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更好的與老年人相處
1、態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臉上常帶微笑,讓老人能感受到你的親切感;
2、位置: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那樣老人會感覺你高高在上和難以親近的,應該近距離彎下腰去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和覺得你重視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視對方眼睛,你的視線不要遊走不定,讓老人覺得你不關注他,同性間可以摸著對方的手交談;
4、語言: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撞聾(弱聽),則須大聲點,但還要看對方表情和反應,去判斷對方需要;
5、了解情況:要了解老人的脾氣、喜好,可以事先打聽或在日後的相互接觸中進一步慢慢了解;
㈡ 怎麼和老人溝通技巧
要了解長者內心的想法,懂得長者的需求。然後提供相對應的照護服務內容,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與老人進行語言溝通及對其日常行為的觀察來明白老人的心思,掌握在與長者接觸時的注意事項及相關技巧。下面我整理了和老人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①真情投入,真誠相待是基本。只有敞開心扉、消除偏見,才能表達充分,接受全面。
②其次,注意言語和非言語信息的恰當融合。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一種親和性。比如:悅耳的高音、明快的顏色會讓人感到愉快,很自然的呈現出歡快的表情;低音、暗淡的顏色會令人產生壓抑感,不自覺地呈現出悲傷的表情。
③總之,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以“自然的我”,把真誠、善意和希望通過恰當得體的方式傳遞給對方,贏得其好感及信任,讓老年人切身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和老人溝通的技巧:溝通的要點
扮演好發送者,啟發式提問,簡明清晰,言行一致的表達
①先開好頭,禮貌打招呼。初次見面需簡單自我介紹。明確要說什麼。若想了解對方感覺及需要,應選擇開放式提問,抓住關鍵詞。如“你感覺怎樣?”“你感覺那不舒服”“你覺得怎樣做會好一些”,如此就可以給對方自由發言的機會,拓寬交談范圍。
②要清晰地說,語速相對慢些,語調適中。若對方聽力下降,稍大聲些,或靠近耳邊說。
③要言行一直,自己的身體是不會撒謊的,它總是在不由自主的配合著情感及思緒表達,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都會流露出真情實感。心不在焉,一心兩用或全神貫注一看便知。
扮演好接收者,細心觀察,耐心傾聽
①活力強弱:若對方低頭垂肩弓背,動作遲緩拖拉,說話有氣無力,則提示活力較弱。反之,若仰頭挺胸,動作輕快,聲音洪亮,則顯示精力充沛,更易於溝通。
②感情起伏:肢體語言可淋漓盡致地展示人類感情,基本表情有六種:高興、悲傷、恐懼、驚訝、憤怒和厭惡,比如:
高興時,情緒積極向上,能量呈向四周發散型,新陳代謝處於最佳狀態,表現為面色紅潤,眉眼及嘴角上抬,身體輕松,仰頭,四肢伸向四周,手舞足蹈。
悲傷時,情緒消沉低下,能量呈低緩迷亂型,新陳代謝低,表現為面色青白,眉眼及嘴角下拉,身體沉重,低頭,四肢無力下垂,或者身體卷縮,此時,身心功能處於低水平,說話有氣無力,冷漠無欲。
生氣時,情緒高昂激憤,能量呈向心集中型,新陳代謝快速增加,表現為面色張紅,面部線條向心集中,雙眉緊鎖、雙眼圓睜、咬牙切齒。身心功能處於亢進狀態,具有破壞攻擊性。
此外,應學會分辨溝通中的交通信號,人們一般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角度、肢體動作來替代言語,表明其反對(紅燈)、徘徊(黃燈)、或可行(綠燈)的態度。我們需時刻留意老年人身心變化,隨機應變。
③言行不一致之處:常是問題所在,需進一步弄情真意。如對方眼瞅地面,坐姿禿廢,呈現出心神不定,卻說“我心情很好”,則提示對方希望自已心情很好,但不知該如何是好。
扮演好反饋者,把握好聽說節奏,為對方樹一面鏡子
①要注意發送和接收信息角色的切換節奏,因為我們大腦在接聽信息時的思考速度比表述時的速度要快許多,不要隨意插畫打斷對方,需保持適度的沉默或停頓,正如“此時無聲勝有聲”,以便讓對方整理好思緒把意思表達充分。
②要積極地傾聽,恰似給對方樹起一面鏡子,促進對方自我表達和自我理解。人的任何行為表現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而是有著充分的理由,盡管有些理由並不合情合理。
③要結好尾:詢問對方還有無什麼需要,告知自已的感受,感謝對方的配合,必要時整理環境,與老年人道別。
實在不明白或一籌莫展時,就與對方同化,如無論怎麼勸,對方也止不住哭,就與其一起哭,這樣一來,對方反而停下來關注起你。有時暴露自已的弱點,會更易於讓對方接受。
1.主動接近老人,大多數老人對人有戒心,因此要積極主動去接觸他們,使他們感到關心。
2.第一次接近服務對象時,記得先對他微笑,盡量向他表示你的友好。
3.向老人走近時,在距離老人一米左右就要微微彎下腰,彎腰程度根據老人的身高或是老人所處位置的高低而定,讓老人感覺你的親切。
4.在與老人交談時,親切更勝於親熱,態度要和藹可親,臉上盡量一直保持微笑,用心交流,眼睛盡量多注視對方的眼睛,視線不要游離不定,讓老人覺得你不關注他。
5.不能讓老人抬頭仰視或遠距離和你說話,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或姿勢,盡量讓老人感覺到與你平等,以及你對他的重視。
6.嚴重避免幾個人圍成一圈站在老人周圍與老人交談。試想一下,當你坐在店裡,周圍站了一群人而且站得距離有點遠,把你圍在中間,你是不是會覺得有一種壓迫感呢?
7.老人的反應能力相對比較慢,說話的語速盡量放慢,而且注意語調。
8.對老人真誠的贊賞,每個人都渴望被承認,老人有時更像小孩子,需要你去表揚和肯定。
9.關於話題的選擇,盡量選擇老人喜歡的話題,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或是會讓老人產生情緒波動的話題,如果在最初交流時不能准確把握,則選擇一些安全話題,如可以和老人說說自己的情況,或是給老人講一些有趣的生活見聞等等,慢慢了解老人感興趣的內容。避免一問一答式的對話出現。
10.萬一談得不愉快或是老人情緒有波動時,盡量不要在引起老人情緒有變的原話題上勸說老人,注意動作,先輕拍對方的肩膀或是抓住對方的手,穩定老人的情緒,然後迅速轉移話題。
㈢ 如何和老人相處
1、主動發起聊天話題
很多老人由於腿腳不便,只能待在家裡,對外面的新鮮事物可能不太了解,孩子可以在和老人接觸的過程中,主動發起聊天話題,講一下最近發生的新鮮事,讓老人不會感到無趣。
2、與老人一起商量家中事
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員,如果凡事都不讓老人參與,可能會讓老人感到難過。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安全」話題,與老人一起商量,比如給家中購置大件等,讓對方有被需要的感覺。
3、對老人的講話給予反應
當老人在講話時,盡量在表情和言語上給予反應,讓老人知道你有在關注其講話,最好不要玩著手機隨便應付,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4、注意措辭、語音語速
在與老人的溝通中,措辭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想幫老人按摩,問「我想給您按摩,可以嗎?」會比「要我給您按摩嗎?」好一點,前者更能體現出你樂意為老人按摩;
此外,有些年輕人害怕老人聽不到,所以跟老人說話時很大聲,而且語速照樣很快,其實如果老人聽力不好,除了適當提高音量,語速也應該放慢點,讓老人能更清楚地接收信息。
5、避免負面情緒表露
如果自己剛好情緒不好,盡量不要在老人面前發脾氣。比如家中出現經濟問題,不要在老人面前吵鬧,更不應該在其面前說出因為照顧老人感到辛苦等話語,因為很多老人最怕成為子女的包袱。
當老人情緒激動時,該如何處理?
有時候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老人情緒激動,碰到這種情況,晚輩需要注意:
①停止原話題。老人家可能是陷入原話題,繼而引發激動情緒,此時最好立馬停止該話題,避免情況惡化;
②安撫老人。輕拍老人肩膀或者握住老人的手,讓老人安心,幫助對方穩定情緒;
③迅速轉移話題。盡快找別的正面話題,轉移老人注意,引導老人情緒恢復。
如果是因為自己導致老人情緒激動,最好不與老人爭吵。尤其面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的老人,更要盡量避免與其發生沖突,防止意外發生。
㈣ 與老年人溝通有哪些小技巧
你好,與老年人溝通有哪些小技巧?
1) 與老年人交談前,確保其注意力集中;
2) 與老年人交談時,盡量面對面;視覺信息可以彌補他們大腦未捕捉的言語信息,幫助溝通;
3) 與老年人交談盡量選擇安靜的環境;
4) 與老年人交談時盡可能咬字清晰、語速正常或稍緩;尤其是與健聽老人溝通時,不需要提高音量,但是需要放慢交流節奏。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㈤ 老年人和保姆相處有什麼技巧
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一些市民很難或不願再承擔家務勞作,於是請保姆進家門照顧老年人已不再少見。但是,家庭這個私人空間突然加入一個陌生人,慣有的協調被打破,處理與保姆之間的關系便成了我們老年人必須考慮和面對的事情。
那麼,我們到底怎樣和保姆相處呢/
(1)提前明確權責
提前說明家務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讓保姆心中有數,才能避免日後鬧意見。所以在保姆第一次登門時,我們老年人作為僱主,要明確地告訴保姆什麼該做,如做飯、保潔、洗衣等,什麼不該做,如包括哪間房不要進、哪些貴重東西不要碰等,定下規矩,才能有方有圓。
有的老年人急於和保姆「親如一家」,第一次見面就家長里短地「掏心窩」,這樣其實反而不利於長期相處。
(2)做到有話當面講
如果我們老年人對保姆工作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比如飯菜的味道、衣服的折疊等,應當和保姆進行交流,而不要通過中介公司或者介紹人從中間遞話,更不要在保姆面前指桑罵槐地嘮叨,這樣會激起保姆的逆反,使本來很小的矛盾積少成多。
(3)尊重保姆的人格
保姆到我們老年人家中服務,就像到單位上班一樣,這是她的工作,而不是封建社會中「下人」的本分。很多老年人把保姆請回家之後,就認為這是主僕關系,耀武揚威地指手畫腳,傷害了保姆的自尊心,自然難以相處。
(4)如同親人多關心
保姆雖然不是我們的親人,但她們要經常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所以關心她們常常比關心我們自己的子女還要重要,我們對待保姆要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要多關心,這樣才能換得她們的真心。
例如保姆剛從農村來,心理上其實很害怕,我們老年人一定要把她們當做自己家人,關心她們,主動讓她們跟家裡打電話、通信,家裡有困難如果力所能及的就幫助一下;保姆過年回家,可以給她一些巧克力、好點的糖、瓜子等讓她帶回家;帶子孫去公園,帶著保姆一起去等。
(5)不要太計較小節
請保姆,就是為了把自己從家務中解放出來,至於衛生做得怎麼樣,飯菜味道如何,不要太在意。農村來的保姆,難免衛生習慣不好,即使在家裡做了很久,也可能達不到要求。此時,我們不妨豁達一下,在心理對自己說:「不管幹成什麼樣,只要不用我干就成。」
在生活小事方面:吃完飯,保姆看到喜歡的電視節目,我們也盡量不幹涉,就把碗碟收拾到水池子里,餐廳廚房燈關掉,讓她看完電視再去洗碗;洗衣服也不在乎手洗、機洗,只要不把衣服洗壞就行。
千萬不能保姆衛生做的不好,要不自己做、要不就數落保姆,如果我們覺得不好,就把死角衛生怎麼做示範一下,然後還是要求她做,態度一定要和氣。
(6)能夠將心比心
保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缺少一些生活常識,缺乏合同觀念和較強的勞動紀律觀念。因此,我們作為僱主,在安排其所承擔的工作時應有個漸進過程,期望值不要太高,應多站在保姆的角度想想她的困難,幫助她提高工作能力,保姆平常做事難免有些磕磕碰碰的,我們也不要斤斤計較。
比如保姆一不小心摔碎了一隻碗,我們就跟著嘀咕兩句,甚至大聲訓斥,這樣長了,保姆肯定不想和我們長期相處下去。此時,我們不妨把心放寬一些,難道我們平時就不打碎碗了嗎?一個碗而已,何必認真。
(7)管理要寬嚴結合
對待保姆要有理有節,不能太懷疑,也不能過於信賴。尊重保姆的人格,關心保姆的生活,不等於就可以對保姆完全放心。不管怎麼說,我們對待保姆要多留個心眼,一旦保姆有出問題的苗頭,要及時提出和解決,以免積重難返,局面失控。
保姆做得好,可以及時表揚,有條件的話,逢年過節給點獎金或送點小禮物未嘗不可,但不要輕易許諾而不履行;保姆做錯了事,該批評的得批評,該管教的得管教,不能姑息遷就,放任不理。
(8)注重感情溝通
感情是維系我們僱主和保姆的根本,而不是金錢。如果長期聘用一個保姆,光靠逐年增高的薪水是不夠的。在感情、精神上讓她與這個家靠攏,才是留住她的根本。
溝通是很重要的,再忙也要放些時間在這上。我們經常和保姆聊家常。保姆作為平常人家的子女,家裡一般也沒有什麼大事,無非是瑣碎的家長里短。但就是這些,我們老年人也要對她關心起來,因為她24小時與我們一起生活,是這里的一員,我們老年人不要她身心分離。
養人也像養花草。時常的澆澆水,花草更有精神;時常聊聊天,講講笑話,人活得更開心。這樣久了,保姆也會把我們的家當成自己的家,變得認真負責起來。
(9)給予精神慰藉
如果以為,保姆用勞動為我們老年人提供服務,我們老年人給付一定報酬,只是一種等價交換的商品關系,那麼與保姆就不會相處得好;如果認為,保姆為我們老年人服務是出於一種愛心,我們付出金錢是一種幫助的話,雙方的關系將會好上加好。有了彼此的信任與關愛,保姆幹得順手,我們老年人生活得也順心。
因此,我們老年人對保姆不僅要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還要給予精神上的安慰,有空時多與保姆聊聊天,拉拉家常,周末及節假日帶上保姆一起逛超市、公園,看電影、文藝演出,豐富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她們開心快樂地生活。
㈥ 如何與老年人進行有效溝通
照顧老人或者與他們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獨特的溝通技巧和策略。以下是與老年人有效溝通的幾條建議。當然,這些建議並不適用於所有場合。所以,你只需選擇有用的,忽略沒用的即可。而且,這些建議的前提是與老年人的關系相對友好,老年人相對配合。下面我整理了與老年人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耐心和同情心
毋庸置疑,跟老年人相處肯定要有耐心和同情心。不支的體力、緩慢的動作、健忘、邋遢、冷漠是老年人的特點。有時候,你很容易失去耐心,而且有挫敗感,甚至可能會放棄,直接走開。
這時候,如果能設身處地地為老年人考慮一下,你也許就會平靜許多。你可以這樣想:"她那麼冷漠,沒有朋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吧。""他行動那麼慢,關節炎肯定沒少給他罪受。"
共情是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沒有耐心的話,那就出去冷靜一下。等你心平氣和了再回來。
詢問而非命令
如前所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尊重。你可以多詢問他們而非命令他們,以此來滿足他們的自尊心。
例如,不要說:"今天中午你要喝湯。"而應該這樣說:"中午你想喝湯嗎?"或者"我們今天中午喝湯吧,怎麼樣?"
當然,最好還是給他們選擇的餘地:"今天中午你想喝湯還是吃色拉?"
詢問是對老年人的尊重,給他們提供選擇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對身邊的事兒還是能夠掌控的。
對於那些反應遲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詢問他們,但不必真的要等待回答。只是讓他們覺得他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自理的。
詢問而非猜測
同樣地,在你行動之前要先詢問,而不要自作主張。比如說,關老年人房間的燈時,要先問一下,"我要給你關燈了,可以嗎?"如果老年人不同意,若無大礙就隨他去,或者跟他解釋清楚你這么做的原因(大部分情況是為老人的身體著想)。
(一)精心設計溝通語言
根據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和理解力選擇溝通語言。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文字,均要難易適中,保證雙方都能正確理解。在老年人識字的前提下,結合書寫方式溝通,更能彌補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的弱點,起到提醒作用,增加老年熱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如製作小卡片列出每日健康流程應做的事,貼在醒目的地方,作為提醒和核對方法。
(二)增進溝通效果
可採用如下方法增進溝通效果:態度自然誠懇並保持適當的幽默感;注意觀察老人對自己語言和非語言表達方式的反應;為了了解老人而主動傾聽並鼓勵老人暢所欲言;給老人充分的思考時間,在老人完全表達其感受後,就其所談問題給予回復;澄清不太了解的內容;適當運用肢體語言或實物(日歷、報刊)強化溝通內容;安排適當的溝通環境;心神關注;適時向老人介紹協助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員;談話方式平等;稱謂適宜;主動進行自我及環境的介紹;面對老人;交流語言通俗易懂;適當增加聲調;語速和緩;及時發現老人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並給與調整;勿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老人;強化老人的認知而非回憶能力;利用實物或照片等強化要求老人學習的行為;對要向老人灌輸的內容分步進行。
促進正向溝通
1. 展開會談的話題:
(1)“你對上次所談的事情有何想法?”
(2)“您今天想談哪些問題呢?”
(3)“能否告訴我您現在的想法等?”
2. 鼓勵一些溝通的話題:
(1)“您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為什麼呢?”
(2)“這件事情我不太明白,您能否告訴我呢?”
(3)“把我看成您的女兒,將您想要說的話告訴我好嗎”等等。
3. 應對溝通時的沉默:
(1)給老人鼓勵的眼神或點頭表示理解。
(2)對老人所講述的內容給予“是,我了解”等回答,並以“還有呢,但是”等詞語,等待老人再次說話。
(3)對老人最後的講話內容適時重復,以示希望談話繼續進行等。
4. 注意避免妨礙溝通的對話方式:
(1)批判式:“一定是您未按醫囑嚴格控制飲食,血糖才這樣高”;
(2)命令式:“該輸液了,趕緊准備”令老人抗拒反感;
(3)責問式:“已經告訴您好多次了,您怎麼還是不能按時吃葯呢”令老人感覺自己能力差,不被信任;
㈦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
在生活中要多與老人溝通,關愛老年人,那麼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溝通原則
生活中與老年人的溝通可以分為兩種:解決問題和閑暇聊天。在溝通時,注意以下原則:
保持尊重、友善和誠懇的態度。
要有耐心、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避免做倉促的解釋。
在分析老年人的話語時宜小心謹慎,在老年人為完成表達時不能胡亂下結論。
避免與老年人爭辯,以免對方沉默不言或趨於自衛。
盡量選擇安靜、沒有干擾的地點與老年人交談。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言語溝通
初次見溝通時應做 自我介紹 ,明確要說什麼。若想了解對方感受和需要,應選擇開放時提問,抓住關鍵詞。如“您感覺怎麼樣?“您感覺哪裡不舒服?””您覺得怎樣做會好一些”。給對方自由發言的機會。
交談時應近距離,彎下腰或坐下來,保持面對面,目光相對交談,視線不要遊走不定,左顧右盼。同時避免直視老人。
吐字清楚,語速相對慢些。若對方聽力下降,要稍大聲,或靠近耳邊說。
有心理障礙或自閉傾向的老人,要了解其心結,花更多時間,用加倍耐心去體貼老人的心,直到其主打開口說話。
對有語音障礙的老人,必要時想方設法共同商定替代手段,如利用手勢、文字或圖畫、符號等替代日常言語。
避免使用復雜的語言。盡量不要使用當下流行語。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調整好對話音量。
不斷重復自己所說的話。老人 記憶力 下降,可能會很快忘記講過的話。
由於老人記憶力下降,對於非親友的人多會遺忘。為保護老人的自尊心,避免問“您還記得我嗎?”,改為說”我又看望您來了。“
避免使用可能會另老人反感的語句。
命令式。“你不要哭。“再努力些”.命令會讓老人趨於抗拒、逃避、自衛。
說教式。“你應該這樣”。會令老人羞恥、內疚及不滿。
爭辯式。“事實上這樣”,”你這樣不對“。會令老人趨於自衛、反駁及不敢坦言心聲。
批評式。”“你自己破壞了“。會令老人自卑及反抗。
分析式。“你都是因為怕媳婦才這樣“。會令老人憤怒、不安及自衛。
逃避式。“我們不要說這些了“。會令老人被拒絕而不敢坦言。
責問式。“你為何不這么做?“。會令老人覺得不被信任和尊重。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非言語溝通
非語音溝通包括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和軀體動作(如坐姿、身體運動和動作),與聲音有關的各種特徵和能夠觀察到的生理反應等。在會談中,需要對這些非語言的行為給予仔細觀察和理解。
在針對老年人的心理活動中,肢體語言是一種很有用的交際用語。跟老年人溝通時,如果出現了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學會運用眼神或是肢體語言表達思想。
一般肢體語言包括動作強弱、感情起伏、言行不一致。
動作強弱表示一個人的活力。
感情起伏可以精確反映人的感情。人的基本感情有六種:高興、悲傷、恐懼、驚訝、憤怒和厭惡。人的各種情緒都會形成一種力量,需要得到適度發散和宣洩。身體也是宣洩的一種表現方式。
言行不一致。這常常是問題所在,需要進一步弄清真意。
需要學慣用肢體語言和老年人溝通。如握住老人的手,扶住其手臂,肩膀,點頭微笑等。也要接受老年人摸摸輔導師的頭發。手臂、臉頰來表示謝意。切記不能摸老年人的頭。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注意事項
注意老年人的安全
溝通的態度要誠懇、友善,要有禮貌並以老年人喜歡的方式進行,使老年人感到真誠、關注和尊重。
向老年人詢問時要把問題說得簡單清楚。一次只問一個問題。並提供充足的時間讓老年人理解自己的意思,以做出反應。
在與老年人交流時,要反復不斷核實自己是否理解了老年人表達的意思。
對老年人的談話要以對待成人的平等方式。
不要在老年人看不到的地方與 其它 親友或工作人員竊竊私語,以免老年人產生誤會。
如老年人表達的意見簿正確時,不可立即反駁,糾正或與老年人爭論。
老年人如果一時想不起來合適的語句,輔導師可以適當提示。
老年人溝通技巧相關 文章 :
1. 與老年人溝通的方法
2. 基本溝通技巧
3. 管理溝通技巧心得3篇
4. 溝通技巧的培訓心得3篇
5. 領導幹部的溝通技巧
6. 成功的溝通技巧案例
7. 溝通技巧學習心得1500字
8. 有效溝通技巧學習心得3篇
9. 溝通技巧學習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