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秋天怎麼養生
第一,增加水分,滋潤全身。
每天需飲水2000毫升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滋潤,採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緩解由於空氣乾燥所導致的身體缺水。除此之外,多食湯品也是這個季節不錯的選擇,比如百合冬瓜湯、平菇豆腐湯、山楂排骨湯等。
第二,增酸少辛,飲食宜潤。
首先,少食辛香燥烈之品、燒烤類食物、零食以及炒貨干品等,以免助火傷津。其次,還要「增酸」,以增強肝臟功能,抵禦過盛肺火的入侵,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養肺的同時也養肝。再者,可適當食用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百合、山葯、蓮子、芡實、銀耳等,有助於健脾益肺。
第三,增加濕度,通風換氣。
避免長期置身於空調環境或二手煙等煙霧環境,可適當應用空氣加濕器等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同時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於空氣清新處做做深呼吸,以完成肺部的「吐故納新」,提高肺臟生理功能則燥邪難侵。
② 秋季該如何養生
前幾天已經立秋了,
立秋作為一個重要的氣節,
夏末秋初季節交替,暑熱雖未消
但早晚還是能感受到些許的涼意
所以要主要養生,特別是外出在飲食和穿衣方面要更注意!
1、注意保暖
雖然已立秋好幾天,但白天還是暑氣滿滿,很多妹紙外出會穿上小短裙或者性感的露臍裝、露背裝~但夜晚還是會降溫,空調房也冷氣十足,肚臍和後背都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的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可帶一件小外套,避免寒氣長驅直入,造成腸胃不適,引起肚子脹痛或者拉肚子等問題。
2、盡量避免生冷食物
馬上就要七夕節,很多情侶的約會晚餐都會特別豐盛,外加一些冷飲,但是對於腸胃不是特別好的人就要注意了,如果晚餐吃的太過豐盛,又冷熱交替,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反而會破壞美好的約會。
所以燭光晚餐盡量避免一些生冷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居家約會,親手為對方做一頓健康的愛心晚餐,也是很不錯哦!
3、盡量避免油膩辛辣的食物
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腸胃,給腸胃造成較大的負擔,同時也會引起胃脹氣胃難受等問題,而且晚上飲食過於油膩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HappyFlora目前有果蔬膏、果蔬飲和清腸膠囊三款溫和的產品,可以減輕腸胃不適、便秘、肚子脹痛等情況,能夠呵護你的腸胃,陪你安心過七夕,讓你在立秋時節更舒適。
③ 秋季如何養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葯、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
④ 秋季怎樣養生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從穿著、飲食、起居、運動四個方面簡單介紹:
1、穿著:由夏到秋,氣溫降低,應該適量增添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2、飲食:秋宜溫,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可以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白蘿卜等;少吃辛辣食物;常吃銀耳、百合、蜂蜜等。秋季葯補應以滋潤為主,常用的有西洋參、麥冬、百合。
3、起居:早起早睡,做到清靜安寧,神氣漸收,不讓意志外馳,保持肺氣清靜,以適應秋季寒涼的氣候。
4、運動:秋季應該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⑤ 秋天怎樣養生
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經過了苦夏的折騰,即使身體再好的人,可能多少也會有些不太適應的症狀。一到秋季,很多人身體變得疲乏,精神不濟。因為,從氣候特點而言,秋季之風性燥;從人體臟腑而言,秋季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響。人體在秋季特別容易感覺燥熱,出現諸如皮膚乾燥、咽痛、口乾等一些現象,中醫稱之為「秋燥」。
由於秋天早晚溫差大,各種呼吸道病菌和病毒也較為活躍,特別容易罹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秋天飲食應特別以滋陰潤燥為主,多食溫潤食品,輔以補養氣血。因此,秋季滋補變得很重要,其中一些粥品,是秋季進補非常不錯的選擇。百年堂養生專家向大家介紹幾種滋補的粥品。
紅棗羊骨糯米粥
此粥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補脾養血、補腎益氣、健骨固齒等功效,民間曾以此粥來治療腰膝酸軟乏力、貧血、小兒牙齒生長緩慢等疾病。紅棗性味甘溫,對脾胃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能夠養血補肝;羊骨則能補腎、強壯筋骨,對補虛很有益處;而糯米對脾、胃、腎都大有益處,三者綜合,又能互相促進,共同發揮功效。紅棗羊骨糯米粥美味與保健功效兼有,做法也並不復雜,每次可用羊脛骨一兩根,敲碎後與二三十枚去核的紅棗、適量糯米加清水煮成稀粥,調味服食即可。
咸鴨蛋牡蠣粥
此粥則在清肺去火、滋陰養血方面有著較好功效,民間曾以此粥做食療,治療虛火上升、牙痛咽痛、神經衰弱、失眠等疾患。鴨蛋性味甘涼,能滋陰清肺,治療膈熱,而咸鴨蛋在這些功效的基礎上更勝一籌;牡蠣不僅富含各種無機鹽、維生素,而且能滋陰養血,為極佳的營養食品。此粥的做法如下:每次選用優質咸鴨蛋兩個,新鮮牡蠣100克,白米適量,加水煮粥,熟後即可食用。
古人說,「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粥具有適口、易消化、易吸收、生津益氣的功效,而秋季食粥,這些功效體現得更為明顯。
⑥ 秋季怎麼養生
通常立秋以後,天氣漸涼,氣候就變得日趨乾燥。此時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有的人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狀,不少人的鼻腔黏膜對冷空氣的刺激不適應,常發生傷風、感冒、流鼻涕等,這些都稱為「秋燥」症。而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很容易傷其津液。 秋季到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會產生由於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常稱為「秋燥」。秋燥主要表現為口渴咽干、聲啞乾咳、皮膚乾燥等。
祖國醫學歷來倡導以飲食調養來抵禦「燥氣」,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實踐證明,秋天多喝些滋陰潤燥的湯水是十分有益的!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製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鍾,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於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乾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雪梨南杏瘦肉湯
[用料]鮮雪梨一隻,南杏仁、瘦豬肉各適量。
[製法]雪梨去皮,與南杏仁、瘦豬肉同煲2小時即可飲用。
[功用]本湯功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止咳潤燥。
■川貝蘋果飲
[用料]上好蘋果一隻,川貝末約10克,蜂蜜適量。
[製法]蘋果平切蓋,挖空心,放入川貝末10克,蜂蜜適量,將蓋蓋好,用牙簽固定,隔水燉2小時,湯渣同吃。
[功用]潤肺、除痰、止咳,用於咳嗽痰多,咽干口渴。
■菜乾鴨腎蜜棗湯
[用料]臘鴨腎4個,豬瘦肉100克,白菜乾250克,蜜棗5個。
[製法]白菜乾用清水浸軟,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瘦肉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3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燥潤肺,止咳生津,用於乾咳無痰、咽喉乾燥、口渴欲飲。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豬瘦肉150克。
[製法]豬瘦肉原塊洗凈,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放入瘦肉,改文火煲1—2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熱傷肺而咳嗽咽干者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