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

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

發布時間:2025-08-05 19:10:46

1. 老人病了,子女應該怎麼照顧才好

我們有伺候過老人的經歷,但是可以感受到這種感覺,應該非常的難。除了佔用大量的時間,還有浪費人很多的精力,也不是說誰能夠堅持就能堅持的。


朋友的老父親將近10年靠的是鼻飼,渾身皮包骨。可是就算這樣,還是想活著。剛開始生活不能自理時,老爺子跟兩個孩子還有醫生說:你們研究研究,給我多花點兒錢。用點兒好葯,救救我。開始的時候,朋友和弟弟兩家輪流照顧老爺子。

一家住三個月,後來太累就變成一家一個月。朋友老公,還有她弟弟媳婦,只是偶爾幫把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言不語躲在一邊。家裡有這樣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都說百善孝為先,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也不是沒有道理。朋友要是哪天出門辦點事兒,一天不回家,家裡就臭氣熏天。

有一回,朋友發燒在衛生所打吊瓶。只一上午時間,老爺子就拉的哪兒都是。朋友老公在家戴著口罩,開著窗戶玩手機。她看到老公那個樣子,就奪過手機摔在地上,兩個人吵得很兇。她老公說,你自己愛怎麼孝順就怎麼孝順,我也不參與,但你不能在我身上耍脾氣。每當一個月快要結束的時候,朋友就覺得很放鬆。可是每當要接回老爺子時,就會打怵。有時候弟弟和弟媳鬧矛盾,弟弟也會提前把老父親送過來。前幾年朋友為了照看孫女,她鼓足勇氣和弟弟商量,想把老爹送去養老院。沒想到弟弟拍手贊成,說早就應該送到養老院了,那裡有護工更專業。自從去了養老院,朋友臉上才有了一點笑容。她經常去看老爹,只是不用天天陪在身邊伺候,輕鬆了很多。可是老爺子動不動就不行了,每次卻又能搶救過來。

2. 母親病逝女兒應該怎樣戴孝,戴孝有什麼講究的嗎

披麻戴孝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孝道也是一種禮儀習俗,雖然現在國家規定喪葬應該簡化,但是在不少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喪葬習俗。喪葬在古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說在古代白事的規模不一定比喜事的規模小,甚至更大更隆重,以顯示死者為大,表示對死者的尊重。

母親病逝女兒應該怎樣戴孝

按照傳統習俗老人去世,後人都得為老人守孝到滿“五七”,也就是35天,五七以後就可以不戴孝了,還有的要到周年才停止戴孝。如今的人都沒有這個做法了,但是戴孝一般就是上山以後就停止,青紗、白紗隨著送上山也燒掉了。其實這個並不重要,只要在生時對得起母親,孝順母親,母親去世以後,你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和後悔的。

母親去世,作為女兒戴孝應該:父親如果健在,右側短一寸;父親如果之前也去世了,則右側短二寸。

戴孝布按照男左女右:父親去世,孝布左側短一寸;母親去世,右側短一寸。如果父母都去世了,孝布則短二寸。父親後去世,左側短二寸;母親後去世,右側短二寸。不能帶齊孝,即孝布不能一齊,防止犯重喪。

3. 有一種孝順是父母老了衣食無憂,父母病了卻不醫不照顧

文/梅來

01.

不敢病不能病,滿堂的兒女有多少是真正孝順的?

從四川回來,便去老屋探望老公八十歲的繼父。我提著二條煙一些零食開上一個多小時的車,大山深深處便是爹爹的家。

偏僻的小屋緊閉,老人不知道去向。我頂著寒風在外等了二個小時,中飯時分,老人才蹣跚著走回來,說是去別人家烤火了。

我遞給他幾千元錢時再三叮囑:爹爹,千萬要注意身體,沒事呆在家莫到處跑,摔倒了真沒人來服侍你。

老人有些哽咽:放心,我算了命,死得很乾脆,不會生病卧床的。

婆婆死後,爹爹便搬回到自己的村子住。老公幾兄弟每人每年三千元給他養老,加上一年一千多元的養老金,在農村倒是可以生存。

我們五兄妹最擔憂的是爹爹以後生病了怎麼辦,大家都在外地做生意,誰會來服侍照顧他。

爹爹也知道他不能生病,卧床了會很凄涼,因而他自己十分注意身體。有幾次與我娘家父親聊天時說:我與你不同,你的兒女在身邊,生病了有人照顧。我只有自己照顧自己,把身體保重好。


02.

一父養十子,十子難養一父。兒女病了,父母會舉債的醫治。反之,父母病了,兒女會出大錢醫治么?

我們廠里有個五十多歲的員工,是家中獨子,母親死得早,父親把他拉扯大。幫他娶老婆,帶大二個孩子,讓他們夫妻兩出外安心打工,七十多歲了還在田地辛苦勞作,幫兒子省錢省力。

那年十月他父親不小心摔倒了,本來家庭經濟不好,再加上老婆反對,沒把父親送醫院醫治,在家弄些廉價的草葯吃。

他自己在廠里上班掙錢,讓老婆在家服侍。老婆又是一個潑辣強硬的女人,一直對公公不滿。如今公公卧床,自是沒多少細心去照顧。有一餐沒一餐的送些茶飯,老人拉的屎尿從不去打理,臭氣熏天。病痛加上飢渴,老人呼天喚地,哀嚎聲反而引來媳婦的頓頓惡罵。

拖拖拉拉的到了年底,廉價的草葯都不再給父親吃了,老人瘦骨如材,氣息奄奄。 他的言談中希望父親死在年前,這樣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我奇怪的問,若是你爸年前不死,怎麼辦?

他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那我就要想點辦法了。

聽得我毛骨悚然,那可是他的父親呀!怎麼下得了手。

因為我知道他想點辦法是什麼,許多老人久病卧床,不死不活奄奄一息時,兒女們有的不忍心讓父母受苦,幫他們解脫;有的純粹是不孝,不願服侍。便會喂幾杯烈酒給父母吃,這樣久病體弱的老人便會醉死去。

03.

久病無孝子,卧病見真心。孝親不止只在吃穿,孝親是不讓親生氣,愛親敬親才是孝乃全。

如今的 社會 ,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為生存擔憂。父母身體 健康 ,生活自理,兒女們都會做到日常生活中的照顧,不會讓父母凍著餓著。平時給些小錢,買些衣服鞋子,提些煙酒吃食來孝順。這些屬於錦上添花的孝順人人皆可為,雪中送炭的孝道兒女能否堅持到底?

父母生大病了,有多少兒女會去給他們傾囊醫治?是不是私心的打著小算盤:爸媽年齡大了,活不了幾年,這病沒必要花大錢醫治。

又有多少兒女在父母久病時會細心照顧?是不是私下的抱怨:怎麼還不死,早點死算了,省得折磨我們。

孝順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感激、感動、感恩,是真心實意的對待。

孝順不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來換取的才叫孝順,孝順不是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

孝順是每個普通平凡人都可以支配思想,摸著良心做到的簡單事。

我是梅來一夏,更多的 情感 故事,更多的愛恨情仇,請聽我一一道來。

4. 岳母的身體不好,平時怎麼孝順她好一些呢

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女婿半個兒。也就是說,要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但是,真的能和自己父母相處的一樣嗎?當然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那麼,婚後,怎麼和岳父岳母相處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當然了,有些不怎麼開明的岳父岳母也許會對你指手畫腳的,或者你和妻子發生矛盾時,無論誰對誰錯,先懟你一頓再說。這個時候別生氣,也別當一回事。他們說他們的,你做你的就行了。

這是我的看法和建議,結婚後,就這樣和自己的岳父、岳母相處,家和萬事興,你認同嗎?

5. 對待老人應該如何才叫孝

孝的定義是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孝」字解析: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達了內涵!

漢字「孝」的字形非常簡單,上面一個「耂」,下面一個「子」。而這個字的甲骨文更形象,仔細看下圖:像不像一個孩子在攙扶著老人在走路的樣子?也可以這么理解:老人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在上面呵護著,而當父母年老後,兒子要在下面背著老人。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對上理應要做到自己的孝道,這就是孝。

「孝」字甲骨文很形象

老人呵護孩子

晚輩攙扶老人

中華文明5000年的傳承離不開這個「孝」字,通過對孝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內涵。所以說,中國的漢字結構組合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字的本意是要我們盡心盡力來奉養自己的父母。同時引申為後輩在尊者去世後也要按一定的風俗習慣來行使自己的孝道。

視頻
知心姐姐盧勤教你-如何培養孝笑兒女
家長必讀
¥99
¥198
購買

孝,何止一個字這么簡單?

以「孝」為偏旁的漢字舉例:教、哮。

由於漢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漢字都是以它為偏旁部首來組成的。比如漢字「教」: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攵(文)。意思是說把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孝,一個人對著老人和孩子進行大聲喊叫,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漢字「教」和「哮」

關於「孝」字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關於「孝」字,狹義的理解是對於父母的盡心奉養、尊敬。而廣義的孝,我們古代講六孝,那什麼是六孝?《左傳》中講:「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意思就是:作為君主要對百姓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自己的本分,作為父親要對孩子慈愛,作為兒子要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作為兄長要愛戴自己的弟妹,作為弟妹要敬重自己的兄長。

孝敬父母,中華美德

幸福的老人

「孝」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說「孝」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是一代代傳承的文化?《孝經》裡面講:「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從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盡孝的義務,而盡孝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而《禮記》中記載: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這里的「畜」不是動物,而是指贍養的含義。大致意思就是要侍奉和贍養自己的父母,順從父母,而不做有悖倫理的事情。

6. 如果你父母有病你又是個下肢殘疾人 你會想早點離開他們 還是守在他們身邊

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順的人,就永遠和善良無緣。連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對別人就更加看不順眼,感覺是眼睛裡有「沙子」,或者是得了紅眼病。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子,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真正孝順的人,「三種境界」都能夠做到,越孝順福報越多。
1、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一個人身體健康,活著就是幸福,要是病怏怏的活著,其實是痛苦。作為父母,多半是年事已高,健康的身體更加重要,需要兒女關心。
很多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希望留一點錢,給兒女,幫助兒女創業。但越是這樣,父母越是扛著病痛過日子,導致病痛加重。孝順父母的兒女,會常常帶著父母去體檢,提前防範病痛。要知道,身上無病,比你給再多的錢都好。

當然,健康的身體,需要起碼的生活保障,衣食無憂才會活得踏實。很多年輕人,不僅自己不勞動,還當了啃老族,拿著父母的錢過日子,這樣的不孝,令人痛心。
2、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
人這一輩子,真正希望你過得好的人,沒有幾個,除了父母,也許你都找不到貼心人了。不管你走多遠,父母在地方,才是最溫暖的家,當你很累的時候,和父母聊天,心情總是會慢慢好起來。
其實作為兒女,也要學會牽掛父母,在外混得如何,都沒有關系,常常告訴父母自己的行蹤,讓父母放心;經常問候父母,了解父母的想法,讓父母寬心;自己努力工作,走正道,還有錢寄回家,父母感覺舒心。做到了這幾點,就是養好了父母的心,大家都開心。
有錢過好日子,沒錢過好心情。父母老了,還是為你擔憂,那也是不孝順。看看那些敗家子,不學好,父母心好痛,怎麼可以安度晚年。其實,不學好的人,越不孝順,越沒有福氣,等父母不管你了,就只能流落街頭,還可能要晚景凄涼。
3、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真正變老,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失去了理想,過得越來越孤單,沒有了人生的樂趣,和時代脫節了。
人老了,如果無所事事,就會變得頹廢,就是坐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耷拉著頭,灰頭土臉的,六十歲的人,都會被認為是九十歲的人。那些有愛好的人,趁著自己可以走動,去看看風景,到公園散心,參加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忙忙碌碌的日子,會讓一個老人,也找到人生的意義,真正把日子過成「夕陽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千萬不要讓父母碌碌無為活下去,而是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培養他們的興趣,多鼓勵他們,還可以教會他們一些新知識。比方說,教會他們用微信,用各種唱歌軟體等。
「愛人者,人恆愛之」,真正孝順的人,對父母孝順,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也一視同仁,用行動去愛護長輩。同時,他也會得到長輩的愛,長輩總會把最好的財富都留給他,為他添加福氣。

閱讀全文

與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地人在北京社保退休待遇 瀏覽:395
老工人老年痴呆可以辦殘疾證嗎 瀏覽:666
單位體檢女性都有哪些項目 瀏覽:594
在韓國養老院上班一個月掙多少錢 瀏覽:78
老年人的腳弓下塌是什麼原因 瀏覽:697
養老金中斷補交 瀏覽:237
鹿晗的父母干什麼的 瀏覽:694
南寧市敬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443
重陽節校長對退休教師發言稿 瀏覽:598
人老了養老能指望哪個部門 瀏覽:353
臨時工沒交社保怎麼退休 瀏覽:704
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 瀏覽:54
沒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性格 瀏覽:924
老年人夜間突然死亡 瀏覽:699
百度上講的養生保養有多少真實的 瀏覽:825
為什麼春節養老金不夠 瀏覽:297
孝順的作文高中 瀏覽:566
絕經期女人如何養生 瀏覽:595
退休人員開辦公司怎麼交社保 瀏覽:868
老年人打嗝吐奶怎麼辦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