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73歲和84歲是老人的兩道坎,有什麼根據嗎
因為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這就是指的是73歲和歲是老人壽命的兩道坎,主要是根據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齡來說明的。在如今很多的老人都活到73和84歲,並且還比這壽命更長的都有,那麼也有一些人活不到這個歲數。一直以來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說的是73歲和84歲,兩個年齡層的人到了這個歲數,都有可能要去見閻王。
那麼對於當今社會的人來說,很少人有迷信。對於迷信的人就會相信這樣的事情。但是對於不迷信的人來說,基本是依靠自己的心態以及日常行為習慣來延長自己的壽命。
② 為什麼說「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兩道坎
俗語曰:「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意思是在這兩個年齡段去世的老年人比較多。但奇妙的是,確實有很多老人正是在這兩個年紀去世的,為什麼?
當他老了以後,除去生活上的照顧以外,更多的還是要關心老人的精神世界,盡量不要有憤怒、憂郁、傷心、興奮等等激烈的情緒,平靜的情緒是老人長壽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像一顆樹一樣,在經歷了萌芽的溫柔和枝繁葉茂的壯美之後,平靜的凋謝,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經歷。
③ 民間為什麼說73歲和84歲是坎
為啥說73歲和84歲是老年人的兩道坎?83歲老人說出奧秘,是真的嗎
為什麼說73歲和84歲是老人的兩道坎,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今天可算明白了!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令很多老人深信不疑,一到73和84歲就 心神不寧 ,擔心自己過不去這個「坎」。據考證,這和我國古代孔子和孟子死亡的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分別為虛歲73和84。因為人們對孔子和孟子十分崇敬,稱他們為聖人,而聖人都在這兩個年齡死去,平民百姓就更不容易邁過這個「坎」了。
但這種說法並無科學依據,還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提高, 醫療保健 事業也發展很快,人們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延長,這種說法在事實面前也是不攻自破。
都是那麼說,73,84是老人的生命坎,不死也要遇大病大災的,都是這么說,實際人的生命根據健康情況決定壽命的,不信那個,好好的活著比啥都強.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當死神抓住你,不放時,何不坦然面對,笑傲死亡。
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活到了73歲到84歲之間的時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階段。如果能把這一階段扛過去,接下來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大災大難,甚至能夠長命百歲。而在這一階段之前,人們還沒有真正地進入到「垂暮」的階段。但如果沒有跨過73歲和84歲這個坎,那麼即使沒有閻王來派人請魂,自己也會主動地去找閻王,也就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世。
自從春秋百家爭鳴開始,儒家學說就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更是成為我國最正統的學說。而作為儒學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孔子和孟子對後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刻。以至於這兩位聖人去世的年齡也被後人神話化,認為這是無法超越。其中孔聖人孔子活到了73歲,而孟子更是活到了84歲。
科學的角度出發,一個人的生命進行其實也是周期性的。這個周期大概是七到八年。年輕的時候這個周期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不是十分的重要,因為我們的身體機能完全能夠支撐我們完成周期的轉換。但當我們年歲逐漸增長,身體的機能也會不斷的衰老,這時候周期的轉換就像蝴蝶破繭一樣,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這是民間對人生壽命的傳說,也就是說人活到七十三歲是一個壽終關口,過了七十三歲還有望活到八十四歲。到了八十四歲又是個壽終關口,如活到八十四 歲不死,就算闖過了這道關口,還能繼續活下去。
古人認為活到這兩個年紀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於原因則是相當封建迷信了:因為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
實際上,這兩個年歲並不一定是不吉利之年,不能截然看成人們壽終的關口。在我國的老人中,在七十三歲或八十四歲去世的並 不比其他年齡段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生活和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也在提高,況且一個人的壽命長與短,取決於諸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則是長壽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