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國壽命最長的孫權,為何沒能統一天下反倒亡國呢
三國壽命最長的孫權,為何沒能統一天下反倒亡國?三國時期,東吳是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在曹操、劉備相繼去世後,孫權還執掌吳國長達了30年。歷史上曹操的實力是最強的,孫權和劉備的實力是差不多的,沒了曹操、劉備孫權非但沒能完成統一,還讓東吳也最終亡了國,這是為何呢?
屬於地方割據政權的吳國,孫權也忝為帝王。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孫權也難逃這樣的厄運。三國一統,天命不在魏蜀吳三國,而在晉。一切的一切自有它的歷史規律。
⑵ 三國歷史上誰活的壽命最長
張臶復,105歲。
張臶(公元制136年-公元240年),字子明。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隱士,張臶生活的年代從東漢一直到曹魏齊王時期,受到朝廷多次徵召,一直迴避,不願做官。他活了一百零五歲,是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
因為史書中的相關記載,張臶被認為是一位古琴音樂家。例如周慶雲的《琴史補》中,張臶就被列為琴人之一。但他的作品並未流傳下來。
(2)孫權最長壽命多少擴展閱讀
公元236年,魏明帝詔書說:「張掖郡黑河的洶涌波濤中出現了寶石背負的圖像,圖像畫的是一隻靈龜,青色的質地,素色的文路,又畫有麟鳳龍馬,形狀鮮明,文字宣告天命,粲然可觀,意義著明。
太史令高堂隆上告朝廷說:」這種寶物的顯示是古代聖明皇帝所沒有蒙受過的,實在是大魏的吉祥命運,東序的罕見之寶」。任縣縣令將詔書帶去詢問張臶。
張臶對縣令說:「神明只預言未來,而不追述以往。漢朝滅亡已久,曹魏已得天下,這塊寶石今天的變異,只是將來之吉祥的徵兆。」後來司馬氏果然取代了曹魏。
參考資料
網路-張臶
⑶ 三國曹操劉備孫權誰先死 誰的壽命最長
曹操公元220年正月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劉備在223年4月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孫權於252年4月病逝,享年七十歲。
⑷ 孫權活了多少歲
1、孫權享年71歲(182年-252年5月21日)。
2、人物簡介: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襲取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⑸ 三國中誰的壽命最長
黃忠啊
看分析
馬超[字:孟起][終屬:蜀漢]
生卒:176-222(47歲)
性別 男
籍貫 [雍州]扶風茂陵 [今陝西興平]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驃騎將軍 犛鄉侯 謚曰威侯
黃忠[字:漢升][終屬:蜀漢]
生卒:148-220(73歲)
性別 男
籍貫 [荊州]南陽 [今河南南陽]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後將軍 謚曰剛侯
趙雲[字:子龍][終屬:蜀漢]
生卒:?-229
性別 男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長八尺 姿顏雄偉
官至 鎮東將軍 永昌亭侯 謚曰順平侯
關羽[字:雲長][終屬:蜀漢]
生卒:?-219
性別 男
籍貫 [並州]河東解縣 [今山西運城]
容貌 美須髯
官至 前將軍 漢壽亭侯 謚曰壯繆
張飛[字:翼德][終屬:蜀漢]
生卒:?-221
性別 男
籍貫 [冀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車騎將軍 謚曰桓
我再就三國之中的內容,分析一下趙關張的年齡.
因為正史沒有趙雲相關的生卒記錄,只好根據《三國演義》來做推斷。
先看歷史年鑒:東漢-公元25-220;魏-220-265;蜀漢-221-263;吳-222-280。
1:(演義的年齡) 趙雲是在蜀漢建興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漢建興4年,趙雲力戰五將就有「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的詩句,鄧芝還祝賀說:「將軍壽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即使按這時趙雲七十歲來算,他應該壽七十二而終的。由此倒推趙雲應該出生於公元157年。而劉備生於公元161年,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那麼趙雲應該比劉備大4歲,比諸葛亮大24歲。
2:(實際的年齡)但趙雲在《三國演義》里出場時卻是一位少年將軍,有地方史書說他15歲從軍, 趙雲出道於黃巾起義,也就是184年,由此時趙雲15歲(當地民間傳說)算趙雲應該出生於169年,到229年去世的話趙雲(169-229)應該是60壽終。191年幫助公孫瓚時趙雲21歲,比劉備小8歲,比諸葛亮大12歲。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是三國歷史上較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曹操北征烏恆,消滅了袁氏殘余,基本統一了北方,繼而醞釀南征,赤壁大戰在即。下面是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提供一些重要的「三國」人物在這一年的年齡。
按年齡排序:劉表66歲,賈詡61歲,孔融55歲,曹操53歲,張昭52歲,荀攸51歲,劉備47歲,荀彧45歲,曹仁40歲,張遼39歲,郭嘉38歲,魯肅36歲,李典34歲,周瑜33歲,楊修33歲,馬超32歲,呂蒙30歲,龐統29歲,司馬懿29歲,漢獻帝劉協27歲,諸葛亮27歲,孫權26歲,陸遜25歲,曹丕21歲,馬謖18歲,曹植16歲,鄧艾11歲,姜維6歲,魏明帝曹睿2歲,劉禪1歲。
遺憾的是,像關羽、張飛、趙雲等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歷史沒有記載下來他們的年齡,這也許成了永久之迷。
但根據一些資料可推測一下他們大致的年齡:
劉、關、張的年齡應該是劉備最大,關羽第二,張飛第三。關羽是死於公元219年,按演義上寫的是58歲,那麼關羽在公元207年的年齡應是46歲(合理)。
張飛是死於公元221年,按演義上寫的是55歲,那麼張飛在公元207年的年齡應是41歲(也合理)。
最難推測的是趙雲的年齡,趙雲是死於公元229年,演義上沒有寫趙死亡時的年齡,但演義上說他年登70還在參加北伐,就算他70歲死亡,那麼趙雲在公元207年的年齡至少是48歲,比劉備還大一歲。但演義上還描述了關羽說的一句話是: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趙雲的年齡應小於關羽,也就是說趙雲不可能活到70歲,更不用說70歲還在參加北伐,但也不可能死的太早(小於60歲),60歲時可能參加北伐,推測趙的死亡年齡應在63--67歲之間,那麼趙雲在公元207年的年齡應在41--45歲之間。
最難推測的是趙雲的年齡,趙雲是死於公元229年,演義上沒有寫趙死亡時的年齡,但演義上說他年登70還在參加北伐,就算他70歲死亡,那麼趙雲在公元207年的年齡至少是48歲,比劉備還大一歲。但演義上還描述了關羽說的一句話是: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趙雲的年齡應小於關羽,也就是說趙雲不可能活到70歲,更不用說70歲還在參加北伐,但也不可能死的太早(小於60歲),60歲時可能參加北伐,推測趙的死亡年齡應在63--67歲之間,那麼趙雲在公元207年的年齡應在41--45歲之間。
⑹ 劉備 孫權 曹操 的壽命問題
這和東吳的優良水土有關,也和東吳所奉行的守而不攻的策略相關.
⑺ 三國里的那個皇帝壽命最長啊
三國里的皇帝孫權壽命最長。孫權在公元229年登基稱帝,而他活到了七十一歲,成為三國時期君主中壽命最長的人。
⑻ 三國時期壽命最長的前10名
1.左慈(134歲)
2.呂岱(96)
3.司馬孚(93)
4.廖化(83)
5.丁奉(82)
7.王朗(76)
8.黃忠(75)
9.司馬懿(73)
10.孫權(71)
⑼ 三國中壽命最長的國君是孫權,最後滅亡的又是吳國,其奧妙何在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分別有魏、吳、蜀三個國家,當時的各國領導人有曹操、孫權、劉備三位。其中孫權的壽命最長,他統領的吳國也是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國家,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魏、蜀、吳三國版圖對比
筆者今天斗膽為大家分析如下。
這是吳國最終難逃被滅亡結局的根本原因。後來強大的晉國來犯時,當時吳國末代星帝孫皓,反綁自己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至此吳國被晉所滅。
總之,孫權及吳國的前期,領導有方、國策正確、政局穩定、國力強盛,是其壽命長於其他兩國的原因所在。
我們應該學習孫權的為人之道、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也要吸取他後期猜忌心重、行事優柔寡斷,導致政局混亂、晚節不保的經驗教訓。
⑽ 三國各人物的壽命是多少
曹操66歲,劉備63歲,孫權71歲,孫策26歲,周瑜36歲。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2、劉備
劉備(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3、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4、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
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5、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