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所有積蓄給了兒女,對此你怎麼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老,而且也都會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孩子而活。
有人說:“老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女。”,對於這句話,我個人覺得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並不完全正確。
所以在我看來,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需要具體看兒女是什麼樣的品格,針對不同的兒女,老人的積蓄對於他們有不同的作用。
『貳』 老年痴呆症患者眼裡的世界是怎樣的
老年痴呆症患者眼裡的世界是多餘的,他的哪印象里始終存留在以前的那個世界上,而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他來說就是疑心很重
『叄』 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本該速死,卻久病不起,遲遲不死。
人不是越長壽越好。人生自古誰無死,何須長歲壽百年。適時而死,順其自然,應是喜事。所以,俗稱紅白喜事。老子每逢人死了,常去"擊缶而歌之」。死,應順其自然法則。
可是,我們所見到的是,對老危病重患者,卻是傾家盪產的搶救,讓患者痛苦遭罪,家屬遭罪。醫護人員忙裡忙外跟著遭罪。
人到老年後最大的悲哀是沒有經濟來源,沒有退休金,子女不孝,衰弱多病,不能自理,走到這一步你就不是悲哀的問題,而是怎麼生存的問題!
1、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身體不好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
2、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多少積蓄沒有退休費養老金
3、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老伴先走了一個餘下的苦不堪言
4、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子女不孝順,對老人很少過問冷漠無情或嫌棄
5、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老朋友,行單影只,好像被 社會 拋棄一樣
6、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沒有什麼愛好,整天窩在家裡成為宅老宅男宅女
7、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活力悲觀厭世混吃等死熬命熬天數
8、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修養依老賣老為老不尊對 社會 不滿缺失正能量
9、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回顧一生好多事都沒有嘗試過,沒出過境外沒欣賞過祖國大好河山,沒坐過火車高鐵動車飛機地鐵輕軌江輪海輪沒用過電腦智能手機等現代化的設備,終生沒到過首都北京
10、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惘顧一生活得失敗一事無成各種願望都落空,感到白來這美好的人世間,臨終時流下悔恨的眼淚
人到老年以後沒有什麼可悲哀的,人類前仆後繼代代相傳,生老病死不可抗拒,正確面對人生,一生該做的事都做到了,該奮斗已經奮斗過了,如今無憂無慮享受無限美好夕陽安心足矣,人不能貪得無厭,夢想整個地球財富歸自己擁有,幾十年走過的人生路沒留下障礙,沒給自己留下遺憾就是完美人生,沒愧對人生,撒手人寰逝而無憾。
我覺得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不能自理。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位農村老人躺在床上動不了,就與一匹馬生活在一起。不知是那匹馬太通人性了,還是老人真是訓練有方,他竟然能讓那馬往壺里接上水,然後把壺放在火爐上。
我看完這段視頻,自己的心裡充滿了悲涼。不禁聯想到老人的兒女、聯想到 社會 基本保障的問題。
人是高級動物,從小如果沒有父母的照料是根本無法存活的。這就是孔子為什麼主張父母辭世後,兒子要為父母守孝三年的原因。他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意思是當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
現在別說什麼守孝了,就是在父母衰老之時,兒女能貼身服侍的都不多見。
所以現在許多老人都覺得指望不上兒女,當然現在的兒女也都是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
那今天的老人一旦處於最大的悲哀之中,又將如之奈何呢?
我覺得只有用錢去買服務。更有的老人乾脆花錢僱傭自己的親生兒女照料自己。有人稱之為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據說效果還不錯。
所以老年朋友們,還是要自己攢點錢啊!
最大的悲哀就兩個吧?身體活動不靈便了!精神無依靠垮了!這是最大的悲哀。
至於說悲哀的事,隨著年齡的增大,很多,就不細說了。其實人生在世,什麼時候身體都是重要的,沒有個好身體,終生遺憾,但是與老時的身體不能自控是兩回事。人過了70都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到不是怕長病,怕的是久病卧床不起,連累家人的病。但是心不由已呀!長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除了老伴,誰也不行。試想病人自已都討嫌自已了,都不想因為自已的病弄成人財兩空,再因為分家產搞的合家不睦,想到這些很多老人想一死了之,既有尊嚴,又不給家庭兒女,子孫們添麻煩!但他自己做不到,只能聽天由命,這是第一大悲哀。
第二是精神沒有支柱了,自已知道人到黃昏,乘下的時間不多了。有句俗話:好死不如懶活著,這句話好相有些矛盾,其實很正常。病痛本身就是對精神的折磨,而如果兒女不孝,則活著精神的痛苦更大,在這種狀態下,所有的勸解,交流都是表面的,無效的,所以病人選擇了沉默,這就是精神崩潰的具體表現!為什麼有人提出安樂死呢?就是因為尊嚴沒了,精神垮了,這個時候的老人是最無奈,最悲哀的時刻!除了這兩項還有什麼更大的悲哀呢?一人之見,不妥見諒。
人的一生,不圖年輕時的風風光光,只求老年後的安安穩穩。
此話怎講?你想想,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幹啥都行,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人老了,則不然。身體各方面都不行了。這時候,自己必須具備幾個條件,才能安度晚年。
第一、必須有退休金,這是生存的基本保證。
第二、必須有自己獨立的住房,這是你遮風擋雨的避風港。
第三,必須身體 健康 ,人老了以後,身體每況愈下,這是必然,盡量讓疾病延緩。
第四,家庭圓滿,兒女齊全,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
第五,夫妻倆人,白頭偕老,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以上五點,如能做到,此生最為圓滿。
人老了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無退休金,無房子,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
用趙本山的話說,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錢沒有花完!
老人一輩子吃苦受累,掙點錢,也不捨得花,節儉一輩子。老了,胃口不給力,想吃,吃不下。想穿,人老體態變形,沒有好身材,也穿不了。
攢了一輩子,到頭來,身體 健康 狀況糟糕,坐在輪椅上,或是躺在病床上,那你連花錢的能力都沒有了。
所以,老年人,要趁自己還相對年輕,要想得開,要為自己而活!吃得 健康 精緻一些,穿得優雅得體一點,每天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生活!
如果經濟基礎比較好,趁明白留出自己需要的錢,做好後事安排,錢財早晚都是兒女的。何不活著的時候讓孩子們滿意。千萬不要到老了,孩子因為錢不願意在身邊,而你攥著錢離開人世,那才是最悲哀的事!
人到老年以後,最大的悲哀就是死神離自己越來越近,很多事情和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 ,想做的事情又力不從心,只能望而生嘆!
『肆』 老人如何看待生死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也是自然規律。就像秋葉終會離開梢端一樣,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對於死亡,你可以坦然接受,也可以憂心重重。但結果你是無法改變的。今天咱們就老年人如何看待死亡這一問題,來個小討論。 老年人如何看待死亡 老一輩人都知道那一句俗話:「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所以,每當有老人接近這兩個年齡段的時候就格外的憂慮、擔心。「我是否能過了這個坎啊,要是過不去怎麼辦呀?」但也有心態較好的老年人,他們對待死亡比較喜歡順其自然。更有甚者說,還是安樂死比較好。 同事老家的劉大媽由於老伴處於最後的時期,而經常熬夜、茶飯不思、情緒不佳,這半個月來,她也跟著憔悴了不少。經常嘆息,你走了,我咋辦呀。不知道長此以往,老太太是否能經受住,真是令人擔憂啊! 而下面這位老大爺就不同了,臨終前是癌症晚期。知道自己沒救了,拿他的話說就是:「我該吃吃、該喝喝,把以前沒享受的都享受一遍,才不枉此生來過一遭。」最後人家竟然領著老伴旅遊去了......不由讓人感嘆,「此人心理真健康啊,心態真好!」。 關於死亡,民間有很多種說法,如:過去了,走了,上西天了。過去的天子死亡叫駕崩了、馭龍歸西了等。總之,雖然死亡有很多種叫法,但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了。但願人人對於死亡都能看得開,想的透。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即使繁華一陣風。
『伍』 老年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我現在來已經步入老年,自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虛無,不敢說自己活在什麼階段,只是越來越喜歡沉思回憶。這種思憶,有時純粹是懷舊感傷,有時是想清楚過去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是整理自己的思想認識和人生感受,好像這樣對生活的世界以及自身理解就透徹了,「活得明白」不是大部分人想做到的嗎?回想一生,生活和感情好像是從大學開始的,畢業以後跌跌撞撞走到現在,該吃的苦也吃了,該有的甜也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