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死後社保可以領多少個月 答案如下
人死後社保可以領取的月份及補貼情況如下:
人死後社保養老金領取情況:
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老人死後養老保險補貼:
綜上所述,人死後社保養老金只能領取最後一個月,但遺屬可以按規定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以及可能的病殘津貼(若適用)。這些補貼旨在保障遺屬的基本生活需求,並體現社會對參保人的關懷。
⑵ 老人去世社保一次性領多少
老人去世社保一次性領多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具體如下: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下列人員按以下辦法申報和核定繳費基數,繳費基數低於繳費時上一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60%作為繳費基數,高於繳費時上一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按300%作為繳費基數。
1、調動工作的職工,按到新單位後領取的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以後月工資收入變動的,按變動後的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
2、轉業、退役軍人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到企業工作,按到企業擾昌工作後的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
3、企業內部退養職工,按其內退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如果內退期間生活費高於該收入的,以內退生活費作為繳費基數;內退生活費有增長的,相應調整繳費基數;
4、在醫療期內的病休職工、因企業停工放假連續半年以上的職工,按實際領取的疾病津貼或生活費作為繳費基數;
5、與企業協議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自謀職業的職工,按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6、對按承包協議等情況不能准確核定工資收入的職工,按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7、公派出國、出境工作,外派、外借到其他單位工作的職工,按其實際領取的月工資性收入作為繳費基數;
8、企業派棗慧出的脫產學習人員,保留勞動關系由企業支付工資的,按實際領取的月工資性收入作為繳費基數。與企業協議保留勞動關系、企業不支付工資的脫產學習人員,按脫產學習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綜上所述,老人過世後養老保險能夠領緩岩扒取的金額一般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決定,而且城鎮企業職工每個月交納養老保險的比例為上月工資的8%,繳納基數越高的,退休後獲得的退休金也就越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⑶ 老人死亡社保還能領多長時間
老人去世後,社保的相關待遇領取情況如下:
1、參保人員死亡後,其法定繼承人可以在60日內到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申請注銷登記和喪葬補助,達到待遇領取條件的死亡人員,按死亡當月養老金標准12個月計發;未達到領取條件的按基礎養老金6個月計發。
2、已經辦理退休的退休人員過世後,只能領取到過世的當月並在當月末辦理申領喪葬費和撫恤金。
3、社保個人賬戶余額的提取通常在次月停止,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作為遺產,由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領取。
去世後退保所需資料:
1. 養老保險手冊;
2. 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3. 退保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
綜上所述:在職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撫恤金領取期限:繳費不滿5年的,發放月數為3個月;繳費滿5年不滿10年的,發放月數為6個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