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照顧失智老年人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照顧失智老年人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9-08 05:17:04

Ⅰ 如何讓失智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相關背景

日前,北京市豐台區老齡辦貼出公告,試點通過政府購買「喘息服務」的方式,給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4天假,其間政府付費請專業護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務」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的試點。

綜合分析

中國已步入老齡社會,而且發展速度非常快,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國際標准佔比為7%),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4.9%。

養老已成為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成為其中最為艱難的社會話題。失智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患有失智症的老人通常認知功能退化,失憶、失語,嚴重時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就是失智症的一種。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4000萬失智老人,2020年將達到4700萬。北京中醫葯大學發布的《失智老人照護現狀的調研報告》顯示,和子女居住的失智老人佔42%,獨居的失智老人佔41%,在養老機構居住的失智老人只佔1%。另有材料表明,失智老人病程可達5到10年,甚至長達10到20年,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統計顯示,失智症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後,威脅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失智症後,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這種說法也許有些絕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失智老人居家養老之困境。面對失智老人,政府要加大支持幫助力度,同時社會各界都要對其幫一把手,出一份力,要多建立一些養老類的福利機構,精細化照料好老人,讓他們享有幸福的晚年時光。

相關問題

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

1、針對失智老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機構發展滯後。2、養老機構管理缺乏分類標准和管理規范。

3、長期照料機構和護工嚴重缺乏。

二是服務體系不完善。

1、護工水平參差不齊,不僅無法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甚至連最基本的工作也做不到位。

2、缺少相關服務標准。。

三是子女對失智老人溝通不足。

1、子女上班忙,沒時間照顧失智老人,負擔重。2、不知道如何科學照顧失智老人。

3、子女難以及時發現老人的一些細微變化,經常錯過了早期干預。

四是社會認知支持度不夠。

1、大多數人對失智老人認知不足。

2、針對愛心人士的理論知識和服務操作培訓不到位,義工、家屬等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

參考對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政府應從政策引導、制度設計、經費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失智老人養老事業發展,建立、完善失智老人養老機構的管理規范、失智老人等級評估標准、失智老人補助機制等,引導養老機構多層次發展,保障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

2、推動現有醫療服務中心轉型服務,加快建設為失智老人服務的專業養老機構。放寬條件,通過稅收減免和補貼等方式,鼓勵社會和民間力量參與失智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依託社區醫療服務資源,增設針對失智老人的護理中心,創辦失智老人康復中心、護理院等專業養老服務機構。

3、制定護工的准入機制,規范護工市場。

4、將失智老人的照護費用納入醫療保險范疇。

二是制定失智養老長期服務發展規劃。

1、建立養老護理培訓制度。通過專門培養、在職培訓、崗位訓練等多種途徑,加大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以滿足失智老人社會化養老的需求。

2、衛生機構應著手建立失智老人評估標准,對失智患者進行病情等級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等級,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提高對失智老人的照顧服務質量。

三是家屬應多關心失智老人。

1、抽空多陪陪老人,跟老人談心。要是太忙可以請護工照顧他們,但是一定要多關心老人。

2、了解失智老人的情感需求,要和他們多溝通,要是不懂可以向醫院或相關專業人士請教如何科學照顧他們,引導他們多做計算等益智游戲,在還屬於輕症的階段多鼓勵他們讀書、看報,多用腦。

3、子女要經常和父母溝通往來,如果發現異常,盡快帶他們先到醫院檢查,這種病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就能越早控制。

四是提高社會對失智老人的認知。

1、集合政府機構、民間公益機構和多媒體平台力量,共同關注「失智老人及家庭成員」這一長期被忽視的群體,消除公眾對於老年痴呆症的誤解,傳遞預防及護理常識,讓更多人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相關醫學特徵以及患者和家屬的情感需求和物質需求,為他們提供關愛,全面提高社會公眾認知。

2、建立起失智症老人家屬聯誼會,幫助家屬掌握失智症的症狀識別要點及正確的護理和溝通技巧。

3、鼓勵義工、家屬社會力量參與服務提供,引導愛心人士參與相關理論知識和服務操作培訓。

時評文章

政府買單「喘息服務」有風向標意義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各種與老人有關的服務多了起來。日前,北京市豐台區老齡辦貼出公告,試點通過政府購買「喘息服務」的方式,給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4天假,其間政府付費請專業護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務」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的試點。

老齡社會已經來了,而且速度有點快。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國際標准佔比為7%),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4.9%。這意味著,2012年是五個人養一個老人,到2030年是兩個人養一個老人,到2050年一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另有研究表明,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全民對老齡社會准備不足。

應對老齡社會,離不開有效的服務供給。社會化養老已然破題,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社會化養老不是「免費蛋糕」,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還有一些老人存在失能、失智的情況,把他們送進養老機構,要想得到精心照顧,需要更高費用,家人也不放心。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不僅指陪伴戀人、配偶和孩子,也理當包括陪伴老人,而且有些老人更需要陪伴。

過去,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一般在家解決,也就是留在家裡,由家庭成員照料。照顧失能、失智老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其中的苦與累,經歷過的人最有體會,一個沒有大愛大善的人,很難做得到、做得好、做得持久。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家庭,其中一些家庭得到媒體關注,被當作好人好事報道,子女贏得了「好兒子」「好兒媳」等褒譽,但制度層面的獎勵,一般以精神為主,而且不具有普遍性。

現在好了,「喘息服務」已經來了。幾年前北京提出探索「喘息服務」,也就是每年給久病床前的孝子放幾天假,想法當然很好,但出台詳細政策並不容易,尤其是照顧者放假期間,照料老人的費用到底由家庭負擔還是政府支持,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本月初北京市民政局發文,明確費用由政府買單,「喘息服務」也從紙上走了下來。

應對老齡社會挑戰,需要發揮「三雙手」的作用。一雙是政府有形之手,通過公共服務的形式,提供更多普惠化的養老服務;一雙是市場無形之手,推動更多社會資源進入養老領域,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還有一雙是市民善良之手,弘揚傳統美德,提升社會文明,深入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作用。發揮市民善良之手的作用,並不是不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也不是後兩雙手不作為、慢作為的理由,而是說家庭在養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也不能替代。

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與市民善良之手,這「三雙手」並非各自為政,更不是割裂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拿政府有形之手來說,主要是發揮正確的引導、帶動作用,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就是對善良之手的引導和鼓勵。對很多家庭來說,也未必在乎一個月四天的補貼,關鍵是從中感受到了社會溫情,從而產生了一種「德不孤,必有鄰」的道德溫暖。這對於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主流價值,有著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Ⅱ 長期照顧老人的難處是什麼

確實,我們常說常病無孝子。尤其是老年人在長期生病之後行動不便,而現在的年輕人的壓力也挺大的,尤其在工作中的壓力。職場競爭一起加劇,如果家裡有老人,時不時的在 生 些病那對於中年人來講,面臨上有老下有小中間的競爭夾具,那壓力也可想而知,同時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去發現,有的時候 只 能自己默默的忍受。時間一長有些中年人真的就像一個會爆的氣球一樣。
那如果長期伺候老人遇到的難題,首先一個就是時間上的問題。因為老年人犯病也不會有固定的周期,有的時候都是突發狀況,而受到自己的年齡限制,有些都行動不便,
必須得有一個年輕人陪伴著,那現在的 小 年輕也不可能去陪伴老人,所以大多數都是中年人一代去陪伴著老人去看病,陪護在旁邊。有些企業比較人性化的還好,但有些企業工作比較繁忙的,那經常請 假 可能對於一些照顧老年人的人來講,在單位里也說不過去,甚至單位可能也會對個人績效個人考評都會受到影響。
其實 有 些老年人生了病之後,脾氣性格更加古怪,甚至生病的人的性格本身也有的時候會比較不耐煩也比較會讓人生厭。
而 照 顧他們,自己本身也有許多的不如意的地方,還要忍受病人的一些職責或者說責備,有的時候難免情緒會失控。所以長期伺候老人的另一個難處就是老年人的脾氣也會受到生病的影響,或者有些老年人本身 年紀大了,性格也確實比較古怪的。
最後長期伺候老年人比較難的就是現在看病更難。尤其在疫情時期要伺候老年人,一旦生病的時候去醫院要查核酸,然後還要 各 種行程碼、健康碼這樣的,然後好多醫院的掛號現在都是自助掛號,如果不熟悉一點醫院的情況的話,得這樣兜 來 兜去都好幾圈,也是搞得筋疲力盡。另外伺候老年人去看病的時候有的是,像交通問題也是的,因為老年人可能也不能去公交車,有些行動不便的還要准備私家車接送,所以長期伺候老年人的另一個難處就是交通問題還有看病問題。

Ⅲ 面對老年痴呆病人,怎樣排解心裡壓力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後天腦部功能衰退疾病,是因大腦神經病變引致,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等認知能力都會受影響,且會有情緒、行為及人格等方面的變化。隨著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老年痴呆作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老年痴呆患者在家裡接受家庭照顧。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照顧者主要包括配偶、子女,子女的配偶、孫子女和其他親屬等。相對其他疾病而言,老年痴呆照顧者壓力更大,心理消耗更為嚴重。這是由於疾病的特徵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患者,表現出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早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中期患者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容易動怒,猜疑,日夜顛倒,四處遊走,日常生活需要家人協助。晚期患者則會無法認出家人,大小便失禁,完全喪失自我照顧能力。

面對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親人,朝夕相處負責照看患者的家屬們,在多種壓力下,生活、情緒都會受到影響,並因此不得不面臨生理、心理及社會健康的問題。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健康、生活狀況直接決定著痴呆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庭照顧者可說是一類隱形的病患,值得社會注意及關懷。

四大壓力累垮家庭照顧者

對照顧者們的壓力做了這樣的分析。

首先是來自生理上的壓力。照顧老年痴呆患者的工作繁重瑣碎, 常會影響照顧者的身體健康。國外研究發現,長期的照料工作將導致照顧者的健康退化。此外,老年痴呆症還不同於其他疾病,以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為例,其患者起居常日夜顛倒,行為異常,有時還會猜忌、攻擊家人。照顧者往往日復一日拖著疲累之軀,長期操勞。

第二是心理方面的負擔。許多研究顯示,長期照顧痴呆老人會對照顧者的心理方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美國專家曾經對痴呆病人家庭照顧者的調查顯示,76%的照顧者出現焦慮,42%出現抑鬱症狀。

老年痴呆患者由於認知功能的異常,照顧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變得十分困難,照顧者得不到患者的情感支持,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在相關的調查中,曾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屬這樣告訴醫生:「我覺得這和其他病不一樣,那些病人能夠理解你是為他好。這個是就跟你反著干,反而覺得你要害她。」「我丈夫不能說話,你說兩個人之間沒有交流是什麼感覺?我哭,我和他講話,什麼心裡話都和他講了,他也沒有反應。」

第三是人際關系與社交壓力。照顧者終因身心受到影響而社交生活縮小、交友機會減少、娛樂活動缺乏,此時更無法滿足個人或人際需求或培養興趣愛好。照顧痴呆症患者是一條漫長而坎坷的路,其社交圈的退縮幾乎是一種必然。照顧者因角色變換而致家庭生活改變,長期的家庭照顧壓力還可能影響到照顧者的家庭關系,造成緊張的家庭問題。研究還發現,長期的照顧還會使照顧者出現焦躁、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其與他人的和睦相處等。

第四則是經濟方面的壓力。長期照顧,對於經濟一般的家庭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尤其是病人在醫療和照顧費用方面的開支必不可少,如果沒有積蓄,對照顧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病患的住院醫療費用、保姆費,全家生活費用等都可能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於農村或者城市裡沒有醫療保障的家庭,更是苦不堪言。

專家建議

照顧者先要照顧好自己

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家有需要照顧的老年痴呆患者,家屬們該如何讓自己不成為疾病的隱形受害者?醫生提醒說,照顧者應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病患。比如照顧者必須要有心理准備及對本身健康准備,包括對痴呆症症狀的認識及護理技能的培養,懂得處理壓力和負面情緒,處理痴呆症的行為異常問題,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尋找可運用的協助資源(如親戚,朋友,社區資源)等。

落到具體操作的層面則是,照顧者要仔細觀察自己,是否常容易感到疲累,頭痛或常感冒等免疫力降低症狀;是否缺乏生活動力,也失去興趣;是否本身常感無助、無力;是否無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是否對外界世界、親友越來越陌生;是否注意力無法集中;是否有生活無望,甚至輕生的念頭等等。盡可能多安排休息,多和他人接觸,多參加人際互動,多尋求資源的幫助,學習壓力管理和比較積極的生活態度。發現自身的問題,及時求助專業人士協助。

社會應提供資源和幫助

在工作中,醫生對這類人群做了大量調研,包括香港等比較發達的地區的情況。他指出,家庭照顧者提供的照護大多是免費服務,為政府節省了大量的開支。政府也有責任幫助他們,緩解照顧帶來的各種壓力、維護家庭照顧者的健康水平。如建立為家庭照顧者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提供咨詢、教育、協助等各方面的服務。政府應該在政策方面鼓勵發展社區服務,拓寬社區服務的需求,比如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為照顧者提供暫緩照顧、日間護理服務等。此外,定期對家庭照顧者的健康狀況、需求情況進行評估,針對其健康水平和護理需求為其提供相關服務也很重要。比如,使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模式,在社區服務中心為照顧者建立照顧者互助小組,緩解心理壓力,傳授照顧知識,互助互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別人也就是關愛我們的未來,誰也不能保證不得老年痴呆。」

Ⅳ 失智老人護理要注意哪些

自己護理或者請護工不如直接尋找一家可以提供相應服務的養老機構⌄這邊建議看一下上海凱健華展苑,凱健的團隊可以定製方案,人員也是三甲畢業的。

閱讀全文

與照顧失智老年人最大的壓力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媽50歲以後我突然特別依賴人 瀏覽:678
父母要強是什麼原因 瀏覽:556
富士康每月體檢多少錢 瀏覽:266
老人睡著的時候為什麼腿在抖 瀏覽:359
惠州個人繳費的退休金多少 瀏覽:385
延遲退休年齡不是要工作到死 瀏覽:491
北京市企業退休職工2016年漲工資標准 瀏覽:230
駕照換證自助體檢機怎麼測視力 瀏覽:908
體檢怎麼檢查肝炎 瀏覽:779
男子名下有車怎麼交養老保險 瀏覽:847
保定市高檔養老院 瀏覽:653
再苦再忙孝順當頭 瀏覽:149
19歲男生該如何養生 瀏覽:818
父母結婚30周年送什麼花多少支 瀏覽:988
養老金會計存在的問題研究 瀏覽:553
花溪哪個醫院可以常規體檢 瀏覽:126
上海市敬老院主頁 瀏覽:475
吳江區老年人醫保有多少 瀏覽:633
煮長壽面怎麼不會粘連 瀏覽:226
事業單位男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少年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