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管老人帶的孩子
看到一些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小孩脾氣倔犟,其主要問題是你沒有迎合他的想法。第 一,你要搞懂他的意圖,徹底搞明白他想要什麼?第 二,對他感興趣的東西或事物多加關注並力求做到和他的統一,再而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第三,多和他親近,比如抱他、一起嬉戲、像小孩和小孩一起玩。第四,如果有所改變,證明已經有效。開始你的引導式教育。第五,你的目的達到了,小孩的前景無限光明...... 秘訣一:讀懂寶寶的心 家長A:一個雙休日,我領著女兒逛商店。興致正高時,女兒卻心煩意亂發脾氣。我一邊哄,一邊勸,怎麼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備抱起孩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來的瞬間,才恍然大悟:原來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看去,看不見色彩斑斕的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發脾氣,原來和我心情不一樣。我突然領悟到,有時候孩子任性發脾氣,有他的道理,我們需要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道理,往往因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們相通。我們一旦讀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些順利,少一些失誤。 秘訣二:不給寶寶把任性當作要挾父母的機會 家長B:我看過前蘇聯英雄舒拉小時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飯前吃飯後才吃的粉羹,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同意,而且沒有哄他,屋裡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陣後,不見迴音,自覺沒趣就用木塊碼東西玩了。以後每次舒拉任性哭鬧時,爸爸媽媽不遷就他,也不給他當「觀眾」,事後再給他講道理。就這樣,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哭鬧的毛病。我們這樣對孩子,也沒有孩子任性的煩惱。所以,我的切身體會是:最好開初時狠狠心,不遷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樣防患於未然。 心理咨詢師點評:這位家長的感悟是有道理的,作為一種性格特徵,任性有很大的後天因素。你是不是孩子剛一哭鬧,就心軟了,就百依百順?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而無休止地惡性發展下去時,再想解決就很難辦了。孩子會很敏銳地抓住時機,學會影響父母,甚至要挾父母。所以,必須從很早就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不給孩子學會用任性要挾父母的機會。 秘訣三: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 家長C:我認為,適時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預防孩子任性毛病的一個方法。比如,孩子一天沒見到你了,想跟你親熱一番,讓你講個故事什麼的,這就是合理要求。你為什麼非要等他大哭大鬧犯起性子來再滿足他呢?我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堅持這樣的原則,送孩子的時候,不等孩子鬧,我就把孩子抱在懷里,擁抱親吻一番,滿足他的親情和皮膚感覺需要,之後絕不再遷就。孩子總能高高興興地跑進幼兒園,從沒有因為不想離開媽媽而任性犯擰的時候。 心理咨詢師點評:不錯,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為了爭取某種需要的滿足。聰明的做法是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等孩子任性發脾氣了再來答應孩子的要求,是最愚蠢的做法。當然,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講究條件,對於不能或不該滿足的需要一定要堅守原則,毫不妥協。 秘訣四:給寶寶創造集體生活的機會 家長D:一次,我的孩子帶著剛買來的自動坦克在外面玩的時候,鄰居幾個小朋友想和孩子交換玩。孩子不願意,我們趕緊勸說他給小朋友玩一會兒,可他就是不聽,而且和我們任性地大鬧。別的小朋友則繼續玩起了他們的游戲,非常開心。我的孩子不鬧不吵了,靜靜地看著他們,最後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換玩具,一起玩。由此,我感到,預防孩子任性的毛病,最好是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從此,我想了好多辦法,給孩子創造集體活動的機會。 心理咨詢師點評:任性是自我中心的產物,集體活動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徑。因為集體活動有其規范,遵從集體規范是參與集體活動的前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歡孤獨,所以,讓孩子到夥伴中去,到集體中去,的確是富於遠見的對策。 秘訣五:寶寶任性時不予理睬 家長E:我孩子兩歲的時候,常常任性胡鬧,我呵斥他就跟誇獎他一樣,越是呵斥他越是來勁。有天他又任性胡鬧,恰好我手上正忙著一件事情,根本沒顧上他。幾分鍾後,等我忙過了,孩子已經在旁邊安靜地玩起來了。這偶然的發現,讓我找到了一個對付孩子任性的秘訣,那就是有時候孩子發脾氣胡鬧,我全當沒看見,一會兒就風平浪靜了。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都有引起成人關注的強烈願望。有時候孩子胡鬧,與其說是任性不如說是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這時一旦對孩子給予批評呵斥,恰好滿足了孩子被關注的願望,於是孩子學會了用任性來引起成人的關注,因此,不予理睬是可取的對策。等孩子終止任性行為的時候再給予關注,這樣,就把孩子引起成人關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為表現建立了暫時神經聯系,從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為。 秘訣六:及時轉移寶寶的注意 心理咨詢師點評:人的心態是由注意決定的,注意轉移了,心態也就變化了。因此,轉移注意是矯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辦法。想方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用不著哄勸,不知不覺間就會淡化孩子的擰勁,消除任性的毛病。
『貳』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父母的關心愛護尤其重要。
曾經見過一些新聞和報道裡面講敘,據統計,那些犯罪的少年犯,產生不好的結果的原因,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他們小的時候,說他們笨,總是責備批評他們不如別的孩子,或者是對他打罵,沒有關懷。所以這樣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走上歪路。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隨時常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他你對他們永遠的愛。要時常和他溝通,知道他心裡的所思所想。不會因為他長的丑就不愛他了,不會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就不愛他了。你的愛會讓他會感覺更溫暖,更滿足,更開心,更自信。
對孩子好不是溺愛孩子。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會哭鬧著要,或者還會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為了能平息他的情緒,就說一些答應他買這個那個的話。有時候孩子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可能還會用眼淚來逼你妥協,我的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也是一家人寵愛,只要稍微不如意一點,她就會馬上掉眼淚,馬上不願意,然後一家人來哄她。就算所有的要求都按照她的來,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和願望,她真的會快樂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智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有權知道事實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則和規律,就是必須這樣做。有規則才能有自由。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的錯,責備孩子!
經常見到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某個玩具,可能剛剛拿到手,還在摸索怎麼玩,不太會玩,這個時候,他的爺爺奶奶可能就像順口溜一樣來一句:真笨啊,真是個笨蛋,這都不會。
還有一些媽媽在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會來一句:這么簡單都不會做。甚至一巴掌就打下來了。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你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教導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這樣公平么?相信在某些方面,他比你更聰明哦。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
教育不是上培訓班培優班補習班。
談到這一點,我很心痛,因為我的侄女也是每個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被這些給填滿,舞蹈班會稍微好一點,還有作文培訓,什麼國際英語學習,奧數班,珠心算,還有一些父母買的什麼做好這一百道題目就能上什麼名牌大學。我看了一下,研究了一個小時也沒能做對一道題,難道就真的不正常了么?
大人們瘋狂的說為了孩子好,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這些真的是孩子自願的選擇嗎?這些真的很適合孩子嗎?太難的知識,只會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厭惡和反感。只會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要選擇培訓班和補習班一定要慎重一些。以免走入惡心循環的誤區。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越位,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採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狀和表現往往是父母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麼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其實,隔代教育是個偽問題,本質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後,內心還沒有長大,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衛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的失位在先,才導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應該有清晰的定位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於你把一隻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託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痴迷於動畫片或電子游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能失位於父母這一職責。
父母能當的不是老師,而是榜樣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於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於父母的角色。
作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們是父母,不是老師。不要總抱著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點點。孩子會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師,但只有父母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悅和憂傷,給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孩子有好奇心,該鼓勵而不是扼殺。父母該做的,是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或進行安全改造,並多通過書籍、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質上是因為失位於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有愛的生活環境。
真的愛孩子,是幫孩子建立起他照顧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同時,這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快樂、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徑。
老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現在的孩子有了零花錢就喜歡買這買那,而且一眨眼就把錢花完了。有的孩子拿不到零花錢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有些土豪級的家長給錢更是一給就給很多,讓孩子隨便花。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習慣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合理花錢,給錢也要少給一些。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別人比這比那。攀比會讓孩子喪失理智,別人有什麼他就要有什麼,別人有比我好的他就要有比別人更好的,如果父母滿足了他,那他就會越陷越深,如果父母沒滿足他,那他就會失落,就會走向極端。所以,攀比是萬萬不能的。
摧毀孩子最大的殺手是溺愛,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做,孩子只要待在一邊,熟不知,這樣做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有的父母還要代寫孩子做不完的作業,這樣的行為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上有進步。所以適當的寵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度,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的事情要自己做,畢竟父母不能幫孩子一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做好事,多獻愛心,孩子看到父母做好事,自然就會去學習他們,從而走向正確的人生。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所做的一切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看的多了就會模仿,從而影響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罵臟話或是做一些親密的動作。所以說發生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避開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或學習不認真時,不要動不動就又打又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在學校已經被老師批評過,已經很難過了,回到家卻還要被父母打罵,他會覺得對學習更加沒信心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壓力就會厭學。所以,父母應該鼓勵他,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溝通,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當孩子心裡有困惑時,父母應該給孩子解答他們心裡的疑問。在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學習,談談生活,談談未來。特別是青春期內的孩子,父母更應該經常關注,因為青春期內的孩子比較叛逆,比較沖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光靠老師的澆灌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父母為他們施肥並給予他們陽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美地盛開。只有正確地教育他們,他們未來的路才會更長,他們的人生才會精彩。
猜你喜歡:
1.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3.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4.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5. 教育小孩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