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養身
早在兩千年前,祖國醫學就談到了有關健康長壽的問題,那時稱為「養生」,又叫「道生」、「攝生」或「養性」。其目的是為了強健體質,預防疾病,防止早衰和延長壽命。筆者通過我的中醫實踐,淺談養生的體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飲食方面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過飢過飽、過寒過熱,以及膳飲無時皆會損傷脾胃,從而影響食物的受納運化,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死亡。所謂:「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難經》中雲:「人賴飲食以生,五穀之味,熏膚充身澤毛,胃為水谷之海,主廩四時,四時皆以胃氣為本」。說明食物的攝取是機體生長發育、維持和增進健康的源泉。古人曾再三教導人們飲食要有節制,勿暴飲暴食,指出以酒為漿和飲食無節是體弱多病和早衰的重要因素。古人亦非常重視食物營養價值及烹調技術,《素問》中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此外,還闡述了飲食五月味調和不當可產生各種病理改變與臨床症狀,如素問中雲:「多食咸,則脈凝泣(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疼而發 落,此五味之所傷也」。並教導人們要依據四季時令的改變來調整食物的冷熱燥濕,如元代忽思慧撰《食膳正要》中雲:「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忝以熱性治其寒」。此外,亦反對過多食用肥美飲食,故雲「高梁之變,足生大丁」,說明了攝取過多脂肪類食物反易產生癰腫等病變,並強調了飲食五味調和適宜,能使機體的骨骼、筋脈、氣血、腠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使人健康和長壽,即所謂「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長素忌葷食,能延年益壽。筆者認為,除保證每日營養,吃一些富有蛋白質的食品外,糖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為佳,多吃一些纖維素豐富的食品。纖維素多的食物能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使某些致癌物無滋生之地。忌暴飲暴食,避免單純性肥胖和加重對消化器官及腎臟的負擔。此外,還應適當限制食鹽、煙酒。膳食安排合理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 壽的物質基礎。
起居作息
古人非常珍視起居作息的規律性,並教導人們應非常好地去適應四季時令的變化,《內經素問》中雲:「春三月……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還指出人們應非常好地適應一晝夜內陰陽消長的規律,如雲:「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此外,指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述說了起居無節,過度的勞累與安逸均足以危害健康。
體育鍛煉
導引、按蹺和吐納術等在古代養生中佔有重要位置,它包括近代醫療體育中的氣功、按摩、大氣療法,以及拳術和日光浴等。漢初道家淮南子的「吐故納新」,嵇康養生論的「呼吸吐納,服食養身。」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的「調息法」,以及後世的「靜息療法」等,可以不可以說均現代氣功療法的前身。三國名醫華佗謂:「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因創五禽戲以鍛煉身體。古人亦非常重視煦照陽光的益處,甚至在夏季亦勸導人們要「無厭於日」,認為「空氣可療百病」,強調室內要空氣流通,總是去室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來疏通氣血,增強健康。關於按摩導引術,有的主張,「發宜常洗,面宜常搓……齒宜數叩……濁氣宜常呵,清氣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肢節宜常搖,手心足心腰 眼宜常搓,皮膚宜常淋浴……」。筆者認為,堅持體育鍛煉,能有所改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能增強神經系統的調整功能,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能增強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的靈活性,防止肌肉萎縮和骨骼老化變脆。近年來,國家體委編制的「意拳站樁功療法」,又新編了胃下垂操,呼吸操和關節操等,形成了我國獨特的醫療體育系統,為我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節制性慾
中醫認為縱欲不但與病情的進展、療效的好壞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對身體的健康也有著不良的影響。所以常常告誡人們應節制性慾,避免房勞太過和醉酒入房,以保養腎精,固護先天之本。性交過度則腎虧,影響人體各種功能,出現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心悸失眠、少食健忘、判斷力差、精神恍惚、發須早白、牙齒動搖等早衰情況。《素問中》雲:「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說明縱欲過度後使腎氣受傷,出現骨骼枯槁,精疲力衰。認為節制性慾才能保守真精,元陽不虧,則氣與神俱旺,而能壽至百歲。同時古人還積極提倡晚婚,指出早婚對青少年的危害性。在「養生醫葯淺說」中記載:「未及成年即為婚……戕元陽……致使精衰、氣弱、神散,而其結果則患滑精、陽萎、勞疾、其乏嗣者居多,是又不僅促其壽命而已……」。筆者認為,冠心病病人縱欲易導致心衰或心肌梗塞;高血壓病人可導致腦出血;肝炎病人縱欲能引起肝昏迷;腎病病人縱欲會加重腎功能衰竭;肺結核活動期病人易造成咯血加重等等。人是有感情的,性慾是生理的自然表現。正常的性生活不但有益於夫妻感情的和諧,也有利於身心健康。但過度恣情縱欲則有損形體,輕者損身而發病,重者絕命而死亡。因此,應該善於珍攝,節欲保精,防止早衰,延年益壽。
葯物方面
祖國醫葯中有不少的葯有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的作用。這類葯目前已發現380餘種。約在二世紀前後,我們祖先在探索強身防病,延年益壽的方面,首制煉丹術成功,丹中含汞劑與硫化鉀等,對治療某些疾病,尤其是皮膚病和外傷確有良好療效。筆者認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炙臍及足三里可增強免疫功能,人體內產生的「自由基」也是衰老因素之一。中葯中的健脾益腎葯物黨參、女貞子、旱蓮草、靈芝、淫羊霍、人參等,均有益氣、滋陰、溫陽的作用,從而達到抗老防衰的目的。市售的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人參皂苷片、二至丸、人參歸脾丸、八味丸、八仙長壽丹、首烏延壽丹等均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影響正常壽命的還有遺傳、環境、營養、醫療、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養生之道可歸納為12個字:「動為綱,莫煩惱。食有節,素為常」。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只要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按以上原則去做,則可達 到防老延壽的目的。?
回答1: 中華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時間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道教書籍,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的意思等。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l養的意思。總之,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因為身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有一個健康人生的基礎。健康也是長壽的先決條件,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在非常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他所生活的環境。
環境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社會環境和每個人居住的小環境。在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每時每刻地作用於人的機體。這些因素,可概括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不僅錯綜復雜,且處於總是不斷的變化之中,人體藉助機體內在調整和控制機制,與各種環境因素保持著相對平衡表現出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但是人們的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的,當有害的環境長時間作用於人體,或者超過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人要健康長壽,就要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明白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辯證的自然綜合體,一切生物都要適應環境而生存,人類不但要適應環境,且還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環境。這樣人才會有可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❷ 如何養生
1少吃葷腥油膩高脂肪食物2早睡早起3必須吃早餐4節制性生活5選個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鍛煉6淡泊名利,剋制貪心嫉妒,做個有品位的人7神馬都系浮雲,不要執著,當游戲玩!前5個是生理養生,6和7是內心養生!內外雙修才系硬道理!
❸ 年輕人養生之道小竅門100條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一定要吃早飯。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多喝水,溫開水是最好的飲品。
5.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0.搓搓耳朵,刺激耳朵的穴位,能讓腦袋更靈活。
21.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32.飯後不要馬上喝水。
33.一日三餐,細嚼慢咽。
34.每天晚上以熱水泡腳。
35.堅持鍛煉。
36.早睡早起。晚上10:30半之前盡量放下手機上床睡覺。
37.定期做身體檢查,不要忽視任何小毛病。
38.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39.用醋洗頭,可所以頭發瀟灑順滑,簡單打理而且還有去頭皮屑的功效。一同洗頭時,還能夠在水中放少量鹽,也能夠避免掉發。
40.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後牙齒潔白如玉,牙銹天然脫落。
41.冬季是凍瘡的依法時節,蜜柚皮煮水可治凍瘡。用蜜柚皮煮水擦拭患處,天天洗1-2次,幾回即可收效。還有香蕉皮也能夠有用治凍傷,使用方法是用香蕉皮的內中悄悄磨擦凍傷處,直至發熱,幾回即可收效。除此之外,豬油蜂蜜膏液能醫治凍瘡。使用方法:取豬油20克,蜂蜜80克,放在一同調勻成膏,敷於患處每日3次,數日克康復。
42.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的確如此,這時你能夠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今後放在痛牙上咬,如此重復幾回就不會牙痛。
43.睡覺時口含桔皮一塊,含十五分鍾後吐出3-5次可徹底治癒打呼咬牙。不僅如此,橘皮水洗臉可起到潤膚的作用。用法是:用開水浸泡幾片橘皮,待溫度適宜後,用橘皮水洗臉,能潤膚。
44.橘子帶著「白絲」吃。許多人吃橘子時都會把橘子上的「白絲」剝掉。由於橘子皮里富含豐厚的黃酮類物質,對身體有很大的優點。
45.午、晚餐,吃夠30分鍾:用「短平快」形容現代人吃飯的節奏一點也不過分。但是,一再壓縮吃飯時間,也是在壓縮我們的壽命。專家建議,用15-20分鍾吃早餐,中、晚餐則用30分鍾左右,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
46.每天做家務45分鍾: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鍾地板或洗15分鍾盤子能達到同樣效果。而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的日常活動量應該不少於「6000步」。
47.手機響5秒再接:只要短短的5秒,就可以大大降低得腦癌的風險。手機在撥出號碼和剛接通時,信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電磁輻射的功率最大。因此,接聽電話最好等上5秒鍾,再將手機貼近耳邊,會減少很多輻射。
48.想發火忍耐10秒:高壓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控制自己」。面對壓力時,請在反應過激之前給自己10秒的緩沖,使自己慢慢冷靜下來。以生氣應對壓力的男性,精神疾病患病率會比不愛生氣的人高3倍。
49.綠茶可以預防肝癌。
50.胖大海泡茶不宜長期飲用。
51.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52.膽固醇高者應少吃魷魚。
53.海蜇皮能夠緩解高血壓。
54.老人晨練宜先進食。
55.午睡有助於預防冠心病。
56.服葯不宜加糖。
57.員工不宜在辦公室吃午餐。
58.不宜用沸水煎葯。
59.清晨不宜開窗通風。
60.空腹不宜喝蜂蜜。
61.喝蜂蜜可以解酒。
62.起床後不宜立刻疊被子。
63.卧室窗戶留縫有助於睡眠。
64.正確刷牙比選擇牙膏重要。
65.刷牙宜用溫水。
66.常常梳頭有益於健康。
67.強忍淚水等於慢性自殺。
68.經常微笑有益於健康。
69.冬季養生應多食熱粥。
70.步行最有益於老年人健康。
71.刷牙出血是身體在報警。
72.更年期女性多吃豆腐可以強健骨骼。
73.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75.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78.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跳舞可延緩衰老。
80.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麼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採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83.干嚼食物能夠健腦。
84.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85.女性多吃石榴有利於延緩衰老。
86.早餐一定要吃,並且盡量豐富。
87.什麼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 每天一兩麥片粥,預防糖尿病。
90.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葯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西紅柿減少皮膚輻射損傷。
93.凝神定氣,物我兩忘。
94.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9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96.豆漿中打雞蛋做法不科學。
97.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膽結石。
98.打包食物必須回鍋。
99.空腹時不要吃番茄,最好飯後吃。
100.每頓只吃八分飽。
(3)養生怎麼玩擴展閱讀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