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類的遺傳基因有百分之多少能傳給後代
遺傳 (heredity) 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 heredity: The genetic transmission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parent to offspring. 遺傳 父母的基因特徵傳給子女。 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例如,父親是色盲,女兒視覺正常,但她由父親得到色盲基因,並有一半機會將此基因傳給他的孩子,使顯現色盲性狀。故從性狀來看,父親有色盲性狀,而女兒沒有,但從基因的連續性來看,代代相傳,因而認為色盲是遺傳的。遺傳對於優生優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為什麼會出現遺傳這種奧妙的現象呢?19世紀末,科學家才在人體細胞的細胞核內發現了一種形態、數目、大小恆定的物質。這種物質甚至用最精密的顯微鏡也觀察不到,只有在細胞分裂時,通過某種特定的染色法,才能使它顯形,因此取名為「染色體」。 人們發現,不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和形態各不相同,而在同一種生物中,染色體的數目及形狀則是不變的,於是有了子女像父母的遺傳現象。在總數為46條的染色體中,有44條是男女都一樣的,被人們稱為常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為「 XY」,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人體染色體的數量,不管在身體哪個部位的細胞里都是成雙成對的存在的,即23對46條染色體,可是惟獨在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里,卻只剩下23條,而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成新的生命——受精卵時,則又恢復為46條。可見在這46條染色體中肯定有23條是來自父親,另外23條則來自母親,也就是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既攜帶有父親的遺傳信息,又攜帶有母親的遺傳信息。所有這些,共同控制著胎兒的特徵,等到胎兒長大成人,生成精子或卵子時,染色體仍然要對半減少。如此循環往復,來自雙親的各種特徵才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使人類代代復制著與自己相似的後代。 那麼,染色體又是怎麼實現遺傳的呢?染色體靠的是它所攜帶的遺傳因子,也就是「基因」,基因是貯藏遺傳信息的地方,一個基因往往攜帶著祖輩一種或幾種遺傳信息,同時又決定著後代的一種或幾種性狀的特徵。基因是一種比染色體小許多倍的微小的物質,即使在光學顯微鏡下也不可能看到。它們按順序排列在染色體上。由染色體將它們帶入人體細胞。每條染色體都是由上千個基因組成的。 人之初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經過不斷的分裂增殖發育而成的,在這個受精卵里蘊涵著父母的無數個遺傳基因。詳盡設定了後代的容貌、生理、性格、體質,甚至於某種遺傳病,子女就是按照這些特徵發育成長的。於是就出現了孩子在某個地方像父親,某個地方像母親的情況。 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在一對基因中只有一個是顯性基因,其後代的相貌和特徵就能表現出來。而隱性基因則只有當成對基因中的兩個基因同時存在時,其特徵才能表現出來,以人的相貌特徵為例,在胚胎形成時,胎兒要分別接受父親和母親的同等基因,假如孩子從父親的基因里繼承了卷發,又從母親的基因里繼承了直發,但是他最後卻長了一頭直發,這是因為,在遺傳時直發是顯性,卷發是隱性,因此表現為直發。然而,在這個孩子的染色體中仍存在卷發的隱性基因,在他長大成人後,如果他的妻子和他一樣,體內也存在卷發的隱性基因,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有一頭卷發,表現出隔代遺傳的現象。這就是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的區別。 基因還具有穩定性和變異性。穩定性是指基因能夠自我復制,使後代基因保持祖先的樣子。變異性是說基因在某種因素的刺激下能夠發生變化。如日本人在20世紀40年代一般因遺傳緣故,個子較矮小,到60年代之後,日本人注意營養,每日喝奶,又加強鍛煉,其後代個子普遍增高,這就是遺傳基因向好的方向變異。
⑵ 子女繼承母體基因的比例是多少
人是有性生殖,生命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是由精子與卵細胞組成內,分別攜帶了容來自父與母一半的基因。無論子女的性別,都繼承了父母各一半的基因,只不過在組合的時候,因為顯性基因跟隱性基因的不同,突顯出來的性狀會有所不同。顯性+顯性=顯性,顯性+隱性=顯性,其中隱性基因不表現,但是會被攜帶,可通過生殖繼續遺傳;隱性+隱性=隱性
比如,雙眼皮是顯性性狀。父母都雙眼皮,子女可能雙眼皮,也可能單眼皮,因為如果父母都是顯性基因,那麼就都是雙眼皮,如其中一方攜帶單眼皮基因,性狀表現為雙眼皮,那麼子女仍舊都是雙眼皮。但如果雙方各攜帶一單眼皮基因,子女就可能出現單、雙的不同狀況。如果雙方一雙眼皮,一單眼皮,子女依舊有單有雙。如果雙方都是單眼皮,那子女就都是單眼皮
⑶ 孩子基因遺傳父母比例
遺傳基因能決定胎兒鼻子的形狀和大小、眼睛的距離、嘴唇的薄厚、臉型、膚色以及胸的曲線、腿的長度、臀部尺寸等。人的外部特徵不僅能從父母那裡遺傳,還可以從祖父母那裡遺傳。胎兒從父母那兒遺傳相貌、身高、智力、性格的比例有以下的說法:
身高是母親的遺傳大
在營養狀況下的前提下,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媽媽的身高尤其關鍵。媽媽長得高,孩子也大多長得比較高。
智力是母親的遺傳大
智力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到環境、營養、教育等後天因素的影響。據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佔50%-60%,就遺傳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佔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親的遺傳大
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後影響。比較而言,爸爸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愛的作用對女兒的影響更大。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專家提出,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
⑷ 長壽和遺傳基因有關系嗎
壽命長短取決於基因是不嚴謹的,它取決於多種因素,遺傳基因只是決定壽命的因素之一。
人的壽命長短(除天災人禍外)主要是由遺傳基因、生活方式、醫療條件等因素決定的。
遺傳基因是先天因素,如果一個人有家族病史、基因缺陷或有嚴重遺傳疾病,那麼此人後天發病概率也會高一些;如果一個人家族有長壽史,那麼此人的長壽概率就會比一般人高一些。
生活方式決定一個人後天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醫療條件等。
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夠使人身體呈年輕態,延緩衰老。而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使人的身體加速老化,多病早衰。
醫療條件的好壞,影響著疾病治療過程與結果,好的醫療條件對壽命長短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總之,壽命的長短取決於多方面,而不僅僅是基因。
⑸ 子女占父母遺傳的比例是多少
一、絕對遺傳
膚色: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父母「中和」色的自然法則。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麼,在胚胎時「平均」後大部分會給子女一個不白不黑的「中性」膚色,但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況發生。
下顎:是不容「商量」的顯性遺傳,「像」得讓你無可奈何。比如即使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們常毫無例外地長著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離奇。
雙眼皮:也屬「絕對」性遺傳。有趣的是,父親的雙眼皮,大多數會留給子女們,有些兒童出生時是單眼皮,到長大後又「補」上像他父親那樣的雙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樑、長睫毛,都是五官遺傳時從父母那裡最能得到的特徵性遺傳。
二、有半數以上概率的遺傳
身高:只有30%的主動權握在你的手裡,因為決定身高的因素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假若父母雙方個頭不高,那隻剩30%的後天身高因素,也決定了你力求長個的嘗試不會有明顯效果。
肥胖:會使子女們有53%的機會成為大胖子,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這說明,胖與不胖,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自己體態勻稱。
禿頭: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讓禿頭只傳給男子。比如,父親是禿頭,遺傳給兒子概率則有50%,就連母親的父親,也會將自己禿頭的25%的概率留給外孫們。這種傳男不傳女的性別遺傳傾向,讓男士們無可奈何。
青春痘:這個讓少男少女耿耿於懷的容顏症,居然也與遺傳有關。因為父母雙方若患過青春痘,子女們的患病率將比無家庭史者高出20倍。
三、概率不高的遺傳
白頭發:屬於概率較低的隱性遺傳,因此不必過分擔心父母的少白頭,會在孩子的頭頂上如法炮製。
四、後天可塑的遺傳
聲音:通常男孩的聲音大小、高低像父親,女孩像母親。但是,這種由父母生理解剖結構的遺傳所影響的音質如果不美,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發音訓練而改變。這使某些聲音條件並不優越的人,可以通過科學、刻苦的練習而圓一個甜美嗓音的夢。
腿型:酷似父母的那雙脂肪堆積的腿,完全可以通過充分的鍛煉而塑造為修長健壯的腿。倒是那雙腿若因遺傳而顯得過長或太短時,就無法再塑,只有聽任自然了。
⑹ 人的身高遺傳佔多少比例
資料: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據統計,人體的成年身高70%~75%取決於遺傳因素,只有25%~30%取決於營養、鍛煉等環境條件。一般父母高時,子女也高;父母矮時,子女也矮。上海醫科大學採用身高中親值(即1/2的父母身高之和)與子女各年齡時的身高作相關分析,發現父母與子女身高的有相關隨年齡上升的趨勢,提示遺傳因素越是在接近個體的成熟階段,表現得越充分,這種現象稱為生長發育的家族聚集性。據此,兒童成年身高可根據中親值,結合兒童年當時的身高、年齡和骨齡等進行預測。 ----據觀察,矮身材父母所生子女的身高超過父母者的比例比較大,高身材父母所生子女的身高超過父母者的比例相對較小。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身材矮小的父母,其子女卻不矮。一些身材高大 的父母,其子女卻不高的情況。
⑺ 遺傳基因的比例
在形成受精卵的時候,精子只進去了一個頭部,也就是只有遺傳物質,而卵細胞則還含有細胞器等物質,細胞器和細胞質基質中也含有小部分的遺傳物質
⑻ 長壽因素中,DNA的遺傳比例是多少
遺傳對壽命的影響約佔15-25%,生活習慣因素還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
⑼ 長相遺傳基因父母各佔多少
爸爸媽媽是怎樣把基因遺傳給孩子的?
其實用膝蓋都能想到答案:精子和卵子。只不過,有些細節大家有必要知道。
首先,人體細胞的細胞核里,有46條染色體,它們成對存在,組成23對。我們的基因(2~3萬個)就分布在這些染色體上,各司其職。
圖為23對染色體,其中第23對XY染色體為決定性別的染色體,XY代表男性,女性是XX。
造娃的時候,爸爸的精子里有23條染色體,媽媽的卵子里也有23條染色體,當它們成功結合,就會組成23對全新的染色體,也就是一套全新的基因組,孕育新生命。
所以說,孩子的基因有50%來自爸爸,50%來自媽媽。
這就決定了孩子必然會遺傳到爸媽身上的很多特徵,無論長相、性格、愛好,還是過敏、近視、生什麼病……等等。
【和爸媽/孩子一起測基因,並建立自己的家族基因樹,你就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哪些特質來自爸爸,哪些來自媽媽,或者,你和另一半分別遺傳了哪些基因給孩子】
不過有一點必須知道:父母會把哪些基因遺傳給孩子,純粹是隨機的,就連孩子的性格也是隨機的。
所以大多數時候,遺傳是個概率性問題。
再好的家族基因,能不能代代傳承,也只能靠運氣了。
但是盡管如此,遺傳依然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遺傳規律,我們可以提前預測爸媽誰的基因更有可能遺傳給孩子。不過,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爸媽的哪些外貌特徵,最容易遺傳給孩子?
很多外貌特徵的遺傳,都可以用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的規律來預判。
對於顯性遺傳的特徵,只要父母當中的一個人有,孩子就有很大可能遺傳;對於隱性遺傳的特徵,父母兩個人都有的話,孩子100%會有。
| 大眼睛/小眼睛
大眼睛是顯性遺傳,小眼睛是隱性遺傳。
爸媽有一個是大眼睛,孩子大概率也是大眼睛;爸媽都是小眼睛,孩子一定小眼睛。
如果爸媽都是大眼睛,孩子也有可能是小眼睛,因為爸媽也可能同時帶著小眼睛的隱性基因並且遺傳給孩子。(以下全部同理)
| 單眼皮/雙眼皮
雙眼皮是顯性遺傳,單眼皮是隱性遺傳。
只要爸媽有一個雙眼皮,孩子很大可能是雙眼皮。有些孩子的雙眼皮,會成年後才會顯現出來,所以不要著急哦~
| 睫毛的長短
長睫毛是顯性遺傳,短睫毛是隱性遺傳。
爸媽只要一人有長睫毛,孩子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鼻樑高矮、鼻孔大小
一般高鼻樑、大鼻孔,都屬於顯性遺傳。
爸媽當中有一個高鼻樑,孩子大概率也有。就算小時候矮鼻子,將來早晚都會長成高鼻樑~
| 耳朵大小
大耳朵是顯性遺傳,小耳朵是隱性遺傳。
爸媽有一個人是大耳朵,孩子大概率也是大耳朵。
| 下巴大小
大下巴是不容「商量」的顯性遺傳。
爸媽只要有一個長著很突出的大下巴,子女毫無例外都會遺傳一樣的下巴。
| 眼睛顏色
深色(黑/棕)是顯性遺傳,淺色是隱性遺傳。
所以黑眼睛的中國人和藍眼睛的外國人結婚,不太可能生個藍眼睛的寶寶!
| 皮膚顏色
孩子的膚色會是爸媽膚色的「平均」
爸媽皮膚白,孩子皮膚也會白;爸媽一黑一白,寶寶一般都是中間色。
*劉燁的兒子諾一,集合了爸媽的長睫毛、大眼睛、高鼻樑
根據上面這些,你可以推測未出生的孩子大概率會遺傳誰的眼睛、鼻子啦。
但准爸媽們最關心的,主要還是寶寶出生時會不會健健康康。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說說關於健康的遺傳。
因為遺傳有時候會把爸媽基因里的健康「炸彈」,帶給寶寶。
⑽ 父母中,誰的壽命對後代有影響長壽基因有哪些
1.眼睛形狀:父母的眼睛形狀對孩子的影響顯而易見.對於孩子來講,眼形、眼睛的大小是遺傳自父母的,而且大眼睛相對小眼睛而言是顯性遺傳.只要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雙眼皮:一般來講,單眼皮與雙眼皮的人結婚,孩子極有可能是雙眼皮.所以,一些孩子出生時是單眼皮,成年後又會「補」上像父親那樣的雙眼皮.據統計,在嬰幼兒中雙眼皮的比例不過才20%,中學生是40%,大學生大約佔到50%.但如果父母都是單眼皮,一般孩子也會是單眼皮. 眼球顏色:在眼球顏色方面,黑色等深顏色相對於淺顏色而言是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如果你羨慕藍眼球,選擇了一個藍眼球人做了愛人,但因為你是黑眼球,所生的孩子不會是藍眼球. 睫毛:長睫毛也是顯性遺傳的.父母雙方只要有一個人擁有動人的長睫毛,孩子遺傳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2.鼻子一般來講,鼻子大、高而鼻孔寬的人呈顯性遺傳.父母雙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樑,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鼻子的遺傳基因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也就是說,小時候矮鼻子的人,長到成年時期還有變成高鼻子的可能. 3.壽命壽命是有遺傳基礎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員個個長壽,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壽命的長短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長壽的先例,那麼你的孩子長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最有說服力的是對同卵雙生子的調查.資料統計,60-75歲死去的雙胞胎,男性雙胞胎死亡的時間平均相差4年,女性雙胞胎僅差2年.不過,壽命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著人的壽命. 4.身高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決於遺傳,後天因素的影響只佔到30%.一般來講,如果父母身材較高,孩子身材高的機會為3,矮的機會為1,身材偏矮則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較高,一人較低,就取決於其他因素. 5.胖瘦人的體形有一定的遺傳性.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吃同樣的食物,有著同樣的運動量,但有些人體形正常,有些人卻偏胖或偏瘦.研究認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代謝率,通常代謝率較低的人就容易長胖,這是由於體形遺傳因素而決定的.如果父母體形屬於容易長胖的那種類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這樣的孩子在出生後,喂養上要注意營養平衡,不要吃得過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50%-60%.另外,也有些說法,認為母親在孩子體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較大,也就是說孩子不論性別如何,都比較像母親. 6.膚色膚色在遺傳時往往不偏不倚,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著「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給孩子打著父母「綜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對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個人較黑,一個人較白,那麼在胚胎時「平均」後,便給孩子形成一個不黑不白的中性膚色.因此,黃種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黃種人的膚色.一個非洲的留學生找了個膚色偏黑的中國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膚也很黑. 7.耳朵耳朵的形狀是遺傳的,而且大耳朵是顯性遺傳,小耳朵是隱性遺傳.父母雙方只要一個人是大耳朵,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也是一對大耳朵. 8.下顎絕對是顯性遺傳,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會長成相似的下巴,這種特徵表現得非常明顯. 9.聲音孩子的聲音通常都會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會比長相、形體更甚.如果父親笑聲爽朗,母親又是個大嗓門,很難想像孩子會細聲細氣.通常,兒子的聲音與父親很接近,女兒的聲音則很像母親. 聲音的高低、音量、音質等各方面,不僅與喉頭有關,還要由鼻的大小、張口的大小、舌的長短、顏面的骨骼等各因素綜合決定.而且,這些方面無不遺傳父母的基因,所以聲音遺傳是不奇怪的.但是,這種由父母生理解剖結構所影響的音質如果不美,大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發音訓練而改變.因此,某些聲音條件並不優越的人,通過後天的發音訓練會發生聲音改變.這樣,就可以使某些聲音條件並不優越的人,通過科學刻苦的練習圓一個擁有甜美圓潤嗓音的夢. 10.智力雖然智力不完全由遺傳因素所決定,但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人的智力取決於遺傳、環境兩方面的因素.一般認為,遺傳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環境則決定了另外40%.有人長期研究過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從中發現這些孩子長大後一直保持優秀的才智,他們的孩子的智商平均為128分,遠遠超過一般孩子的水平.而那些精神缺陷者,他們的孩子當中有59%的人有精神缺陷或智力遲鈍. 在智力遺傳中,不僅包括智商,還包括情商.所謂的情商,是指人的個性、脾氣、處事能力、交際能力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在處事能力、交際能力方面像爸爸,而另外一些方面,如個性、脾氣與母親很相像. 另外,孩子的智力與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智力的實際表現還要受後天的極大影響,因此我們提倡早教.從胎兒開始,腦細胞發育的第一高峰出現在10-18周,第二高峰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3-6個月.如果期望孩子智力發育好,就要在第一高峰期即孕期注意攝取營養,在第二高峰期注意進行母乳喂養,這樣就會使孩子的智力很好地發育. 11.父母天賦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在某些方面的天賦都有可能遺傳給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潛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種天賦在周圍環境影響下,如果適當地進行開發,就可以使孩子在這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自古以來,出現了許多高智能結構的家族,如音樂家巴赫、莫扎特和韋伯家族中,幾代人中都有諸多的音樂家出現.還有,我國南北朝時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桓之、孫子祖皓都是機械發明家,也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這種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現象,恰恰說明了先天和後天因素對才藝天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