法。即在呼氣時停頓一下,吸氣時不停頓。
第二種呼吸法示意圖:見示意圖:
(3)第三種是吸、停、呼、停法:就是吸氣完後停頓一下再把氣呼出,呼出氣後也停頓一下,舌動與默念可見示意圖:見示意圖:
(4)第四種呼吸法:吸停吸呼法。這種呼吸法比較特殊,即吸氣後停頓一下,繼之再吸氣,吸滿後再呼氣,或連吸3口氣後再呼出。
(5)第五種是逆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在吸氣時收小腹(腹肌呈緊張狀態),呼氣時小腹凸出(腹肌放鬆)。在練此呼吸法時在吸氣後也有一個停頓。
(6)抓閉呼吸:這種呼吸是在鍛煉中要配合手足動作,即在吸氣時足十趾抓地,手握拳同時伴提肛(門)動作。吸氣完後閉住氣停一下,然後吐氣,吐氣同時足趾和手指都舒展開。見示意圖:
(7)吐納呼吸法:吐納呼吸是用長吐氣和長吸氣的方法進行鍛煉。在練習中伴隨意念,即吐氣時默想著把全身濁氣全部吐光;吸氣時把新鮮空氣全都吸到身體各個部位。要求吸的越滿越好,吐的越干凈越好。
(8)胎息(龜息)法:這是一種經過長期鍛煉而產生的一種呼吸形式,即在練功中呼吸出入綿綿微微,達到「鴻毛著鼻而不為動」的功夫。古代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藉助臍帶、胎盤的血液呼吸,稱為「胎息」。
(9)踵息、喉息:踵息指久鍛煉而產生的一種深長呼吸,這種呼吸也可稱內呼吸,是與喉息和自然呼吸相對而言。喉息指的是淺呼吸,就是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其中也利用喉頭呼吸法進行練武功和硬氣功。
(10)意識呼吸、喉頭呼吸、皮膚呼吸:這3種呼吸法是經過長期呼吸鍛煉而產生的一種特殊呼吸形式,或高級呼吸鍛煉法。氣可以由意念支配,用則來不用則無,是一種無形無象的東西,初學的人是無法體會這點的。這類呼吸除用來練功保健外,還可以用在競技或技擊上。但這里所指的喉頭呼吸和皮膚呼吸與正常生理所講含義是不同的。
(11)內呼吸:指明體內呼吸,包括龜息、胎息、踵息和意識呼吸。也指用意念引氣沿身體一定路線運行與肺呼吸無關的意念呼吸。
(12)聽息、數息、隨息等:這類呼吸都是初學氣功的人用來幫助入靜的方法。如在練功中聽自己的呼吸是否有聲,長短、深淺等。或練功時數自己的呼吸次數從一數百數千,周而復始。此外還有哼哈呼吸、命門呼吸、丹田呼吸等等,這里不一一介紹了。
(三)呼吸應用問題
1、調息原則:氣功的調息原則也要自然。自然呼吸和初學停頓呼吸,都不要吸的太滿或呼的太長,以免引起頭暈頭脹頭痛,個別會引起心悸、胸悶、腹痛等症。在練停頓或呼氣停頓也都要自然,不可勉強,停頓不是閉氣,吸氣和呼氣都留有餘地。抓閉呼吸則又要求吸的越滿越好,呼氣吐的越長越好,這要注意辨證選用呼吸法。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有病的不可用或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患者練功切忌猛呼,以免出現偏差,造成不良後果。呼吸鍛煉上也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不可急於追求呼吸效果。
2、呼吸次數減少問題:練功中的呼吸次數各流派功法幾科都沒有統一標准,要因人而異。平時的生理呼吸男性為每分鍾15次左右,女性為18次左右。運動員和久練氣功的人,呼吸次數相對減少,有的每分鍾可減少到每分鍾1次或更少,但這也只能在練功達到入靜狀態後才能達到,不入靜則達不到這種效果,初學者更不易達到。所以呼吸次數減少是長期鍛煉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呼吸次數的多少又與治療效果沒有絕對關系,萬萬不可單純追求減少次數同時注意氣功的呼吸鍛煉很少要求出聲(除個別功法配合發音外),要綿綿若存。有聲為喘本,是練功不好的表現,要予以糾正。
3、呼吸的通道:練功要求呼吸道通暢,如果有鼻病、喉病等要先治療後再練功,以免影響效果。一般的呼吸法都採用鼻及鼻呼法,如內養功、強壯功、周天功等都要求鼻吸鼻呼;也有的功未能的呼吸要求鼻吸口呼,如吐納法等;有的功未能則要求口鼻兼用,以動功為多,個別情況下還採用口吸鼻呼法。至於皮膚呼吸、意識呼吸、胎息的呼吸通道目前還說不清楚,這種呼吸是無形無象,主要是意念問題。這種呼吸主要用於養生、修練武術搏擊之用,臨床很少運用。我們主張練功時還是以鼻呼吸為好,從生理上講鼻腔有過濾、濕潤和加溫空氣的3個作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
4、呼吸時的伴隨動作:由於功種不同,鍛煉目的不同,有的功法練呼吸時要配合一些其它內容,綜合起來可有4種:
(1)呼吸與默念配合:這種經較多見,在練呼吸時要默念一些字句,如內養功等要求在吸氣、呼氣和停頓時都可默念與健康有益的字句,如「自己靜坐身體能健康」等。各流派有不同的默念內容,目的是協助調息入靜,但默念字數不宜過多,以免引起憋氣等副作用。
(2)呼吸與舌動配合:這種也較多見。在練呼吸時要把舌尖抵住上齶,還可伴隨呼吸上下起落。如內養功的第1、2種呼吸法即是。舌動或舌抵上齶有排除阿念幫助入靜作用;唾液分泌增多,有利於消化和增進食慾;有利於真氣運行,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氣的交流,古代稱之胃「鵲橋」。但鍛煉中注意舌抵(貼)上齶,而不是舌頂上齶。用力過強會引起舌體疼痛或頭暈、頭脹。
(3)呼吸與動作配合:此法多用於動功。一般的配合規律是按升降開合配合,如手抬起的動作或雙手向外開的動作都配合吸合,而雙手(或腿下蹲)下落,或向里合的動作都配合呼氣。呼吸與動作配合鍛煉可以提高鍛煉效果,有利氣血運行、疏通經絡以治療疾病,古代稱此法為導引術。
(4)呼吸與意念配合:練呼吸進配合意念的鍛煉也很多,如近代王竹林的《意氣功》完全是配合呼吸讓氣從一個穴位走到另一個穴位。此外還有一些拳術如太極拳的動作、意念與呼吸也是不可分割的,所謂以意行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
5、氣沉丹田與腹式呼吸的形成:氣功鍛煉時要求氣沉丹田,也稱氣貫丹田。這是由於長期的呼吸鍛煉而形成的腹式呼吸,鍛煉中的有意識的使膈肌上下活動幅度加大,用意念誘導氣沉入小腹,在膈肌下降時推動腹腔內臟下移使小腹突起,感到氣好象沉到小腹,這就是氣沉丹田。初練時腹式呼吸難以形成,完全以意念引導,也可將雙手放在小腹上作誘導物,慢慢會形成以小腹為中心起落的腹式呼吸,有時小腹還會感到發熱,這是腹式呼吸形成後的效果,是元氣上升的表現,有的人這種熱流還傳導到身體其他部位,如全身和四肢,但最多見的是熱流向會陰、尾閭、後腰背部傳導,這是真氣運行的表現,古代稱此步功為周天築基功,可見腹式呼吸鍛煉的重要性。但在鍛煉中也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一味使勁鼓肚子,這樣會感到吃力和疲勞,使力過大還會引起腹痛甚至腹瀉。要循序漸進,大約要1個月左右即可以形成這種腹式呼吸,個別的可能稍快一些。
臨床實驗證明,在腹式呼吸的同進拉長呼氣時間,不注意吸氣可加強呼氣機轉,對高血壓、便秘、潰瘍病、胃下垂、消化不良等有醫療作用。高血壓患者不宜採用停頓法,避免因停頓引起緊張而使血壓暫時上升。而低血壓、腸蠕動過速、過敏性結腸炎等症可拉長吸氣時間,不注意呼氣,以加強吸氣機轉,達到醫療目的。
4, 增力的抓閉功
用一分鍾時間,可以練習增力抓閉法。操作:卧、坐、站姿式都可以。吸氣時手慢慢攥拳,停閉2—4秒,之後呼氣。做2—3次即可。每日3—6次。有增力作用。久練可有增強腸胃功能、增強腹肌力度、減肥和治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過敏性哮喘等作用,
5,一分鍾的吐氣法
用一分鍾時間,可以練習吐氣法。操作:卧、坐、站均可。把兩只手(或一支手)放在小肚子上,不要注意吸氣,只注意呼氣。呼氣時首長要輕輕用力壓一下丹田部位(肚臍下3寸為中心部位)做3—4次。每日做4—8次。有放鬆、安靜、降血壓等作用。
6,撒豆成兵保健法
用3—5分鍾,坐撒豆法。操作:取盤坐、平坐位均可。用2—3兩黃豆(黑豆、綠豆或金執行車的軸承珠子)放在左手掌心,擁有手捏幾粒往前、厚、左右撒(扔)出去,然後用蹲式撿回來。如果有興趣可以練30分鍾。有放鬆、解疲勞、治失眠等作用。
如果沒有黃豆、綠豆,也可以用「抓空法」,用想像法,在手裡抓空,之後仍出去,也會起到相同作用。
7,心醉的音樂放鬆法
採取坐、卧、站姿式都可以。打開音響(或小收音機、錄放機放在身邊),選擇山林音樂,絲竹樂等,先播放聲音稍大一些,1—2分鍾後再慢慢把聲音放小,個人能聽得見就可以了。每次5—15分鍾。每日2—3次。最好不採用銅管樂或過於歡快的音樂。有安靜、放鬆、解除心煩、急躁,有康復、養性等作用。
G. 怎麼練氣功
跑步運動與氣功效果,不一樣。練了氣功是否可以不再需要做其它的活動,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跑步運動與氣功都可以健身,但二者有很大的區別和不同。如果只是健身,跑步就可以了;但想青春永駐或百邪不侵……等,就得練氣功了(不是流行功法)。現在的流行功法大多隻是講了一小點,練到一定的程度就無法再有進境了;關鍵的內容即使講出來,大多數人也不會認為是重要的東西。所以,不會隨便傳的。
真氣運行法是李少波老師所講的方法。不能說不對,但那是他個人的體會和經驗;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不能照搬。並且其中的一些秘訣,他也是秘而不宣。如何能夠按照其方法,修習呢?其中秘訣,另行告知。
武當龜息功是一種練「胎息」的功夫,但身體虛弱的人去修習很困難。不宜採用。你平時跑步的時候,可以配合呼吸;幾步一吸,幾步一呼;步行的時候,也可以。
我所講的方法是二十餘年的經驗和所學,總結出來的。月余即可見效,2、3個月會明顯的看出效果。當達到一定的水平時,也可以出現「胎息」的功境。
不知道你是否結婚?如結婚,最好在3個月內禁慾;不然,效果不佳。
氣功,這一名詞是近代才有的。最開始是說的武術中的一種功夫,後來被泛指:引導、吐納、武術氣功、養生之術、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等。
由於它所指的范圍太廣,它的意義就很難做出一個准確的解釋。總的來講: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大點說,可以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等。
按傳統文化的講法:以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最為高深;可稱為「無上心法」。因此,僅介紹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
修行的方法。
我這里所講的修行方法,是古聖先賢和高僧大德所著典籍中的密傳心法中入門法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中密傳心法中的精髓和關鍵之處;即是入門之法,也可作深入修習之用;原典籍中的方法是出世法,而我這所講的入世法,故有所不同。由於流派和門徑的不同,方法各異。總體,可分為以下兩種各有側重的方法:
1、收心止念法(佛家稱為:止心如水)
採用坐姿、立姿或卧姿皆可。關於姿勢,在這里就不詳訴了。大家可參考世面上的氣功書籍,坐姿可參考目前比較流行的瑜伽功中方法(建議看伯忠言與張惠蘭合著的《瑜伽——氣功與冥想》一書,較有權威性)。因流派的不同,很多相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稱謂。坐姿較為常用,故將常見稱謂加以介紹(以瑜伽為主):簡易坐(人盤或散盤)、半蓮花坐(地盤或單盤)、蓮花坐(天盤或雙盤)。先從簡易坐開始練習,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難度,不可操之過急。如肢體過於僵硬者,可以練習一些瑜伽姿勢或者作一些其他方式的柔韌性訓練。
在盤坐時,慎防風寒暑濕的侵襲;否則,無葯可醫。下半身的保暖、防濕,尤為重要。後背不可對著風口,須知:避風如避箭;要知道:神仙還怕腦後風,何況我們都是凡人。盤坐對風濕、類風濕性等各類關節炎,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如果上盤後感到關節疼痛難忍,請將兩腿向外移開一些;疼痛依舊不能緩解,就松開盤;稍候再試,情況依舊的話,可能有隱性疾患,請盡快到醫院進行徹底檢查和醫治。隨便提一下,有疾患者不可單靠修行之法,該就醫者一定要看醫生。盤坐除了作功時做,平時也是可以做的。先練腿,後練心;靜練氣,亂練神。
此法,與瑜伽功中的冥想極為類似。坐好後,輕柔的閉上眼睛,同時將目光內收。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一處,即:意守。注意觀察呼吸,並使呼吸深長、緩慢、均勻。如:漸漸進入忘我之境,這樣更好。凡人是將精神外用,聖人是精神內守。《黃帝內經》:「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何來。」
對初習者,坐下後的雜念反而會更加多。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1)我們本身就處在紛亂的環境中,所以你並不覺得心頭有那麼亂;當靜下來的時候,就反映出來了。(2)好比是以前的陳年亂帳,現在拿出來進行整理;很多被遺忘的帳目,都會翻出來;然後,歸類處理;清帳後,新帳隨到隨清。例如:以前答應別人事或欠的人情,該辦的,就辦了;該還的人情,就把它還了;這樣心思了卻了,心裡自然就會平靜下來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以後雜念就會少了。
對付雜念的最好辦法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任其來去,不迎不拒。就象對待一個你不歡迎的客人一樣,既不歡迎,也不拒絕;使其感到無趣,自己就會走了。平時遇事時,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只要能使自己的心境,象水一樣微起波瀾,隨後便歸於平靜,就可以了。好似:石入靜湖,盪漾不止,片刻即復。又如:燕過長空,影沉寒潭。燕無留影之意,水無留燕之心。
收功。兩手搓熱,將手心正對眼球,輕撫,讓熱量傳到眼睛上;作3或9次。兩手搓熱,由上至下撫面,3或9次。用十指梳理頭部(梳理的是頭皮,不是頭發),3或9次。兩手搓熱,捂一會兒耳朵,作3或9次。兩手搓熱,撫在兩個腎臟的區域上,讓熱量傳到腎臟上;3或9次(如感到腎臟輕度不適,不必擔心,屬正常;可多作幾次)。輕輕睜開雙目,松盤,起身,功畢。活動一下或按摩腳踝和膝關節,待麻木感消失後,即回到常態。如遇急事,可以省略一些步驟;定住心神,慢慢睜開眼睛,緩慢起身,即可。體質過於虛弱的人想將兩手搓熱,比較困難;簡單做一下,就可以了。有時候感到體內的能量異常活躍,把全部注意力集中起來,去平息它;待平靜之後,靜坐20分鍾左右,再行收功之法。
2、調息法。
此法與收心止念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以調息為主(調整呼吸)。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是調整呼吸嘛,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調息法對身體的益處是相當宏大的,並且在中、西醫理論中可以找到依據來加以說明。在這里就不闡明了,只要大家重視就好。
順腹式呼吸:吸氣,小腹隨之鼓起;呼氣,小腹內收。吸氣或呼氣不可以達到極限,不然會很難受;達到8~9成,就可以了。使呼吸深長、緩慢、均勻,這樣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量,並且降低呼吸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極度虛弱的人,即使調息也會感到很吃力;建議:以自然呼吸為主。
收心止念法偏於修心,適合體質較好及年輕人修習;調息法則偏於修身,適用於體質弱和年老者;兩法也可並作一法而用。
每次行功的時間,至少為30分鍾;過短,很難有收效;一般1小時,為宜。行功時段的選擇:大多時段都可以,年紀大的人不要在子時(23時~1時)練功,以防出現危險。有些特殊時機也是修行的好機會,如:精力充沛、疲勞、興奮、將醒未醒等。在行功之時,遇到的一切情況和景物都是正常的,不要驚慌(一定要定住心神,不為所動);大多數是幻象,不可當真(要把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不然會誤入歧途的。切記!切記!修行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因人而異,不可強求。有個別人會什麼感覺都沒有,屬於陰陽和平之人;能堅持修行的話,將必有大的成就。自己的功境,不可輕易告訴別人;不然,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以上的內容對多數人已經夠用了,如想深入就要研習佛、道經典或待日後遇明師(本門師父)指點。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很多東西也沒有弄懂;加之又有「三口不說,六耳不傳」的古訓,只能講這些了。修行之路艱險異常,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不要深入的好。有志者可照以上之法修習,再參研佛、道經典;時機成熟之時,必能參破玄機或遇明師點化。另外修行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很多東西會無師自通;因此修行的益處就不多講了,日後自會明白。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覺得我這個人有點不可思議的原因。
由於每個人的資質、體質、悟性、理解力、接受力、文化水平及知識結構的不同,遇到的情況和進境各不相同。有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有的人修一輩子,還是那麼高的水平。這是很正常的,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H. 如何練好健身氣功·六字訣
早晚練習為好,幾點練健身氣功六字訣最佳,並無硬性規定,
每日鍛煉20~30分鍾。用聲帶發音的六字訣運用氣息量較大,因此鍛煉的運動量也相對較大,所以鍛煉的時間可以適當縮短一些;不用聲帶發音的六字訣運動量較小,鍛煉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而完全不發音的六字訣運動量相當於日常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只要感到舒適自如,鍛煉時間可以比較隨意。
依據五行學說,六字訣發音呼吸鍛煉可以配合季節、方位練習。具體可參見下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木發音噓呵呼呬吹嘻臟腑肝心脾肺腎膽、三焦方位東南南西北東季節春夏長夏秋冬春從方位上看,練習六字訣發音呼吸可以從面向東開始,然後轉向南、西、北,結束時還是面向東,剛好轉了一個圈。練習時不必發一個音就轉一個方向,可以發同一個音6~9遍,然後轉向發下一個音。例如面向東發「噓」音6遍,然後轉向南發「呵」音6遍,依此類推。配合方位的練習只適宜站式,坐式就不太方便了。
在季節上,根據中醫理論,季節與臟腑相應,特定的季節適於鍛煉相應的臟腑。例如,春季宜養肝,夏季宜養心等。長夏是指暑濕季節,宜養脾。因此,在春季到來時可以多練「噓」字,以應時養肝,夏季到來時可以多練「呵」字,以應時養心,以此類推。但應注意:每次練習6個發音都應做,只是在相應的季節多練幾次相應的發音即可,不宜只練1個發音。
方位、季節的配合是六字訣發音呼吸鍛煉的「配件」,練習時可選用,也可不選用,練習的重點還是發音或不發音的六字訣本身。配合方位、季節的練習可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也可增加鍛煉的效果。
I. 氣功怎麼入門,怎樣才能有氣感
氣功基本要素:
吐納
「吐納」一詞常出現於冥想和氣功等傳統養生方法中對於呼吸的一種稱謂,是一種調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釋為呼氣、釋放、同化;「納」解釋為吸氣、吸收、內斂;按各家流派不同細分為按照疾緩、深淺、次數、有意、無意等各種方式相結合的修煉方法,是氣功的入門必修課程,氣功中所指的吐納不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層次講是人與自然界交融、溝通的一種方式,可理解為生物磁場同宇宙磁場同步的一種方法。
存想
「存想」是調心的一種方式,意念想像一個場景畫面並意守這個畫面,在融入感受這種境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性,是強化精神力的一種方式,也是冥想、坐禪、練氣前平靜心情的一種方法。
調形
「調形」可理解為通過系統的方法對身體的一種良性調節,通過一定的動作配合意識去引導體內肌肉、臟器、血脈、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規律要求運動,主要分為動靜二大類,是氣功入門必須課程之一。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主要講究調整自然之氣和先天之氣和諧的關系,中國氣功中先天之氣是稟賦於父母、循環在人體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中的元真氣。
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
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J. 氣功怎麼入門啊
最簡單的氣功就是:盤腿打坐入靜的模式。
操作程序與過程必須注意:一是必須男左女右的盤腿姿勢,即盤腿後男左腿在上,女右腿在上的盤腿打坐法;二是挺胸拔背;三是雙手合十略推出,五指並籠相碰、掌心相對但中空,指尖與眼睛成30度夾角;四是呼吸必須為細、長、勻。並且,吸氣時想著一個股熱氣從屁股中心順著後背中心線上到頭頂正中,再向前順鼻粱下來到肚雞眼下面的下丹田時,為吐氣;五就是來回往復地就是根據吸氣吐氣的動作,一直想著一個東西從後背轉到前面肚子的下丹田,再轉到後背的循環往復進行;這就是氣功通小周天的運行模式。練到盤腿一打坐後,真的一個股熱氣從屁股中心順著後背中心線上來時,你就真的有了氣感了,只要堅持下來,你就會很快進入氣功領域。
練氣功必須注意:一是清晨;二是飯後兩小時;三是開始前必須全身活動活動,做上幾個深呼吸後,再開始盤腿打坐;四是想練習氣功,必須要有毅力堅持才行。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