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幾個長壽之鄉,地址分別在哪裡
長壽之鄉分為「中國長壽之鄉「和「世界長壽之鄉」,二者的認證機構不一樣。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評選認定的稱號。
世界長壽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城市養老生活體系的一個肯定所頒布的稱號和嘉獎。
中國長壽之鄉的具體問題,可以參考網路的詞條:「中國長壽之鄉」,雖然只是截止到2017年的數據,不過有76個。
世界長壽之鄉的數據截止2019年12月,一共有10個。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江蘇省如皋市(南通市代管縣級市),江蘇省溧陽市(常州市代管縣級市),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湖北省鍾祥市(荊門市代管縣級市),海南省澄邁縣(海南省轄縣),海南省萬寧市(海南省轄縣級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新疆和田(這個我沒搞清楚到底是和田地區還是和田市或者是和田縣,所以只能說是新疆和田)
⑵ 廣西長壽之鄉在哪
長壽之鄉:"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中國六個長壽之鄉: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四川樂山、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
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上述六個市縣中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達到這一標准。 因此也有 「中國三大長壽之鄉」 的說法
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中國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新社桂林十二月十二日電 (記者劉桂陽 周利朔) 十二月十二日,中國國家民政部老年學學會在廣西桂林舉行隆重的首批「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廣西永福縣、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中國首批被正式命名的長壽縣。
據了解,湖南麻陽縣人口平均壽命達七十五點六周歲,三十七點六萬人中就有百歲老人四十五位,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二。全縣建立健全了社會養老體系,百歲老人每月能夠領到二百元的營養保健金。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廣西永福縣是中國典型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有三十六人,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三點三,全縣目前已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老人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連續兩年的永福福壽節的舉辦,使永福縣走向了世界。
⑶ 長壽村具體位置在哪
長壽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涌而出,匯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葯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到這里的遊人都要坐在泉邊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賞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時,從熱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過盛滿泉水的杯子,一飲而盡,品味清涼爽口、回味綿甜的天然甘泉。喝完後再灌上兩瓶,以務上山之用。
摩天嶺最高峰海拔1747.5米。這里層巒疊嶂,峽谷深幽。山上物產豐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板栗樹等幾十種珍貴的樹木,有上千畝的野生連翹茶林,有黨參、丹參、黃芪、柴胡、何首烏等200多種中草葯材。因植被茂盛,氣候濕潤,雨水充足,再經山上多種葯材根系過濾,滲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連翹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們採摘嫩葉土法蒸製成茶葉,用泉水沖泡,常年飲用,有養生保健的作用,故稱「長壽茶」。
中國長壽村之一——徐聞縣西連鎮金土村
金土村是徐聞縣最窮的村,窮人有窮人的活法,竟把村名定為金土。建國後,土生土長的金土人生活越來越好。因為特殊的生態環境,造就了一大批老壽星:70歲以上的170多人;80歲以上的150多人;100歲以上的7人。走進長壽村,你會找到養老尊親、長壽安康的良方妙法。以上是200年有人統計的。還有廣西的巴馬長壽村,巴馬雖屬河池.但河池到巴馬還蠻遠,到巴馬可以先乘坐火車到南寧,再乘客車去巴馬.巴馬車站有去百魔洞的車,會路過長壽村
⑷ 廣西巴馬長壽村屬於哪個鄉縣
長壽村只是一個統稱,巴馬縣又名世界長壽之鄉,巴馬並無「長壽村」這個村子。長壽村,在巴馬縣城附近的一些長壽老人比較多的村子都可以這樣稱呼。
⑸ 廣西長壽鄉屬於哪個市
到目前為止廣西一共有12個縣(市)榮獲「長壽縣(市)」稱呼。
估計你問的應該是廣西河池市巴馬縣甲纂鄉,這里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國際自然醫學會1991年認定巴馬為世界長壽之鄉。
⑹ 巴馬長壽村在哪裡
巴馬長壽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這里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中國人瑞聖地」。
拓展:
1、簡介: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還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 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
2、地理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轄12個鄉鎮,總面積為1971平方公里。
3、氣候
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20000個,被稱為"天然氧吧"。
4、物產
巴馬物產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珍珠黃玉米、木薯、茶油、火麻、黃豆、貓豆、竹筍、玉桂、西瓜、香豬、山羊、油魚、銀魚等。香豬是巴馬的名貴特產,古時曾是宮廷的貢品,1995年,巴馬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現在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三蛇蛤蚧酒、人參蛤蚧酒、壽鄉王酒、蛤蚧偉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香豬系列產品以及巴馬泉礦泉水、長綠山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硅、錳、銻、鐵、金、輝綠岩、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
5、旅遊
巴馬的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主要可供開發的旅遊景點有賜福湖風光、龍洪田園風光、弄友原始森林、盤陽河風光、百鳥岩、百魔洞、好龍天坑群等自然旅遊資源和巴馬長壽探秘、民族風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遊資源。巴馬的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2009年巴馬接待海內外遊客93萬人,創社會旅遊綜合收入5.4億元人民幣。
⑺ 是中國長壽之鄉,聽說廣西有幾個長壽之鄉
宜州區 河池市 天峨縣 河池市
巴馬瑤族自治專縣 河池市 大化瑤族自治縣 河池市
東蘭縣 河池市 鳳山縣 河池市
扶綏屬縣 崇左市 大新縣 崇左市
龍州縣 崇左市 天等縣 崇左市
富川瑤族自治縣 賀州市 昭平縣 賀州市
鍾山縣 賀州市 永福縣 桂林市
陽朔縣 桂林市 恭城瑤族自治縣 桂林市
上林縣 南寧市 馬山縣 南寧市
岑溪市 梧州市 蒙山縣 梧州市
象州縣 來賓市 金秀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
凌雲縣 百色市 容縣 玉林市
東興市 防城港市 - -
中國有80個長壽之鄉,其中世界長壽之鄉有河南夏邑、湖南麻陽、廣西永福、四川彭山、湖北鍾祥、廣東三水、江蘇如皋和四川都江堰8個。
⑻ 廣西的長壽之鄉在哪個地方
您好
廣西的長壽之鄉在哪個地方?
是河池市巴馬縣!
⑼ 巴馬長壽村在哪座城市哪
河池市。
巴馬長壽村位於廣西,擁有原生態自然風光,綠色石市,生態旅遊。品嘗地道的農家菜,探訪長壽老人,獨有閩粵風情。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自西向南至北與百色市凌雲縣、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本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東蘭縣、鳳山縣等市縣區毗鄰。
民俗文化:
巴馬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居住著瑤、壯、漢、仫佬、毛南等11個民族同胞,民俗民風淳樸,瑤族文化藝術十分豐富多彩,素有「有瑤無處不有鼓、有鼓無處不有舞」的說法。巴馬有番瑤祝著節,壯族三月三歌節等。
祝著節,家家殺豬宰羊、蒸五色糯飯,男女老少身著盛裝,群集慶祝,唱笑酒歌把盞傳情,跳銅鼓舞歡慶豐收,韻味濃烈。三月三歌節,青年男女帶五色飯和紅綠雞蛋,成群結對趕歌圩。
巴馬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共同創造歷史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有番瑤祝著節、壯族三月三歌節、相思煙、半畫眉、藍靛瑤拋綉球,土瑤射弩、打陀螺等古樸的風俗。
⑽ 中國的長壽村在哪裡.
1、河北省 邯鄲市武安市長壽村 長壽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涌而出,匯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葯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到這里的遊人都要坐在泉邊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賞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時,從熱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過盛滿泉水的杯子,一飲而盡,品味清涼爽口、回味綿甜的天然甘泉。喝完後再灌上兩瓶,以務上山之用。 摩天嶺最高峰海拔1747.5米。這里層巒疊嶂,峽谷深幽。山上物產豐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板栗樹等幾十種珍貴的樹木,有上千畝的野生連翹茶林,有黨參、丹參、黃芪、柴胡、何首烏等200多種中草葯材。因植被茂盛,氣候濕潤,雨水充足,再經山上多種葯材根系過濾,滲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連翹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們採摘嫩葉土法蒸製成茶葉,用泉水沖泡,常年飲用,有養生保健的作用,故稱「長壽茶」。
2、湖北宜昌夷陵區鴉鵲嶺鎮長壽村 長壽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南部,東與枝江市安福寺鎮和平村接壤,南與長湖村交界,西與牧童村毗鄰,北與五龍村相交,地勢屬土丘、沖崗、田園、林地,錯落有致,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雖有梅黃公路沿村而過,但交通不很便利,屬較偏僻山村。 新中國成立前,長壽屬高前鄉第八保管區。新中國成立,初為長壽村,1952年9月撤村改為長壽鄉,1954年3月以長壽鄉為單位成立多個互助組。1956年10月長壽鄉並入新場鄉,成為高九社和高十社(方沖九社,長壽十社)兩個高級合作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建立長壽、方沖大隊,下設6個生產小隊。1959年3月為長壽管理區九中隊和十中隊,1961年4月後逐步將數名改為地方名,為方沖、長壽兩個大隊。1984年9月在「政社分設」及換屆選舉中,將大隊管委會更名為村民委員會。2003年3月村組調整,長壽與方沖合並為長壽村,下設4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組。村委會駐地於董家新屋,距鎮政府13公里,全村版圖面積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49畝,村民551戶,1887人。2005年糧食總產2049噸,油料總產312噸,生豬出欄5820頭,柑桔總產1360噸,經濟總收入2019萬元。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按照「畈、窪、平地造高產糧田,榜、旱、坡地建優質果園,輸勞務工增經濟收入,引進外資求環境改變」的總體思路,一步一個腳印的帶領村民往前走,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村民奔小康打下基礎。
3、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棟川鎮長壽村 該行政村隸屬姚安縣棟川鎮,地處棟川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 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 公里。東鄰徐光壩,南鄰北街,西鄰官屯鄉山坡村,北鄰地角。轄2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511 戶,有鄉村人口6057 人,其中農業人口 5982 人,勞動力 3709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2343 人。 全村國土面積 7.63 平方公里,海拔 1870 米,年平均氣溫 15.9 ℃,年降水量 646.12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527.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498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烤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