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春季如何養生知識

春季如何養生知識

發布時間:2022-03-16 02:53:40

① 春季如何養生

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主生發,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養肝為主,原則是:生而勿殺,以使志生。養神志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 吃多甘少酸養脾胃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所以,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蜂蜜是春天最理想的養生飲品。在春天,如果可以每天吃1-2湯匙,對身體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其次,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類、牛奶、豆製品、新鮮蔬菜。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還要補脾。葯補不如食補,補脾多吃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等。此外,梨、藕、薺菜、百合這些東西食性偏涼,有清熱消炎作用,都是春天適合吃的

②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經過了寒冬的蜇伏,春風初降,春日融合,萬物開始發萌,逐漸欣欣向榮,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節。 一、調養精神: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條理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來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看柳,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二、鍛煉身體:春天陽氣升發,風和日麗,樹林、河水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對人體很有利,人們應盡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以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與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三、防病保健:春季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傳播很快,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曬衣服,除害蟲,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四、防風禦寒:春天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心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根據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 春季養生之道 五、調節飲食: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菠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春季食補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蔥、蒜、韭菜是益肝養陽的佳品,菠菜舒肝養血,都宜常吃。大棗性平味甘,養肝健脾,春天可常吃多吃。春季除保肝外,還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動、植物,如海魚、海蝦、牛肉、鵪鶉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黃花菜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利於保健養生。

③ 春季老人有哪些養生知識

春季老人養生知識

春季保證充分睡眠

老人在春季保證充分睡眠有助養生保健,每天晚上睡眠時間應在8小時左右,中午飯後休息1小時左右,同時需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春季注意膳食平衡

老人在春季注意膳食平衡,多吃一些甘蔗、蜂蜜、山葯可以起到潤肺的功效,多吃一些山楂、橙子、西紅柿可以起到開胃的功效。

春季及時增減衣物

春季溫差大、早晚較冷,老人需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春季保持室內空氣濕度

北方春季氣候比較乾燥,老人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濕度,避免空氣乾燥誘發便秘、流鼻血、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的發生,必要時可以使用加濕器進行室內加濕。

春季老人養生食品

海參

海參除了含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及各種維生素外,還含有碘質、膠原纖維、多糖體和硫酸軟骨素,具有補腎、潤燥、養血及補胃等功效。常食用還可滋陰降火、補腎健陽、益智補鈣等作用。

鵪鶉

鵪鶉肉鮮味美,營養豐富,除高蛋白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卵磷脂及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和肥胖者食用。

鵪鶉肉和蛋是營養滋補佳品,也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葯。鵪鶉肉可補益五臟,強筋壯骨,止泄痢,消疳積,養肝清肺。

胡蘿卜

它富含維生素A,具有突出的防癌、抗癌作用。常食胡蘿卜可大大降低肺癌發病率。胡蘿卜中還含有槲皮素、山奈酚、琥珀酸鉀等,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降低血脂,促進腎上腺素合成,因而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和胃病均有一定療效,同時葫蘿卜還有養肝明目、補氣健胃、養腎健脾以及解毒、降血糖等作用。長期食用可顯其「小人參」價值。

絞股藍

絞股藍又名五葉參,在我國有「南方人參」之美譽。絞股藍茶就是以絞股藍為原料做成的。其色澤綠潤,湯色黃綠,甘甜,參味濃,清潤可口,香氣獨特。絞股藍對人體有滋補、鎮靜、催眠、降血脂、降膽固醇、降轉氨酶、延長細胞壽命、抗疲勞、抗衰老作用,對肝癌、肺癌、子宮癌的增殖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一般人飲用絞股藍茶可助消化,促食慾;中老年人用後可安神入睡;慢性氣管炎、長期失眠患者服用療效也極佳。

泥鰍

泥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所含營養成分比鯉魚、帶魚、龍蝦及對蝦等都要高的多。中醫認為,泥鰍具有補中氣、祛濕邪之功用,可作為治消渴、陽痿、時疫發黃、小兒盜汗、痔疾、疥癬等症的輔助品,因此被稱為「水中人參」。

銀魚

銀魚的可食率達100%,被譽為「魚參」。對於銀魚的滋補作用,在我國古代醫典中多有記載。如《日用本草》載:「味甘,平,無毒。寬中健胃。」

春季老人養生方法

第一步:融入自然以「養神」

春天,大自然生機勃發、蟄蟲蘇醒,一派欣欣向榮。人也亦應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黃帝內經》指出應「以使志生」。「以使志生」是說人們在春天要讓自己的意志生發,而不要使情緒抑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對老年朋友來說,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修身養性。

所謂「修身」,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養,不做違心違法的事,少私寡慾,知足常樂,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所謂「養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調養。也就是說,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調節,避免急躁、焦慮、憂郁和憤怒等不良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讀書、繪畫、書法、雕刻、音樂、種花、釣魚等活動都有怡情養性、陶冶情操的作用。特別是在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走出家門,去飽覽青山綠水,風景名勝,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這是最好的精神調養方法。

第二步:晚睡早起要「春捂」

俗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佳,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意思是說春季萬物萌生,大自然生機勃勃,人也應該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放鬆放鬆,可以促使心身從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一種生氣。但是早春不要急於「晚睡早起」,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人體應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而逐步轉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早春的衣著應以「春捂」為主。早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氣溫忽高忽低,最容易讓人著涼感冒,還易引發其他疾病。

第三步:增加熱量以「抗病」

早春時節,氣溫仍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此時的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製品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

由於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還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

春天,需要在飲食上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加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侵襲;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應食用,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類食物有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

第四步:活動筋骨復「元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的運動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方法。由於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

在運動前要做好充分准備。因寒冷的天氣使血流緩慢,肌肉、關節及韌帶的彈性和靈活性降低,易發生運動損傷。充分的活動,可使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血液循環加快,關節、肌肉彈性增強,能更好地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

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也比較彎曲,對空氣有加溫加濕作用,能夠較好地保護肺臟。第三,要注意增減衣服,預防感冒。當運動時身體發熱出汗,可適當減少衣服,而運動後一定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感冒。

④ 如何進行春季養生

春季,是萬物生發,推陳出新的季節。此時,冰雪消融,春風送暖,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事萬物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升發。因此.春季養生保健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楊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應避免耗傷陽氣和阻礙陽氣的情況發生。這是春季養生保健知識指南的基本原則,具體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方法/步驟
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減衣」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著一方面要寬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軟保暖,體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當心「春寒傷人」.室溫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時也要蓋稍厚一點的被子以不出汗為原則。
要早睡早起
春天氣溫回升,春風輕拂,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鎮、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民間稱之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順從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遵守春季養生保健知識指南原則:要早睡早起,保證一定的活動時間及睡眠。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頭發,放鬆形體,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鮮空氣.使思想意識、靈氣生發不息。
要懊避風邪
中醫認為,「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與風邪相關聯。春季養生保健的關鍵是要避風。現代醫學亦很重視氣流(即風)與鍵康的關系,因為氣流的變化可影響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陳代謝和精神狀態。適度氣流使空氣清沽、新鮮,對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氣流則有害於人體健康。由於春季多風的作用,加劇了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使體內的熱量過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風邪。
要精神愉快
春季調攝精神,應合於春天大自然萬物生發的特點,「使其志生」,即通過調節情態,使體內的陽氣得以硫發,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和諧。春應於肝.在志為怒,表現為稍受刺激則易怒,因此在精神修養上要做到心腳開闊.情緒樂觀,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怒不僅傷肝,而且還可傷心、傷胃、傷肺。從而導致各種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諱的一種情緒。
要勒於運動
春季是運動鍛煉的最佳季節。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暖風拂面,萬物勃發。這種環境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由於寒冷的冬季.人們多在室內活動,室外活動很少,因而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編無力。進人春季後就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宜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旅遊、練氣功、釣魚等。這些戶外活動,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氣中游離雙動的負離子.它們有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們不僅應該從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天氣漸暖,室外活動增多了。養生保健網專家認為,陽光、空氣及環境氣候均能引起皮膚的可見性改變。為了避免皮膚老化,春季盡可能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攀曬,戶外活動應先塗上防曬油、潤膚劑.並注意補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飲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飯前宜飲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腫脹,進而發展成眼袋。飲水以礦泉水和鮮果汁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飲品。

⑤ 春季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一、適當運動,舒展筋骨

在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如踏青、放風箏等戶外活動與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體育活動,在舒展筋骨、放鬆形體的同時,可以通過與自然親密接觸。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放鬆緊張的身心。這些都能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促進氣機運行。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遊玩,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華,享受片刻的寧靜,讓身體閉藏了一個冬天的陽氣,在自然環境中盡情復甦生發。

二、乍暖還寒,注意春捂

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養陽」,春季是有寒冬向暖春過渡的季節,氣候暖氣初生,寒氣未盡,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俗語講「春捂秋凍」就是這么一個適應季節的變化的道理。入春之後衣服不要減得太快,我們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來幫助抵禦寒邪、保護陽氣。

三、睡眠充足,夜卧早起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說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注於心肝脾肺,腎五臟時期得到補充和修復,高質量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睡眠的好壞與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在睡眠方面,春季適宜夜卧早起,具體睡眠時間一般保持在晚上10點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點左右為宜,這樣有利於機體內陽氣的生長。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有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

四、飲食辛溫,少酸多甘

在春天飲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說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春天陽氣初升,食甘味能滋養人體的陽氣,有利於人體在春日旺盛的新陳代謝。在五行上,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棗、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氣。

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不利於肝氣的舒展,中醫認為,春為肝氣當令,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克伐脾土,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春季萬物生長,推薦大家要多吃綠色蔬菜和野菜,如香菜、春筍、菠菜、香椿、芹菜、油菜、蒲公英、薺菜等,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粘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

五、春季養肝,調暢情志

依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與「春」相應,象徵萬物勃發。因此,春天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在人體中,肝屬木,性喜條達通暢,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具有調暢情志的功能。春季陽氣初升,宜順應春季升發之氣,令精神也舒展放鬆,不要總是「緊綳綳」。而且,中醫學認為肝是「剛臟」,易亢易逆,又被稱為「將軍之官」。

所以,春季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可防肝氣郁結。《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蘸、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學學古人的「十樂」,對春天養肝大有裨益。

⑥ 春季如何養生

1、早睡早起,以養肝氣。

春天陽氣開始生發、白日漸長,萬物開始復甦。「肝屬木,應於春季」,肝氣通達,身體才會輕松、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睏倦、眼乾目澀等不適。因此,春季首先要讓肝「休息」好。「人卧則血歸於肝」,在此時提倡早睡早起,規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時前上床。早上起床後伸個大大的懶腰,在日出後到戶外散散步,身體動起來,陽氣也就被鼓動了起來。

2、少酸加辛,助陽養肝。

中醫認為,酸性收斂,入肝經,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因此,立春飲食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洋蔥、姜、蒜、芹菜這些味道辛香走竄的食物,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最適宜立春節氣食用。

在飲食葯膳方面,針對立春的時節特點,可食用一些養肝柔肝、疏肝理氣的葯材和食品,如白芍、枸杞、花生、紅棗等均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春季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不妨適當攝入些甘味食物以滋補脾胃,可選擇大棗、山葯等味甘養脾之品,做成大棗粥、山葯粥食用。

3、春捂護陽,防寒保暖。

諺語雲:「春不減衣,秋不戴帽」,這是指早春季節不要急著把棉衣脫掉。立春後,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人體的毛孔也正處於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宣發,以致產生「陽氣郁」的現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養生的重點。

(6)春季如何養生知識擴展閱讀: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上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飲食上選擇柔肝養肝、疏肝理氣之品。

比如多吃些大蔥、生薑、韭菜、洋蔥,有助於春天體內陽氣的生發,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於睡眠,春天人體氣血需要疏通條達,要夜卧早起,就是說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點起來,舒展肢體,多去室外活動,走出冬眠狀態,有助於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⑦ 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葡萄乾。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龍眼。龍眼乾安神 肝血不足、氣血循環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沒精神。而龍眼乾可入脾養血,脾胃養足了,肝血、肝氣也較足,晚上睡不好、易頭暈的人可多吃。不過常口乾舌燥、易上火、體質較燥熱的人則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糯米。糯米糕補體力 糯米有補中益氣、補充營養的作用,寒涼的早春天氣吃糯米,可溫補脾胃、養血安神,適合脾胃氣虛、常腹瀉的人,也就是適合天冷時容易肚痛腹瀉或肚子冰涼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約半個手掌的量即可。

山葯。山葯味甘性平、健脾益氣,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時「消滅」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而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春季更應該格外注意適度增加山葯的攝入量。

山楂。山楂,是最好的幫助消化的良友食品,就像清道夫一樣,它可以高速地將攝入的各種食物,變成最容易讓我們吸收的營養物質,並把不利因素屏蔽掉。不光對肉類有效,對辣椒也不例外。山楂的收斂特性,可以極大程度地減緩辣味,對身體陰陽平衡的干擾。

蘿卜。蘿卜,具有很好的清理腸道的功能,能夠第一時間,把腸道內停留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沒了這些容易讓我們產生火氣的不良物質,上火很快會消除。

菠蘿。菠蘿,有養陰生津的作用,能滋潤腸胃,產生足夠的陰液,相當於下了場及時雨。木柴都被淋濕了,火也就燒不起來了,從而消除飲食帶來的火氣。

紅棗。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 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⑧ 春季如何養生

養生特點: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備。

閱讀全文

與春季如何養生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左右的人辦信用卡 瀏覽:461
討厭不孝敬父母的人說說 瀏覽:488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納稅 瀏覽:222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