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壽花葉片有黃色毛刺是什麼東西
蚜蟲。
長壽花的葉子長黃色毛刺是因為感染了白粉病,有蚜蟲附著在表面,是常見的病害之一。多是因為通風不良且環境過於潮濕導致的。
長壽花最常見的蟲害是蚜蟲和潛葉蠅。蚜蟲好治,潛葉蠅不好辦,它喜歡鑽到葉子里,很難發現,等發現的時候葉肉基本已經被吃完了,變成透明的干葉子了,平時要多注意葉子的變化,發現了就要噴葯,以免泛濫成災。
B. 淺談多肉植物長壽花怎麼養
長壽花怎樣養殖,在這里與交流一下:
一:土壤及環境
長壽花對土的要求並不高,以疏鬆透氣為好。腐葉土、松針土、加煤渣的園土都可以。陽光充足,適溫為15-25度,高於30度則處於半休眠,低於10度則生長停止,低於5度則葉片發紅,0度以下會凍傷。光照不足,易引起植株徒長,造成枝條瘦弱、葉片薄小、開花數量減少、花色不艷麗。
二:枝條插仟
長壽花老植株花後或者度夏後,應翻盆換土,否則長勢會衰弱。尤其是重瓣的品種,很容易植株木質化。我一般都是隔年扦插一回,扦插的季節四季均可,以春秋為最好。夏冬也可以,但是生根緩慢。夏季插仟成活率低一些。扦插時,剪取健康的四片葉子以上的枝條,傷口晾乾後即可扦插。
可以水培出根後再移栽,也可以直接插盆土裡。要進行適當遮陰。由於插穗還沒有生出根系,所以要保持一定濕度。可以適當噴水保濕。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出根。溫度低的話,要延長一些時間出根。土插的枝條,看到葉子變硬了,有光澤了,就是已經出根成活了。
三:生長期
小苗成活後,就要掐尖打頂,促使多分枝。多分枝就能多開花,株型也漂亮。長壽花耐旱,不需大量水,澆水以見濕見干為原則。冬季低溫要控制水量,以免爛根。秋季是長壽的生長旺季,9月份以後,要保證水和肥的供給,植株長得健壯,才能多開花、開花艷。夏季一定不要連續淋雨,淋雨後不要大太陽曬,高濕高熱會把根捂壞的,就會爛根,會得黑腐病。夏季也要適當遮陰,不能暴曬。有條件得話,可以轉移到北陽台。沒有條件的可以拉上遮陽網,或放到樹蔭下。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養護。
四:施肥
在插仟的過程中是不要施肥的。當枝條成活,長出新葉之後,才可以施肥,但一定要薄肥勤施。生長期以復合肥為主。夏季是長壽花的半休眠期,是不可以施肥的,否則會燒根的。10月份開始是花芽分化期,可以噴一些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並且結合灌根。濃度在1:1000以上為宜。每7天—10天噴一次,直至花蕾出現。
五:病害處理
長壽最常見的蟲害是蚜蟲和潛葉蠅。蚜蟲好治,潛葉蠅不好辦,它喜歡鑽到葉子里,很難發現,等發現的時候葉肉基本已經被吃完了,變成透明的干葉子了,平時要多注意葉子的變化,發現了就要噴葯,以免泛濫成災。樂果、吡蟲休、百蟲靈等均對這種蟲害有效果。
冬季在室內養長壽最容易生白粉。主要是通風不好。白粉後一般用粉銹寧解決。硫磺粉也可以治療白粉。硫磺粉不溶於水,要把葉子噴濕了,再把硫磺粉均勻地撒在病葉上。得了白粉病要及時治療和隔離,會傳染其他的健康花卉的。長壽還有莖腐病和葉枯病,可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施,如果一旦發現莖腐病,不嚴重的話可以用葯,嚴重的就要剪了健康的枝條插仟,病植株要扔掉。
C. 長壽花葉片有黃色毛刺是什麼東西
蚜蟲。
長壽花的葉子長黃色毛刺是因為感染了白粉病,有蚜蟲附著在表面,所以長壽花葉片有黃色毛刺是蚜蟲。
蚜蟲是常見的病害之一,多是因為通風不良且環境過於潮濕導致的,蚜蟲好治,難治的是潛葉蠅。
D. 尋求大花蕙蘭的栽培技術
栽培周期
大花蕙蘭品種:往日回憶 C.Plair 『Days Memory』攝影王四清 通常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需3至4年時間,其生長周期標准如下: 組培苗出瓶後放入50孔或66孔穴盤,基質採用水苔,培養2個月。 8×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培養5個月。 12×12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7個月。 15×1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5至7個月。 18×22硬質塑料盆,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12至15個月。 大花蕙蘭的栽培型還有其他類型,可參見下圖(請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溫度】:生長適溫為10℃至30℃,晝夜溫差最好在8℃以上。 【光照】:生長最適光強在15000至40000勒克斯,最大光強最好小於70000勒克斯。 空氣濕度:非常喜濕,但要注意通風,否則易得炭疽病,小苗濕度應在80%至90%,中大苗濕度應在60%至85%。 【肥水】: 1.施肥 生長期氮、磷、鉀比例為1:1:1,催花期比例為1:2:2至3,肥液pH值為5.8至6.2。 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濃度為3500至4000倍,中大苗為2000至3500倍,夏季1至2次/天(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節通常3天施一次肥。 有機肥: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機肥,生長期豆餅:骨粉的比率為2:1,催花期施用純骨粉。有機肥不能施於根上。骨粉如含鹽量太大可先用水沖洗後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機肥。不同時期施用量如下: 8厘米×8厘米營養缽:1至2克/盆 12厘米×12厘米營養缽:7至9克/盆 15厘米×18厘米營養缽:12至15克/盆 18厘米×22厘米花盆:15至20克/盆 長效緩釋肥:長效緩釋肥在大花蕙蘭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通常採用N:P:K=13:11:13的型號,有效期為3個月或6個月。緩施肥在施入1個月以後才開始釋放養分,所以在這1個月內要保證有肥料供應,長效緩釋肥的用量一般為小苗2至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2.澆水 生產上通常用噴灌,5月和9月每天澆一次水,7至8月份一天澆2次水,10月至次年4月每2至3天澆一次水。澆水次數視苗大小和天氣狀況隨時調整。注意大花蕙蘭對水質要求很高,電導率EC要小於0.3mS/m。 【設施】: 大花蕙蘭一般用塑料大棚或加溫的溫室栽培,在平原地區栽培要配備高山基地做越夏催花用。目前雲南是中國大花蕙蘭的主要生產地區,一般使用塑料大棚,冬季需要加溫,夏季溫度升高時要撤掉溫室的塑料薄膜,換上遮蔭網。 拱形蕙蘭:碧玉 C.Lunagrad 『Eternal Green』 大花蕙蘭品種 攝影王四清
【栽培基質】:50孔穴盤中採用水苔,需用800至1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靈浸 盛開的大花蕙蘭
2至4小時,舊水苔爆曬1至2個中午後浸葯也可用。組培生根苗:帶瓶在溫室鍛煉1至3天,夏天須放在陰涼地方煉苗,包苗前從組培瓶中取出苗,去除培養基,清水洗凈,隨後在800倍多菌靈溶液中清洗,並將苗分成大中小三個等級包苗,採用50孔穴盤,上穴盤後半個月可葉面噴肥,EC值0.8至0.9,上穴盤後15天內需要經常噴霧,並經常補水,葉面肥以NPK 20:20:20即可。穴盤苗培養2至3個月,即可上8×8營養缽,此時即可採用細樹皮作為基質。樹皮應用標准:幼苗時用2至5毫米的樹皮,中苗時用5至10毫米的樹皮,大苗時用8至18毫米的樹皮。 【幼苗】:在8×8和12×12營養缽中的一年生苗,一般不留側芽。一年苗:生長1年左右的幼苗換到大盆(內口直徑15或18厘米)中,一般每苗留2個子球,對稱留效果最佳,其他側芽用手剝除。當芽長到5厘米進行疏芽最為合適。因為側芽在15厘米長以前無根,15厘米以後開始發根,不同品種用不同的留芽方式,也有每苗留1個子球的。 【二年苗】:指生長24月以上的苗子,不需要換盆。這個階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機肥15克/盆,隨著苗子長大,每月使用18至20克/盆,換盆12個月後只施骨粉,並在10月份前不斷疏芽,11月份至1月份要決定留孫芽(開花球)數量,一般大型花:可留孫芽2個/盆,將來可開花3-4枝/盆;中型花:可留孫芽2-3個/盆,將來可望開花4-6枝。冬季溫度保證夜溫不低於5℃即可。 【開花株培養】:(三年)春天3至6月夜溫為15℃至20℃,日溫為23℃至25℃。6至10月夜溫為15℃至20℃,日溫為20℃至25℃;11月以後夜溫為10℃至15℃,日溫為20℃。2至4月份每月施有機肥10克/盆(豆餅:骨粉2:1),4月以後每次施有機肥14克/盆。6至10月加大溫差,平地栽培者一般要上山栽培,此間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現後,立即停有機肥,11月後花穗形成,花箭確定後抹去所有新發生芽,大部分品種9至10月底可見花芽,如果長出葉芽應剝除。花箭用直徑5毫米包皮鐵絲作支柱,當花芽長到15厘米時豎起。綁花箭的最低部位為10厘米,間隔6至8厘米,支柱一般選擇80厘米和100厘米長。 【花期調控關鍵技術】: 1.溫度:6至10月,白天20℃至25℃,夜間15℃至20℃,大於30℃高溫不利於花芽分化和發育,可忍受短暫高溫,必須晝夜溫差大。 2.光照:較強光照可提高開花率,但太強會導致幼嫩花芽的枯死,一般控制在6萬勒克斯以下。 3.控水:花芽發育期間適當控水能促進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4.C/N比:全年抹芽並提高P、K比例,提高植株體內的C/N比。 5.選擇性施肥:1至6月,N P、K平衡肥;6至10月增加P、K比例 6.大花蕙蘭的花:開花期養分不足或高溫或溫差大於10℃易造成落花落雷。深色花喜較強光照,低溫可使得花色變黑或褐色。 7.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不怕雨水,露地栽培即可,只需臨時搭建一層50%左右的遮陽網,高溫下,大花蕙蘭需水量大,要備有充足的水源。水質也要求電導率小於0.3mS/m. 【大花蕙蘭的開花機理】: 1.生長與開花習性:假鱗莖基部1至2節無腋芽,花莖一般在假鱗莖的2至4節抽出,芽的萌動主要受溫度支配,通常新芽萌發到假鱗莖生長結束需8至12個月。長日照、高溫、高光強、多肥可促進新芽生長,但在高溫、多肥時,影響假鱗莖膨大,6月份以後,株高伸長慢慢停止,花芽開始形成,花序由腋芽頂端肥大開始,2個月可完成花序分化,花序分化完成後若夜間最低溫度控制在15~18度則發育順利,直至花莖伸長開花,早生品種9至11月開花,中生品種12月至次年1月開花,晚生品種1至4月開花。 2.花芽形成與光照條件的相關性:在新莖生長不良的短日條件下不形成花序,光照強:葉短,假鱗莖大而充實,花芽數多。但在花芽分化期及花的品質方面,不受光照強度影響。 3.花芽分化形成和開花與溫度條件的相關性:白天20℃至25℃,夜間10℃至15℃為花芽分化與形成的最佳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則花粉形成受阻,整個花序枯死,一般花莖伸長和開花的溫度在15℃左右。如白天大於30℃,夜間大於20℃,則花序形成受到影響,接受60天的高溫,花序發育全部終止,3厘米以上的花序比3厘米以下的花序更易受高溫影響,花芽分化早晚取決於新芽的葉停長早晚及假鱗莖成熟的早晚。 【矮化劑應用技術】:大花蕙蘭的葉片在50至60厘米長時最為適宜,若不用矮化劑則葉長為70至80厘米。在日本,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面積,一般採用澆灌多效唑(PP333)的方式來使葉片長度變短。具體澆灌方法:當葉片長到30至40厘米時,開始應用矮化技術,效果最好。應在2至3月份,用10ppm至30ppm的多效唑澆灌,特殊品種可能要處理2次,多數品種處理1次即可。應用該方法可抑制葉片生長10厘米左右,花高於葉片10至20厘米,花莖也會相應降低,會感覺花的比重大,平衡感強,觀賞效果更佳。 大花蕙蘭
切花栽培技術要點: 大花蕙蘭切花逐漸顯露商機,在荷蘭拍賣市場上1支大花蕙蘭切花平均拍賣價格2.35歐元,拍賣額7.1千萬歐元,排名已經躍居切花第6名(2006荷蘭花卉拍賣協會VBN數據)。目前中國僅僅有少量大花蕙蘭出口,市場前景十分良好。 【品種選擇】:要選用切花品種進行栽培。 【上山催花】:第一次開花時切花栽培技術與盆栽相同 ,夏季6月份上山越夏催花,開放時剪切切花。植株於花後留芽2個以便來年開花用,以後不再上山。這種植株花期比上山的花期要晚,結果就相當於延長了供花期。 切花採收:花序開放20~30%為合適採收期,儲存於2~5℃冷庫中。切花用軟紙包裝,放入紙箱中運輸。瓶插壽命可達30天以上。 大花蕙蘭的日常栽培技術方法是: (1)培養基質的選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應選用一些顆粒較大的培養基質;一般可選用蛭石、椰子屑、碎磚粒、陶燒土和水苔等來種植。 (2)光照的控制。與傳統的國蘭相比,大花蕙蘭對光照的要求要高一些。光照的不足將導致植株纖細瘦小,抗病力弱外,還明顯影響大花蕙蘭的生殖生長;春季遮光20%—30%,夏季遮光40%—50%,九月下旬至12月花芽生長期可開始增加光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見陽光,有利於花芽形成與分化。溫室大花蕙蘭種植冬季雨雪天,如增加輔助光,對開花極為有利。 (3)肥料管理。大花蕙蘭的栽培目前多選用非土壤的基質,肥效不夠,所以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一般3—9月宜選用含氮較多的肥料,如尿素;10月應施用含磷、鉀較多的種類,如磷酸二氫鉀。也可用蘭花的專用肥。濃度一般以0.1%—0.3%為好。同時在開花後的4—5月和秋天的9—10月每月應施加1—2次追肥;追肥種類可用新漚熟的餅肥為主,骨粉、魚粉、青草漚水等均可加以選用。 (4)水分管理。在冬季3—5日澆水一次,盆土以偏干為好;因這時氣溫較低,植株細胞的含水量低些會更有利於大花蕙蘭的越冬。春季開始,澆水量應逐步增加;至初夏每日澆水一次,一直持續至秋季,再逐步減少。 (5)溫度。大花蕙蘭在冬季應移入溫室內越冬,並保持有5—8℃以上的溫度。
【 大花蕙蘭花色
大花蕙蘭運輸溫度】:保障在5℃以上,如果苞片和葉片發黃,可能是發生了凍害。 【進口大花蕙蘭標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大花蕙蘭,一般要求株高60至80厘米,每箭花朵數15至20朵,每盆花箭數3至5個,每箭開花度50%至80%,每盆間花箭高度差異不超過5厘米。 【大花蕙蘭花期養護】:開花期最適溫8℃至15℃,不能放於高溫乾燥的暖氣旁邊,花期3天澆水一次,長時間2℃至3℃的低溫花則發生凍害,花苞變黃,不能開放。如果室溫過高,高於18℃,則花苞容易發黃脫落,整株花期縮短。
編輯本段疾病處理
病蟲害: 1.真菌性炭疽病:多發生於葉片頂端,病斑邊緣黑褐色,中間灰白,多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引起,病斑應及時剪除,並配合噴葯。常用葯劑有1000倍代森錳鋅、1000倍可殺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葯劑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靈。 2.細菌性病害:常用葯劑有6000倍農用硫酸鏈黴素、300ppm農用鏈黴素、800倍井岡黴素。重茬、長期栽培時,軟腐病會發病嚴重。在小苗期,此病不會發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達到20至30厘米高度時,發現球莖突然都會爛掉,在山上也會發生。這時只能全部銷毀,否則容易導致病害傳染給健康植株。如果及時處理周圍環境衛生及進行葯物防治會對病害起到抑製作用。 3.蟲害:主要蟲害有蛞蝓、葉蟎,常用葯劑:蛞剋星(誘殺)、三氯殺蟲蟎。在6至9月通風不良時,蛞蝓發生嚴重,多在葉片背部隱藏,同時危害根系,防治時可在磚縫中撒石灰,然後噴水,可殺死大量成蟲,同時可用長壽花葉及顆粒蛞剋星誘殺。葉蟎在葉子背面發生,因此打葯時要從葉的背面開始打起。 防治其他蟲害的常用葯劑有:2000倍克蟎特、6000倍福星、2000倍樂果、3000倍愛福丁。 備註:為了節省人力、物力,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通常可以將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農葯配合起來應用,具體混合情況可參考下列組合: 1200倍三銼銅+1300倍效力增+6000農用硫酸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性病害防治) 大花蕙蘭
500倍多菌靈+800倍井岡黴素+2000倍克蟎特(小苗用,針對真菌、細菌和蟎蟲) 1000倍可殺得(針對細菌性病害,對真菌也有效) 大花蕙蘭品種:百萬吻C.'Million Kiss' 攝影王四清 300ppm農用鏈黴素+8000倍福星(針對細菌和蟲害) 800倍百菌清+2000倍水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4000倍萬興+800倍井岡黴素(針對蛞蝓和細菌) 1200倍水合黴素+800倍甲基托布津(針對細菌和真菌) 800倍甲基托布津+300ppm農用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800倍易保(針對真菌、細菌) 1000倍百菌清+1000倍可殺得(針對真菌性病害) 500倍多菌靈+800倍甲霜靈(小苗用,針對真菌性病害) 溫室大花蕙蘭種植
800倍甲霜靈+1600倍苯菌靈+1300倍敵殺死(針對真菌和蛞蝓) 6000倍福星(針對殺蟲)8000倍福星+800倍百菌清(針對蟲害及真菌性病害) 800倍瑞毒霉+800倍甲基托布津+2000倍吡蟲啉(針對病毒、真菌和蟎蟲) 300倍多抗黴素+1875倍斑潛凈(小苗用,針對細菌性病害和潛葉蠅) 2000倍敵殺死+800倍甲霜靈(針對蛞蝓和真菌性病害) 100ppm赤黴素(促進生長)800倍甲霜靈+800倍錳克菌(用於刀片消毒) 1500倍敵殺死+2000倍敵敵畏+2000倍樂果(防治蛞蝓) 3000倍愛福丁(防治灰飛虱、蟎蟲,有效成分為阿維菌素) 磷酸三鈉(防治病毒有效)
E. 別人給的花,求花名
【中國大花蕙蘭】
1.大花蕙蘭原產中國。
2.大花蕙蘭拉丁名Cymbidium,別名虎頭蘭、喜姆比蘭、蟬蘭、西姆比蘭。
3.大花蕙蘭為蘭科蘭屬植物,稱為蕙花,但不叫蕙蘭。
大花蕙蘭又叫虎頭蘭、喜姆比蘭和蟬蘭。蘭科、蘭屬植物。原產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南部等地區的蘭屬(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較強的大花種和主要以這些原種為親本獲得的人工雜交種。大花蕙蘭,是對蘭屬中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的、色澤艷麗、花朵碩大的品種的一個統稱。蘭屬植物約48種,目前用來作雜交親本的原生種有近20種,主要是大花的附生類以及少量的地生類。
【形態特徵】
大花蕙蘭原產我國西南地區。常野生於溪溝邊和林下的半陰環境。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生長適溫為10—25℃。夜間溫度10℃左右比較好。葉片呈綠色,花芽生長發育正常,花莖正常伸長,在2—3月開花。若溫度低於5℃,葉片呈黃色,花芽不生長,花期推遲到4—5月份,而且花莖不伸長,影響開花質量。若溫度在15℃左右,花芽會突然伸長,1—2月開花,花莖柔軟不能直立。如夜間溫度高達20℃以上,葉叢生長繁茂,影響開花,形成花蕾也會枯黃。總之,大花蕙蘭花芽形成、花莖抽出和開花,都要求白天和夜間溫差大。大花蕙花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喜微酸性水,對水中的鈣、鎂離子比較敏感。以雨水澆灌最為理想。生長期需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濕度過低,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根系生長慢而細小,葉片變厚而窄,葉色偏黃。總體說,大花蕙蘭怕干不怕濕。光照是影響大花蕙蘭生長和開花的重要因素。大花蕙蘭在蘭科植物中屬喜光的一類,光照充足有利於葉片生產,形成花莖和開花。過多遮蔭,葉片細長而薄,不能直立,假鱗莖變小,容易生病,影響開花。
大花蕙蘭的日常栽培技術方法是:(1)培養基質的選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應選用一些顆粒較大的培養基質;一般可選用蛭石、椰子屑、碎磚粒、陶燒土和水苔等來種植。(2)光照的控制。與傳統的國蘭相比,大花蕙蘭對光照的要求要高一些。光照的不足將導致植株纖細瘦小,抗病力弱外,還明顯影響大花蕙蘭的生殖生長;春季遮光20%—30%,夏季遮光40%—50%,九月下旬至12月花芽生長期可開始增加光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見陽光,有利於花芽形成與分化。冬季雨雪天,如增加輔助光,對開花極為有利。(3)肥料管理。大花蕙蘭的栽培目前多選用非土壤的基質,肥效不夠,所以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一般3—9月宜選用含氮較多的肥料,如尿素;10月應施用含磷、鉀較多的種類,如磷酸二氫鉀。也可用蘭花的專用肥。濃度一般以0.1%—0.3%為好。同時在開花後的4—5月和秋天的9—10月每月應施加1—2次追肥;追肥種類可用新漚熟的餅肥為主,骨粉、魚粉、青草漚水等均可加以選用。(4)水分管理。在冬季3—5日澆水一次,盆土以偏干為好;因這時氣溫較低,植株細胞的含水量低些會更有利於大花蕙蘭的越冬。春季開始,澆水量應逐步增加;至初夏每日澆水一次,一直持續至秋季,再逐步減少。(5)溫度。大花蕙蘭在冬季應移入溫室內越冬,並保持有5—8℃以上的溫度。主要是其花芽分化必須經過一個在6—10℃的較低溫度階段;而花蕾、花莛的發育生長以在10—20℃最為適宜;但是此階段應將日夜的溫差保持得大一些,因為日夜溫差過小,容易引起花蕾發黃。其每株可能會抽長出數株花莛;所以從11月開始就應對每株花莛加以支柱,盡可能使每株花莛齊整,從而也能提高整盆的觀賞價值。
【流行品種】
常見栽培的有:獨占、黃蟬蘭、碧玉蘭、西藏虎頭蘭和大量雜交種的優良品種。大花蕙蘭商品栽培品種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國內最近幾年也開始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品種選育、組培技術、栽培技術等。
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種有以下幾類:粉色系列:『貴妃』、『粉夢露』、『楠茜』、『夢幻』綠色系列:『碧玉』、『幻影』(濃香)、『華爾茲』(清香)、『玉禪』
黃色系列:『夕陽』(清香)、『明月』、『UFO』
白色系列:『冰川』(垂吊)、『黎明』
生物學特性
大花蕙蘭原產我國西南部,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氣候,喜高濕強光,生長適溫為10℃至25℃。夜間溫度以10℃左右為宜,尤其是開花期將溫度維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長花期到4至5個月。花期依品種不同可從10月份開到第二年4月份。工廠化栽培從組培苗到開花需要3年時間。大花蕙蘭有母球,子球,孫球之分,其中,孫球長速最快。
大花蕙蘭喜強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強光照。大花蕙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高原,性喜涼爽高濕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0-25℃,冬季應放在低溫溫室內管護,當夜間在10℃左右時長勢良好,花莖正常伸長,多在2—3月開花。在冬季溫度低於5℃時,葉片略呈黃色且花期推遲,花莖短。但越冬溫度在15℃左右時,則植株葉片雖綠且有光澤,但花莖會突然伸長,開花提前到1-2月,且花莖軟而不能直立,須豎以支柱支撐。
分級標准:品種不同,性狀不同,分級標准也不同,但是總體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級標准:
A級:株高80至120厘米,4至5個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級:株高60至80厘米,3至4個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級:株高40至50厘米,1至2個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也可依據花徑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徑8至10厘米)、中花系列(6至8厘米)、小花系列(4至5厘米)。
繁殖與栽培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時間多於植株開花後,新芽尚未長大之前,這一短暫的休眠期內進行。分株前應適當乾燥,根略發白、綿軟時操作。生長健壯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後的每叢蘭苗應帶有2-3枚假鱗莖,其中1枚必須是前一年新形成的。為避免傷口感染,可塗以硫磺粉或炭粉。放乾燥處1-2日再單獨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後放半陰處,不可立即澆水,發現過干可向葉面及盆面少量噴水,以防葉片乾枯、脫落和假鱗莖嚴重干縮。待新芽基部長出新根後才可澆水。
大花蕙蘭可用蕨根2份、炭類蘚1份或直徑1.5-2厘米的樹皮塊作盆栽基質,亦可添加部分碎磚、木炭等粒狀物。花盆宜選擇直徑15-20厘米的高筒花盆,每盆2-4苗。大花蕙蘭喜較高的空氣濕度,春夏秋三季,在給予根部充足水分的同時,應經常葉而噴水。但在早春開花後,大花蕙蘭的短暫休眠期內,必須少澆水,待新芽生長出較大的新根時才能多澆水。
大花蕙蘭植株大,生長繁茂,需要肥料比一般國蘭明顯多,故生長季節應加強施肥。一般可將發酵過的餅肥等與1/3粘土混合,再加水做成直徑2厘米左右的球,曬干備用。於春季放在盆面,離開新芽有一定的距離,肥料可緩慢放出養分供蘭花生長。每年可施用兩次,每盆數粒,也可施用發酵好的液體農家肥,每1-2周一次,還可用噴霧器向葉片及盆面噴灑1:1:1的氮磷鉀復合肥,濃度應在3-5%,每周1-2次。秋末停肥。
大花蕙蘭抗病蟲害能力強於一般中國蘭花,但在生長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為此加強預防乃是養好洋蘭的重要措施,一般每隔10天交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稀釋1000倍液噴灑蘭葉兩面。
【栽培要點】
一、栽培周期
通常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需3至4年時間,其生長周期標准如下:
組培苗出瓶後放入50孔或66孔穴盤,基質採用水苔,培養2個月。
8×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培養5個月。
12×12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7個月。
15×1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5至7個月。
18×22硬質塑料盆,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12至15個月。
二、栽培條件
1.溫度:生長適溫為10℃至30℃,但耐高溫能力高於蝴蝶蘭,晝夜溫差最好在8℃以上。
2.光照:生長最適光強在15000至40000勒克斯,最大光強最好小於70000勒克斯。
3.空氣濕度:非常喜濕,但要注意通風,否則易得炭疽病,小苗濕度應在80%至90%,中大苗濕度應在60%至85%。
4.肥水:(1)施肥生長期氮、磷、鉀比例為1:1:1,催花期比例為1:2:2至3,肥液pH值為5.8至6.2。
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濃度為3500至4000倍,中大苗為2000至3500倍,夏季1至2次/天(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節通常3天施一次肥。
有機肥: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機肥,生長期豆餅:骨粉的比率為2:1,催花期施用純骨粉。有機肥不能施於根上,且不能高於營養缽口。骨粉如含鹽量太大可先用水沖洗後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機肥。不同時期施用量如下:
50孔/66孔:0.5克/穴8厘米×8厘米營養缽:1至2克/盆
12厘米×12厘米營養缽:7至9克/盆
15厘米×18厘米營養缽:12至15克/盆
18厘米×22厘米花盆:15至20克/盆
長效緩釋肥:長效緩釋肥在大花蕙蘭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通常採用N:P:K=13:11:13的型號,有效期為3個月或6個月。緩施肥在施入1個月以後才開始釋放養分,所以在這1個月內要保證有肥料供應,長效緩釋肥的用量一般為小苗2至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2)澆水5月和9月每天澆一次水,7至8月份一天澆2次水,10月至次年4月每2至3天澆一次水。澆水應在中午進行,澆水次數視苗大小和天氣狀況隨時調整。
5.病蟲害:(1)真菌性炭疽病:多發生於葉片頂端,病斑邊緣黑褐色,中間灰白,多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引起,病斑應及時剪除,並配合噴葯。常用葯劑有1000倍代森錳鋅、1000倍可殺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葯劑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靈。
(2)細菌性病害:常用葯劑有6000倍農用硫酸鏈黴素、300ppm農用鏈黴素、800倍井岡黴素。重茬、長期栽培時,軟腐病會發病嚴重。在小苗期,此病不會發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達到20至30厘米高度時,發現球莖突然都會爛掉,在山上也會發生。這時只能全部銷毀,否則容易導致病害傳染給健康植株。如果及時處理周圍環境衛生及進行葯物防治會對病害起到抑製作用。
(3)蟲害:主要蟲害有蛞蝓、葉蟎,常用葯劑:蛞剋星(誘殺)、三氯殺蟲蟎。在6至9月通風不良時,蛞蝓發生嚴重,多在葉片背部隱藏,同時危害根系,防治時可在磚縫中撒石灰,然後噴水,可殺死大量成蟲,同時可用長壽花葉及顆粒蛞剋星誘殺。葉蟎在葉子背面發生,因此打葯時要從葉的背面開始打起。
防治其他蟲害的常用葯劑有:2000倍克蟎特、6000倍福星、2000倍樂果、3000倍愛福丁。
備註:為了節省人力、物力,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通常可以將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農葯配合起來應用,具體混合情況可參考下列組合:
1200倍三銼銅+1300倍效力增+6000農用硫酸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性病害防治)
500倍多菌靈+800倍井岡黴素+2000倍克蟎特(小苗用,針對真菌、細菌和蟎蟲)
1000倍可殺得(針對細菌性病害,對真菌也有效)
300ppm農用鏈黴素+8000倍福星(針對細菌和蟲害)
800倍百菌清+2000倍水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4000倍萬興+800倍井岡黴素(針對蛞蝓和細菌)
1200倍水合黴素+800倍甲基托布津(針對細菌和真菌)
800倍甲基托布津+300ppm農用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800倍易保(針對真菌、細菌)
1000倍百菌清+1000倍可殺得(針對真菌性病害)
500倍多菌靈+800倍甲霜靈(小苗用,針對真菌性病害)
800倍甲霜靈+1600倍苯菌靈+1300倍敵殺死(針對真菌和蛞蝓)
6000倍福星(針對殺蟲)8000倍福星+800倍百菌清(針對蟲害及真菌性病害)
800倍瑞毒霉+800倍甲基托布津+2000倍吡蟲啉(針對病毒、真菌和蟎蟲)
300倍多抗黴素+1875倍斑潛凈(小苗用,針對細菌性病害和潛葉蠅)
2000倍敵殺死+800倍甲霜靈(針對蛞蝓和真菌性病害)
100ppm赤黴素(促進生長)800倍甲霜靈+800倍錳克菌(用於刀片消毒)
1500倍敵殺死+2000倍敵敵畏+2000倍樂果(防治蛞蝓)
3000倍愛福丁(防治灰飛虱、蟎蟲,有效成分為阿維菌素)
磷酸三鈉(防治病毒有效)6.矮化劑應用技術:大花蕙蘭的葉片在50至60厘米長時最為適宜,若不用矮化劑則葉長為70至80厘米。在日本,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面積,一般採用澆灌多效唑(PP333)的方式來使葉片長度變短。具體澆灌方法:當葉片長到30至40厘米時,開始應用矮化技術,效果最好。應在2至3月份,用10ppm至30ppm的多效唑澆灌,特殊品種可能要處理2次,多數品種處理1次即可。應用該方法可抑制葉片生長10厘米左右,花高於葉片10至20厘米,花莖也會相應降低,會感覺花的比重大,平衡感強,觀賞效果更佳。
7.催花條件:肥料、光照、溫度為催花的關鍵因素,催花時間為第三年的6至10月。有機肥應施用純骨粉,並在無機肥中增加鉀肥比例。光照強度要大於15000勒克斯,晝夜溫差要大於10℃。
【栽培技術】
1.介質:50孔穴盤中採用水苔,需用800至1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靈浸2至4小時,舊水苔爆曬1至2個中午後浸葯也可用。組培生根苗:帶瓶在溫室鍛煉1至3天,夏天須放在陰涼地方煉苗,包苗前從組培瓶中取出苗,去除培養基,清水洗凈,隨後在800倍多菌靈溶液中清洗,並將苗分成大中小三個等級包苗,採用50孔穴盤,上穴盤後半個月可葉面噴肥,EC值0.8至0.9,上穴盤後15天內需要經常噴霧,並經常補水,葉面肥以NPK20:20:20即可,組培苗生長一年達到中苗標准,在這一年內要維持單芽(也稱母球)。穴盤苗培養2至3個月,即可上8×8營養缽,此時即可採用細樹皮作為基質,樹皮應用標准:幼苗時用2至5毫米的樹皮,中苗時用5至10毫米的樹皮,大苗時用8至18毫米的樹皮。樹皮一定要購買含鹽量低的,如果樹皮帶有很多的鹽分,會造成大花蕙蘭很多症狀:從老葉的尖端逐漸往下變黃,主要是氯化鈉的表現,不過肥料過濃也是同樣症狀。
2.疏芽:在8×8和12×12營養缽中,只留春芽,不留秋芽(9月至12月份為最佳疏芽時間),用疏枝剪刀疏芽,疏芽2個子球/盆,對稱留效果最佳,當芽長到5厘米進行疏芽最為合適。側芽在15厘米長以前無根,15厘米以後開始發根,不同品種用不同的留芽方式。
3.成株苗:15厘米×18厘米和18厘米×22厘米的營養缽,這個階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機肥15克/盆,隨著苗子長大,每月18至20克/盆,換盆12個月後只施骨粉,並在10月份前不斷疏芽,11月份至1月份要決定開花球數量,大型花:可培養中間莖1枚,開花莖2枚;中型花:可培養中間莖2枚,開花莖3枚。
4.開花株培養:(第三年)1至6月夜溫為15℃至20℃,日溫為23℃至25℃,以氮為主,鉀為輔。6至10月夜溫為10℃至15℃,日溫為20℃至25℃;11月以後夜溫為10℃至15℃,日溫為20℃。2至4月份每月施有機肥10克/盆(豆餅:骨粉2:1),4月以後每次施有機肥14克/盆。6至10月加大溫差,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現後,立即停有機肥,11月後花穗形成,花箭確定後抹去所有新發生芽,大部分品種9至10月底可見花芽,如果氮肥營養過多會長出葉芽應折斷,花箭用直徑5毫米包皮鐵絲作支柱,當花芽長到15厘米時豎起。綁花箭的最低部位為10厘米,間隔6至8厘米,一般選擇80厘米和100厘米長、粗0.45厘米的包皮鐵絲。
5.花期調空技術:
(1)溫度:6至10月,白天20℃至25℃,夜間10℃至15℃,高溫不利於花芽分化,但可短暫高溫,必須晝夜溫差大。
(2)光照:較強光照可提高開花率,但太強會導致幼嫩花芽的枯死。
(3)控水:花芽發育期間適當控水能促進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4)C/N比:全年抹芽並提高P、K比例。
(5)選擇性施肥:1至6月,NP、K平衡肥;6至10增加P、K比例
(6)大花蕙蘭的花:開花期養分不足或高溫或溫差大於10℃易造成落花落蕾。深色花喜強光,弱光下容易出現垂葉現象。
(7)大多數品種需要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少數品種如「貴妃」、「玉蟬」、「華爾茲」等不需高山催花即可越夏開花):越夏的保護措施(如雨水)基本用不著,露天栽培即可,只需一層遮陽網,高溫下,大花蕙蘭需水量大,要有充足的水源。
6.大花蕙蘭的開花機理:
(1)生長與開花習性:鱗莖基部1至2節無腋芽,花莖一般在鱗莖的2至4節抽出,芽的萌動主要受溫度支配,通常新芽萌發到假鱗莖肥大結束需8至12個月。長日照、高溫、高光強、多肥可促進新芽生長,但在高溫、多肥時,影響鱗莖膨大,6月份以後,株高伸長慢慢停止,花芽開始形成,花序由腋芽頂端肥大開始,2個月可完成花序分化,花序分化完成後若溫度控制在15度左右則發育順利,直至花莖伸長開花,早生品種9至11月開花,中生品種12月至次年1月開花,晚生品種1至4月開花。
(2)花芽形成與光照條件的相關性:在新莖生長不良的短日條件下不形成花序,光照強:葉短,鱗莖大而充實,花芽數多。但在花芽分化期及花的品質方面,不受光照強度影響。
(3)花芽分化形成和開花與溫度條件的相關性:白天20℃至25℃,夜間10℃至15℃為花芽分化與形成的最佳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則花粉形成受阻,整個花序枯死,一般花莖伸長和開花的溫度在15℃左右。如白天大於30℃,夜間大於20℃,則花序形成受到影響,接受60天的高溫,花序發育全部終止,3厘米以上的花序比3厘米以下的花序更易受高溫影響,花芽分化早晚取決於新芽的葉停長早晚及鱗莖肥大早晚。
五、注意事項
1.大花蕙蘭運輸溫度:保障在5℃以上,如果苞片和葉片發黃,可能是發生了凍害。
2.進口大花蕙蘭標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大花蕙蘭,一般要求株高60至80厘米,每箭花朵數15至20朵,每盆花箭數3至5個,每箭開花度50%至80%,每盆間花箭高度差異不超過5厘米。
3.大花蕙蘭花期養護:開花期最適溫8℃至15℃,不能放於高溫乾燥的暖氣旁邊,花期3天澆水一次,長時間2℃至3℃的低溫花則發生凍害,花苞變黃,不能開放,觀賞期50至80天。
【疾病處理】
大花蕙蘭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澆水不當。大花蕙蘭雖喜濕但由於其盆栽介質保濕性強,又是肉質根系,較耐輕度旱,所以建議不要澆水過多過勤,澆水以接近室溫的清水即可,花期中不要澆肥水,待花期過後再澆施肥料,否則花期縮短,用肥不當還會出現肥害。可根據室溫情況掌握澆水的間隔天數,澆水時要緩緩地慢澆,不要急倒。
2.盆栽基質有易腐熟的有機物。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大花蕙蘭等年霄花,都換上比較漂亮且高貴的瓷盆,但在換盆過程中,由於花盆大一些,有的商家又往盆里加入一些花土,可是有的花土並沒有腐熟,待換到盆中銷售出去後方到了有機物發酵釋放熱能時,給花卉造成的傷害。根系受到灼傷,出現爛根現象,造成植株黃葉或死亡。建議要將花卉盆土仔細檢查一番,確保花卉生長健壯。
3.冷空氣侵害。大花蕙蘭雖然較耐寒,但較低的溫度狀態下,是不可承受的。在購買回家途中有可能受到冷空氣的吹襲,造成葉片或花朵的傷害。當時並沒表現出來,待到過幾天後,症狀才慢慢地出現。這種類型有受害花卉只能剪去黃化葉片,慢慢調理,但一般不會致死。
4.小環境不適。大花蕙蘭是喜空氣濕度比較大的一種花卉,如果室內空氣濕度較低,氣溫又偏高,則很容易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可以每天多幾次噴水,增加小環境濕度。再者就是可能有空調直接吹襲或靠近暖氣等易出現乾燥小環境之中,也極易出現焦邊黃葉。出現這種現象時只要調整一下就可以了。但已經黃了葉片只能剪去。
5.光照太差。大花蕙蘭喜光但又怕強光直射,一般以散射光為佳,光線太弱也會造成其生長不良出現一些病症,一般室內欣賞都是以室內位置決定花卉的擺放位置,但此時還應注意花卉是否適應此位置的小環境。
【特色與用途】
大花蕙蘭株形豐滿,葉色翠綠,花形優美臘質,是高檔的冬春季節日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