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身體總是出虛汗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你好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和大運動量時的出汗多屬生理現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盜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出汗。
另一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穿衣厚或炎熱而汗自出,或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或患大病之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希望採納,謝謝!
『貳』 老年人出汗多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手出汗與身體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為熱,越熱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與身體素質、內分泌等等都有關系的。身體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應該是乾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沒有汗,手心卻滿是冷汗,感覺冰涼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體質虛寒的表現,如果你同時很怕冷,並且冬天手腳冰涼的話,應該就沒錯了吧。多吃些溫補的食物調理身體,還要加強鍛煉,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環和促進新陳代謝,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詳細版:
多汗症的常見問題解答
*什麼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因緊張、興奮、壓力或夏天高溫時,交感神經機能亢進造成手掌排汗異常增加所致。
*為什麼會得手汗症?
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在東方民族的年輕人中相當常見(約3%),且可能有家族遺傳性(約12.5%)。
*手汗症治療有方式有哪些?
分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治療手汗症的內科療法有口服葯、外用葯,但其效果短暫且有副作用,無法長期根本治療;最近也有人嘗試局部打臘腸桿菌毒素(BOTOX),但其有效時間僅有數個月,所以,目前治療手汗症最有效的方式是外科手術治療。
*治療手汗症手術的方式?
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從背部中央切入,把兩側第二、第三交感神經節切除,此法手術時間、復原時間較長,術後有一5~7厘米的傷口,疼痛較嚴重。而目前的手術方法已經改用胸腔內鏡燒灼術,傷口在兩側腋下約1.5厘米,採用全身麻醉,其手術時間、復原期較短,疼痛輕,術後1~2天即可出院,偶有胸痛感。
*手汗症術後需要特別護理嗎?
手汗症患者術後覺得有點胸悶,這是正常現象,兩側傷口在拆線前不要碰水,若不小心弄濕,立即更換消毒過的紗布讓傷口保持乾燥。
*所有手汗症的都可以用胸腔內視鏡燒灼術治療嗎?
當然胸腔鏡內視鏡燒灼術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先天性肺粘連或曾患過胸膜炎、肺疾病,以及曾接受過手汗症手術治療的人都不適用此種方法,故需由醫師評估後再做決定,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12歲以下的小朋友有此問題;手汗症可能會造成學習過程不便,但不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家長們不必為此過度擔心,等小孩子長大後,由他自己決定是否接受手術治療。
*手汗減少了,是不是流汗就減少了?
有些人手汗症術後除了手汗減少,其腋下的汗也變得少了些,但正常人借流汗來散熱降低體溫,所以,每天流的汗量是固定的,若手的汗量減少了,相對其他地方如:身體、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會增加,形成代償作用。
*手汗症手術後有什麼副作用?
手汗症手術後副作用除了上述的代償性流汗外,有的人冬天會覺得手太乾燥而需要擦護手霜,另外,少數人會有復發的現象(約<2%)。
參考資料: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戰汗
即全身戰栗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病象。
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
『叄』 老年人愛出虛汗是怎麼回事有哪些緩解出虛汗好辦法
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症狀,損害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 一般情況下,出虛汗主要因為氣虛和火旺, 大多數老年人屬於氣虛,主要症狀是在氣溫不高的情況下,沒有運動就針對這些情況,日常膳食應注意多補充含維生素E、維生素C、B族維生素、維生素D、鈣和鎂等豐富的食物,改善更年期症狀;陰虛導致的肺陰虛,除肺部症狀之外,還有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月經減少。因此,由腎陰虛導致的盜汗,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出汗還與心臟有關系,血汗同源,可以多汗症主要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如感染性高熱等。體虛多汗還可能是缺鈣或身體虛弱引起,應積極治療。
老年人如果經常有氣短、手腳冰涼、冒虛汗,是陽氣虛衰到極點造成,可以用回陽救逆的方法治療,多吃些人參、黃芪、生薑、炙甘草等,都有很好的升陽作用,多曬太陽、多休息、適量陽虛,這個陽虛不是指的某一個部位陽虛,而是指病的陰陽屬性,就是陰病。手腳冰涼是陽氣不足不能溫暖四肢,出汗是虛陽外越,陽氣不能內守,這個病要重視,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像鹿茸,鹿茸善於補腎壯陽,補氣血,治腰膝酸軟,是非常好的補陽葯材。可以泡酒,泡水,煲湯。不適合腎陰虛的人使用。若是陰陽兩虛可以使用。
『肆』 老人動不動就出虛汗,是因為腎不好了嗎3點常見原因,及時調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里的器官機能,也會隨著年齡慢慢下降,器官工作效率降低,也就容易引起一系列負面 健康 症狀。常見的「老年症狀」例如骨質疏鬆,疲乏勞累等,不僅如此,動不動就流汗,也是眾多老人的煩惱之一。
有的朋友可能會疑惑,流汗而已,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誠然,流汗本身 ,是人體調節溫度的正常反應 。但對於老人而言,如果動不動就流汗, 比如吃飯,輕微運動等 ,並不是因為溫度而導致的流汗現象,就有可能象徵著一定的 健康 隱患,通常也稱其為「虛汗」。
老年人經常出虛汗,是因為啥原因?
說起虛汗,一部分對 養生 比較了解的人會覺得,「虛」這個字 ,通常和腎掛鉤,經常出虛汗,一定是因為腎不好 。事實真的如此嗎?
經常出汗,是因為腎不好?
醫生回答: 的確有一部分因素 。
中醫認為, 汗是人體津液的一部分 ,屬於陰氣的集合體,而汗液又擔當揮發溫度,保持體內溫控平衡的效果,也就需 要通過陽氣來規制。
陽氣補養充足,有足夠強的收斂納溫之效,汗液不會輕易地因為一些小幅度的運動消耗流失,虛汗的情況自然也不會出現;反之, 身體里陽氣不足,不足以納陽留汗,虛寒的情況也就會出現。
而腎臟作為五臟的一部分,本就有著調節陰陽之效,而尤其是對於老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一部分疾病的影響 ,腎臟 健康 受損,調陽功能減弱, 缺少了陽氣的補給和收斂,汗液的流出效率也不能得到控制。出現虛汗症狀的概率也相對更高。
但是,並不只有腎陽缺失,腎臟調節功能減弱,會導致虛汗的症狀產生,還有可能存在的3類原因,希望老年朋友們能夠自省自查。
可能導致老年人虛汗的另外3類原因,還請謹慎注意
原因一:肺氣虛弱,津液外泄
肺部和腎臟一樣,同屬於五臟之一,並且又因為 肺部喜溫喜潤,而厭寒厭燥, 現在 恰逢秋冬時節,如果不注意調養,對肺部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之於老年人而言更為顯著。
不僅如此,肺在中醫的觀點中,有 衛氣守津之效。 換句話說,肺能夠幫助身體集中血氣,留守津液。如果 肺氣虛弱,肺部運轉功能下降,對津液的留存自然不利, 衛外不固,肺陰疏鬆,津液疏瀉,在體表就會顯現出明顯的虛寒症狀。
原因二:情志不調,汗津多失
古代中醫一直都有「 心神合一」 的觀點,也就是說,中醫認為,人的精神和身體 健康 是存在緊密聯系的,如果情志不調,負面情緒影響到身體,也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而部分老人因為疾病或者身體情況的緣故,亦或是神經老化所帶來的不適感, 例如焦慮,擔憂之類的負面情緒 也會增多。長期 浸淫在不好的情緒中,冷汗也會不住地泊泊流出 ,長此以往,身體形成趨向和習慣,也容易招致虛寒的產生。
西醫就此,也有同樣的看法, 高度緊張,激動等負面情緒,會導致老年人乙醯膽鹼分泌而增多 ,引發多汗症,也就是中醫所謂的「虛汗」,因此,想要調節老年人的虛汗症狀,調節情志,保持樂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原因三:脾胃有恙,氣滯汗行
我們人體是通過復雜而繁多的經絡連接而成的, 陽氣運載著血氣 ,將能量輸送到各個器官和組織, 維持著人類正常且 健康 的生理狀態。
而推動陽氣和血氣運轉的能量,來自於我們身體的消化系統,也就是脾胃,我們吃下去的穀物,通過脾胃的消化系統轉化為能量,維持著身體的機理和 健康 。
反過來說,如果脾胃虛弱,對於 氣血能量的轉化概率下降, 經絡中運轉的血氣也會變得滯澀,久而久之,多餘的血氣滯澀過多而堵塞,也就是所謂的「 氣滯淤堵」,氣滯,而血氣無法下行滋潤, 過多的血氣集中在胸腔,頭部,持續刺激身體的溫控系統,例如一吃飯就流汗,虛汗的出現風險也就更大。 中醫也將其稱之為「上熱下寒 」。關鍵之急,老年人及時補養脾胃,調理疏泄,打通淤堵的經脈,才是解決此類症狀的最好方法。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老年人出現虛汗的原由,自然也要想辦法去解決它。綜上所述,老年人出現虛汗,無異於 腎陽缺失,情志失調,肺氣虛弱,脾胃有恙 四種原因,一一解決即可。
腎陽缺失,情志失調,肺氣虛弱,脾胃有恙,分別怎樣處理?
「腎陽缺失」。 常見中醫補充腎陽的方法就有很多,例如 仙茅,狗肉,肉桂等 ,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亦或是一些傳統補充腎陽的中成葯,比如 金貴腎氣丸等 ,但需要注意,人體陰陽調節平和才是宗旨,切不可補充過多。
「情志失調」 。就情志方面而言,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葯物能夠緩解,更重要的,還要看老人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保持樂觀的情緒。可以選擇 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跳舞,運動等,將負面的注意力抵消,轉移,情緒也就能有所改善。
「肺氣虛弱」。 尤其是現在秋冬時節,養肺很重要,中醫認為「白色補肺」,多多嘗試 蓮藕,山葯等食物 ,養肺健氣,或有療效。
「脾胃有恙」 。因脾胃而出現的虛寒症狀,多因經絡擁堵,上熱下寒之緣故,嘗試利水疏通 ,健養脾胃的白術,茯苓,或能解決淤堵之患 。
但老年朋友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提到中葯亦存在毒性,還請在中醫和葯師的指導下進行。 健康 安全,仍然是首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