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屬的風險與困擾 - 新聞報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將別人打傷」的觀察(2)
浙江省某養老機構內「養老院八旬痴呆老人毆打同院老人,並致其殘疾」事件最終走上了法庭。法院判定熊姓老人和養老院都有責任,雙方按照比例承擔賠償。養老院覺得自己很冤枉,打人的是熊姓老人,為什麼養老院要擔責任?楊姓老人一家更委屈,好好的住個養老院,落下了十級殘疾。打人的熊姓老人自己反倒是很快忘記了這件事,反而是他的家屬,非但要承擔賠償責任,更因為養老院和被打老人家的強烈反對,他們不得不從新尋找可以接納老人的養老機構。
他家的遭遇並不是個案,從行業調查和媒體報道來看,在各類養護機構里生活的過程中,頻發的各類傷害事件,不停的將已恢復了正常生活秩序的家庭和家人拖進現實。今天我們就主要談談住在養護機構中的老年痴呆症老人,主要會從哪些方面帶給家庭和親人的沖擊和困擾。
一、法律風險
如熊姓老人的情況,當老年痴呆症老人在養護機構中因為帶給他人和環境造成傷害後果時,由於老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他的法定監護人,也就是老人的子女親屬,就要為其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了。從責任的承擔程度上說,相對於沒有老年痴呆症,具有或部分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老人所造成的傷害賠償後果,從一定程度上還受制於老人本身的賠償支付能力來說,老年痴呆症老人所造成的後果,則和小朋友一樣,由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家屬全部承擔。這往往讓家屬和親人們猝不及防,甚至無力承擔。
2018年,交流過程中了解到華東某市一家養護機構發生的事:一位路易體氏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因為幻覺問題,導致其將同屋居住的一位老人從床上拖拽了下來,令其頭部著地腦部受傷,成了植物人。巨額的治療與賠償,令家屬和養老機構都陷入的困境。傷人奶奶的家屬家境一般,實在無力支付,而養老機構也屬於老舊、低收費機構,支付能力也有限。所以這件事「鬧」了三年多,伴隨著傷人奶奶唯一的兒子因為心肌梗塞猝然離世,暫時告一段落。雖然傷人的奶奶並不是主觀要傷害人,但客觀上,腔如這三年來受害人、受害人的家庭、養護機構,包括傷人奶奶的兒子,都經歷了巨大的壓力、折磨,乃至於心力交瘁。
二、生活困擾
筆者在2021年的夏天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老先生和我們約好到愛卜圓粗知介護中山項目去咨詢入住事宜。原本上午見面,但到了傍晚,老先生依然沒有到。筆者以為是不是今天不來了,正准備下班的時候,老先生到了。一聊才知道,老先生的母親在珠海的一家養護機構住了半年多了。最近一個時期以來,養老院幾乎天天打電話給他,一會說影響別人休息了,一會說拿人東西,還掐其他老人了。總之老先生和養護機構都接近崩潰了。
老奶奶是阿爾茨海默型老年痴呆症的晚期,晨昏顛倒完全不認識人,白天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就到處找人、喊人。身邊的人都不認識了,看誰都是陌生人,總覺得別人要害她。
老先生說這段時間天天提心吊膽,看到養老院的電話心裡就發毛,這半個月已經開始失眠,整天人都是懵的,今天遲到也是因為昏頭昏腦的胰島素打多了,結果剛開車出小區,就低血糖了,開著車沖上了公交站台,所幸沒有傷到人。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家屬與養護機構之間,往往有較多不滿、不理解,這多數是因為老人在機構當中頻發的異常行為得不到有效的避免和正確的處理,使得養護機構和家屬之間消磨互信、累積不滿所導致的。而這一切,最終又會加到家屬的頭上,繼而導致家屬雖然把老人送去了養護機構,但實際上並不省心,也不省力,生活依然是混亂無序。
三、家庭重壓
2019年,東莞型鎮的一位額顳葉型老年痴呆症的爺爺,在入住養護機構不到十天的時候,因為騷擾護理人員,以及在公共場合出格的表現性行為,令到養護機構堅持要將老人退回其家中。老人的兒子和家人商量,實在不行就先接回來,沒想到家庭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尤其是老人兒媳婦反對最強烈。這位女士跟我們說:家公性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多少年來,一家人吃著飯,自己就能掏出來,搞三搞四的。家公因為是額顳葉型的老年痴呆症,有性亢進的問題。一家人吃著飯,自己就能掏出來,搞三搞四的。全家人一開始的尷尬和驚慌用她的話說就像掉到糞坑裡一樣,她作為兒媳婦又是最尷尬的,也不好怎麼說,畢竟也要照顧她丈夫的感受,她說最讓我惡心的是,老人折騰完了,弄的衣服褲子的亂七八糟,還要他來收拾。原想著好不容易送出去了,這才剛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正常日子,現在又要從新回到暗無天日的世界裡。她說:「我都五十幾歲的人了,好不好意思,丟人不丟人真的沒所謂了。但我就是不能面對這件事了。
我們對此深度理解,很多的家庭的感受和這位兒媳婦是一樣的,在經年累月的照料老人,與之朝夕相處的時候,並不會有太多什麼特別的感覺。但一旦老人離開,家裡人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之後,面對再次重新再回到從前,他們才真的覺得正常的日子多麼珍貴,也真正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無法接受過去的生活了。
所以,我們走訪和了解的情況是,當老年痴呆症老人在養護機構因為「搞事情」,面臨被退回時,很少有家庭會欣然接受老人再次回到家中,並且面臨老人有可能回到家中這件事的事情後,家屬和親人的不理解、不接納、不面對,家庭內的矛盾和壓力,都會增加很多。
老年痴呆症(腦萎縮、認知症、失智症、腦退化症、老年抑鬱症、老年精神病、認知障礙、帕金森、額顳葉型、血管型、路易體型、阿爾茨海默型、亨廷頓型、阿爾茲海默型)老人被送到了養護機構,家庭和家屬依然得不到放鬆,甚至風險更大、更困擾。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下一篇文章帶大家來了解。
B. 失智老人走失的預防和應急措施
走失常見於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由於老年人的記憶力,尤其是近期記憶明顯的減退, 常常無法辨認時間、地點、人物,其定向力發生障礙,出現判斷錯誤,迷失方向,發生走失現象。
走失事件的發生,不僅給老人造成身心傷害,也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老年人走失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老人走失發生的原因:
1.老年性痴呆:老年時期,由於軀體或腦部病變、中毒和情緒障礙等因素引起的,表現為慢性、進行性智力衰退和行為、人格改變的,腦功能失調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
2.因定向力障礙而導致走失,是老年性痴呆最突發的首發症狀;
3.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走失最常見的原因
老人走失其他的危險因素:
1.頭部或其他疾病直接對大腦造成損害,都可以導致認知的障礙而發生走失。如頭顱外傷、腦腫瘤、鋁中毒等直接對大腦神經造成損傷;吸煙、飲酒;精神疾病如老年精神分裂等也是老年人走失的危險因素之一;
2.對老年痴呆早期症狀認識不足,特別是對「空巢」家庭的老人,缺乏預見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3.生活環境的改變,對周圍環境不熟悉,或外出時間較長,走得較遠時,容易迷路而走失。
老人走失後處理措施:
當發現老人走失後要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當班護理員立即報告帶班長和院長;
2.院長立即組織知情人分析老人出走的可能去向,制定尋找路線;
3.院長親自與家屬取得聯系,通報情況,結合家屬提供的信息,擴大尋找范圍;
4.迅速組織員工分成若干個小組,按分析線索分頭尋找,並與院長隨時保持聯絡;
5.必要時尋求派出所、街道或媒體的幫助。
老人走失找回後處理措施:
找回走失老人後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讓老人卧床休息,減少消耗並對老人進行安撫工作;
2.立即通知家屬,並向家屬通報老人現狀;
3.立即對身體做全面檢查,注意有無外傷並實施對症處理,可設專人護理並做詳細記錄;
4.經檢查如老人生命體征正常卻無外傷,可給老人系一個熱水澡,更換內、外衣並製作一份半流質營養餐請老人食用;
5.制定終結處理方案:
1)召開全員大會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分清責任;
2)制定防範措施,全員培訓,杜絕事故再發生;
3)撫慰家屬,協商合理解決方案。
老人走失預防管理措施:
1.入住管理:
1)了解有無走失史,嚴格簽訂入駐協議;
2)准確、動態的評估老人的認知能力;對老人進行詳細的體檢,並認真記錄;
3)對老人做全面詳細跟蹤觀察,有異常情況通報院長,並與家屬聯系,必要時簽訂補充協議;
4)詳細登記托送人姓名、住址、電話;
5)不能留住時,應堅決勸退。
2.門衛管理:
1)門衛設施、設備完善、確保安全;
2)必須由專人管理,定崗、定人、定製度。崗位不空人、不離人;
3)建立健全門衛出入登記管理制度,並認真實施;
4)制定嚴格的老人外出制度,自理老人外出或非自理老人家屬陪伴外出均應進行詳細登記。
3.護理管理:
1)加強巡視,密切觀察失智老人異常變化;
2)對易走失老人,尋找原因,制定相應措施。如環境改變、思念親人等;
3)營造良好的、舒適、溫馨、安全的居住環境,組織老人感興趣的活動,使老人安心休養;
4)經常與家屬溝通,通報老人生活及精神狀況等信息;
5)易走失老人不能單獨外出;
6)加強老人間的溝通與交流;
7)給老人安排適當的活動、治療作業、智力康復和自理能力等訓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8)在老人房間門口做特殊、容易記憶的標識,利於老人的辨認。帶著老人反復熟悉周圍的環境,強化記憶;
9)易走失老人可佩帶聯系卡片或愛心手環,註明老人姓名、居住地、聯系方式等,便於走勢時接受他人的救助,安全返回。
4.員工管理:
1)加強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使老人得到良好的照料;
2)加強巡視,讓愛遊走的老人總是在自已的工作視線范圍內;
3)提高護理技巧,制定完整的易走失老人的管理辦法;
4)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共同關心、參與和管理。
C. 老人醒醒腦 勤按4大穴道防失智
忘東忘西,甚至還把家人的名字叫錯?小心是失智症的警訊!中醫師指出,當患者出現初期失智症症狀時,中醫會以針灸加上內服中葯治療,但患者自己在家也要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多 *** 頭部穴道,有助於活化腦部、醒腦,並維持腦部功能。
忘東忘西、甚至還把家人的名字叫錯?小心是失智症的警訊!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瞎液吵區中醫師磨侍吳建東表示,其實頭部的穴道非常多,初期失智症患者,甚至是老人家要預防失智症,都可以多 *** 頭部,基本原則就是前、後、左、右都輕按、輕揉,醫師也提供4個常見穴道,建議年長者經常按,看電視時也可以隨手揉一揉穴道,維持腦部活力,使記憶清晰。
醫師建議4穴道
1.百會穴:位置在頭頂,是許多經脈交會處,埋脊可改善精神不佳、頭暈腦脹等症。
2.四神聰穴:位置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2到3公分處,可幫助提神醒腦,改善失眠、健忘、暈眩等症。
四神聰穴位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2到3公分處。
3.太陽穴:位置在眉梢後凹陷處,可提神、消除疲勞、改善偏頭痛等症。
太陽穴位在眉梢後凹陷處。
4.風池穴:位置在頭部後方,發際凹陷處下方,可醒腦明目,改善頭痛、眼睛疲勞等症。
風池穴位在頭部後方,發際凹陷處下方。
【醫師小叮嚀】:
*** 穴道時,建議以指腹輕輕按壓,也可稍微揉一揉, *** 腦部活絡,時間不用太長,但一天內不限定可 *** 幾次,想到的時候隨手都能做,而除了按穴道醒腦,平時也要注意飲食攝取,多食用蔬果及全谷類,並維持運動習慣,才能真正預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