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陰天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

陰天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2023-09-01 02:18:19

Ⅰ 下葬有什麼講究

葬時的九大禁忌

(一):在給先人下葬之前,陽世後人如果信仰虛空法界一說,那麼務必要找自己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做好風水地理查看和擇吉安葬等相關事宜。陰宅風水一說,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在虛空法界里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好的龍穴旺地,子時下葬,丑時後人即可沐得福報;壞的凶穴煞地,一日下葬,禍延千年。陰宅風水,務必慎重處理,萬萬不可,自已為是,胡亂安葬,最後不光先人無法安息,後人也霉運連連。

(二):在給先人下葬時,禁忌「熱死熱埋」。無論先人年紀大小,無論死亡原因,均應在死亡12小時至72小時以內妥善安葬為佳,年紀越大的,停放的時間應越長,譬如常說的「大三天」、「小三天」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如遇特殊情況,如客死他鄉、後人未歸等原因則除外。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如非特殊情況,在先人故去後,最好不要放入冰棺,因為這個時候故去先人屬於中陰身期,某些思維意識尚存,冒然的將遺體安放在冰棺內,容易導致先人墮寒冰地獄及餓鬼道。

(三):在給先人下葬時,均應盡早「入土為安」。如有特殊信仰的先人,也可以進行天葬和水葬。現今社會,不光活人住的樓價飆高不下,就連死人的墓地也是價格不菲。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因在故去後很難找到合適的墓地,故皆需要在殯儀館、火葬場等地暫存骨灰。在這里建議所有的陽世後人,在自己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將先人盡早「入土為安」為萬全之策,大善之舉。

(四):在給先人下葬時,無論土葬或是火葬,均應「打傘遮陽」及「喊山引魂」。「打傘遮陽」就是在下葬時,先人的遺體、骨灰等均不能直接被陽光照見,需由後人打一把黑傘或是席棚遮陽,以免陽光爆嗮先人遺體,導致先人魂飛魄散。「喊山引魂」指的是在下葬之前,後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和死祭,以助於先人魂魄歸來,安於陵寢。

(五):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務必暖炕,不可冷穴,不可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見。挖好墓穴後,搭好土龍,擺放七星完畢之後,就要在墓穴內焚化暖炕錢,待燃盡後,方可下葬。挖好的墓穴上方,同樣是需要用黑傘或席棚來遮當日光、月光和星光。

(六):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不可留有任何活人腳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了活人的手印、腳印,應馬上用紙錢將印記抹平後,再行下葬。更要注意的是,活人的身影不可映在墓穴中和棺木上,以免氣場沖撞,死人壓活人,導致犯呼不斷。

(七):在給先人下葬時,若有孕婦、產婦、生肖犯沖者必須迴避大吉。這點在先人的葬禮時同樣需要禁忌。犯沖主要以本命沖和六沖為主。本命沖,就是和先人相同生肖的活人在先人穿衣、入殮、開光和下葬時都必須轉身迴避;六沖,就是和先人相差六歲及【六的倍數】年紀的活人,在以上情況時,同樣需要轉身迴避大吉。

(八):再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時,均不可回頭。以免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身體虛弱及具備靈異體質的後人,禁忌回頭觀望。

(九):在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進門前,務必洗手、照鏡、除穢。洗手之後,一定要照照鏡子,這樣喪氣、晦氣、煞氣等就不會干擾活人了。

Ⅱ 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

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 規矩是有的,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准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經過了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衫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攔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望採納額

下葬時有什麼禁忌 規矩是有的,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准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經過了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衫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攔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骨灰下葬有什麼講究 1、骨灰盒從殯儀館拿出來的時候需要什麼儀式嗎?
骨灰從殯儀館拿出來,知道下葬,蓋上墓上的石板之前,是不能見光的,在骨灰盒上方要用大塊的布遮擋陽光,需要至少兩個人舉著布。最好應該是用挽帳。
2、五穀罐是擺在墓裡面嗎?什麼質地的不容易風化或降解?
這個我家一般不用,容易腐蝕的東西最好擺在墓的外面,怕偷的話最好用膠牢牢固定。東山的管理辦公有賣那種方形的塑料密封儲存箱的,用來儲存骨灰盒,一方骨灰盒泡水,蟲蛀什麼的。但是我覺得那裡面還是最好不要放你說的那個五穀罐為好。
3、七勺星怎麼擺?是在「鋪金」的上面、塑料盒子的下面嗎?
這個我不太清楚,你在問問別人吧。
4、下葬就沒必要一大堆人去了吧?我覺得5、6個人足夠了?
下葬的話,主要是逝者的小輩去,配偶一般避免過於傷心難過,是不去的,如果小輩及其配偶人數較少,可以找與小輩關系很好的朋友幫忙,一般只要人數夠,忙的過來就行,需要算算,長子要抱骨灰盒,至少要有兩個人拿挽帳擋陽光,大概五個人左右比較合適,最好其中要有個主心骨式的人,來有條理的指揮進行。
5、香爐買什麼樣質地的?因為要擺在墓外面
一般都是買瓷的,便宜又實用,在墓地那裡有很多人在回收那些東西拿回再賣的。。。所以最好是瓷的,用白水泥上面的牢牢的固定在緊靠墓前的水泥地上,不要破壞墓的表面。這樣的話,即使香爐被破壞的話,損失也不大。要是用金屬的,比較貴的香爐,更容易讓那些人偷走。
6、老爸是因為病死的,不算是喜喪,程序上要注意點什麼?
就是排場不要太大,不要放鞭炮什麼的,保持低調吧。。。
7、請長輩高人或專業人士列出具體的下葬時的程序。
我應該不算長輩,也不是專業人士,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因為家裡親戚不多,我親身參與了我爺爺、奶奶、外公、還有媽媽從去世到葬禮,到下葬的全過程。
但是由於我家裡可能不是很講究這些,辦的也相對比較簡單,所以更詳細的還是麻煩你問一下更有經驗的人吧。

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 老人去世後的風俗(鄉里鄉親之間) 送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篤處於彌留之際,大都是情依依、意連連,思念兒女,牽掛親人。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不離左右,並要給在外的兒女捎話傳信,催其速返。兒女在接到此類電、信之後,都是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望鄉哭奔,力爭與親人生見一面。一時見不上,不但老人不會瞑目,就連兒女也是終生遺憾,還會被人們指為不孝。有時說來也巧,一旦兒女進門,老人就「撒手歸天」一了。因此,兒女守護著父母去世,叫做「送終」。在這個時候,老人當著眾人面吩咐一些身後事,如「掌櫃的」誰當、事業的繼承、則產的處理、賬債的往來、對子孫為人處世的教導等等,俗叫「托家事」。對老人臨終遺言,子女要一一應允,讓老人放心,即使死後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孫和親人守著他死去,俗以為這是難得的「善終」。老人病危,兒孫還在忙自己的活,必然會遭眾人的非議和親鄰的責罵。 人到病重沒指望的時候,男的要請舅家人來探望;女的要請娘家來問病,這在當地是必行的禮節,萬一病故,好讓他們知道人是怎樣死的。不然,人亡之後,突然去請他們督喪,他們是會借故刁難的。如果,再和舅家、娘家人有其他不愉快的事,往往是請而不到,這時,惟一的辦法就是孝子長跪在門外,叩頭回話,求得同情和諒解。舅家、娘家人提出的喪儀條件要盡量滿足。因為,當地風俗是和舅家、娘家人鬧了別扭,喪事就無法順利辦理。 穿衣 死者臨終時,親人們就要為其剃頭(男)、梳頭(女)、盥洗、整容。咽氣之前必須把壽衣(俗稱「老衣」)穿上,一則死後不好穿;二則說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著光著身子走了,到了陰間還是無衣。壽衣大都是及早准備好的。當地習俗,壽衣要在閏年閏月縫制,取「功德潤澤」後人之意。壽衣袖子講長,要能遮住手梢,忌諱袖短露手。否則,後輩兒孫就衣不蔽體,伸手討飯。在壽衣件數上,要穿單 *** 雙,是避免凶事成雙的意思;在壽衣布料上,要穿平紋布,忌穿斜紋布,怕有一個「邪」字,後輩人搞邪門歪道;特別忌穿皮革,因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來世變成畜生;可以用綢子但不能用緞子,因為緞子和「斷子」諧音,不吉利;壽衣不能用紐子,只能用布帶,因為紐子和「扭子」諧音,怕後代出「逆子」。壽衣要兩頭見棉,即有棉衣、棉褲,冬夏如此,取「以棉(眠)為安」之意。壽衣里子多選用紅色,意味著後輩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壽衣上綴個白布條,以示在陰間也要為父母制服。除了公務人員之外,現在民間老人壽衣的樣子,多數仍沿襲清朝、民國時期長袍短褂的款式,可見封建習慣的頑固性。 人剛咽氣,趕緊要把預備好的「噙口錢」放人口內,「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穿上紅線,放人死者口內後,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時揪掉紅線。 關於往死者嘴裡放「噙口錢」的事,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把錢稱為「寶」,把錢放進死者嘴裡叫「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二是說人辛勞一生,不管貽留多少,「噙口錢」是最後帶走的「落頭」;三是說人死了就變成了「鬼」,「鬼」還要投胎再脫生,再變成人,有了「噙口錢」,來世不受窮。 有的在人死之後,還要給手裡攥塊饃饃,意味著在黃泉路上有飯吃,不挨餓,來生再世也不缺口糧。 停床 當病人換上壽衣之後,就應當將其從卧室中移到堂屋正室中來,作為臨死者最後告別人世的正式場所,親人們都守候其左右,讓其安詳地離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壽終正寢」。 屍體停放在兩條長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鋪上穀草,穀草的根數跟死者的壽數相等,俗叫「隱身草」。為什麼要鋪「隱身草」?過去傳說,人死後「魂」就離開了身體,但......>>

人死下葬有什麼講究 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
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候把一隻公雞殺死,用它的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復撲騰,按照舊時的說法,公雞死在墓穴里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捨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准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親人去世有什麼講究 老人去世後的風俗(鄉里鄉親之間)
送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篤處於彌留之際,大都是情依依、意連連,思念兒女,牽掛親人。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不離左右,並要給在外的兒女捎話傳信,催其速返。兒女在接到此類電、信之後,都是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望鄉哭奔,力爭與親人生見一面。一時見不上,不但老人不會瞑目,就連兒女也是終生遺憾,還會被人們指為不孝。有時說來也巧,一旦兒女進門,老人就「撒手歸天」一了。因此,兒女守護著父母去世,叫做「送終」。在這個時候,老人當著眾人面吩咐一些身後事,如「掌櫃的」誰當、事業的繼承、則產的處理、賬債的往來、對子孫為人處世的教導等等,俗叫「托家事」。對老人臨終遺言,子女要一一應允,讓老人放心,即使死後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孫和親人守著他死去,俗以為這是難得的「善終」。老人病危,兒孫還在忙自己的活,必然會遭眾人的非議和親鄰的責罵。
人到病重沒指望的時候,男的要請舅家人來探望;女的要請娘家來問病,這在當地是必行的禮節,萬一病故,好讓他們知道人是怎樣死的。不然,人亡之後,突然去請他們督喪,他們是會借故刁難的。如果,再和舅家、娘家人有其他不愉快的事,往往是請而不到,這時,惟一的辦法就是孝子長跪在門外,叩頭回話,求得同情和諒解。舅家、娘家人提出的喪儀條件要盡量滿足。因為,當地風俗是和舅家、娘家人鬧了別扭,喪事就無法順利辦理。
穿衣
死者臨終時,親人們就要為其剃頭(男)、梳頭(女)、盥洗、整容。咽氣之前必須把壽衣(俗稱「老衣」)穿上,一則死後不好穿;二則說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著光著身子走了,到了陰間還是無衣。壽衣大都是及早准備好的。當地習俗,壽衣要在閏年閏月縫制,取「功德潤澤」後人之意。壽衣袖子講長,要能遮住手梢,忌諱袖短露手。否則,後輩兒孫就衣不蔽體,伸手討飯。在壽衣件數上,要穿單 *** 雙,是避免凶事成雙的意思;在壽衣布料上,要穿平紋布,忌穿斜紋布,怕有一個「邪」字,後輩人搞邪門歪道;特別忌穿皮革,因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來世變成畜生;可以用綢子但不能用緞子,因為緞子和「斷子」諧音,不吉利;壽衣不能用紐子,只能用布帶,因為紐子和「扭子」諧音,怕後代出「逆子」。壽衣要兩頭見棉,即有棉衣、棉褲,冬夏如此,取「以棉(眠)為安」之意。壽衣里子多選用紅色,意味著後輩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壽衣上綴個白布條,以示在陰間也要為父母制服。除了公務人員之外,現在民間老人壽衣的樣子,多數仍沿襲清朝、民國時期長袍短褂的款式,可見封建習慣的頑固性。
人剛咽氣,趕緊要把預備好的「噙口錢」放人口內,「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穿上紅線,放人死者口內後,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時揪掉紅線。
關於往死者嘴裡放「噙口錢」的事,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把錢稱為「寶」,把錢放進死者嘴裡叫「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二是說人辛勞一生,不管貽留多少,「噙口錢」是最後帶走的「落頭」;三是說人死了就變成了「鬼」,「鬼」還要投胎再脫生,再變成人,有了「噙口錢」,來世不受窮。 有的在人死之後,還要給手裡攥塊饃饃,意味著在黃泉路上有飯吃,不挨餓,來生再世也不缺口糧。
停床
當病人換上壽衣之後,就應當將其從卧室中移到堂屋正室中來,作為臨死者最後告別人世的正式場所,親人們都守候其左右,讓其安詳地離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壽終正寢」。
屍體停放在兩條長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鋪上穀草,穀草的根數跟死者的壽數相等,俗叫「隱身草」。為什麼要鋪「隱身草」?過去傳說,人死後「魂」就離開了身體,但......>>

中國傳統家中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 人走前的最後一口氣是吐出所有的污穢...這口氣陰氣很重,所以身體不好的人不要在旁邊,最好稍微遠一點,因為吸了這口氣很容易生病...小孩子都說能見鬼的,尤其還不會說話的,所以避開一下比較好,但是不至於送到別人家去,當時避開就好了...最好准備好足夠的棉花球,還有鑷子,老人去世的瞬間,要將鼻孔,耳朵眼,嘴,還有 *** 用棉花堵住,在醫院的話,醫生會做這些的,可是在家裡就要有人做了

下葬 習俗 可以的,我家裡有人出事,伴侶也在場,實在擔心可以問道士

關於安葬老人及老人去世時間的講究 安葬老人要根據安葬地的利方向,還需選個黃道吉日。生與死是人類不可抗拒的時間。

老人下葬最好什麼時候 擇日要有兩個條件:
一、墳山的坐向。
二、死者的出生年月(主要是出生年,月只作為參考,俗稱「仙命」)。
只有知道這兩條才能避免擇出來的日子與墳山及仙命相沖撞而出凶禍,並且把坐山和仙命的貴人及福祿調出來(從選擇出的年,月,日,時的天乾地支里表現出來),以使死者享安寧,生者獲富貴。但如果實在不知到死者的出生年,則按「蒙攏大吉」下葬。而墳山的坐向是一定要的,否則就不須要擇日了!
然而,埋葬先人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決不能草率!為了你全家人的平安,建議你在當地找一位有點名氣的風水師。

Ⅲ 老人下葬有什麼說法嗎

我國是禮儀之邦,十分注重孝道,民間對於老人去世時的各種禮儀也相當講究。尤其是老人去世需要下葬的時候,不僅要挑選好日子,在入土當天還有很多講究。尤其下葬的那個時辰,周圍如果出現一些異象,人們往往也有很多解讀。比如當時的天氣或者周圍發生的事情,有的是凶兆,有的是吉兆,按照民間的說法對後人都有不小的影響。下面就來說說下葬時三種好的徵兆都是哪些。


三、注意打傘遮太陽

老人的棺木或者骨灰在下葬的時候,應該注意打傘遮住太陽,哪怕陰天也應該如此。按照將民間的說法,下葬時打傘是為了讓老人安然入土,以免魂魄被打擾。

至於時間以上午為宜。民間關於下葬時的禮儀,還有很多講究很說法,雖說這些都帶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多年傳承下來,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間文化。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陰天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現在交的養老金退休後能拿多少 瀏覽:138
老人身體往右側傾斜是怎麼回事 瀏覽:268
天津養老機構要多少錢 瀏覽:412
養老保險與壽險哪個好 瀏覽:361
孝順兒子十勸媽媽 瀏覽:432
老年痴呆的對話 瀏覽:806
哈爾濱江北的敬老院 瀏覽:119
孝敬爹娘的歌詞 瀏覽:566
壽島血臍是長壽湖的一種 瀏覽:396
聊城東昌府區養老金繳交比例 瀏覽:649
老年痴呆誘發原因 瀏覽:223
老年痴呆與心理問題 瀏覽:52
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表格 瀏覽:874
鶴崗礦務局和市政退休工資哪個高 瀏覽: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復查嗎 瀏覽:670
吉林省17年退休養老金 瀏覽:174
老人腸癌不吃飯能活多久 瀏覽:887
70歲老村醫雲南男孩 瀏覽:560
小米養生壺怎麼取消wifi閃爍 瀏覽:247
鄭州市男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