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脾虛濕氣重吃什麼好
紅棗秈米粥
大紅棗7枚、秈米50克,共同於清水中以文火久燉至熟爛,加入紅糖10克,熱食。
養生茶
德甫長謂寳茶,每天早飯、午飯後飲用,各一袋,中醫調理,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熱飲。
肚絲湯
牛肚或豬肚洗凈後,用清水煮沸3分鍾後撈起,倒去原湯,再加入干凈清水文火燉煮至七成熟,加入適量鹽、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後再撈起,晾至不燙手,切絲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鮮姜三片、味精適量,將第二次煮肚的湯倒入肚絲碗中沒滿肚絲,上籠蒸45分鍾即可,熱食。
茴香菜包子
茴香菜100克、剁碎,去骨去皮雞肉50克、剁碎,兩者攪拌均勻,加入適量鮮薑汁、花椒粉、味精、鹽、香油,拌勻作餡;以和好的小麥粉發面擀皮,置餡於皮中,捏成包子,於籠上旺火蒸20分鍾即好,熱食。大棗
乾薑蜂蜜糯米飲
乾薑30克,糯米20克,蜂蜜20克。將乾薑、糯米洗凈,研磨成細粉,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鍾,取稠汁,待溫後調入蜂蜜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溫胃補虛、止吐散寒的功效。
薑汁牛乳飲
鮮生薑30克,鮮牛乳250毫升。將鮮生薑洗凈、去皮,切成細絲,放入容器加水搗爛取汁,加入牛乳中,用小火煮沸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溫補脾胃的功效。
生薑粥
鮮生薑10克,糯米100克,白糖10克。將生薑洗凈,切成薄片,與洗凈的糯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稠,調入白糖即成。早晚分食。有溫中散寒、暖胃止吐的功效。
『貳』 脾虛濕熱的人可以吃什麼調理好身體
脾虛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你需要健脾益氣,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破氣。可多食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山葯、薏米、花生、馬鈴薯、地瓜等。食療可用山葯50克、薏米100克、茯苓15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堅持服用可逐漸改善您脾虛氣不足的問題。
『叄』 濕熱體質的人適合喝什麼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杏仁15 飛滑石18 白通草6白蔻仁6竹葉6 厚朴6生薏仁18半夏15)、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葛根30g,黃連5g,黃芩20g,炙甘草5g)。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甘露消毒丹【組成】:滑石15克黃芩10克茵陳11克石菖蒲6克川貝母5克木通5克藿香4克連翹4克連翹4克白蔻仁4剋薄荷4克射干4克【功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本方為夏令暑濕季節常用方劑啊,應用比較廣泛,王士雄稱之為「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以身熱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疼身黃,舌苔白膩或微黃為證治要點;二妙散:黃柏,蒼術,功用:清熱燥濕,主治:筋骨疼痛或兩足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下部濕瘡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三妙丸:黃柏,蒼術,川牛膝功用:清熱燥濕,主治:濕熱下注,兩腳麻木或火烙之熱;四妙丸:三妙丸:黃柏,蒼術,川牛膝,薏苡仁功用:清熱利濕,舒筋壯骨,主治:濕熱痿證;八正散:瞿麥,車前子,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面裹煨》,功用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主治濕熱熱淋,為治療熱淋之常用方劑
『肆』 體內濕熱喝什麼好
飲食靚湯 趕走「濕氣」
春季氣候多變而且濕氣重。注重湯水的廣東人,這時多會做些「去濕湯」調理身體。這次我們請了食養坊的行政總廚梁順照師傅,按一個人的分量開了四張春天「去濕」的「湯方子」,讓不時不食的飲食精神,於中有所體現
◆板藍根燉豬腱 材料:板藍根8克、豬腱6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板藍根片,然後把所有
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燉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評點:湯色深沉,中葯味道也比較濃,怕喝中葯的人可能相當抗拒,但喝了以後喉嚨很舒服。
◆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姜1片。
做法:水蛇當刂好切段,洗干凈,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較黑。它們外貌非常相似,但燉湯效果有很大區別,水蛇湯色清澈鮮甜。燉湯水蛇最好選幾兩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評點:湯水較滋補,蛇肉鮮甜,味道比很多燉湯要飽和。
◆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干凈,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提點: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
評點:湯清甘甜,倒沒有一點中葯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濕湯水,據說可以清肝火、健腸胃。
◆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評點: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搭配。桑葉燉過以後,鮮嫩顏色還可以保留下來,吃起來鮮甜可口,留在湯里的清香,是春天樹木抽芽的新鮮味道。
燉清湯的小秘訣
現在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起湯來似乎容易了很多。不過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燉湯,還要講究一些小秘訣,梁師傅向我們透露了一些燉湯秘訣:
燉湯雖然材料是全部放進盅里燉,但放置的時候有講究,先放肉墊底,再把葯材、配料放在上面來燉,湯水會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貪多,因為水太多,會在煮開時滲入盅內,
沖淡湯味。
然後要掌握火候。電子燉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勞永逸,猛火煲足3小時。但如果有時間看火,還是前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盅內的水燉開,之後可以收為文火,這樣同樣燉3小時,
湯味更足。
湯料的處理一般很簡單,不過如果有水魚、水蛇一類帶比較濃腥味的肉類,燉之前就一定要飛水,再加入薑片辟味。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配 料: 鯉魚1條(約750克),鮮竹筍500克,西瓜皮500 克,眉豆60克,生薑、紅棗各適量
·特 色: 祛濕降濁,健脾利水。適用於身重睏倦、小便短小、高血壓。竹筍是一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食品,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操 作: ①竹筍削去硬殼,再削老皮,橫切片,水浸 1天;鯉魚去鰓、內臟、不去鱗,洗凈略煎黃;眉豆、西瓜皮、生薑、紅棗(去核)洗凈。
②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文火堡2小時,加精鹽調味供用
玉須泥鰍湯
·配 料: 〖主料〗:中大泥鰍300克,雞胸脯肉150克,豬小排骨100克,玉米須15克
〖輔料〗:蔥1根,生薑數片
〖調料/腌料〗:鹽少許,麻油數滴
·特 色: 泥鰍味甘性平,可補中益腎,可祛濕消渴;玉米須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熱,可利尿祛濕。與豬小排骨、雞胸脯合燉,對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疔瘡熱毒、高血壓、黃疸肝炎等有一定療效
·操 作: (1) 將泥鰍剪開腹部,洗凈,用沸水氽過後,撈起,瀝干。
(2) 豬小排骨斬塊,裝入砂鍋,上置泥鰍。
(3) 放入姜、蔥,加入適量沸水;玉米須用紗布扎緊,也置入砂鍋內。
(4) 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時,放入雞胸脯肉絲,繼續煲至熟爛為度。
(5) 食用時除去姜、蔥、玉米須,加入鹽、麻油調味
潤燥黃豆肉排湯
·配 料: 黃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
·特 色: 此湯有除濕熱、祛濕氣、腸胃燥結、解毒、治療腳氣、濕痹等功效。黃豆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等,少食長食有益,多食則令人肥胖。
·操 作: 黃豆略先浸15分鍾,肉排骨洗凈後用少許鹽腌搽半小時,然後斬開放入煲中,加入黃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時,拭豆稔即湯成,食飲隨意,全家適用
『伍』 喝什麼茶去濕熱的
五花茶 金銀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雞旦花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 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葯。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陸』 脾虛濕氣重喝什麼茶好
能,稀健薏米紅豆茶都能去濕,
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
其實如果說是濕氣重,一方面吃比較利水去濕的食物是其一,更重要也要阻止濕氣入侵,比如不要晚上洗頭啊這些。
這些養生茶都不是喝一兩次就能見好的,都是要長期喝,還要結合你的體質,
比如
1、薏米會使身體冷虛,故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宜長期吃薏米。
2、正值經期的女性也應該避免食用薏米。
3、薏米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可能會妨礙消化,所以消化功能不良的人不能吃薏米。
4、孕婦不宜多吃薏米,薏米有利尿作用,可能會引起體內鈉鉀離子的不平衡,水分也會排出較多,羊水量也許會減少,但並不會引起胎兒畸形,孕婦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
希望回答可以幫到你!!
『柒』 女人想去濕熱喝什麼茶好
你好!是你的脾胃虛,主要是脾虛,脾在人體起著運化的作用,脾不運化了自然停留在圍裡面產生了積食消化不好!就有口苦 口臭 一般的吃了無論什麼東西也不好消化,現在這種情況建議你多吃青菜尤其是晚上少吃主食!最主要的是你買幾盒人參健脾丸,吃一段時間以後就好了!也不是什麼濕熱體質!就是脾不工作了!脾主運化 脾主通調水道 所以沒有多大問題!
『捌』 有沒有適合體寒濕氣重的人適合喝的養生茶
身體寒濕氣重是人們常見問題,濕寒大多數為脾虛導致。寒氣重的人大多都飲食油膩、睡眠質量不好,不愛運動,濕氣重也是由一些不良習慣造成的,它們都給身體增加了很多負擔 ,寒氣重也可稱為內寒症、里寒症。根據寒邪所犯臟器部位不同,常見的有寒邪克肺證、寒滯胃腸證、寒滯肝脈證、寒滯心脈證、寒滯胞宮證。其癥候有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背寒涼冷痛、容易感冒、咳嗽聲重 ,濕氣重主要表現為身體困重、頭重如裹、胸悶脘痞、口膩不渴或口中粘膩、飲食不香、甚至惡心欲嘔,大便稀薄、小便渾濁,可以通過喝以下幾種養生茶來改善症狀。
一、玫瑰花茶 玫瑰花的葯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抒發體內濕氣,起到暖身、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尤其適合女性喝,可以調經,促進血液循環,防皺紋、防凍傷、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顏美容暖宮的功效。
終上所述,以上幾種茶都具有祛濕暖身的作用,還可以搭配玉米、山葯等粗糧效果更佳。
『玖』 身體濕熱應該喝點什麼樣的茶比較好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葯材「浙八味」之一。經現代醫葯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症。設若覺得身體沉重、腹部脹脹、口黏黏、大便溏稀的則是屬於「濕熱」之症。但由於菊花畢竟性涼,體虛、胃寒病者還是不要多喝。醫師建議,喝菊花茶也該有限量,最好是每天不要泡煮超過100克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