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己按摩養生穴位
注意理論聯系實踐即可,穴位必須有氣感才有效!尊重阿是穴(以痛為腧,不比理論上的保健穴差);注意補泄有別(理論上順為補,逆為泄,補宜緩慢多停留,泄宜急促而大力);
配穴不宜多,宜少而精(多了按不過來),刺激必須到位(淺穴淺按輕按,避免損傷軟組織;穴位深的輔以按摩棒,徒手會比較累),累積刺激時間要足夠的長(參考書,許多穴位每次按20分鍾以上並不過分);按摩屬運氣動血,故飽食後不宜。
另:運動還是要運動的,如長時間的提踵、競走等,對足六條經的作用和長時間按摩是一樣一樣的。
❷ 人體的養生穴都有哪幾個穴位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人體的兩個長壽穴: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長壽穴」:一個是「湧泉穴」,另一個是「足三里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盤壯骨之功效。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則能擔此重任。每晚以指關節按壓足三里,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❸ 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的保養身體,推薦哪5個穴位,你知道嗎
按摩穴位可以合理維護保養身體並延年益壽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養生小妙招。不過眾所周知,身體滿身各個地方遍布著的穴位是非常多的,那麼要想最大限度地完成延緩衰老和延年益壽效果,到底理應對於什麼獨特穴位進行適量按摩呢?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常常被稱贊為養壽黃金穴的五大重要穴位——百會穴、印堂穴、湧泉穴、膻中穴與關元穴。
以上是可以幫助大夥兒合理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五大黃金穴詳細介紹。對於該類專業知識,大夥兒一定要態度端正、積極學習培訓。且在情況可以的話,一定要積極培養優良的穴位按摩習慣,這對於增強抵抗力、預防傳染病是非常有優勢的。對此,大夥兒務必要給予充足高度重視。
❹ 推拿養生,可以在家自己推拿的穴位都有哪些
中醫推拿養生現在是比較受到大眾喜歡的一種養生方法,這也是中國中醫的魅力所在,五千年的傳承顯然是有獨特的文化與魅力的。這也是中醫一直流傳至今的原因,可以這么說,不打針不吃葯,憑借幾個穴位就可以講你的痛苦解除,還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的。雖然中醫博大精深的,需要很長時間系統的學習,才能勉強看病救人,但是一些簡單的治病的方法是可以患者自己就可以學會的,學會這些東西是造福自己的對自己有好處的,例如按摩一些簡單的穴位自己也是可以的,一些刮痧,推拿還可以達到美容效果的。
例如在,在自己患有輕微的感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揉捏大椎穴,可以有效的緩解感冒,按揉5到10分鍾就可以感冒就會好的,還有就是每天堅持按揉三陰交,足三里這些穴位對自己的身體是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很好調節機體免疫力,還可以調節脾胃,改善自己的身體的,相信經過很長的時間,身體有一個很好的體驗的,還有就是自己便秘的時候,還可以刮一些自己的食指的側面,對於緩解便秘是很有效果的,在廁所如果不舒服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刮柔一下,過段時間自己的身體就會有反映的,還有自己鼻子感冒鼻塞的話。可以按揉迎香穴,柔按一會鼻子就會通氣了,就會感到很舒服的。
如果自己的手指沒有多大的力氣的話。也可以藉助工具的,這樣也會很好的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❺ 中醫養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幾個部位應該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國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創立至今的穴位養生治療法,已經發現全身有幾百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會有不同的功效來減緩或者治療某些疾病。那麼作為常見的養生穴位,如何用最簡單的穴位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呢,我們來看一下。
養生是一件長期堅持的過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循序漸進的進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❻ 中醫講究按摩穴位可以養生,在腳底可以按摩哪些穴位養生呢
在腳底有很多的穴位,適當的進行按摩,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同時也能夠提高生命的質量,緩解肌肉疲勞感,每天晚上睡覺前對腳底進行按摩,不僅能排毒養顏,同時也能夠抗癌和防癌。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腳底可以按摩哪些穴位養生。
在腳內側有照海穴,腎經經水主要是在此部位蒸發,具有吸熱的功效,適當的進行按摩,能夠緩解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失眠、咽喉腫痛、眼睛乾燥等,按壓的時候一直讓局部有酸脹感即可,但是按壓的時間不能過長,持續在五分鍾。
適當的進行按摩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但是一定要選擇正確的穴位進行按摩,千萬不能亂按。另外每天晚上睡覺前也可以使用熱水泡腳來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刺激腳底的穴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❼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幫助養生
中醫博大精深,即使在養生領域也舉足輕重,如穴位按摩、葯膳調理等。那麼穴位按摩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推薦勝吃補葯的5個穴位,長按還能起到不錯的養生效果哦。
氣海,位於臍下兩指處,是任脈的穴位,為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用補法,可大補元氣,類似人參、黃芪等葯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理氣的作用,類似於香附、荔枝核、沉香、鬱金等葯的功效。
穴位按摩在養生之道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朋友們能牢記這五個相當於吃補葯的穴位,保護自己的健康。
❽ 穴位按摩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按摩手法分為幾種
據中醫研究,目前人體固定下來的可知穴位有361個,可以通過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來幫助人體養生和治療疾病,那麼人體常用的養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
穴位按摩養生方法有很多,我們從基本的開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❾ 中醫養生穴位
你好
一、失眠:合谷、神門穴幫助安神,按壓穴道有助氣血運行順暢,幫助入眠。二、眼睛疲勞: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酸脹,三、頭痛:百會穴能解頭痛,四、生理期不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五、過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六、肩頸酸痛:大范圍按摩肩頸及上背部,七、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八、手腳冰冷:湧泉穴促進血液循環
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