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中醫怎麼養生

中醫怎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2-02-21 09:21:33

① 中醫如何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各種中醫方法進行養生,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 歷代中醫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綜合和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3、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4、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2、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3、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4、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5、食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

② 中醫該如何養生

一年四季的氣候輪換,自然狀況改變之下,人們的生理狀況也會受影響。在不同的時節,我們需要攝取不同的養分來補充身體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單也要跟著換不停。中醫認為世界事物並非獨立分離的,而是處於相互和諧狀態。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及規律有獨特的見解;他們以一個整體觀來認識世界,更創立陰陽、五行理論去解釋各種復雜現象。而人類是一個有機整體,屬於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環境氣候所影響,相應地也會根據需要,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舉例如不同季節,身體脈搏現象,包括節奏、速度、搏動量、張力方面都有轉變。春天偏向弦脈,脈管張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脈,脈勢盛大驟來驟去;秋天偏向浮脈,手指輕按皮膚表面即能清楚觸到搏動;冬天偏向沉脈,輕按不明顯,要重按才能感到脈動起伏。一般在辨症時,中醫師都會考慮到這些因素。另外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有季節性;春天好發溫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凍傷。由此,我們需要作出不同的飲食調整。

③ 中醫如何養生好

您好
人,從本質上說,只有三樣東西:精、氣、神;養生,從根本上說,只有也只需養精、養氣、養神。把握住「精氣神」的養生,是最本質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養生。養精是養生的基礎,養氣是養生的路徑,養神是養生的關鍵;只有精氣神一起養。
那中國古話又講,「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而「人補不及天補」。什麼意思呢?葯補、食補是人補,睡眠是天補。就是說,一個傷了身體的人,通過吃葯來補身體,還不如吃有營養的食物補效果好,吃有營養的食物又不如通過睡眠補的效果好。人補的效果永遠都不如天補的效果來得快、來的明顯。所以,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身體健健康康,那麼,怎樣才能讓身體健健康康呢?第一條就必須做到「早睡早起」。做不到這一條,身體健康免談。
假若一個人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往往會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肌肉酸痛,甚感疲勞。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這時候就是天天營養品,天天鍛煉身體,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④ 中醫怎麼養生其具體是怎麼認識的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

⑤ 中醫如何進行養生

我母親就是中醫,平時的衣食住行的確是有一點講究。

首先是睡眠,晚上不得晚於11點鍾睡覺。因為中醫上所說的子午流注就是說,晚上11點至凌晨一點,是腎經正旺的時候,此時若不睡覺,會使寒氣入體,造成五臟不調,而此時睡覺,可以補腎固本,有利於第二天陽氣的萌發。

其次是在吃上面,講究少食多餐,要早上吃的好,中午吃的飽,晚上吃的少。早飯往往是五穀粉,配上雞蛋,和牛肉乾;午飯是兩素一葷配上補的湯;晚飯是白煮蔬菜加上粥。因為白米飯其實是生濕的,所以並不一定要餐餐都吃,可以每周吃4-5次五穀雜糧粉,可以調養脾胃,減少濕氣。而晚飯吃粥則是養胃,方便於晚上的睡覺。每餐大致都吃八分飽,飯間配上兩頓水果,睡覺前一小時配上一杯牛奶,這樣人每天所需的營養大致都齊備了。

然後就是每天的一些養生小行為。六點多起床,打一套養生拳,然後八點左右開飯,此時也正好是胃經當令的時候,可以方便營養的吸收。中午正熱的時候洗個澡,然後泡腳,泡腳用艾草,生薑和藏紅花,可以有效的祛寒活血,泡腳完畢後用艾條灸關元穴,三陰交和神闕穴,常灸這幾個大穴可包百病不生。

大致就是這樣了,還有一些繁文縟節的實在是打不動了。

⑥ 如何用中醫養生

夏季天氣炎熱,氣候乾燥且晝長夜短,中華傳統中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中醫專家認為,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中醫所講的「心」指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及心理精神因素。
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產生煩躁情緒,此時心理養生不容忽視,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愉悅心情,有益於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緩新陳代謝、減輕燥熱感。抑鬱煩躁時,不妨聽舒緩音樂,室內的裝飾也應採用淺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緒。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心神的寧靜。因此,夏季應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的午睡以補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午睡一般應在午餐後15~30分鍾,由於坐著睡和趴著睡都不利於消除疲勞,因此午睡應以卧姿為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為宜),臨睡前也不宜飲用酒、咖啡、濃茶等。
夏季運動量過大容易損傷心陰,應以運動後出少許汗為宜。

⑦ 中醫如何養生

在中國,養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醫家等。由於對宇宙自然生命的認識有所差異,各養生流派的理論觀點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側重,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先賢聖人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了精神情志(神)對於軀體臟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養生理論有一個共識:重視心神呵護、德行修養。



養生雖然應該形神俱養兼調,但養神、安神始終是養生第一要務。飲食清淡、進補、服食保健品、運動鍛煉等是養「形」,生命藉由軀體形態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進。不合格舵手駕駛的船一定是搖搖晃晃的,坐著會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機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懷揣一顆躁動、功利、急切、迷茫的「聰明心」所進行的一切養形活動,不是真正的養生,基本是瞎掰。

⑧ 中醫日常養生該怎麼做

1.修身養性 中醫理論認為,想要健康長壽需要修身養性,也就是在生活中,要修煉自己的氣性。比如說平日里要學會排出各種的妄念,多說好話,別總是說人的是非。平日里遇事待人要和氣...
2.適當運動 平日里有堅持運動的人,往往身體會比較健朗,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適當的運動能夠促進...
3.學會靜神 靜神養生可是中醫養生最為常見的法子之一,平日里保持神氣清靜有助平衡心理,保養...
4.注意飲食 飲食是人體補充營養最重要的途徑,中醫理論表示,合理的飲食有助調養自身的精氣...

⑨ 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這門古老的醫學很是奧妙。「醫」「卜」「星」「相」(醫:看病,診療;卜:占卜,算卦;星:天文;相:看相。)相通,不分家。這四個領域都與《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易經》中這樣詮釋「吉」「凶」:順應為吉,逆反為凶。
醫道相通,道法自然,順應四時即為養生。
自然界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氣血的運行與自然界四時的變化規律是相呼應的。
年輕時就能明白養生的道理為最好,對往後的人生大有益處。
總體來說,能到以下幾點對我們的身心安康是有幫助的:
提升個人涵養,便可以平和豁達的心境待人處事(中醫講內傷七情致病);
飲食上食用時令瓜果蔬菜,葷素搭配適當,切忌過飽過飢(節戒飲食乃去病之良方);
房勞適度,避免過早過多耗損精氣(精氣神猶如油燈中的油,打算燃得久長一些,就需節省);
體育鍛煉方面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把握好度。
中醫博大精深,以上僅是我對養生的一點粗淺認知,也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閱讀全文

與中醫怎麼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
2017年鎮保退休工資 瀏覽:497
體檢後去哪裡換證 瀏覽:926
企業退休金計時公式 瀏覽:115
補充養老保險交多少劃算 瀏覽:570
護士什麼時候有養老金 瀏覽:540
養老保險每年都在漲 瀏覽:94
老人熱敷溫度以多少攝氏度為宜 瀏覽:817
平仄老年大學七絕 瀏覽:323
為什麼老人拚命幹活 瀏覽:890
孝敬感悟作文 瀏覽:422
老年人互粉 瀏覽:980
四歲體檢有包莖怎麼辦 瀏覽:626
老年大學周六日上課嗎 瀏覽:989
牛肉如何做才嫩老人孩子也能吃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