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生是什麼意思
養生的意思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1)什麼代表養生擴展閱讀:
有些地方已經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當中,對重點人群、簽約居民的養生保健情況給予了引導和健康管理。
比如廈門健康管理師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簽約居民的飲食、保健等進行專業指導;有些城市家庭醫生團隊中,有臨床營養師加入;還有些地方給慢病重點人群開兩種處方,除了正常的診療方子,還有專門的保健、健康教育處方。
家庭醫生是正規的執業全科醫生、護士,以及執業健康管理師、營養師等,他們是最值得居民信任的「健康守門人」,有他們的「防守」,自然能讓奇葩養生法無處存身。
健康是發展的基礎,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健康的程度。人人都學會科學養生,才能撐起一個健康中國。
② 什麼最能代表養生
早在兩千年前,祖國醫學就談到了有關健康長壽的問題,當時稱為「養生」,又叫「道生」、「攝生」或「養性」。其目的是為了強健體質,預防疾病,防止早衰和延長壽命。筆者通過自己的中醫實踐,淺談養生的體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精神方面 古代醫學家非常重視精神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轉化中的作用,並已能初步應用神經反射論來認識生理、病理現象和治療疾病。如《內經·素問》中雲:「頭者,精明之府……」,「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此處頭和心即指大腦和大腦皮層,已含蓄地說明了高級神經活動是有機體的主宰和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相關聯的理論。所以古人在養生方面非常重視精神活動,教導人們要「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意思是思想上純潔安定,情緒樂觀愉快,精神振奮飽滿,就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不容易發生疾病。同時認為人們的精神活動應隨著四季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調節,指出「春三月應使志生;夏三月應使志毋怒;秋三月應使志安寧;冬三月應使志若伏若匿」。以上的志即代表精神活動。古人深信:「喜怒不節則傷臟」、「百病生於氣」,如《內經素問》中雲:「大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認為情緒的過度憂傷或喜樂都會削弱機體抵抗力,引起內臟病變或容易感受外界不良刺激而發生疾患。筆者認為,任何心理變化都會傳到有機體的最小一個細胞,影響著機體的健康。比如,輕松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強免疫能力,預防疾病傳染,甚至還能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相反,抑鬱緊張的心情則會破壞機體的免疫能力,使人容易患病或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飲食方面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過飢過飽、過寒過熱,以及膳飲無時皆會損傷脾胃,從而影響食物的受納運化,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死亡。所謂:「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難經》中雲:「人賴飲食以生,五穀之味,熏膚充身澤毛,胃為水谷之海,主廩四時,四時皆以胃氣為本」。說明食物的攝取是機體生長發育、維持和增進健康的源泉。古人曾再三教導人們飲食要有節制,勿暴飲暴食,指出以酒為漿和飲食無節是體弱多病和早衰的重要因素。古人亦很重視食物營養價值及烹調技術,《素問》中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此外,還闡述了飲食五月味調和不當可產生各種病理改變與臨床症狀,如素問中雲:「多食咸,則脈凝泣(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 落,此五味之所傷也」。並教導人們要依據四季時令的改變來調節食物的冷熱燥濕,如元代忽思慧撰《食膳正要》中雲:「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忝以熱性治其寒」。此外,亦反對過多食用肥美飲食,故雲「高梁之變,足生大丁」,說明了攝取過多脂肪類食物反易產生癰腫等病變,並強調了飲食五味調和適宜,能使機體的骨骼、筋脈、氣血、腠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使人健康和長壽,即所謂「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長素忌葷食,能延年益壽。筆者認為,除保證每日營養,吃一些富有蛋白質的食品外,糖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為佳,多吃一些纖維素豐富的食品。纖維素多的食物能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使某些致癌物無滋生之地。忌暴飲暴食,避免單純性肥胖和加重對消化器官及腎臟的負擔。此外,還應適當限制食鹽、煙酒。膳食安排合理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 壽的物質基礎
③ 養生的含義是什麼
養生的含義是什麼,
顧名思義,養護生命。
也就是是,我們通過各種方法來維持你的活力,
我們生活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
我們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生活,
通過健康可以維持你的活力,延長你的生命,
永遠保持健康狀態,
可以更好地工作、學習、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④ 養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養生又稱為攝生、道生、保生、壽生等,即保養生命之義。包涵著有效防治疾病,增進人類健康水平,延緩人體衰老的進程等
一句話 為了長生不老的目標努力!堅持!!奮斗~~~ (治未病)
⑤ 什麼是養生
養生就是養護生命
養生首要就是養氣血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
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一切人體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氣血不暢、氣血不足導致的;所有身體問題的調理都要靠通暢氣血、補足氣血來實現。
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發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養生注重經絡暢通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氣血順暢運行,不出現逆轉呢?
這個就得從經絡來說了。我們知道,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
經絡在人體像個互聯網。經脈深藏在人體內,把持著各個臟腑的家政大權;絡脈是經脈上的細小分支,彼此通聯直達體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儼然像個龐大的互聯網。
穴位是網上的一個個站點,氣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機車,永遠高掛「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醫生來兼任網管了。
養生重視臟腑平衡
五臟六腑絕對是人體的硬體。臟腑有陰陽之分,五臟屬里,故為陰六腑屬表,故為陽。
五臟是指心、肺、脾、肝、腎。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的共同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臟六腑之間的各種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以保持著人體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通常情況下,即使發生疾病,機體本身也能充分應付。當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機體自行治癒,有些病還是要靠葯物、手術、心理等手段來治療。
多數情況,外源性病因及葯物在疾病發生與治療的過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卻是人體自身。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體內正氣充足,邪氣就不會破壞體內的陰陽平衡。
五臟六腑都需要氣血的滋養,經絡的暢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氣血則有賴於健康的五臟來提供。所以說健康的根本在氣血,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氣血充足、經絡疏通、臟腑平衡。
⑥ 什麼是養生
概述:
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來對身體做保養,預防疾病,增強自己體質,從而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養生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既可以從飲食上面做調理,比如說喝養生茶,也可以做養生的運動,比如說,健走,慢跑和打太極拳。
養生的目的:
養生是為了身體更加健康,讓皮膚和身體器官的狀態更好,養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年益壽,年輕人來說,養生可以讓自己的智力,體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包括生殖能力都會提高,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體型,都會存在顯著變化,通過養生能夠讓自己手腳勤快,避免出現發育不良等狀況。
每個季節的養生:
每年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時也是養生的最好時機,應該來對肝臟做養護,這時候可以經常的喝清淡的湯,能夠有效的補充身體元氣。在進入夏天炎熱的季節,使人身體出汗很多,這樣各種營養物質也被大量的消耗,很容易感覺到身體疲倦和口渴,這時候可以採取虛則補氣的原則,保證正確的飲食配合每天的身體鍛煉。在進入秋季,天氣變得乾燥,在這時飲食方面要注意潤燥,同時還要選擇慢跑作為自己鍛煉的方法。在進入冬季之後,天氣會變得很冷,這時候抗病能力也會變得虛弱,可以做溫補的湯汁,經常的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