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寒露養生應該如何做
寒露養生:夜涼勿憋尿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讀者朋友即便是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壞習慣。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寒露養生:出門泡個熱水腳 寒露時節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個腳。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寒露養生:寒露養生之飲食。多吃山葯、蘿卜等「根」菜山葯既是中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補珍品。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B. 寒露前後如何養生
有諺語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專家提醒,腳部受涼,特別容 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 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C. 寒露怎麼養生,寒露的養生方法,寒露養生保
貫眾健康指導建議:過了寒露應起居調整。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飲食調養。「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精神調養。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寒露養生的注意事項
寒露時節的飲食應注意葷素搭配。寒露過後,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補充能量。寒露之後,天氣乾燥,很容易出現口渴、咽干、唇燥、皮膚干澀等「秋燥」現象,因此,還應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多喝白開水、綠豆湯、牛奶等;水果以應季水果為主,橘子、梨、葡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症選擇相應的西洋參、枸杞等適時進補。
寒露時節應及時添加衣物。要知道,寒露過後,早晚溫差較大,空氣乾燥,這往往會使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因此,對於喜歡外出鍛煉的人來說,最好避免太早或太晚出門;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加強鍛煉。這個時節,哮喘病會越來越重,有痔瘡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此類患者應格外當心。
那麼,為什麼「寒露不露腳」呢?
「寒露不露腳」的含義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寒露不露腳」,正是這個道理。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因此,寒露過後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
D. 到了寒露節氣應該如何養身
寒氣,是一種陰邪,最易損傷人的陽氣,而陽氣,是生命的能量之源。
一旦,寒氣損傷了陽氣,各種代謝機能就有所減退,將會危害身體健康。
因此,寒露時節,一定要重養生,做好身體保健工作。
泡腳水量,要適當多一點,以沒過腳踝為宜。
泡腳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成年人泡腳的最佳水溫,在38℃~43℃左右,比人體溫度稍高一點即可,老人和小孩泡腳的最佳水溫在35℃~40℃左右。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約30分鍾為宜。
老人泡腳,以20分鍾為宜,小孩泡腳,以15分鍾為宜。
泡腳水加花椒,祛濕又驅寒。
用一個棉布包10克花椒,用繩系緊,加水煮40分鍾,用這個水泡腳即可。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薑,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鍾。
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燙為宜。
第四件:水果,蒸著吃
寒露過後,天氣不但逐漸轉寒,還比較乾燥。
此時,多吃水果,對於潤肺,對抗燥邪,十分有益。
然而,很多水果性質寒涼,有些脾胃虛寒、體質較弱的人,在寒露後吃水果,不易消化吸收,甚至產生腹瀉。
此時,不妨將水果蒸著吃。
生吃蘋果,能夠較好保持蘋果中的維生素C。但蘋果煮熟後,所含的多酚類天然抗氧化物質含量會增加,也能達到降低血糖、抗炎殺菌的效果。
蒸過的蘋果口感酥軟,味道酸甜可口,有利於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助力健康。
梨能潤肺止咳,在乾燥的秋冬季節,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削個梨吃。但梨屬寒性,天冷時吃生梨會更感體寒,外感風寒引起咳嗽時更不能吃生梨。
但煮熟的梨,可去除寒性,梨皮會變得略苦,去燥潤肺的功效完全被釋放出來。
梨籽中的木質素本來屬於不可溶纖維,但在加熱後會在腸道中被溶解,將有害的膽固醇揪出體外。
第五件:曬太陽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經常曬曬太陽,不僅有助於驅寒,對五臟六腑,皆有益處。
此外,經常曬太陽,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幾率。
後背的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曬後背的時間,在40-60分鍾左右為宜,出少量汗、微微睏倦效果最佳。
在陽光下,攤開雙手朝向陽光,或者,抬起雙手,掌心朝向陽光即可。
常曬手掌,可舒緩疲勞,促進睡眠,還有助於清心安神。
6~10點太陽,紅外線比較強,紫外線偏弱,比較溫和,適合曬足部。
露出腳踝,對著太陽曬曬腳底,有助於驅寒,減少抽筋。
E. 寒露過後,如何養生
寒露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此時天氣晝暖夜涼,一派深秋景象,常有露珠寒光四射。因此,養生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這個時期的養生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進補:重在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秋季適合進補,但進補也講究禁忌,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得不償失。
一般來說,葯補不如食補。重葯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也是不科學的。
寒露前後的氣候特點,最顯著的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這個時期,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另外,登高並不是一項說走就走的活動,有4個細節,大家必須注意:
1. 登高前要做好准備,例如帶上必要的急救葯物及電子設備;
2. 最好結伴而行;
3. 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
4. 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
F. 寒露如何去養生
寒露,天氣漸涼水珠凝,寒露到來身覺冷。此節已時入深秋,露氣漸凝為霜,故名。天干秋燥,晝熱夜涼,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可用鐵皮石斛嫩芽泡水代茶飲。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也可以早餐喝熱葯粥,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作用,像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甘蔗、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前後要注重足部和身體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風寒襲身。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 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寒露時節養生可用溫灸、葯熨及腿足毛孔泡浴等方式調理,以補充陽氣,抵禦風寒,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祝您健康如意!
G. 寒露如何養生
民間俗語稱「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就是提醒人們需要及時增加衣物,避免寒氣入侵,不要著涼。
秋季氣候乾燥,肺、呼吸道比較容易受到傷害,在飲食方面也需要有相應調整。有資料顯示,寒露時節可以適當食用粳米、糯米等食物,同時有選擇地吃一些牛肉、豬肝、山葯等。
「寒露飲食養生應建立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多食滋潤的食品,比如吃梨、蜂蜜來滋陰潤肺。」民俗專家高巍解釋道,百合、芝麻等食物也會在此時食用,但不是很普遍。
此外,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說法。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采之茶,叫做「正秋茶」。寒露茶具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很受歡迎。
寒露今至,記得添衣禦寒多喝水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氣象專家提醒說,寒露節氣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氣溫的變化特別明顯,溫度下降8攝氏度、10攝氏度都比較常見。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進入寒露後,公眾應根據天氣及時添衣禦寒,尤其是足部保暖。此時秋燥也重,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可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多吃些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可生津止渴、潤肺清心、利腸解毒。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精力充沛。
以上內容參考 中新網-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吃梨、蜂蜜滋陰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