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炒股需要注意什麼
老年人炒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關注身心健康:
保護視力:
合理配置資金:
了解股市知識:
保持理性投資:
尋求專業建議:
綜上所述,老年人炒股時應關注身心健康,保護視力,合理配置資金,了解股市知識,保持理性投資,並尋求專業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保護老年人的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
Ⅱ 老年人理財生活如何規劃
對退休老人來說,投資理財既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時尚。但退休老人進入晚年的年齡狀況和相對有限的工資收入,決定了他們是一個抗風險能力較弱、相對保守穩健的投資群體。如何既能讓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又能保證生活的充實和思想的愉悅老人怎樣合理理
財呢一起和裕祥安全網
看看吧。
穩健的趙老師
63歲的趙宗淑女士,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學教師。去年5月,操持完小兒子的婚禮之後,一下子感覺到了「空巢」的寂寞。恰巧那時中國股市經歷了5年的熊市後發生了明顯轉折,她有時到女兒家去看外孫,常聽到女婿大談股票、基金,女兒也參與炒股,而且已經見到投資收益。股票、基金真那麼好賺錢這事觸動了她,於是她也開始謀劃自己的理財生活了。
當月,她就去開設了賬戶,傾向於炒股票。不過趙老師並不著急,在入市前,先認真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具體操作時又請女兒女婿當參謀。剛開始,由於是外行,加之心態不穩,頻繁操作,資產收益是負的。在銀行工作的女婿認為她的投資風險過大,一旦行情不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於是特地制定了相對保守的投資計劃,按3:3:3:1的比例配置資金,即3成買基金、3成買股票、3成買保險債券、1成存銀行。
此後,趙老師基本上按女婿的建議進行操作。一個月後,她的資金賬戶有了12%的收益。到了今年3月中旬,她的投資收益更是高達86%。「幾只股票和基金的表現都不錯,我打算長期持有。」趙老師高興地說。
專業的張先生
張永貴原是一家工廠的退休職工,現在卻是證券交易大廳大戶室最有名的技術派投資者,不少人都找他做參謀。
張先生是1995年入市的老股民,證券交易所市場大戶室開設時,他是第3名入場者。他退休後便專心於研究股市,對國家經濟政策、大政方針的分析頗有見解,市場感覺很敏銳,經過股市十幾年的磨難,已成為老練的投資者。
他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就應該對國家的經濟前景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應該堅信中國經濟形勢是很好的,估計股市有15年左右的黃金期,不可錯失良機。平時,應少去聽那些小道消息,多看點專業書籍,增強專業知識。投資首先還是必須成為內行,不然,大盤有點震盪就驚惶失措,一頭大牛隻抓住兩根尾巴毛。
他比較重視技術分析,善於從多重指標共振現象中抓黑馬。對於大盤、板塊和個股,他認為分析應遵循這樣的思路:大勢走好後,就應追蹤板塊輪動中的熱點板塊,並及時抓住其中的領頭羊。「當然,我也有弱點,一隻股票漲到理性分析的高位時,本應賣掉,這時反而卻產生了新的幻想,以致沒有及時止盈,收益不增反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也不時在剖析自己。」他認真地說。
張先生炒股的心態很好,他說:「我投入股市的都是閑錢,賠賺很正常,也不是特別看重收益率。對我來說,天天要到股市來,就是尋求一種樂趣,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只要是交易時間,張先生就基本上准時到證券交易大廳「蹲點」。除了買賣股票,他絕大多數時間是與在股市結識的一幫老年朋友擺龍門陣——證券交易大廳居然成了老年人俱樂部。
以上是關於理財的兩個案例,老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掌握基本的老人理財安全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