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管性頭疼顳動脈炎所致的頭痛特點
血管性頭疼,特別是由顳動脈炎引發的頭痛,具有其獨特的臨床特點。顳動脈炎,又名細胞性動脈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常見於老年人,尤其在60至75歲之間,女性患者相對較多,約為男性患者的3倍。此病的早期症狀包括低熱、疲勞、惡心、嘔吐、肌肉疼痛、眼球運動受限和視力問題,頭痛是其主要症狀之一。
頭痛通常自發性發生,也可能因觸碰面頰或下頜、張口或受涼風吹而加劇。咀嚼時頭痛會加重,按壓耳屏前方的動脈和神經交叉點也會引起疼痛。疼痛的分布遵循面動脈的走向,從下頜開始,向內眼角擴散。在顳動脈供應的區域,如顳、額、頂和部分枕區,患者可能還會經歷脫發、感覺過敏甚至潰瘍形成。頭痛性質多樣,常見於燒灼感或重擊感,且夜間症狀通常較白天嚴重。
醫學檢查方面,患者可能顯示血沉加快,白細胞輕度或中度升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以及正常細胞性貧血、球蛋白增加和輕度鹼性磷酸酶升高等異常。對於顳動脈炎引發的頭痛,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每天劑量為40至60毫克。在頭痛症狀緩解後,激素劑量可逐漸減少,直到5毫克。一般情況下,血沉在四周內恢復正常,血沉正常後需要數月逐漸停止治療。
血管性頭痛是門診頭痛病人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因為引起這類頭痛的原因都來自於血管,故統稱為血管源性頭痛。血管源性頭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因頭部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頭痛,稱為原發性血管性頭痛;有明確的腦血管疾病(如腦卒中、顱內血腫、腦血管炎等)所致的頭痛,稱為繼發性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