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腰背燒灼疼痛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後背灼熱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帶狀皰疹,因為神經遭受病毒侵襲,出現病毒性神內經炎,進而出現疼容痛,主要表現為燒灼樣疼痛、針刺樣疼痛,有時可能出現放射性疼痛,放射范圍可以沿著肋骨向胸前區等區域放射,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遭受病毒感染或者病毒侵襲而出現症狀,治療上主要是增強免疫力,配合抗病毒葯物治療,如果後背已經出現水皰,建議火針治療。也有可能是因為胸椎小關節錯位或者胸椎小關節紊亂,關節囊受到卡壓導致神經受到損害,進而出現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燒灼樣疼痛或者是麻木,可以考慮進行熱敷治療,或者推拿按摩治療,可以外擦扶他林軟膏,或者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對症處理。
2. 老人身體抵抗力差三天兩頭感冒發燒咳嗽全身疼痛怎麼辦
問題分析:
你好,老愛感冒是由於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風寒感冒現象。預防感冒可以吃點提高免疫力的中葯制劑的酮康片或玉屏風顆粒,再就是飲用薑茶法,以生薑、紅糖適量煮水代茶飲,能有效地防治感冒。
意見建議:
注意適當休息,多飲開水,發熱期間宜給流質或易消化食物。注意口、眼、鼻的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適當的溫、濕度。如果高熱可給予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溫水擦浴,或口服阿司匹林,或口服撲熱息痛。高熱煩躁者給退熱劑的同時應給予苯巴比妥以防止驚厥的發生。有炎症加用消炎葯。
3. 老人身上總是覺得發燙、發熱是怎麼回事
您好,這是中醫講的陰虛內熱的表現,建議服用知?地黃丸濃縮丸治療,或者是服用湯劑,就是請有經驗的中醫師把脈開個方子服用,這樣更快效果更好.平時注意讓老人多休息,保持心情舒暢.你好,老人身上總是覺得發燙,發熱,年老體虛.考慮是陰虛內熱. 建議你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調好飲食,飲食宜清淡.老年人腸道津液少,易便秘,保持大便暢通,避免積食,必要時喝一點蜂蜜.吃點香蕉.飲食忌辛辣.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保證睡眠.你好,如果老人經常發燒的話,建議你最好先給她老人家試試體溫是比較好的,看看體溫多少度,如果體溫比較高的話,建議你最好帶她到醫院化驗一個血常規是比較好的,看看是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是的話,建議你最好輸液治療是比較好的,至於時間太久了.也要到醫院檢查一下是比較好的.
問題分析:這種情況西醫沒法治療,得去看中醫。自覺發熱,但體溫正常,是中醫「發熱」的一種,但是沒有器質性病變,只是功能性的。
意見建議:多吃蔬菜和水果,規律睡眠,保持適度運動,具體請就診後謹遵醫囑治療,不要擅自服葯,祝您早日康復
老人年紀大了,加上活動量小,血液迴圈慢,毛細血管達到的量小,所以感覺冷,這也就是所說的火力低。應該沒什麼問題。多活動活動!
祝老人身體健康!
可以說是感冒的預警,免疫功能的下降…多喝熱說!我是個外科醫生,不過剛大學畢業,呵呵,你的情況也有可能是過度疲勞完成,多鍛煉身體!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病情分析:
潮熱,身體持續在某個時間像潮水般一陣陣發熱。可分為實證及虛證兩種。實證者潮熱,熱退不清,每天午後三時至五時熱度最高,通常亦有大便不通問題。虛證者潮熱,是陰熱和血虛的其中一種現象。身體因極度虛弱,產生陰熱,即身體發熱,但體溫卻正常。證狀多半是午後及夜間發熱,早上則退熱。
指導意見:
這種情況建議最好具體看看中醫,具體結合醫生辯證葯物治療調理,清淡飲食,多喝水。
心理作用了,沒什麼事的。
有可能是過敏性面板導致的,通常也在出汗之後和吃完辛辣,飲酒過多也有這種現象,建議找一家專業面板診所,祝你早日康復!
是身上的血管不夠暢通
血液迴圈不是很順暢
早上多多運動就可以的了。
多喝點水 老年人最容易缺水了。
多捏捏背會好的多 背上有很多的穴道
會感到很舒適的。
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體虛的食補食品和葯膳食療方:
1 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1.1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1.2補氣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玉珍雞:母雞一隻洗凈,雞肚內放人桂圓、荔枝幹、黑棗、蓮子、枸杞各30g,加調味蒸食,可補氣養精。
黃芪蒸鵪鶉:黃芪6~9g,鵪鶉2隻共蒸食,可補氣虛。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葯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2.1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2.2補血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當歸烏骨雞:當歸、黃芪各15g放入紗布袋中與烏骨雞一隻共蒸煮,吃雞肉喝湯,可補血虛。
阿膠糯米粥:阿膠9g(打碎)與黑糯米 60g共煮粥服食,可補血虛。
3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葯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3.1 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3.2補陰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銀耳紅棗羹(或百合蓮子羹):銀耳、紅棗(或百合、蓮子)適量共煮羹當點心服食,可補陰虛。
甲魚二子湯:甲魚1隻與女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湯,加調味,食甲魚飲湯,連食數劑,可補陰虛和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痛,遺精、頭暈、目花等症。
石斛河魚;石斛6g,河魚1條共蒸食,可滋陰。
蟲草老雄鴨:蟲草9g與三年老雄鴨1隻共煮,吃鴨肉喝湯,可補陰虛。
4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葯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4.1 補陽虛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鵪鶉、鰻魚、蝦、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4.2補陽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海馬童子雞:海馬9g,童子雞1隻,共蒸食,可補陽虛。
韭菜白米蝦:韭菜200g,白米蝦(或蝦仁)100g,共炒,加調味,常服食,可補陽虛。
5 兩虛: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5.1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5.2 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5.3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葯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根據你的情況,很可能是灼熱足綜合征。
灼熱足綜合征是一種血管神經功能紊亂性疾病,以末稍動脈擴張為特點。
臨床表現為兩足灼熱,兼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因兩足灼熱非常,赤足在室內行走,或將兩足伸出被外,或蹬在牆上,遇涼則有舒服感。嚴重時將兩足浸泡在涼水中,灼熱痛方能緩解。部分患者亦有兩手灼熱感,或有雙足輕度腫脹,或有足心發紅,或有面板乾燥。患此病女性多於男性,發病多為青少年和中年人,多數病人的身體比較瘦弱,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玻此病發病時間為半月到半年不等。祖國醫學文獻中早有關於此病的記載,如清代陳士鐸《石室秘錄》中有「腳板紅」、「手足痛」和「人腳中色紅如火……」等論述。
現代醫學對灼熱足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清楚。目前,此綜合征發病率呈增高趨勢,大都與原發病有關,而原發病多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並慢性肝並貧血、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患。西醫對灼熱足綜合征尚無可靠的治療手段,而中醫辨證施治卻有較明顯的療效。中醫治則以滋陰、清熱、涼血為主,基本方劑如下:生地15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龜板15克,赤芍12克,知母10克,丹參20克,銀花12克,甘草6克,防風8克。足燒灼較重者可加丹皮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口乾加天花粉10克,蘆根12克;尿黃加白茅根15克;失眠加酸棗仁15克。
將上葯加清水煎煮兩次,濾過後混勻,分早、晚各溫服一次。每日一劑,連服5∽10天即可改善病症。一般服葯持續15∽30天左右,兩足灼熱明顯減退。
若將每次煎葯後的葯渣加水煎熬成湯水,用以泡洗兩足,一日數次,療效更佳,不妨一試。
4. 我媽媽今年40多歲發燒38度渾身疼,骨頭都疼,頭暈惡心,怎麼回事怎麼辦
要重視老年人發燒
-------------------------------------------------------------------------------- 人們都知道,正常人的體溫為36 ̄37℃,這是人體溫的平均正常值。最近,醫
學科研人員專門測量了60多歲以上老年人的正常體溫,結果發現,老年人腋下體溫較
年輕人明顯偏低。絕大部分老年人腋下體溫在36.3℃以下, 而絕大部分年輕人腋下
體溫高於老年人體溫0.5℃以上,生活中人們也有這樣的機會, 兒童若發燒38℃時
,可能依然有說有笑,似乎沒有生病。但老年人若發燒38℃,則表現為病情極為嚴重
。這就是因為老年人腋下基礎體溫較低,若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樣發燒38℃,那相當於
老年人體溫比年輕人高0.5℃以上。加之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 對發燒的耐受能力明
顯低於年輕人。故老年人發燒與年輕人發燒是不一樣的。
最近,醫學科研人員提出,為老年人測量體溫時,不應以37℃為發燒與否的數值
界線,因為老年人的正常腋下體溫一般不超過36.3℃,當老年人腋下體溫超過36
.3℃時,或病人自覺有發燒症狀時,最好同時測量患者口腔體溫或直腸體溫, 以免造
成對發燒的老年病人的誤診和漏診。對於高齡發燒的老年病人,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降
溫措施,否則超過38℃的腋下體溫對老年體弱者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對老年人和
年輕人的發燒不能等同看待,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發熱性疾病的防與治。
老年人發燒與青年人不同,有時體溫不很高,但經醫生檢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發現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脈搏次數加快等現象,可能就是發燒的徵象,應及時就診。
對於發燒的老年人,在家庭護理時應注意:
一、要讓老人卧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和心臟負擔。卧床期間,要勸老人多翻身或幫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盡量咳出來,防止繼發肺炎。
二、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發燒、舌苔增厚、口臭,會影響食慾,每頓飯後要讓病人漱口,防止細菌孳生。有假牙的應取下洗凈。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保持鼻腔通暢。口鼻處皮膚及粘膜如有乾裂或小水泡時,可塗些消炎葯膏,以防繼發感染。
三、多飲水並注意觀察每天的小便量。因為發燒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如不及時補充飲水,容易缺水卜答逗。老年人一般對渴的感覺不太敏感,所以應主動給老人多喝水。
四、飲食要注重營養且易消化。發燒可引起食慾不振,故飲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過多的蛋白質,但至少應維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有1克蛋白質。來源以牛奶、蛋舉余類、豆製品等為主;還應補型賣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如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同時應多餐少食,以促進食慾。
五、保護皮膚。隨著年齡增長,皮下脂肪逐漸減少,特別在一些骨突處,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後腦勺)、等處,這些部位受壓時間長,易引起褥瘡。故應經常翻身變換體位,對受壓部位要輔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倒少許50%的酒精在手心內,然後用手掌按住皮膚作環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輕柔,先輕後重,最後撲上滑石粉,保持乾燥。對汗濕的內衣、床單、枕巾等應及時更換,並要保持床單平整、乾燥、無碎渣等物。
六、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房內要每天通風換氣。冷天通風時要注意給老年人保暖。
七、按時給老人服葯,以保持葯物在體內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用蒸氣吸入治療,有助於稀釋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聯系,最好記下一天中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以及飲食大小便情況,供醫生參考。老年人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及時向醫生反映,採取恰當措施。
對老年人的護理要耐心、體貼,要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這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
5. 中老年人經常發燒是怎麼回事
老人年齡大了,身體機能和免疫力下降,飲食和溫度調節稍有不慎就會發燒,產生炎症,中醫也叫上火。合理飲食,適當增減衣物,除了去醫院就診、治療,平時也輔助些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和保健品。老年人體虛,經常發燒時要對症下葯,別適得其反。下面我整理一些 方法 ,希望對各位中老年人有所幫助,祝各位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中老年人發燒具體原因
1、致熱原發熱
致熱原發熱是最常見的。與人體有關的致熱原,如白細胞致熱原、外源性致熱原(細菌外毒素、結核菌素等)、類固醇致熱原(游離原脘醇)等所致的發熱。引起發熱的致熱原因若不消除,則體溫調節中樞的產熱和散熱反應始終在新的、提高了的體溫水平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發熱會持續不退。若致熱原被消除了,則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也隨之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
2、非致熱原發熱:
此類發熱包括:物理或化學因素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引起的發熱;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相互抑制關系失常,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及體溫調節障礙等)所引起的中樞性發熱;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魚鱗癬病等使汗腺分泌障礙,不能散熱而引起的發熱等 。
3、非感染性發熱:
除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發熱外,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能引起發熱,就是說,沒有“發炎”時也能發熱,醫學上稱之為非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中樞性發熱。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中樞性發熱,如中暑、重度安眠葯中毒、顱腦出血等。發熱的特點是高熱無汗。②吸收熱。因無菌性壞死物質被吸收後引起的吸收熱,見於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組織損傷、內臟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等引起的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吸收後引起的發熱。⑤變態反應性發熱。常見的有風濕熱、葯物熱、紅斑狼瘡、輸血輸液反應等引起的發熱。④內分泌與代謝障礙所引起的發熱。常見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產熱增多;嚴重脫水病人散熱減少等都可以引起發熱。⑤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了體溫正常調節,也可以引起發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多為低熱,並常伴有心悸、頭暈、失眠、食慾差等症狀。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膚病引起的發熱。慢性心力衰竭時由於尿量和皮膚散熱減少,心衰引起的肢體水腫又起到了隔熱作用,可以使體溫升高而發熱。一些皮膚病,如廣泛性皮炎、魚鱗病等,也使皮膚散熱減少,引起發熱,不過此時的發熱多為低熱。
4、感染性發熱:
這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與寄生蟲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病所致。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麻疹、傷寒、腦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及瘧疾等病。感染性發熱占發熱原因的50%-60%,可見臨床上的絕大多數發熱是由感染性發熱引起的。在感染性發熱中,又有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這都是我們在用葯中應該注意的。
中老年人發燒家庭治療方法
1、不要急於降溫
如果醫生確定中老年人只是感冒了,在能耐受的范圍內,最好不要急於服用解熱葯。發高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 御系統殺死外來病菌(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 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如果在感冒初起時(37—38.5℃)使用葯物來退燒,會使體內的細菌暫時變成假死狀態,並使他們產生抗葯性,一旦死灰復燃,往往更難治療。
2、熱敷
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採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復擦拭中老年人的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3、補充液體
當老人發高燒時,他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當他發高燒時,身體會因為流失太多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他的身體無法散熱。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如果他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但是對於老人來說,果汁的吸收程度較小,建議多喝水就好。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好轉。
4、冷敷
如果高燒讓老人無法耐受,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5、擦拭身體
蒸發也確降溫作用。專家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6、適當服用止痛葯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葯。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一次。撲熱息痛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於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高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葯物時,需先經醫師同意。
7、注意穿衣適量
如果老人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如果因此而使老人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太少,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建議勿超過20℃。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老人放鬆。
最後,祝各位中老年人都能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6. 老年人全身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老年人出現全身疼痛,最常見的是骨質疏鬆症,是因為身體骨量減少而出現的一種疼痛。常見表現為胸腰椎骨質疏鬆導致的腰背部疼痛,而且疼痛的時候比較劇烈,稍微活動疼痛就會出現甚至加重,有時還會影響到胸部、腹部甚至臀部、大腿等疼痛。如果要檢查,可以做胸腰椎的X線片或者做骨密度檢測,一般都能確診。如果是全身的關節疼痛,有可能是退行性關節炎或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等,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關節的紅、腫、熱、痛。
老年人渾身疼痛的情況,主要見於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其是由於骨量減少而引起的疼痛,最常表現為胸椎、腰椎骨質疏鬆引起腰背部疼痛,疼痛比較劇烈時稍活動就會加重,有時患者還會出現壓縮性骨折的情況及駝背的發生。
因此,建議患者行胸腰椎X片,以及骨密度測定,以明確診斷。
治療上:主要給予抗骨質疏鬆治療,常見葯物有補鈣治療,補充維生素D治療,促進骨形成葯物治療,如鈣爾奇,迪巧,蓋三淳,阿法迪三,福善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