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中醫養生具有哪些特徵

中醫養生具有哪些特徵

發布時間:2022-04-02 15:18:59

① 什麼是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②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智者養生必須做到:一要飲食均衡,起居正常,身體陰陽平衡,病邪就不會傷害身體,健康長壽;二要懂得自然規律,順應氣候變化,把控自我行為;三要懂得調節情緒,不被情志所傷,保持平和心態,氣血充足,百病不生。
要素一:
中醫養生中十分注重飲食均衡。《黃帝內經》中提及「飲食有節,飲食有時,飢飽得中」強調飲食要分清主次,合理全面,營養均衡,同時飲食也需要有節制,過飢導致營養不良,氣血衰少,引發各種疾病;過飽,超過脾胃的運化吸收能力,食物停滯,損傷脾胃。過多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危害身體健康。
要素二:
養生與自然規律也是息息相關的,掌握了自然變化,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體與自然環境的平衡,就能達到保健的目的。卧起有早晚四時之分,順應自然規律,人就可以健康長壽,達到疾病預防的作用。
要素三:
中醫養生特別注重精神調養,七情與人類臟腑功能相關聯,過喜、過怒、過悲、過憂、過思,超過人體承受限度,就使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導致疾病發生。現在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過大,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境平和,五臟協調,疾病自然不會找來。

③ 中醫養生技術,有哪些特點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正統中醫認為治病第一治神,第二養生,第三針灸,第四湯葯,需要上湯葯的情況,基本上,都是病的太嚴重,非毒葯不能攻邪,才不得已用湯葯。《黃帝內經》認為,方劑毒太大,非不得已,最好不要用。

本人在這個中醫艾灸行業幹得比較久。資深中醫艾灸專業人士,幫很多艾灸館職業學校做艾灸,技術培訓,也幫很多民間艾灸愛好者學習艾灸獲得健康!這裡面的秘密本人也是10分了解。

④ 中醫的特點是什麼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

二、辯證論治

1.概念: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展過程和本質。

所謂「辯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辯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從而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證候的過程。

所謂「論治」又叫施治,則是根據辯證分析的結果來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辯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辯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

2.辨病與辨證的關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狀和體征的,而證則是疾病過程中典型的反應狀態。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是既辯病又辯證,並通過辯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

例如感冒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症狀,病屬在表。但由於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又常表現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不同的證。只有辨別清楚是風寒還是風熱,才能確定選用辛溫解表還是辛涼解表方法,給予恰當有效的治療,而不是單純的「見熱退熱」「頭痛醫頭」的局部對症方法。

三、相似觀念=現代分形觀----中醫的三個哲學觀

是取象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

分形是上個世紀美國人創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觀念中國幾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陰陽,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觀,上個世紀鄧宇等的新發現。是取象比類、象數學、取數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即通過類比、象徵方式把握對象世界聯系的思維方法,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

⑤ 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

發於陰陽,合於數術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⑥ 中醫養生觀念有哪些

中醫的基本觀念: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研究方法上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結合,與陰陽邪正相關,通過精,氣,血,津液的化生與輸布正常達到使身體各臟腑協調發展從而保持健康。在養生上,可以體現在葯膳食療,針灸推拿,氣功瑜伽的運用是身體氣機調暢,臟腑得以營養保持良好功能,從而使身心健康舒暢。

⑦ 中醫養生的五個觀點,你知道哪些

中醫養生的五個觀點,你知道哪些?

自然觀天人合一 人體只有適應自然規律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如果違背的話,就會成為災禍的根源,如果違背的話,就不會生病,就得到了道路」。 有時採用春季養生、夏季養長、秋季養收、冬季養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方法,在自然道路上,滋養自然生活,取得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防治觀聖人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病,不治亂,不治亂。 丈夫病已為後葯,亂已為後治,如渴打井、斗鑄錐為時不晚」。 提出了未病預防的思想。 「虛邪賊風,有時會避開; 淡淡虛無,真氣從中冒出; 精神內守、病安是絕對沒有的」。 強調外避六淫之邪,內避精神刺激和情志變動,達到防止未病先發的目的。

⑧ 中醫養生的特色有哪些

1.理論體系獨特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2.以和諧適度為宗旨
養生保健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和諧適度。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則可健康長壽。例如,情緒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適度,又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形勞而不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3.全面調養與辨證施養相結合
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因此養生實踐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的。中醫養生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館強身到運動保健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針對各自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因施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4.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長期實踐的活動。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的內容。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的必要。不僅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因此,養生學的適應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髙養生保健的自覺性,把養生保健活動看做是人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⑨ 中醫養生學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科學,中醫養生學有哪些特點你知道嗎

中醫養生學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豐富多彩的方法而聞名於世,具有獨特的東方色彩和民族風格,故有它自身的特點,簡述如下:

總結: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一門實用科學。自古以來,人們將中醫的養生理論和方法叫做「養生之道」。

經過長期的運用和不斷的充實,後人將偏於養生保健方面的內容發展為養性、攝生、道生、保生等;把側重老年延年益壽方面的內容又衍生出壽老、壽親、養老、壽世等,這樣就基本反映了養生的主要輪廓。

因此,所謂養生,實際上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從學術流派來看,又有道家養生、佛家養生、儒家養生、醫家養生之分,他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養生理論和方法,豐富了養生學的內容。

⑩ 中醫養生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食療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具有哪些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型男穿衣搭配 瀏覽:79
祝90歲外婆生日快樂 瀏覽:231
關於孝順的經典詩句 瀏覽:737
昌平區陽光之城養老院電話 瀏覽:576
養老院護工私下怎麼收費 瀏覽:260
阜寧縣養老保險 瀏覽:661
黑龍江養老金15年 瀏覽:106
父母的愛心怎麼寫 瀏覽:2
子女和父母住如何管錢 瀏覽:218
辦理佛山戶口最低退休金 瀏覽:977
老年痴呆手淫 瀏覽:261
出生到現在多少歲退休工資 瀏覽:725
想讓孩子長大給父母買東西怎麼說 瀏覽:6
重慶市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0
開個養生中葯材料需要多少錢 瀏覽:218
濟南養老保險去哪裡辦理 瀏覽:993
久久夕陽紅老年公寓 瀏覽:947
老年人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瀏覽:117
女人想養生是什麼心態 瀏覽:712
高校辭職養老金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