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怎麼養生脾

怎麼養生脾

發布時間:2022-03-03 03:43:25

1. 怎麼養生健脾

一是少吃,二是多動,三是睡足,四是晚餐吃粥。
「實際上,第一點「少吃」與第四點「喝粥」,也正是養護後天之本脾胃的最佳妙法。這些正是養後天、健脾胃與攝生保健、益壽延年的辯證法。

2. 如何保養脾臟

肝精脾精胃精是相通的 如果有一個臟器不好其他的都會受累 其中肝脾屬五臟
指導意見:
經常吃點棗,棗是養脾的食物,但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吃太多容易上火。然後少吃梨,梨是潤肺傷脾的食物。

3. 如何保養脾胃

養脾胃心神安泰了,還要不斷地補充一些營養。人體各種能量都來源於日常的飲食,脾胃的功能就在於把食物中的「精華」 ,吸收到人體中,再運送到身體各部位。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這是指吃到嘴裡的食物,首先要經過牙齒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納。再經胃分解混勻成食糜,通過「胃氣主降」的作用,將食糜運送至十二指腸,這就是中醫所指的「脾運」功能。「水谷精微」中的營養物質,依賴「脾氣主升」的作用,經氣、血、津液的運行而輸布到全身。這個過程,則可以理解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見,所謂「脾主運化」,「運」指消化,「化」指消化和代謝過程。 《黃帝內經》上說「安谷者昌,絕谷者亡」 。也就是說人在生病時,只要還能吃飯,表明胃氣尚存,氣血化源未絕,謂之「安谷者昌」 ,則病勢可望由重轉輕,預後良好。若病到已不能進食,標志胃氣已絕,氣血生化無源,便是「絕谷者亡」 ,病勢將由輕轉重,逐漸惡化,危及生命。這是用來觀察病勢輕重進退的辨別方法,也說明了在未病時保養脾胃的重要性。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他平日政事煩多,操心費力,又長期進食甚少,活了54歲就死了,這里邊就有思慮傷脾、營養不足、胃氣衰敗的緣故。 因此,中醫里又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臟」 。脾胃功能健全,則體豐膚澤,面色紅潤,四肢強勁,精力充沛;脾胃虛弱則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神疲力乏。所以保養脾胃是人人都需要的,若無健全的脾胃,縱然有滿桌的美味佳 餚,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醫認為,導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飲食不節、寒熱不適,或情志郁悶、憂思困脾等。因此預防上亦要從節飲食、適寒熱、暢情志這三方面做起。 胃為陽腑,不喜溫熱,熱能傷津,能使胃氣浮越,治胃宜涼、降、宜潤、宜通,養胃也要根據這一原則。脾胃對寒熱是很敏感的,在冷熱的突然刺激下很容易出問題。比如有人喜歡吃燒烤,同時又喝冰啤酒,這種冷熱交替的刺激,最傷脾胃。 思傷脾。正常地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並無不良的影響,但在思慮過度,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就能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思慮過度,導致氣滯和氣結。氣結於中,脾不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納果、脘脹等。 脾胃既是人體五臟六腑氣機升降的樞紐,也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和賴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因此說「脾為後天之本」 ,補養好脾胃,也是健康的根本。 立秋後晨起喝粥調養脾胃防秋燥 夏秋交替之季,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河北醫大二院營養科主任王景順介紹,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具體做法是: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並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熬粥時要用文火,中間可點幾次冷水,玉米面紅薯粥以不稀不稠為好。 另外,王景順還推薦了幾款粥,大家不妨試著做來嘗嘗: 山芋粥: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須發早白等。 蓮米粥:將蓮米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此粥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紅棗糯米粥:山葯、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慾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4. 脾臟不太好,平日如何保養應注意什麼

巳時喝水護脾臟(9:00-11:00),喝水保護脾臟,這個時候人體的狀況:脾經是最旺的時候,脾是消化、吸收的總管,又是人體血液循環的統領,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液循環的質量就高,嘴唇才會紅潤,否則就會口唇蒼白後唇暗,唇紫,皮膚也會失去光澤。
養生之道:這個時辰就要多喝水,至少要六杯水,不要大口喝,要慢慢的小口嘬飲,慢慢飲,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如此身體才會開始整個白天的「水循環」,進入良性的新陳代謝。

脾的重點保健,就是要避免思慮過多,要勞逸結合,工作時認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鬆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因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強求,不能做到的事業不要強求,以免傷身。
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就是農歷六月,雨水較多,濕氣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所以長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入侵,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較油膩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吃火鍋,對脾胃的傷害很大。

脾胃的飲食調養:一是飲食沒有節制,包括飢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包括偏食過寒或過熱,過於肥膩的和味大的食物,嗜酒。飲食因該清淡,不吸煙喝酒,講究個人衛生。

摩腹護脾
每當飽食之後,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生家們的一種養護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後摩腹法是:吃飯以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恆,對脾的運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孫思邈提出:「飯後即自以熱手摩腹」之後,後世養生家多有所沿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飲食療法:
山葯薏苡仁粥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尤其適用於中老年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
做法:山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

蓮子芡實粥
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做法: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

參棗粥
能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做法:黨參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蓮子豬肚湯
能溫胃健脾,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
做法:蓮子30克,豬肚一個,胡椒少許,煮成湯實用。

山楂麥芽粥
適用於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做法: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薏苡小豆粥
能滲濕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滿,尿少浮腫。
做法: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八寶粥
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
做法: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葯、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5. 如何補脾養生

脾胃是後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補脾,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健脾補脾呢?現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早晨喝薏米粥。具體做法,按照董洪濤博士的要求,「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鹽,不加任何東西,把粥吃光即可。」
二、喝「四寶粥」。四寶有蓮子肉、山葯、薏米和芡實。將這四樣東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上幾勺即可。也可以先把這四樣東西一起煮熟,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碎後食用。買不到這四樣東西,也可以喝其他東西做的粥。
三、每頓飯吃七成飽。中醫講,吃少了補氣,吃多了食氣。諺語有雲: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我們本應該像養生家說得那樣,餓了才食。不過現在有很多人不知什麼時候該吃東西,不是餓了再吃,而是聽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聽鼻子的,一聞好香就吃;聽嘴的,一吃好味就吃;聽廣告的,一說有好處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總想著吃,而且勞動量越來越小,把脾胃都吃壞了。那麼什麼時候該吃東西呢?我們應該聽肚子的,肚子餓了再吃,做到飯前腸鳴,不餓不吃。
四、晚飯少吃。台灣的著名學者南懷瑾說,僧人是過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罰。我們到沒有必要做到過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飯少吃,那天不餓就不吃。如此,節約糧食,節約時間,減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讀者可以參看我寫的《飽食即睡危害大,勸君晚飯要少吃》一文。
五、捏脊。捏脊就是涅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行走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到兩條經絡。事實上,捏脊的好處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以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另外,捏脊還有滋陰補血、平抑心火的作用。捏脊的方法特別簡單,捏起皮肉,放開,再捏起皮肉,旋即放開,不斷重復即可。
六、經常按摩十大補氣的穴位。這十個補氣的穴位是: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湧泉穴、關元穴、氣海穴、太溪穴、百會穴、肺腧穴、懸鍾穴。
七、多吃補氣的食物,祛濕的食物,白色的食物。補氣食物有一個共性,就是生長在水中和生在土裡的食物,多有補氣作用,因為這些食物吸收的地氣最多。還有白色的東西多數也有補氣的作用。還有那些可以祛濕的食物也多有補脾的作用。這些補氣的食物有:山葯、土豆、紅薯、香菇、白鵝、土雞肉、糯米、蜂蜜等。
八、做好脾胃的保護。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人們說,中國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說,中國人中,有九個人有胃病,十個胃病患者中有九個是胃寒。所以防止寒涼、寒冷對脾胃的傷害,十分重要。二怕濕。五運六氣中,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故脾主濕。脾屬陰,最容易受濕邪損傷,如果脾為濕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濕為寒邪,對人危害很大。三怕甜。脾怕甜,胃怕涼。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產生濕氣,脾則怕濕,因此甜食要少吃。還有人說,癌細胞最喜歡糖。所以癌症患者還是盡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四怕撐。就是不能吃得太飽。此外,適當多運動,多吃素,少憂愁等,都是保護脾胃的不二法門。這兩個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會逐步好起來。
九、在把食量減下來的同時,再把吃飯的速度慢下來。這樣,雖然你吃的東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東西卻沒有減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減輕了脾胃的負擔,好處很多。

6. 怎樣保護脾

保護脾方法:

1、細嚼慢咽

吃飯太快會增加胃的負擔,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容易導致胃受傷。因此對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2、避免刺激

酒精和香煙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導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調,引發胃病,因此,要想保持或恢復胃的健康,對煙酒必須要有節制。

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等、過酸、油炸、燒烤、煙熏等食物;少飲濃茶、咖啡等刺激強烈的飲料。

3、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湯最好飯前喝。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以清、軟、松為主;進餐要科學,以坐著吃飯不宜站立或蹲著吃;宜定時定量,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宜少吃多餐;

飯只吃七分飽,避免過飢或過飽或暴飲暴食,改掉「廢寢忘食」、飢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5、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少吃生、冷、硬的食物,過燙、過冷、過硬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脾的作用:

脾為後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經常感覺食慾不振、沒有力氣,甚至皮膚看起來不緊致、下半身有水腫、虛胖等問題,都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足或是虛弱所導致。

7. 脾虛應該怎麼樣調理養生

你好,一般能引起脾虛氣血不足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和日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不好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勞累,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情緒不穩定還有就是疾病等。
意見建議:如果發現有脾虛及氣血不足的情況,那就要去醫院看看中醫的好,這時可以通過中醫的辨症來進行對症調理上一段時間的,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的,祝你健康。

8. 如何健脾補脾

閱讀全文

與怎麼養生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海省西寧市馨悅老年公寓 瀏覽:729
養生壺煮粥如何加熱 瀏覽:239
一件孝敬父母的事500 瀏覽:814
孝順的人英文 瀏覽:542
郵政集團體檢多少錢 瀏覽:531
80歲老太太坐地上骨折 瀏覽:162
當月養老保險什麼時候繳納 瀏覽:463
80歲血壓患者降壓目標 瀏覽:490
太原哪個醫院做生育體檢好 瀏覽:178
什麼是養生之道健康飲食 瀏覽:76
大於60歲的老年常見運動系統疾病 瀏覽:855
男方帶女友回家見父母代表什麼 瀏覽:97
深山白發老人猜什麼 瀏覽:415
重陽節養老院慰問簡報 瀏覽:876
城市65歲以上老人有多少 瀏覽:370
廣西省哪個城市適合養老物價低 瀏覽:705
河南調整基礎養老金 瀏覽:102
老年人鑲牙活動 瀏覽:609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15年一共交多少錢 瀏覽:204
60歲老人為什麼臉突然浮腫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