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什麼起居養生

什麼起居養生

發布時間:2022-04-27 16:24:00

『壹』 白露節氣養生起居 起居養生應注意什麼

現在天氣那麼的炎熱,晚上不開空調真的是受不了,小編直接就是滿身大汗被熱醒的。但到了白露,夜晚的溫度較白天有很大的起伏,最好不要用涼席了,換上長的睡衣,蓋薄的棉被,注意別感冒了。本期 養生 ,講講白露時期的養生起居。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白露是一個表徵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

清靜養神遠離「悲秋」
在這個季節,有的人容易「悲秋」。所以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常和家人談心,散步,參加集體活動等使心情愉快,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同時,還要注意不斷地收斂神氣,不使神志外馳,清靜養神,盡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堅持舒緩運動增強體質
白露時支氣管哮喘病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通過體育鍛煉,許多支氣管哮喘的病人,由於擔心受涼、感寒後哮喘發作,心理上處於緊張狀態,而對體育鍛煉有所顧慮,結果體質下降,反而發病增多。其實,體育鍛煉對本病患者大有好處,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適當選擇運動方式,例如每天堅持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泡腳防寒邪利於補養腎氣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等症狀,從中醫上來說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從白露起要補養腎氣。大家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分鍾—30分鍾,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

『貳』 起居養生包括什麼內容

起居養生,主要是對日常生活包括居處環境、作息睡眠、站立坐行、苦樂勞逸、慎避外邪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的安排及採取一系列保健措施,以達到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叄』 在生活中應該學會巧妙的養生,那麼要注意哪,幾點呢生活養生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1.養生的目的從古至今就是健康,長壽,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終極追求。所以養生對於我們平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還有起居養生,要順時起居,勞逸適度。包括人的吃喝拉撒所存在的問題,都有助於我們健康養生;睡眠養生,在11:00前最好睡覺,不能超過12:00之後睡覺。中午的時候有時候也要適當的休息,因為睡眠有助於我們身體的恢復;飲食的養生,每天的早餐,中餐,晚餐,這三頓飯裡面一定要記得吃,就算是沒有肉類食物,也一定要有蔬菜和水果,還有豆類的食物東西也要多吃,因為種子這是生命的起源,它可以排除體內的毒素,增強免疫力。

最後還可以採用運動養生,我們盡量每天都進行適當的運動,實在不行,一個星期至少要2~3次跑步運動,這有利於增強你的免疫力,還有,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

『肆』 中國古人的起居養生觀是什麼

我國古人認為「起居有常」,「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長壽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頭當作一件養生要事,發需常梳,因為常梳頭發既可以梳去灰塵頭屑,保持頭發的干凈和發根空氣的通暢,還可改善和增進血液循環,防止脫發和延緩白發的過程。明朝人沈仕《攝生要錄》認為,每天梳發一次,可以疏通血脈,散風濕。謝肇《五雜俎》卷十二還就養生家的話提出,梳發的次數是每天一千下,古代養生家稱木梳為「木齒丹」,說每日清晨梳千下,則固發去風,容顏悅澤。這里值得回味的是,養生家把木梳稱作「木齒丹」,可見雖是木梳一把,卻著實有著靈丹妙葯的效用。由於梳發的神奇作用,還有人把它喚作「神仙洗頭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叢鈔》引宋朝人之說:「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時,梳頭一千二百,以贊陽出滯,使五臟之氣終歲流通,謂之神仙洗頭法。」

頭和腳是人體頂天立地的上下兩個極端,臨睡前既梳頭又洗腳,可以增進健康,夜睡安穩。宋朝時,甚至有人把這兩件事稱為養生的大要。宋朝人張端義《貴耳集》記載:「郭尚賢耽書落魄,自陽翟尉致事,嘗雲服餌導引之餘,有二事乃養生之要,梳頭浴腳是也。尚賢雲:『梳頭浴腳長生事,臨睡之時小太平。』」從詩中可以看出,梳頭浴腳不僅有益長生,還著實是人生臨睡之時的一項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潔口腔,防止口齒之疾。《千金要方》說:「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老老恆言》也說:「食後微渣留齒隙,最為齒累。」「如食甘甜物,更當漱。每見年未及邁,齒即落者,乃甘甜留齒,漸至生蟲作慝。」食後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後漱口。再則,古代養生術還認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遠勝於早起漱口。「夜漱卻勝朝漱」,就是《瑣碎錄》所說的。至於漱口用的水,以不溫不冷較為理想,但如果能習慣用冷水漱口,則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齒患,即當欲落時,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紙面上來雖有傷大雅,但在生活中卻是難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的小便大約每隔1至4小時一次,入晚則因新陳代謝減慢而減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習慣。為了不違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況,平時千萬不要強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攝生要錄》告誡:「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氣,努大便,腰疼目澀。」可見「忍」和「努」的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古人認為如能在大小便時用力咬緊牙關,持之以恆,可以免除牙齒疼痛動搖的憂慮。

『伍』 起居養生法有哪些 起居養生的有多重要

四季起居養生法,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傳統的養生原則而合理地安排起居,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起居有常」而能「盡終其天年」;反之,若「起居無節」多致「半百而衰」。「起居」主要指生活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起居養生法是一種通過調節人體的生活起居,使之符合人的生理規律的一種養生方法。有關起居養生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起卧有常,二是勞逸適度。
四季的起卧應順應自然之氣的變化而有早晚之分;春季宜「夜卧早起,廣歩於庭」,以順應春陽生發之氣;夏季宜「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以順應夏季華秀之氣;秋季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以應秋令收斂之氣;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應冬日收藏之氣。唐代醫家孫思邈對此極力推崇,強調「營養生者,卧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反之,則損傷人體。大量的實踐證明,人體的重要生命指標、生化指數、物理參數、代謝水平,乃至情緒的變化都按照一定的規律呈現有節律的變動,其中包括晝夜變化的日節律,28日左右為周期的月節律,以及年節律等。說明人體存在著生物鍾現象,其調控著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甚至決定著人體的壽夭。
人類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勞動,故起居有常當包括勞逸適度,即勞動應符合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即不可過勞,也不可過逸。適度勞動,可使氣機通利,臟腑功能正常。正如孫思邈所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

『陸』 生活起居護理與養生有哪些基本原則

生活起居護理與養生的基本原則:順其自然
平衡陰陽
起居有常
勞逸適度
慎避外邪
形神共養
中醫護理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整體觀念,對疾病進行辯證施護,結合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等措施,對患者及老、弱、幼、殘者加以照料,並施以獨特的護理技術,以保護人民健康的一門應用科學。
中醫護理原則:扶正祛邪
調整陰陽
護病求本
標本緩急
同病異護,異病同護
三因制宜
預防為主
中醫護理學的基本任務:預防疾病、維護健康;既病防變、控制病情;病後調護、促進康復;積極養護、以防復發;適度鍛煉、養生防病

『柒』 冬至養生起居養生 冬至該如何養生

1、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冷水洗臉
冬至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2、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室溫恆定
首先室溫應保持恆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室內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可以使用加濕器。

冬至養生起居養生:溫水刷牙
3、冬至養生起居養生:溫水刷牙
冬至刷牙最好用溫水。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至,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4、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5、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夜忌憋尿
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認為忍一時並不會有多大的傷害,尤其是冬季氣候寒冷,有的人冬夜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專家提醒,可不要小看這不經意的憋尿,有尿意而不及時排尿對身體危害是很大的。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冬至養生起居養生:早睡晚起
6、冬至養生起居養生: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7、冬至養生起居養生:穿衣適溫
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攝氏度,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冬至養生起居養生:睡勿蒙頭
8、冬至養生起居養生:睡勿蒙頭
有很多人喜歡蒙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於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全都埋進被子。在室內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蒙頭睡覺的害處還在於被子內通風不良、空氣污濁,人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使被子內新鮮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越積越多,易使人產生缺氧症狀。重者,會因缺氧使人做噩夢,精神恐懼,突然驚醒,久而久之,還可引起神經衰弱等後遺症。
9、冬至養生起居養生:溫水洗澡
冬季少洗澡多保濕,可避免乏脂性濕疹。洗澡時盡量用溫水,避免過燙。一般油性皮膚的人在冬季一周洗兩次澡即可,乾性皮膚的人一周洗一次澡為佳,最好少用或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完澡後要擦保濕霜。

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常曬太陽
10、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常曬太陽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冬季養生,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順應自然,也不例外,故冬至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11、冬至養生起居養生: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方便時可用中葯泡腳,這里有個葯方,可以在水中放幾片當歸、紅花、川斷及金銀花等,可以活血補腎,還可以防止冬至皮膚乾燥、皸裂。
12、冬至養生起居養生:定時開窗
天氣寒冷,很多人不願開門開窗,加之現在家庭安裝的空調越來越多。在空調房間內,往往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空氣流通不良。同時,室內外溫差較大,還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的滋生。

『捌』 冬季養生 冬季起居養生要注意什麼

1、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2、溫水刷牙
冬天刷牙最好用溫水。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3、冷水洗臉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4、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5、室溫恆定
首先室溫應保持恆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室內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可以使用加濕器。
6、穿衣適溫

『玖』 起居養生的意義

起居養生 所謂起居,就是人類睡卧行走、著衣覆被等之類的日常活動,由於這些活動都以順應天時、適應環境為目的和要求,也具有自我修整的作用,因此同樣具有養生保健的重要意義。
人類活動簡略地可以分為睡眠和言談行走等日常活動兩部分,前者屬陰,後者屬陽。人進入睡眠時陽氣漸衰,陰氣漸盛,臟腑功能減弱,血液歸於肝、陽氣內伏,神氣內守,陰氣得以長養。人由睡眠醒來,則陰氣漸衰,陽氣漸盛,臟腑功能加強,氣血運行加快,陽氣外達,神氣浮現,表現出種種生機,完成各種活動。睡眠對人類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

與什麼起居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株洲縣養老院 瀏覽:587
南通市萬年青老年公寓 瀏覽:841
60歲未五保可低保 瀏覽:345
佛說孝順福德 瀏覽:486
合川菌王土雞養生湯在哪裡 瀏覽:452
義大利什麼島是士兵養老院 瀏覽:303
怎樣孝敬老人作文 瀏覽:989
重慶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195
貴州省老年節活動簡報 瀏覽:565
從20歲到80歲 瀏覽:764
養生館開業適合穿什麼服裝 瀏覽:372
為什麼父母會先走 瀏覽:700
到時了退休年齡繳費年限未夠 瀏覽:179
養老院工作人員架構圖 瀏覽:586
各地退休工資水平 瀏覽:806
老年文體活動中心機構設置文件 瀏覽:355
東華小區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378
重慶自助體檢機哪裡有 瀏覽:113
在幼兒入學前父母如何分工 瀏覽:870
60歲女人頭暈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