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走路突然瘸腿是什麼原因
昨天,小王原本帶著山東來的老母親逛西湖,可是老人家走著走著突然腿就瘸了。她只要坐下休息會兒,腿就好了,但時間一長又會一瘸一拐,如此一再反復。小王一急,拉著母親來到省新華醫院。名中醫館的王新昌博士一追問才知道,這種情況在老人家身上已持續兩年,原來她是得了一種叫做「間歇性跛行綜合征」的毛病。 「間歇性跛行 」的元兇竟然是高血壓 經過拍片等檢查,王新昌博士發現小王母親是下肢血管出了問題。再仔細詢問,原來老人家患有高血壓多年,降壓葯一直是吃吃停停,很不規律。然而這高血壓,就是引起「間歇性跛行」的元兇。
王新昌博士說,「間歇性跛行」這種病很少有人聽說,患者即使覺得不對勁,也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際上,引起該病的元兇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慢性病,最主要的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壓。 高血壓導致了小王母親下肢肌肉血供不足,時間久了,動脈因缺氧而引起痙攣,就會加重下肢的動脈狹窄,出現腿腳的麻木、抽搐和疼痛。繼續行走,症狀加重,患者走路就會一瘸一拐。而休息後,缺氧狀況減輕,症狀就減輕或消失了。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行走距離將越來越短,需要休息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由於老年人的血管已開始老化,血管彈性差,更容易得這種病。同樣的道理,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下肢血管閉塞,引起下肢供血不足。並且,隨著症狀越來越重,導致肢體將逐漸壞死。 治療慢性疾病不可抱僥幸心理 「年紀大了,腿腳自然不便了。」這是我們經常聽到並認為理所當然的說法。王新昌認為,就是這個想當然,讓很多老人在「間歇性跛行」發作初期沒有控制好。同時,這個病也非常容易被誤診,一些沒有經驗的醫生根本不會把它與高血壓等疾病聯系在一起。
王博士曾經在門診里看過一個老年病人,也是腿腳不便,以為是風濕病,結果一檢查,血糖已經很高了。而糖尿病和高血壓這些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葯,但很多老人往往心疼錢,抱著僥幸心理,兩三天才吃一次葯,結果反倒使下肢肌肉血供波動大,更容易得病。「間歇性跛行綜合征」發病率很高,且最終將造成患者肢體壞死、長期卧床等嚴重後果。但是,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得到重視。在國外,近幾年該病已經引起重視。據調查,美國65歲以上人群中,間歇性跛行患者超過了3。在蘇格蘭,55―74歲的人群中,間歇性跛行患者佔4.6,而且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增加。
王博士提醒,若中老年朋友發現有以下症狀,應警惕可能得了「間歇性跛行綜合征」。盡早就醫,需通過溶栓治療和同時控制原發疾病。 症狀一:走路時腿部會有脹痛,不舒適。但站著或坐著的時候,卻不會發生脹痛。 症狀二:上斜路或快步走時,腿部會有脹痛,不舒適。但是,如果站著不動,脹痛或不舒適的感覺通常在10分鍾之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