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電動代步小車何去何從
還有6個月,老年代步車就將成為 歷史 了!
給很多老年人帶來方便的老年代步車,同時也成為了馬路殺手。根據公安部的數據顯示, 近五年來,因老年代步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高達83萬起,其中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引發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均分別增長23.3%和30.9%。 很多杠精也不要和 汽車 比事故的數量,基數怎麼不比一比?學過初中統計學的都應該明白誰的事故發生率更大。
為什麼老年代步車成為了馬路殺手?1、0門檻。普通人學駕照還要測色盲,看身體是否健全,但是老年代步車,無論你 健康 狀況如何,是否健全,只要能買得起,都能上路。而很多老年人對於交通規則不了解,不遵守,不在乎,導致逆行、闖紅綠燈、隨意變道、機動車道行駛,釀成的慘劇時有發生。
2、無保障。機動車出事故之後因為有保險,可以對人員傷亡進行理賠。老年代步車不能購買保險,也不需要上牌照,導致一旦發生事故,傷者沒有任何保障,而在老年代步車和機動車的碰撞事故中,受損更嚴重的往往是老年代步車,也就是說,真正沒有保障的是老年代步車車主本身。
3、安全系數低。由於沒有專門的老年代步車生產標准,目前的老年代步車大多數是根據電動自行車的生產標准製造的,再加上一層鐵皮,就組成了老年代步車。這些粗製濫造的車,重心高很容易側翻,別說氣囊和ABS,有的甚至連安全帶都沒有,安全系數極低。
老年代步車生產標准即將出爐近日,有關部門已經修訂了有關標准,將老年代步車定義為「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該標准或將最快將於9月份發布。新標准對於老年代步車進行了規范,讓老年代步車的生產有法可依,未來一些粗製濫造的老年代步車,將會消失。
1、對於速度有了規定。規范中明確規定,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的最高速度要在40~70km/h之間。
2、對於安全性有了規定,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必須加裝ABS防抱死系統,在時速20以下要增加行人提示聲,此外,必須通過40km/h的正面碰撞測試。
3、對於車身尺寸和重量有了規定,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長度不大於3500mm,寬度不大於1500mm,高度不大於1700mm,整備質量不大於750kg。
4、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有了規定。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能量密度要求不小於70wh/kg。電池循環500次後容量不低於原始狀態的90%。並且不可以搭載鉛酸電池,只能使用磷酸鐵鋰或三元鋰電。
5、對於動力有了規定,車輛在0~30km/h的加速時間,應小於10s。通過4%坡度的爬坡車速不低於20km/h。通過12%坡度的爬坡車速不低於10km/h。
這條標准可以說,對於原本的老年代步車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比較明確的規定,大大提高了老年代步車的安全系數,個人認為是非常正確有效的做法,只是不知道,老年代步車會不會像電動 汽車 一樣需要上牌考證才能上路行駛。
可以預見的是,原先的老年代步車,變為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之後,價格肯定有所上漲,但是這條標准,給老年代步車這條脫韁的野馬套上了韁繩,對於提高交通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個人觀點,覺得老年代步車是 社會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老年代步車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是因為需求量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已經不僅僅是老年人這個群體,中年,青年都有涉及,教師,護士,醫生等等。
它的存在有以下幾點。第一,購車的價格不高,一公里才幾分錢,對於老年人來說,省錢就是節約,就是經濟實惠。第二,剎車,油門,操作簡單,上手比較快。第三,車型小,方便停車。第四,家用電隨時隨地都可以充電。第五,接送孩子,上下班,遛彎,釣魚,遮風擋雨,非常方便。
大多數駕駛人員,都是遵守交通規則。老年人心理特別懂,現在有這樣的條件,特別珍貴,所以會格外小心駕駛。格外珍惜。年輕的時候努力生活,沒有條件。老了,有輛車代步,不用擠車,不用等子女的空閑,不用等別人捎帶,自己說走就走。非常自由。
這對於老年人而言或者寶媽而言,是一種福利的事情。
而極少數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變道,闖紅燈等行為,特別讓人氣憤。
所以,可以給電動車上牌照,就像身份證,就像 汽車 牌照,出現違規現象,該罰的也得罰。開設免費的交通知識講解課程。加強交通意識跟交通規則感。
老年代步車對於大部分老年人,寶媽來說,真的是一件特別實用的代步工具。
希望國家早日出台相關政策。願我們都遵守交通規則,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綠色環保的老年代步交通工具給老年人帶來了很多方便,大多數老人們苦了一輩子,過去他們出行都靠走路或騎自行車,隨著 社會 的不斷進步老年朋友用上了清潔能源車應該大力支持和推廣,國家應人性化管理多考慮一下老人們的生活和更多福利。
近年來, 汽車 、電動車都有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 汽車 與電動車相互爭道、電動車影響車速或不按規定行使等問題。至於交通事故,尤其是惡事故多數都是 汽車 車速過快造成的,也有些是電動車不按規定行駛造成的,由此引發了電動車是發展還是禁行的討論。 汽車 、電動車都是大眾生活水平提高、出行條件改善的標志,尤其是電動車它節能環保、低速安全,是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的出行工具,也是最大眾化的出行工具。電動車何去何從?我認為,存在即為合理,大眾選擇即為發展方向,正確引導才能合法。建議出台辦法,規范管理,如免費上牌,違規處罰,劃定專道,強化宣傳引導等,不要在制定標准上浪費時間。
老年電動代步小車要被顛覆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因為有一個廠家做了一件事情,以及國家政策變化,讓這個市場要麼轉型,要麼關閉。
來看看是什麼導致這個市場要顛覆了:
70歲駕照限制以前有限制,到了70歲就不能考駕照了,這個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打擊很大,但是又需要出行,所以才出來一大批老年電動代步小車,從交通規范上來看,這個不科學,無駕照、無牌照,處罰還是不處罰都很尷尬。
但是現在新規來了,70歲可以考駕照了,那麼首先就從政策上把有沒有駕照這個事情明確了,既然政策允許了,你沒有駕照這個就是有問題的。
電動 汽車這個廠家是上汽五菱宏光,除了一款低速電動 汽車 ,注意首先是大廠出品,而且是經過國家認證的新能源 汽車 ,可以上牌,是正規的那還帶ABS、EBD、倒車雷達這些。可以上高速,上的是新能源電動 汽車 牌照,還不限行。
關鍵是價格跟老年電動代步車差不多,那對比能上牌不能上牌,這款Mini EV就顯得很值得了。以前是價格都比較高,所以電動代步小車有很大的市場。
從長遠來看,老年電動代步小車從原來的散亂差到現在的正規軍入場,相當於把這塊都納入到監管當中了,以後無駕照、無牌照的代步車必然會被顛覆。新能源電動車有高端,還有這種面對普通老百姓的車,是真的發展起來了。
月銷三萬的電動 汽車 ,讓更多人可以感受有一輛自己的 汽車 是什麼樣的感覺。而且是正規的。所以未來看好新能源 汽車 ,不看好代步車。
支持老年代步車!國家應出台為老年人的政策。機動車一年要出多少車禍,這與老年代步車無關系。代步車又沒上高速公路,咋天天出車禍?主要人為的。要管理好人的素質和行車之道。老年代步車是 社會 發展的需求,凈化了空氣也方便老年人出行。嚴格要求讓老年人學習一個行車規矩,通過簡單的考試。給老年人一個開心的生活。
老年人開低速的老年代步車就可以了,能開高速車的只是少數。改革還需要繼續,因為,有低速的老年代步車駕照嗎?你如果非要老年人去考高速車駕照,對於龐大的老年群體來說,豈不是趕鴨子上架嗎?再說,他們是開低速車安全,還是開高速車安全?
先說觀點:老年代步車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東西,電動車也是一個發展趨勢。你要說為什麼禁,估計也沒人能告訴你原因。沒有上牌?那你去上呀,你找不到地方能上牌,沒有駕照,那考呀,考什麼駕照?C2、C4、D照?那說清楚了去考唄,對不起,沒人能告訴你,因為根本沒有標准。
老年代步車何去何從?只有等標准了,發展了10年了沒有標准,但是還是得等標准,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因為可以隨意的禁止,而且無牌無照確實也說不過去,據說標准2021年能完成,大家只有拭目以待了。
其實低速電動車是一個未來公共交通很好的補充,城市越來越大,公共交通全覆蓋很難,那麼低速電動車節能環保,車型較小,而且速度慢、方便駕駛,優點很多,現在就是一個規范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低速電動車跟電動 汽車 是兩個東西,電動 汽車 都是可以跑高速的,而低速電動車就是貴在低速,十次事故九次快,而低速電動車因為現在沒有規范顯得很亂,但是確實很多老年人跟中年人包括婦女這些其實都不能太快了,反而慢行更安全,現在缺少的是對於低速電動車的認證和管理。
只有加強引導和管理,那麼老年代步車有一個大市場,既可以滿足人民需求,又可以發展產業,其實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情,現在除了一些問題,只要管理好就好了,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或者扼殺,相信老年代步車還是有未來的。
曾經回答過這樣的問題,當時我就說了,80%的交通事故都是電動車引起的,居然有人說高速公路上的車禍也是因為電動車嗎?我回答他說,你找不到媳婦也是因為電動車,如果把電動車禁止了,你早就找到幸媳婦了,大家說對嗎?對待這種無知的人,我們還能如何回答呢?畢竟我們身邊不缺農村二貨,大家說對嗎?
想抬杠你隨便說,就怕無知的混蛋,大家說高速上有電動車嗎?這不是抬杠嗎?電動車確實隱患很多,大家看看交通事故是不是和電動車有很大關系,這些根本不懂交通規則,橫沖直闖,禁止電動車有人說怎麼接送孩子,坐公交,有人說孩子小怎麼辦,學校都是幫忙接送,你以為騎電動車接送安全嗎?根本就不靠譜,不如孩子自己坐公交安全。
現在很多地方公交不要錢,為什麼要接送呢?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很多事情必須讓他自己親力親為,捧在手心裡永遠長不大,畢竟有一天你要撒手,大家說對嗎?
禁止電動車是交通的進步,更是文明的開始,徹底治理交通必須從禁止電動車開始,大家看看禁止電動車的地方現在交通什麼樣,絕對是暢通無阻,以前學校門前,公交站牌全是電動車,現在呢?乾乾凈凈,小車暢通無阻,這就是進步,大家說對嗎?
你可以去農村騎,這個沒有誰管,城市絕對不行了,目前很多地方已經禁止,這也是大勢所趨,這也是未來的交通的主要治理范圍,必須禁止電動車,還大家一個和諧的交通環境,你支持嗎?
老年電動代步小車何去何從?
正常情況下,允許老年人購買代步車,並在管理上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是對老年人的充分照顧,老年人應當珍惜,並積極配合管理,確保老年人代步車能夠平安運行,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老年代步車更多的變成了接著孩子上下學、中年人代步、甚至生意車了。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安全風險也越來越大。一些老年人開差老年代步車,就像開著坦克一樣,橫沖直撞,根本不講交通規則,什麼紅燈綠燈,在他們那裡都是一樣的。
如此一來,老年代步車也就在現實生活中走樣了,給有關方面的管理帶來了極大難度,且無證無牌現象十分嚴重。如果平加強管理,會成為電動車第二,給交通安全留下極大的隱患。也正因為如此,必須加強管理,從嚴管理,凡是不按要求做的,凡是年齡達不到一定要求的,凡是當做接送孩子上下學工具、特別是做生意的,都要取締。既然是代步,就不能成為其他工具。
2. 越來越火的老年代步車到底應不應該存在
因為我也步入了老年行列,關於老年代步車到底應該不應該存在問題,我是這樣認為:老年代步車是給老年人的出行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也帶來了諸多隱患。畢竟,既然稱之為老年人,在身體的靈活性,大腦的反應程度都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下降。特別是當今 社會 到處是車,到處是行人。這就給交通安全帶來了諸多不便,致使安全事故屢屢發生。我所在的小縣城,幾乎每天都有代步車事故發生。這都是由於老年人大腦反應遲鈍,肢體的不靈敏所造成的。特別是目前對於代步車的交通法律不十分規范,又沒有駕照所管控,因此造成了一些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的老人任意而為,為所欲為。無疑會給交通安全帶來諸多麻煩。特別是那些因心血管疾病導致後遺症的老人,在無人陪伴下,自己駕車出行,其安全隱患尤為嚴重。因此我建議關於老年代步車應該有一個嚴格的法律約束。在年齡、身體 健康 、駕車速度給一個充分的界定。
李女士有35年駕齡,了解並遵守交通法規。但並非每個老年代步車的駕駛者,都能遵守規則。有的人把老年代步車開到了機動車道上,有的則在馬路上橫沖直撞。
市民李先生認為,有的老年代步車司機會總是會不自覺地遵守紅綠燈。記者在電話采訪市民時得知,老年代步車接線充電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但是,交通安全和充電隱患都阻擋不了市民們用老人代步車熱情的持續高漲,北京的老年代步車數量仍在急劇增長。
北京市人大代表、當代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衛愛民認為,老年代步車屬於非法產品,上路行駛也是違法行為。他表示:「據我所知,截止目前為止,老年代步車沒有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及行業標准。」
在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邱淦清聯合了19名代表針對老年代步車生產、銷售、管理等環節的監管問題提出了提議。建議中表示,應當盡快制定國家和地方標准,嚴格控制增量。邱淦清接受訪問時說:「我們出於安全的考慮,應嚴格監督生產工廠的質量標准,限制代步車的出行速度。」
針對已經存在的老年代步車,邱代表建議通過上牌和發證等方式進行精細化管理。
他說:「可以通過駕駛考試給司機發證以及上保險等方法進行管理。」
據了解,市政府常務會議日前審議了《2017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將會利用三年時間對目前無序增長的老年代步車進行治理。
「老年代步車」,從概念上來說已經給這種車型定了性質!既然定性為老年代步車,那就是說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和製造的代步工具。現在街面上出現很多這樣的車,導致了交通堵塞,難於管理,那麼老年代步車該不該上路呢?
有網友說:「大家為什麼喜歡,就因為不上牌無保險,關鍵是你們考不起駕照,隨意行駛違章嚴重,得不到處罰。真正出事後死皮賴臉,罰沒錢,關太老,交警見到都很無賴!」
老人們為國家做一輩子貢獻了,老了應享受一下出門有代步車的幸福了。其它無論二輪三輪都沒有低速四輪電動車安全實用,何況,很多老人還要為年輕人買菜購物接送孩子,所以使用該車遠比騎兩輪肉包鐵安全,也比掂著萊物牽著孩子擠公交安全。
老年人不開,還是什麼老年代步車?老年代步車難道讓年輕人去開!不可思議。國家應該針對老年代步車有相應的規定,出台相應的措施和法規,對老年人有特殊的照顧和尊重。
所以,該車是和電三輪是最適合老年群體出行的交通工具!望國家盡快出台有關監管辦法,為日益擴大的老年群體造出好車,制定出適合老年人的管理辦法,比如以身份證代替駕照,規定老人代步車適用年齡,為購老人進行交規培順,合格後准予上牌上路,違章即罰,相信老年人駕車更謹慎,更安全。
應該大力支持、提倡。符合 社會 發展的必要,更是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無論是接送小孫子上游園、學校,還是購物買菜,逛公園,都非常地實用,;並且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社會 生活富裕的表現形象。
人都有父母,人都會老(除非英年早逝),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凡有點人性的人都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考慮一下,也為自己的明天留點餘地。
老年代步車,這是一款看上去方便萬千老人出行的代步工具,它不僅簡單易學,同時也給很多老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比如出門買菜,走親串友等等,但是這類兒女用來孝敬父母的代步車,卻在 社會 上一直存在極大的爭議,而且很多地方目前都在整頓老年車的出行。
面對有關部門嚴格的整肅,甚至是取締,必然會掀起很多擁有或者想要擁有老年車的人內心的不滿, 那麼老年車應該被取締嗎?
在沒有更加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制,對於那些不按交通法規合法駕駛上路,以及不按照國家行業標准生產的老年車,理應被取締!
提出這個觀點,能想到會有很多人出來噴,雖然理解這些人的孝敬之心,以及他們擁有渴望出行便利需求等等, 但 社會 秩序不能因為要滿足小部分人群的要求而受到破壞。
為什麼說老年車會破壞 社會 秩序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關於老年車的生產與製造標準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覺得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純電動 汽車 可以出售和上路,而老年代步車不就是縮小版的電動車嗎?
大家都是電動 汽車 ,憑什麼不能讓老年車開上馬路?
其實老年車雖然在現在被賦予了 「代步上路」 的功能,但要追溯根源的話,老年車主要是以蓄電池或者燃油為驅動力來源,通過組裝或拼裝而成的三輪或四輪車輛,按照分類老年車是屬於醫療器材,而這類行駛工具的製造標準是時速要求是有嚴格控制的,比如時速需在5-10公里范圍,想辦理上路的手續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不過根據我們中消協的解釋,現在市面上存在的大量老年車,其內部剎車、油門、檔位等,儼然就是機動車的配置,而且它們的時速也遠超醫療器材標准范圍規定的5-10公里時速要求,所以很多人就誤將老年車視為了機動車的種類。
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老年車只是為了滿足老年人需求,將其從醫療器材的范圍內延伸到了上路代步的功能。
目前我國國內老年電動代步車的年銷售量已超過20萬輛,長久以來,老年車的生產與上路一直處於 無相關行業標准,無相關規章制度,無照無牌的「三無」境地 ,再加上很多老人覺得自己歲數大,誰都碰不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年車長期處於失控與混亂的管理狀態,這也給 社會 秩序帶來了很多麻煩與混亂。
正是因為存在很多現實的秩序問題,這也讓很多地方加強了對老年代步車的整肅工作。但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依舊是存在的,老年代步車的市場依舊是存在的,所以有關部門在近兩年也在加大力度對老年代步車的生產製造進行了詳細的行業規定,比如:
1、老年代步車的尺寸要合格,車身長不能超過3.5米,寬不能超過1.5米,高不能超過1.7米。
2、老年代步車的速度不能超過70KM/小時,車輛速度低於20KM/小時的時候必須要有提示聲音。
3、車身重不能超過750KG。
4、蓄電池不能超過車身重量的30%。
5、主駕駛需配備安全氣囊,安全帶等。
這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規范了老年車的行業標准,避免造成因行業質量參差不齊、行業管理混亂所帶來的市場問題,並對老年電動代步車和電動 汽車 之間的區別,進行了明確的劃分。
那麼生產標准規定好了,消費者就可以購買老年車上路了嗎?
NO,NO,NO!!!!
正所謂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如何生產老年車並取得生產許可,那是 工商部 的事,而生產出來後的老年車能否正常上路,那是 交通部 的事,所以就算購買了符合新規要求的老年車,你也需要滿足交通部的規定才可以正常上路。
那麼交通部的要求又是什麼呢?
根據2020年交通部出台的新規規定:
1、申請小型 汽車 、小型自動擋 汽車 、輕便摩托車准駕車型的,在18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
2、申請低速載貨 汽車 、三輪 汽車 、普通三輪摩托車、普通二輪摩托車或者輪式自行機械車准駕車型的,在18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
3、申請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無軌電車或者有軌電車准駕車型的,在21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
4、申請牽引車准駕車型的,在24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
5、申請大型客車准駕車型的,在26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
也就是持有以上駕照的老年人,在正常完成上牌程序後,便可以駕駛符合規定的老年車正常上路。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政策並非針對全部的四輪代步車,而是針對時速超過20公里,自重超過50公斤的電動摩托車,所以消費者在照牌齊全後是否能夠安全上路,具體還是需要看當地交通部門的執法力度, 畢竟新規並沒有徹底打開對老年車上路的閘門。
提升老年的福澤不能說在嘴上,掛在牆上,放空炮不能落實在真切行為上,帶步車讓老年人出行方便國家應該給予扶持,引導規范,這樣才能體現 社會 主義優越。
首先,從駕駛人群談起。老年人中,有的是老司機,手裡有合法駕照,接受過正規培訓,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有上路經驗,但是這類群體大部分購買的是合法上路的 汽車 或電動車,買老年代步車的較少。還有大部分是沒有駕照、沒有路況經驗、沒有緊急處理能力的老年人,購買的是沒有合法手續的代步車,一旦出現事故或者刮碰,雙方的權益都沒有較好的保障。
第二,從駕駛車輛來看。雖然老年代步車便宜,小巧靈活,好開好停,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安全配置基本沒有,開著上路就是俗話說得「鐵包肉」,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現在國產電動 汽車 、燃油車,車型小巧、方便操控的車輛也有很多,無論是大城市還是鄉鎮,也都是十分經濟實用,而且有廠家質保,有4S店網點,合法上路,既為大家提供方便,也為交通管理提供了合法的工具。
結合以上兩點,個人認為應該取消老年代步車,因為車里做的是一個家庭里的幸福和未來的希望,一旦出現事故,悔之晚矣,希望能夠根據個人實力,選擇正規途徑的電動、混動、燃油 汽車 。
老年代步車在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不適用,因為出門有公交或自家車,快捷安全,如果用老年代步車一方面沒有專用車道,只能走 汽車 道或人行道,再由於速度慢而容易造成堵車堵人,得不賞失。但在縣城及以下的鄉鎮村的交通不擁堵地區非常適用,它節能環保,出行便利,對目前村村都通了公路的平原鄉村大有施展空間,可以趕集上店,走親訪友,接送孩子,附近鄉村 旅遊 等等。使老年人即輕松愉快,又力所能及,身心愉悅,你說是吧?
問題不在於存在不存在!而在於是否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存在於怎麼管理的事!而不是一推了事!從表面現象看好像是老年車問題解決了。而實際上中國己經進入老齡化 社會 。
這些問題政府部門是否真正從平頭小百姓角度制定政策了。看似老年代步車的問題。實際上關繫到千千,萬萬。甚至是上億老年人出行的大問題!!!
存在可以,但要對駕駛老人進行智商反應測試,對智商和反應能力有問題的不予通過。
有代步車當然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是個好事,但應該納入管理,車主應學習交規,交納保險和相關費用。
不應該存在!理由一:在非機動車道中間龜速行駛,阻礙其他正常行駛非機動車,後面行駛的非機動車按喇叭他也不理會,也不避讓,理由二:老年人年齡大了,一些身體不適,如眼花,耳聾,及三高啥的,具體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反應遲鈍遲緩,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理由三:不遵守交通規則,逆行,開遠光燈,不減速,闖紅燈等現象,反正我是老年人你們也不敢撞我,拿我沒辦法,倚老賣老,
真正的「老年代步車」產品應該是從原先的歸屬於醫療器械類的電動輪椅車演變而來,產品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出行不便的人,時速基本控制在10公里,速度低、剎車靈、安全可靠、方便。
目前市場上很多「老年代步車」雖然掛著代步車的牌子,時速卻能達到40-50公里/小時,速度與機動車相似,質量卻差很多很多,有對撞測試視頻為證:
視頻中可以看到,1萬多的「代步車」(姑且稱之為代步車)與2萬8的MNIEV對撞後,這種「代步車」直接從車變成了「盒」,安全性實在是太差了。
那麼,真正的老年代步車應該是什麼樣呢?
可以看出,從外觀上就與「老頭樂代步車」就有很大區別,在結構與性能上,蜂鳥代步車更符合老年人與特殊群體的代步需求。
車速方面,蜂鳥代步車是可調節的5檔速度,最高6公里/小時,與成年人步行速度相近;
配備電磁剎車,鬆手自動剎車,坡上也能停穩;
頭等艙包裹式設計,兩點式安全帶,急停不跌落……
蜂鳥代步車上的更多「黑 科技 」,可參見專欄內容:蜂鳥代步車
3. 七十歲以上老人的代步車上路還免駕照,這合理嗎
老年代步車在前段時間路上比比皆是,而且有的不怕電子眼在路上橫沖直撞,給交通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然如此危險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買它,是因為它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也不用考駕照,省錢省時間省力氣,讓很多人動了心,但是這種車上路還是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有的地方的交通部門並不允許這種車上路。
但是隨著這一塊市場的不斷拓展,有的地方也認為老年代步車需要監管。要上牌照,老年代步車上牌後,駕駛車就要有相應的駕駛證了。但是因為大多數適用人群年齡所以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合適的,適合老年人考取駕照的方式,而且打壓那些不合法的老年代步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