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書法的好處有哪些
書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范、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只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特別是一些年歲稍高些的朋友,受"人過三十不學藝的"陳腐思想的束縛,認為學書法為時己晚。也有人認為書法及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征,形乃難表,好事難成。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只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面",絕對不行。例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定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在何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關於學書法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很大,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歷、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有位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准能!"學習書法和學習其他藝術一樣,只要我們不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熱情,加上方法得當,定會獲得成功。千萬不要被一些壟斷者的玄學所嚇倒。他們把書法說得神乎其神,傳授抽象,舍本求末,昧於閉合圈內循環,貽誤後學。其實書法也像"窗戶紙",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韻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達。"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書法具有藝術性
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通過點畫線條的強弱、濃淡、粗細等豐富變化,以書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間的分布,構成優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龍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麗,有的氣勢豪放,這些都有使書寫文字帶上了強烈的藝術色彩。"書法己是民族藝術中一枝永開不敗的鮮花,世人賞以欣慰,可從中領略其精神風度,心靈意境,生活情趣,審美追求,時代氣息·······這樣一種觀之激人感奮,聊以勵精自慰的藝術,何樂而不為呢!
書法有益健康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練書時,須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郁。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並非虛傳。如歷史上歐陽詢、顏真卿、大書法家平均壽命79.2歲,其中顏真卿76歲時遭殺害,不然壽命會更長。另據資料介紹,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相通)同高僧比較,28人中,書畫家比高僧長壽12.7歲,說明書畫活動可能比高僧修行還有利健康,己為世人共識。現己76歲高齡的「將軍書法家」李真先生,通過練習寫字,心臟病好轉,並不再為失眠而苦惱。他深有體會地說,學習書法,「時間一久,必有所得。這「得」不僅在書法上,對身體健康尤為有益」。可見臨池潑墨,確屬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便可變「書法」為美妙的「養生之道」。
書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維的綜合,書法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其美感來源於大自然,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實踐,與其他事物有著密切的互為表裡聯系。書法的特點、技巧、理論、表達意境極其廣泛。「胸中有書,下筆不俗。」學習書法,對文學、哲學、美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知識無所不及。很顯然,我們不能把書法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寫字。書法家吳善茂先生說得好:「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旺盛的進取精神科學的思維活動,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來潮,半途而廢;必須深入生活,擴大視野,防止狂妄虛偽,恃才傲物;必須加強修養,拓寬意境,防止墨守成規,捨本逐末;必須豐富學識,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醜;必須貪戀欣賞,鑒往創新,防止陳陳相因,依然故我。否則,會虛度年華,將一事無成。 總之,臨池潑墨,快樂無涯,願我們積人類之聰明才智於筆下生花吧!
② 養生之道中的順其自然體現了什麼思想
(一)中醫養生之道的特徵
中醫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特點如下:
1、順其自然: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4、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二)中醫養生之道的內容
中醫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
③ 學習書法的好處有哪些
首先,中國書法給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書體線條結構、章法、筆墨、文辭以及書寫的書體、款式、裝裱的樣式,受到人們深深的喜愛,我們先賢創造的甲骨文,鍾鼎文,大篆小篆,晉代行書、漢隸,魏碑、唐楷唐代狂草和今草、宋代行書,元明清的行書魏碑小篆,民國書法,乃至現代的書法,古往今來,書法藝術真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啊。從古代的帝王到現代的領袖,從古代的狀元到今天的才子,從白首老翁到天真稚童,人們對於書法藝術的欣賞、喜歡,陶冶錘煉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我們從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讀到了惠風和暢天朗氣清的優美意境,我們從顏真卿的楷書中感悟忠勇壯美的萬丈豪情!書法以抽象的筆墨線條給我們以震盪心靈的美感。人們在欣賞懷素和張旭的狂草作品時,被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線條律動而震撼和激動著。我們在欣賞凝重的鍾鼎銘文或者摩崖石刻的時候,也為先人的大氣磅礴而肅然起敬.。
其次,中國書法藝術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從古到今的書法家大多都是高壽,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翁同和85歲,何紹基74歲。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書法有養生的作用。
對此,有人總結出這第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所謂「洗筆調墨四體松」,是書法養生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達到四體放鬆,疏通全身氣血經絡。「預想字形神思凝」,是書法養生的第二階段。王羲之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神氣貫注全息動」,是書法養生的第三階段。把神、氣貫注於書法運動的全過程,關鍵要做到神領筆毫、氣運於手,以此帶動全身心的活動。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書法運動的最實質性的階段。「賞心悅目樂無窮」,是書法養生的第四階段。好的作品可以賞心悅目,令人樂在其中。學習書法,可以從自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境也隨之得到一種超然與凈化,達到心緒舒暢。
寫字有動又有靜,書法是形象思維,由右腦主宰,我們在工作中處理問題多以左腦來進行邏輯思維,若在業余時間練習書法,可以舒緩神經,左、右腦交替運用,交替休息,使到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勞逸結合。因此,在工作之餘或工作感到勞累時練練書法,確實是一項很不錯的健身運動。有人把人生不同階段練習書法的好處比喻為:幼時習書如馴獸,青年習書如交友,中年習書如避暑,老來習書如進補。
此外,學習書法是提升思想品德修養水平的重要途徑。中國古典文化中,以人品論書品,以人格定書格。因此歷代學書之人,都把品格的修養放在首位。在歷史上,一些寫字好,但是品格方面有些瑕疵的人,總是受到人們的白眼和爭議。而秦檜蔡京一類奸臣的書法據說也很好文采也不錯,但是天下舉子愧姓秦!沒有人將秦檜的書法拿出來炫耀。而顏真卿,岳飛這樣的忠烈之士,柳公權這樣敢於筆諫的耿介直臣,真是讓世代所敬仰愛戴,當代也是如此,大貪官胡長清本是一位名列經傳的知名書法家,在當地真是「東也長青西也長青,到處都是胡長清「(的題詞題字),可是他的貪贓枉法的劣跡一經披露,人們都以厭惡的情緒來清除他的字跡。
這里我還一點,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誘惑多,壓力大,浮躁情緒十分濃厚,一個人在心浮氣噪之時如果能夠避開紅塵,練習書法,心情可得恢復平靜放鬆,就像在打太極拳,有異曲同工的妙處。因此,學習書法對身、心兩方面均極有益處。
書法是值得大力提倡和發揚的藝術,作為一個中國人,即使有很高的學歷,有精通的電腦技能,但如果不能手到擒來、得心應手地書寫自己的民族文字,或者寫得極其難看,那也是一種文化缺失,會被人認為沒有文化底蘊與文化表現力。把書法當成電腦族生活的一部份,別讓電腦失寫症荒廢了這一傳統中華文化精粹!
④ 練習書法有哪些益處
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醫學專家研究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
歷史事實證明:書法對於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
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翁同和85歲,何紹基74歲……
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
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白領和知識分子應多練書法
書法有養生的作用,這是不少學書法的人的共識。
有人把這些作用總結成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
「洗筆調墨四體松」,是書法養生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達到四體放鬆,疏通全身氣血經絡。
「預想字形神思凝」,是書法養生的第二階段。王羲之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
「神氣貫注全息動」,是書法養生的第三階段。把神、氣貫注於書法運動的全過程,關鍵要做到神領筆毫、氣運於手,以此帶動全身心的活動。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書法運動的最實質性的階段。
「賞心悅目樂無窮」,是書法養生的第四階段。好的作品可以賞心悅目,令人樂在其中。學習書法,可以從自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境也隨之得到一種超然與凈化,達到心緒舒暢。
「其實,寫字既有動又有靜,恰恰是白領、知識分子較為理想的養生之道。」
書法是形象思維,由右腦主宰。白領、知識分子們白天工作處理問題多以左腦來進行邏輯思維。在業余時間練習書法,可以舒緩神經,左、右腦交替運用,交替休息,使到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勞逸結合。因此,白領、知識分子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些健身投資。買來紙張筆墨,在工作之餘或工作感到勞累時練練書法,確實是一項很不錯的健身運動。
有人把人生不同階段練習書法的好處比喻為:幼時習書如馴獸,青年習書如交友,中年習書如避暑,老來習書如進補。
對於在事業、家庭雙重壓力下忙個不停的中年人來說,練習書法就如同「避暑」,可以讓精神得到放鬆,身心得到鍛煉。
寫書法是有氧健身運動
必須排除雜念,凝神靜氣,物我皆忘,通過科學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機地將點畫輸送到字的結構中。書寫狀態會激活大腦神經細胞,使全身血氣通暢,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轉和鍛煉,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具體來說,書法的養生功效可以分為看不見的「靜功」和看得見的「動功」兩方面。
練習書法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排除雜念,平穩呼吸,意守丹田,將自身的感受,通過柔軟的毛筆將剛勁有力的字寫在紙上,這本身就是一種氣功。練習書法時思想高度集中,甚至還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當中,對眼前或身邊發生的不愉快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而進入既輕松又舒適的狀態,沒有了妄念和煩惱,精神獲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倘若能持之以恆,還能達到意念集中,襟懷坦盪,身心愉悅的境界。
此外,由於練習書法要使全身處於端坐或直立的狀態,從頭到腳保持正直,做到「頭正、肩松、身直、臂開、足安」,這實際也就是練了「坐功」或「站樁功」,對神經衰弱、消化道疾病、冠心病,甚至對一些身體虛弱的慢性病人都有好處。
而「動功」則表現在揮毫運腕時的身體運動。例如,按照書法中的「永字八法」,運筆時就需要頻繁變換提、按、急、徐、左、右等運作,手指、手腕、手掌進行有規律的運動。一般來說,寫寸楷以下的小字,重在運指。寫五寸以上的字,即需懸腕。寫大一點的字,更需懸肘。寫特大的字,則需由肘而肩、而身、而步地運用全身之力。所以說,每天習字、作書,要不斷轉換動作和靈活運用指、腕、肘、肩、身等,實際上是在進行著一種輕柔而又有力度的有氧健身運動。
書法養生並不要求個人要有多高的書法造詣,一個人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及技法,並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就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以下幾點應當注意:
每天獨自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之內為宜。身體不舒服或過度疲勞就應及時休息,不要勉強書寫。
學習書法的形式應該多樣化,聽課、示範、與有共同興趣的朋友互相討論、共同切磋,在集體中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並可使人開朗合群。一個人悶頭寫,時間長了容易失去興趣。
保持平和的心態。書法練習時應以養身為主,學藝為輔,不要操之過急,不應在短期內設立一定要達到的具體目標。要從實際出發,善於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滿足。
⑤ 有哪些關於養生之道的經典書籍
對於人而言,世間萬物,唯健康最為寶貴。若無健康,則一切物質也好,精神也罷,都是虛空。中醫養生之道的精髓不過在於「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和於術數,不妄勞作」。短短十餘字,把人體五臟六腑精氣神的調理均概括其中。
《康養實用技術》即是關於養生之道的經典書籍。經絡按摩是眾多養生之法中的一種健康養生方法。其既無副作用,又簡單易操作,還能強身健體。經絡按摩以中醫的腑臟學說為理論基礎,將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特定部位以調節身體技能,緩解病理。小兒感冒,是一年四季都會發生的小兒常見疾病。中醫認為,小兒臟腑之氣還未充盈,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當外界發生氣候突變,衣服增減不及時或護理不當時,外邪便趁虛而入。而此症狀對應的則是手太陰肺經、任脈,加以書中詳細的按摩之法,便能有效緩解。
廣大養生讀者可翻閱《康養實用技術》,仔細研習養生之道。
⑥ 有什麼養生的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只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⑦ 養生之道包含那些內容
《靈樞·天年》載:「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四十歲……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氣懈惰……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由此可見人體的生、長、壯、老已是生命發展的必然規律,機體的由盛而衰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是,同樣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為什麼有的人卻可以長命百歲,有的人卻「半百而衰」呢?《素問·上古天真論》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合於術數,食慾有節,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但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知人壽命的長短,關鍵在於人是否善於養生,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機體衰老雖是生命活動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通過養生卻可以提高生命質量,延緩衰老。
⑧ 書法的好處
一、字是「門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書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范、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寫得一手漂亮的字,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強自信心。
二、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學書法能使人變「靜」,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常言道:寧靜致遠,靜能生智。
當一個人的心靈處於寧靜狀態時,其思維質量和辦事效率是最高的;反之則心浮氣躁、思緒混亂或語無倫次。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變快,但人心普遍浮躁、做事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通過書法,可以彌補。
三、書法可陶冶情操。
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必須加強修養,拓寬意境;必須豐富學識,博古通今,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四、書法有益健康。
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
寫字能祛病健身。古人雲:「寫字用於養心,愈病君子之樂。」寫字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愛好,能使人在揮毫中自得其樂。人在寫字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使軀體和精神放鬆,對肌體起到調節、修復等作用,可推遲或延緩腦的老化。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練習書法時,須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郁。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並非虛傳。
(8)書畫養生之道有哪些擴展閱讀: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對於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 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年齡情況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人活七十古來稀",而歷代書法家卻有很多 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齡。
例如,唐代的柳公權八十七歲,歐陽詢八十四歲,虞世南八十歲; 其後的徐浩七十九歲,楊凝式八十一歲,楊維貞七十四歲,文徵明八十九歲,劉世安八十五歲, 梁同書九十二歲,翁同和八十五歲,包世臣八十歲,何紹基七十四歲等等。可見,練習書法的確有助於人的健康。
書法與養生的這種維妙關系,從"練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釋。事實上,寫字時端坐的姿勢,就是氣功里所講的"坐功"。
一個人若能每天堅持坐上一陣子,便可以像練氣功那樣,達到以意導氣,使人精神振奮,意守丹田,呼吸勻稱,肌體和精神得到協調一致。如此堅持下去,定會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壽。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它是用毛筆書寫漢字並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
書法堪稱中國的「第四宗教」,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儀式感和大眾參與性,故有五千多年來,各時期代表人物燦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王鐸、毛澤東等。
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墨法、章法等,與中國傳統繪畫、篆刻關系密切。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書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嚴謹,唐代書法成就也是書法史上最頂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