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重病怎麼預防

老年人重病怎麼預防

發布時間:2025-09-20 07:20:31

A. 年齡大了,就容易犯心腦血管疾病,該怎樣預防

(1)非葯物治療

不論是否接受葯物治療,每位高血壓患者均需接受非葯物治療即生活方式的改善,對於某些輕症患者醫生會建議首先進行非葯物治療一段時間看能否降低血壓。主要包括:限制食鹽(< 6克/天),減輕與控制體重,戒煙,低脂飲食,限制飲酒,經常活動,調整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睡眠,避免情緒波動及過度勞累。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①限鹽。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中鹽攝入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鹽量不得超過6克,這里的6克不僅指食鹽,還包括味精、醬油等含鹽調料和食品中的鹽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限鹽勺」來幫助我們控制攝鹽量,沒有「限鹽勺」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參考一啤酒瓶蓋的鹽量大概是2克的辦法控鹽,還可以採用在原來用鹽量的基礎上減少1/3—1/2的辦法。
②控制體重
體重指數(BMI)的計算方法為:
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
BMI≥25 為超重,BMI≥27為肥胖。
③攝入食品的「宜」與「忌」
a.碳水化合物
適宜——米飯、粥、麵食類、芋類、軟豆類。
應忌——番薯(產生腹氣的食品)、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b.蛋白質
適宜——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豬瘦肉、魚)、蛋、牛奶和牛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黃豆粉、豆腐絲等)。
應忌——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無鱗魚等)、肉類加工品(香腸等)。
c.脂肪類
適宜——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漬沙丁魚
d.維生素、礦物質
適宜——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等),水果類(蘋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類、菌類。
應忌——纖維硬的蔬菜(竹筍、玉米)、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蔥、香菜類)。
④限酒、戒煙。
⑤適量運動可提高心血管系統性能,使血管的舒縮運動趨向正常化,並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濃度。競爭性或使用爆發力的運動,如舉重,會使血壓升高,而輕、中度以鍛煉耐力為目標的有氧代謝運動不但不會升血壓,反而有利於血壓下降。這些運動首推快步走路,也可選擇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繩、爬山等。
堅持「三、五、七」。三指3公里, 30分鍾以上,一次走完最好,兩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運動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運動就是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最為理想;七指運動劑量達到中等量運動,中等量運動是指運動中的心率達到(170-年齡)次/分。比如,65歲運動時的心率=170-65=105次/分。運動前做准備活動,運動結束後用10分鍾放鬆。運動剛結束時計數的脈率(等於心率)比運動中的心率慢10%。運動結束即刻計數15秒內的脈搏跳動數乘以4為每分鍾的脈率或心率,加上該數的10%即為運動中的心率。例如,運動結束即刻15秒內脈率為30,30×4=120, 120+120×10%=120+12=132次/分。
葯物治療。
二 、高血糖的防治
1、什麼是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濃度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是提供人們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當進食以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升高,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降低,使之維持在一個正常范圍內。同時進入細胞的葡萄糖經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為人們活動提供能量。糖尿病是由於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而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表現為血糖濃度升高及糖尿。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復雜,但歸根到底則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因此,在B細胞產生胰島素、血液循環系統運送胰島素以及靶細胞接受胰島素並發揮生理作用這三個步驟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均可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2.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基本分為四類,包括:1型(胰島素依賴型)、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並不完全清楚,我們稱之為原發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島素合成障礙,或同時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葯物,或其它內分泌的原因引起對搞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婦女在妊娠期間診斷出來的一類特有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起病時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狀,或無症狀,或因糖尿病並發症而出現的症狀,或因診治其它疾病而發現糖尿病的。
(1)典型症狀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飲水量增加,易飢餓,飯量增加,但是體重減輕。簡言之為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
(2)起病時無症狀者多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較高,高血糖是從何時開始的難以確定。
(3)部分患者有因出現糖尿病並發症而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視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檢查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再化驗血糖,證實為糖尿病,其時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貧血、浮腫就診於內科的病人,經檢查發現為糖尿病性腎病,才開始治療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陰搔癢求治於婦科,經檢查發現糖尿病,其外陰搔癢是尿糖較多所致。
(4)在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下,可出現暫時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復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則高血糖不會持續存在。
4.糖尿病的並發症
糖尿病本身並不影響患者壽命,真正導致患者致命致殘的是糖尿病的並發症。糖尿病的並發症包括以下幾項:
(1) 急性並發症 :① 低血糖昏迷。;② 高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昏迷);③ 乳酸酸中毒 。
(2) 慢性並發症
①血管病變,不論大中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均可累及,是慢性並發症的病理基礎。有40-80%的糖尿病人並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可累及全身各處,雙下肢受累稱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足-肢壞疸是嚴重的血管並發症。
②心臟病變;可以有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病,微血管病變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心律失常。
③腦部病變;可以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血栓形成。
④腎臟病變:主要有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腎功能減退、腎盂腎炎等。
⑤ 眼病變:50%的失明與糖尿病有關。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屈光改變, 調節麻痹等,發病率達58%。
⑥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腦部、脊髓、植物神經及周圍神經病變等。以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其次可表現為截癱、尿瀦留、少汗、夜汗、陽萎等。
⑦其它:皮膚肌肉病變、骨關節病變、口腔、耳等病變。 腎臟: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等 。
5.糖尿病的診斷
(1)患者有明確糖尿病症狀,如: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迅速下降,並且任意時候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至少空腹8~10小時)血糖≥7.0mmol/L(126mg/dl)者可診斷糖尿病
(2)如無明確症狀,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1),至少兩次,可以診斷糖尿病。空腹血糖≥ 6.1(110mg/dl)<7.0mmol/L(126 mg/dl)者,應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1)者可診斷糖尿病
(3)空腹血糖損害(IFG):空腹血糖≥ 6.1且<7.0mmol/L,至少兩次,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7.8mmol/L(140mg/d1)。
(4)糖耐量減低(IGT):空腹血糖<7.0mmo1/L,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 7.8但<11.1mmol/L。
7.糖尿病的治療
(1)糖尿病治療的目標 :
要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必須要先明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從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糾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謝紊亂,促使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正常代謝。
②緩解高血糖等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症狀。
③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並發症和防治心血管、腎臟、眼睛及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變,延長患者壽命,降低病死率。
④肥胖者應積極減肥,維持正常體重,保證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長發育,保證糖尿病孕婦和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順利分娩,維持成年人正常勞動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2)飲食治療
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輕症患者完全可以依靠控制飲食使血糖水平達標。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種類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並發症、採用何種葯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並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目前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飲食療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准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並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佔69%、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我們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 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
(3)運動治療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為重要。有些輕型糖尿病患者只堅持體育鍛煉並結合用飲食控制即能達到康復。
①游泳鍛煉法
游泳鍛煉要科學地掌握運動量。掌握游泳鍛煉的運動量的方法有多種,但對普通游泳愛好者來說,最為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游泳者脈搏變化的情況,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我國正常人安靜脈搏頻率為每分鍾60-80次。經常參加游泳鍛煉的人,安靜脈搏頻率較為緩慢,為每分鍾50-60次;鍛煉有素的人,脈率還要低一些。對普通的游泳愛好者來說,每次游泳後,脈搏頻率達到每分鍾120-140次,此次鍛煉的運動量則為大運動量;脈搏頻率為每分鍾90 - 110次,則為中運動量;游泳鍛煉後,脈搏變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數在10次以內,則為小運動量。
選擇游泳鍛煉的運動量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愛好者,即使是年輕力壯者,每周大運動量的鍛煉,也不應超過2次;而中年人則以中等的運動量為宜,不要或少進行運動量過大的游泳鍛煉;老年人最適宜小運動量和中等偏小的運動量的游泳鍛煉。
②慢跑鍛煉法
跑步是一項方便靈活的鍛煉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為人們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健身跑應該嚴格掌握運動量。開始練習跑步的體弱者可以進行短距離慢跑,從50米開始,逐漸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為100米/30秒-l00米/40秒。
慢速長跑:是一種典型的健身跑,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後,每周或每2周增加 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鍾跑1000米。
跑行鍛煉:跑30秒,步行60秒,以減輕心臟負擔,這樣反復跑行20-30次,總時間30-45分鍾。這種跑行鍛煉適用於心肺功能較差者。
跑的次數:短距離慢跑和跑行練習可每天 1次或隔天1次;年齡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鍾。
跑的腳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氣,再跑二三步後呼氣。跑步時,兩臂以前後並稍向外擺動比較舒適,上半身稍向前傾,盡量放鬆全身肌肉,一般以腳尖著地為好。跑步應避免在飯後馬上進行,或在非常冷、熱、潮濕及大風的天氣下進行,最好在早晨進行,可先做操然後跑步,臨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③散步鍛煉法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鍾)或中速(80-90步/分鍾)散步,每次30-60分鍾,可用於一般保健。
快速步行法: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每次鍛煉30-60分鍾,用於普通中老年人增強心力和減輕體重,最高心率應控制在120次/分鍾以下。
定量步行法(又稱醫療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後漸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鍾,接著在平地上散步15分鍾。此法適用於糖尿病、心血管系統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葯物治療。
三|、高脂血症的防治
1.什麼是高脂血症?
血漿中脂類統稱為血脂 ,是供應體內能量的物質,主要由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構成,膽固醇又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等。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將體內膽固醇轉運至體外,被稱為「保護性膽固醇」。而其他絕大部分血脂成分高於正常可能會引發多種臨床疾病。臨床上所指的血脂常常測定空腹(空腹12小時以上)血漿中脂蛋白結合的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的量,包括: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TG)等。
高脂血症根據血脂異常成分不同常分為以下幾類:
高膽固醇血症:血清TC、LDL等水平增高。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等與TG水平均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減低。
2.高脂血症的危害
經過多年的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已明確證實,高血脂是引起人類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及猝死)、腦梗塞以及周圍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這些心腦血管性疾病的發病率高、危害大、病性進展凶險,其病死率約占人類總死亡率的半數左右,是目前人類的第一殺手!
3.胖人才會血脂升高嗎?
現代流行病學研究中有一種提法:將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統稱為「富裕病」,也就是說,這些病的發生,除了少部分與遺傳因素、生物因素有關外,主要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改變、攝入與消耗平衡失調、缺乏運動鍛煉等因素密切相關,也就是生活條件改善造成的負面效應。
但是,人的血清膽固醇有2/3是體內自己製造,只有1/3靠飲食獲得。因此,高脂血症並不完全都是吃出來的,其發病原因很復雜,可因腎臟症、糖尿病、嚴重肝臟疾病等繼發,也可因家庭遺傳原因而得病。
4.高脂血症病因
常見病因:(1)高膽固醇:飲食中飽和(動物)脂肪攝故過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甲低、腎病及遺傳性高膽固醇症。(2)高甘油三酯:過量熱量攝入、酗酒、未控制好的嚴重糖尿病、腎病,某些葯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遺傳性高甘油三酯症。
根據病因在臨床上可將高血脂分類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後者由其它疾病引起,發病率較低。原發性高血脂可能與基因、脂蛋白及其受體或酶類異常有關。然而,高血脂還與許多其它的動脈硬化危險因素有關。
5.血脂控制的標准
血脂的控制不同於其他臨床指標,不同的目標人群有不同的血脂控制要求。臨床醫師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群特點進行個性化治療。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規定:
1)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也無冠心病危險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 TG<1.7mmol/L(150mg/d1),LDL-C<3.64mmol/L(140mg/d1)。
2)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險因子者:TC<5.2mol/L(200mg/d1),TG<1.7mmol/L(150mg/d1),LDL-C3.12mmol/L(120mg/d1)。
3)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或冠心病者:TC<4.68mmol/L(180mg/d1), TG<1.7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
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45、女≥55歲),高血壓病,吸煙,低HDL-C(<40mg/dl),早發冠心病家族史(55歲以下男性直系親屬或65歲以下女性直系親屬發生冠心病)等。
6.血脂異常的治療
(1)非葯物治療措施:
包括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調節,用於預防血脂過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療的基礎。根據最近的研究,在東方人群中血清總膽固醇每增加0.6mmo1/L(23mg/dl),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34%。因此在東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膳食治療:影響血清總膽固醇的主要營養成分是飽和脂肪酸及膳食膽固醇,以及因膳食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而導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療的主要內容是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以及控制總熱量和增加體力活動來達到熱量平衡,同時為防治高血壓還應減少食鹽攝入量。這是治療血清膽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時也要貫穿在降脂治療(包括葯物治療)的全過程。
(2)葯物治療
四、冠心病的防治
1. 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
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個永不停止工作的泵,成年人一般每分鍾心跳70~80次,隨著心臟每次收縮將攜帶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流經主動脈輸送到全身,以供給各組織細胞代謝需要。
心臟自身的氧氣和營養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動脈的根部分出兩條動脈,負責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稱為冠狀動脈。由於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形成一些分散的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的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如果動脈壁上的斑塊形成潰瘍或破裂,就會形成血栓,使整個血管血流完全中斷,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2. 冠心病的病因和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
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認為本病發生危險因素有:
年齡和性別(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或者絕經後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歲以前,母親/姐妹在65歲前死於心臟病),血脂異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高血壓,尿糖病,吸煙,超重,肥胖,痛風,等。
3. 冠心病的臨床表現
臨床分為無症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五個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心絞痛型,最嚴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兩種類型。
心絞痛是一組由於急性暫時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癥候群:
(1)胸部壓迫窒息感、悶脹感、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疼痛持續1-5分鍾,偶有長達15分鍾,可自行緩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內側直至小指與無名指;
(3)疼痛在心臟負擔加重(例如體力活動增加、過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
時出現,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數分鍾後即可消失;
(4) 疼痛發作時,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虛脫、出汗、呼吸短促、憂慮、心悸、惡心或頭暈症狀。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癥候,通常多有心絞痛發作頻繁和加重作為基礎,
也有無心絞痛史而突發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種情況最危險,常因沒有防備而造成猝死)。 心肌梗塞的表現為:
(1) 突發時胸骨後或心前區劇痛,向左肩、左臂或他處放射,且疼痛持續半小時以上,經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2) 呼吸短促、頭暈、惡心、寒戰、多汗、脈搏細微;
(3) 皮膚濕冷、灰白、重病病容;
(4)大約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唯一表現是暈厥或休克。
4. 預防冠心病從日常生活做起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臨睡前不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電視。
(2)身心愉快。忌暴怒、驚恐、過度思虎以及過喜。
(3)控制飲食。飲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膩、脂肪、糖類。要用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為宜喝濃茶、咖啡。
(4)戒煙少酒。吸煙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風的重要因素,應絕對戒煙。少量飲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進血脈流通,氣血調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勞逸結合。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飽餐後不宜運動。
(6)體育鍛煉。運動應根據各人自身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如打太極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氣血流通,減輕心臟負擔。
5. 冠心病二級預防的ABCDE
所謂二級預防,指在有明確冠心病的患者(包括支架術後和搭橋術後),進行葯物和非葯物干預,來延緩或阻止動脈硬化的進展。英語國家總結為ABCDE五方面:
A: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與阿司匹林(Aspirin)。
B:β阻滯劑(β-blocker)與控制血壓(Bloodpressurecontrol)。
C:戒煙(Cigarettequitting)與降膽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D:合理飲食(Diet)與控製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E:運動(Exercise)與教育(Ecation)。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心血管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顯著下降。每5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中,會出現1例嘔血的副作用,但每年可阻止95例嚴重心血管事件發生。痛風病人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因阿司匹林會抑制尿酸排泄。對痛風病人和其他各種原因確實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改用潘生丁,每日3次,每次50毫克,或每日一次口服噻氯匹啶250毫克,或更有效的波立維75mg每日一次。阿司匹林每天服75~150毫克用於冠心病二級預防;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和不穩定心絞痛急性發作期,可把劑量增至每日150~300毫克。
6. 冠心病的治療
發作時的治療:
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旦發生了心絞痛的症狀,要立即休息,同時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經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兩分鍾內心絞痛就可以緩解。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葯復方丹參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緩解心絞痛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鍾仍不緩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如果是初次發生了心絞痛,無論葯物能否緩解,均需盡快到醫院去就醫,因為初次發生心絞痛,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系統治療:
(1)葯物治療
硝酸酯類,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長效心痛治。
他汀類降血脂葯,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緩或阻止動脈硬化進展。
抗血小板制劑,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終生服用。過敏時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維。
- 受體阻滯劑 ,常用的有倍他樂克,阿替樂爾,康可。
鈣通道阻滯劑,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首選,如合心爽,拜心同。
(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支架術。
介入治療不是外科手術而一種心臟導管技術,具體來講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裡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介入治療的創傷小,效果確切,風險小(<1%)。普通金屬裸支架的再狹窄率為15%-30%。葯物塗層支架的應用進一步改善了支架術的長期療效,一般人群再狹窄率3%,糖尿病/復雜病變約為10%,其效果可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相媲美。
(3)冠狀動脈搭橋術(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後將其分別接在狹窄或堵塞了的冠狀動脈的兩端,使血流可以通過「橋」繞道而行,從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緩 解心肌缺血的症狀。這一手術屬心臟外科手術,創傷較大,但療效確切。主要用於不適合支架術的嚴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幹病變,慢性閉塞性病變,糖尿病多支血管病變)。

B. 現在老年人得腦梗心梗的越來越多了,誰知道怎麼預防嗎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除了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的調節,也可專以考慮合理服用安全性高屬,副作用小的心腦血管防治葯物。在這里,我推薦由雲南植物葯業生產的「速協安」血塞通分散片。首先,分散片的劑型比其他片劑、膠囊劑、軟膠囊的劑型崩解速度快,吸收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這對於隨著年齡增長,消化系統功能不斷退化的中老年人來說尤其適用。

雲南植物葯業的「速協安」是同類產品中原料等級和輔料等級最高的產品,「速協安」所選用的注射級別標準的原料,其質量標准對相關物質、樹脂殘留、異常毒性、熱原都有嚴格要求,同時有效成分含量的指標遠高於口服級別的原料;而其最高級別的進口輔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該產品的崩解速度和療效,特此推薦本產品。

C. 老年人護理的目標是什麼

老年人護理的目標是全面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確保其在晚年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具體來說,這一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保持身心健康

    • 護理人員應引導老年人學習保健知識,鼓勵並增強其健康行為,以維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
  2. 預防與治療疾病

    • 預防疾病的發生,協助診斷和治療已患疾病,通過專業的護理手段幫助老年人減輕病痛,促進康復。
  3.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護理需致力於減少老年人功能的喪失,補償其功能損害和缺陷,從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 創造舒適生活環境

    • 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重病、痴呆或長期卧床的老年人,應協助其更好地適應生活。
  5. 關注心理健康

    • 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提供必要的慰藉與支持,幫助老年人尤其是終末期老年人安詳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

綜上所述,老年人護理的目標是通過全面的護理措施,確保老年人在晚年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實現其晚年生活的尊嚴與幸福。

D. 預防中風老年人該做哪些檢查

預防中風老年人需要做的檢查項目,包括:
(1)血壓檢查:測血壓對於老年人來說很重要,高血壓是多種發病誘因,血壓經常處於高峰,容易發生腦血管意外。高血壓通常沒有太明顯的症狀,有時會表現為:頭疼、眩暈、視覺模糊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加大患心臟病、中風和其它疾病的危險。
(2)血流變檢查:定期進行血液流變性檢查,可預防或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用於監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等危險因素。
(3)頸動脈超聲:此項檢查是通過超聲的方式,發現頸動脈壁的病變情況,確定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頸動脈狹窄的程度。由於應用超聲技術沒有創面、還簡便可重復,所以是您檢查動脈硬化的重點項目。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所以,您需要尤其注意此項檢查。

E. 如果有中風的前兆怎麼預防

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葯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葯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葯物。 控製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注意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盡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5、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風。蔬菜和水果為何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首先,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據研究,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的高低與腦中風密切相關,濃度越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越低。此外,維生素C還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會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它可以起到抑制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從而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從蔬菜和水果中攝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於這一認識,發達國家國民迅速調整膳食結構,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趨勢。第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鉀、鎂、葉酸等營養物質。鉀元素對血管有保護作用,還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鎂元素也具有降低膽固醇、擴張血管等預防腦血管病的功效。而葉酸能將中風病人體內的高半胱氨酸轉化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脫氨酸的濃度,從而減少患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此外,許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減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風。
如果有中風現在,應及早就醫治療,建議服用復方手參益智膠囊,這個葯對中風的治療效果不錯,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

F. 防止癌症有什麼方法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得癌症的幾率都不一樣。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可以導致癌症的產生: 1、飲食方面:食物精細化,營養不平衡,腌制類食品、燒烤類食物、油炸類食物都是致癌的食物; 2、環境污染:工業化的進程加快,很多水質受到污染,空氣受到污染,噪音增大增多; 3、農作物的...種植: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農殘增加。 4、肉類食物:激素、生長素、基因突變等因素; 5、各種壓力增多:工作壓力、晉升壓力、就業壓力、家庭壓力等等; 6、輻射增多:家用電器不斷增加,如電視機、電冰箱、電吹風、手機、電腦、空調等大量的輻射; 7、大量的西葯毒素,包括放療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在損傷人體防癌抗癌的免疫細胞等。這些都是致癌的因素,在中國二三十年前以上的一切因素幾乎沒有,而現在幾乎是遍布每一個家庭甚至每一個人,然而很多人還沒有這方面的健康和保護意識,所以要預防癌症,就應該減少或遠離以上的那些因素,減少患癌症的幾率。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重病怎麼預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琴老年大學人員彈奏 瀏覽:719
醫院辭職養老保險 瀏覽:301
老人家買房子多少錢一斤 瀏覽:946
如何提升養生精準度 瀏覽:797
相親如何面對父母的提問 瀏覽:675
武漢武昌養老在哪個養老院好 瀏覽:860
老人為什麼覺得屋裡憋得慌 瀏覽:157
重陽節開門紅主持詞 瀏覽:50
老人手機中英文切換怎麼弄 瀏覽:817
80歲婆婆健身 瀏覽:306
青島教育局老年大學 瀏覽:111
臨平老年大學 瀏覽:452
城鎮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論文 瀏覽:810
老人過世了財產如何分割 瀏覽:169
沒有孝敬父親的後果 瀏覽:391
中醫養生學是怎麼樣的 瀏覽:342
孝順父母的痛心話語 瀏覽:910
農民不交養老保險60歲能領多少錢 瀏覽:526
癱瘓老人怎麼寫申請書 瀏覽:253
閩龍岩地區社保養老保險如何計算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