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人到中年以後最摳門呢
人到中年以後真的會看透很多東西,也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才會特別的摳門,這也是人之常情。
2. 有一個極其摳門的婆婆該怎麼辦
不願意花錢這種行為,如果正面一點說叫節儉,負面一點說叫摳門,究竟該怎麼說,了解清楚情況再說,不要過早地下定義。老人不願意花錢,原因有很多種,下面就我能想到的幾種來說一下,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情況。
三,家裡條件好,但是不願意給你花。
如果家裡條件好,而且老人自己還持續有收入,但是就是不愛花錢,這就是習慣問題了,但是如果僅僅是不喜歡給你花錢,那可能就是你的問題了,是否應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不管怎麼說,都不應該說老人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習慣,老人不願意花錢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我們作為社會主力、家庭主力,遇到花錢的事情不是應該我們先上么?
3. 老年為什麼會吝嗇
有不少本來慷慨大方的人,進入老年後不知不覺間居然變得小氣吝嗇起來了,樣樣都要分個「我的」、「你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要留個心眼。這種變化常常讓身邊的晚輩覺得難以理解。
其實,老年人的自私,是人在老年期的一種變態心理,與通常人在思想上存有的自私有本質上的不同。常常是由於老年人對周圍環境存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才促使他們以「自私」去適應變化的環境。
一般說來,我們老年人容易產生自私心理的根源有以下幾條:(1)缺乏他人的關心,在經濟上要依靠他人
因為有了經濟上的顧慮,所以變得吝嗇起來。
(2)社交效范圍縮小,是非判斷能力開始逐漸減弱
社會上有一種「親生仔不如近身錢」的說法,這使一些老年人不管現實狀況如何,盲目擔憂落到悲慘境地而變得自私。
(3)社會地位和家庭處境有了改變
有的老年人曾經在工作中身居高位或在家庭中獨掌大權,年長退位釋權後,只好退求其次去控制一些小事小物。
(4)人越老,心性越像「老小孩」
試問有幾個小孩子沒有一些自私表現。所以老年人的自私吝嗇和孩子的這種自私表現有一定的相似性。
最後,老年人的吝嗇還可能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備:焦慮是人的行為的基本能力。為了應付各種焦慮,人們會本能地建立起自我防禦機制。冷漠、吝嗇、沒有責任感就是這種機制的表現。
此外,老年人的自私吝嗇心理還有可能與早年的生活經歷,對社會問題的看法,以及一些擔憂心理存在等因素有關,如「過去窮怕了」、「習慣成自然」、「還有個小孩沒有結婚」等。
4. 為什麼婆婆這么摳門
這個問題你要和你老公商量一下,他即使心裡不爽,因為他欠他媽媽的,所以他只能忍著。而且因為那是他媽,即使做的再過分,他也不好向你訴苦。但是你不欠他媽媽的,不能說因為你嫁給他兒子,就要吃糠咽菜供她吸血。
所以你不用說太多他媽媽不好,不能理解。人的想法是很詭異的,你老公估計都想不出來為什麼,你說網友可能知道嗎?你只要跟他做好經濟規劃就可以了。
1、房子寫的誰的名字?你出了多少錢,房本有沒有你的名字?如果是你出錢沒你名,那你傻到底我們也沒辦法。如果說你出的錢不多,而且也的確沒你的名字,那也沒辦法,你們不是還住在舊房子里嗎?就當出房租好了。
2、既然他們已經搬去新房了,你們還在舊房子住,那就不在一起了,也不在一起吃飯,她還能跟你要菜金嗎?還是那句話,當你出租金了,反正新房子他們自己住,也不可能賣掉,也不可能帶到墳墓里,早晚還是你的。自己的經濟規劃好。
3、關於現在借錢的問題,要和老公規劃好,不說別的,只說眼前的困難,既不提要求他父母幫忙,也不說他父母虧待你,只說你們的債務怎麼解決,日常生活如何規劃,不過這規劃里不包括他父母的菜金,因為你們現在已經夠拮據了。如果他提,或者他媽媽再來要錢,你就把實際情況說一說,訴訴苦,然後就是不出錢好了。
孝順父母當然是要孝順的,無論是哪一方的父母都要好好孝順。但如果對方本身經濟還算富裕而你們很窮困,那總不能自己連飯都吃不上要給老人家存摺上的數字增光輝吧。
5. 人老了卻扣門小氣了,從心理學角度析是什麼原因
經歷過貧窮,就會對金錢很敏感,尤其是老了,掙錢能力弱了,身體不好,花錢的地方多了自然會越發摳門。這是人體的自發保護心理機制,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