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70歲老人關節炎怎麼治療

70歲老人關節炎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2023-06-17 21:30:24

『壹』 70歲女性,雙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如何治療

膝關節退行性變的一般治療方法包括:1)生活起居注意:減少上下樓梯、下蹲、爬山、爬坡、坐小凳子、踩單車等膝關節負重活動;2)葯物治療包括:軟骨營養葯、消炎鎮痛葯、關節腔內注射葯、中醫葯內服外用等;3)關節鏡清理:清除炎性病灶,修復缺損關節軟骨,但關節鏡治療僅為過度治療的一種手段,所再生的一般為纖維軟骨,不耐磨;4)關節置換術:關節疼痛的最終解決辦法,絕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此手術恢復正常膝關節屈伸功能。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已有手術適應症,可以考慮性行關節置換。目前,人工全膝關節關節置換已是骨科較為成熟的手術之一,術後康復時間一般同手術醫生熟練精細的操作,以及患者術後康復鍛煉有關,多數病人術後1-2周內可以恢復行走功能,3個月內恢復正常生活。關於關節鏡清理,目前至少有三派意見;有人認為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疼痛及功能,預後良好;有人認為做與不做關節鏡對關節本身並無意義;亦有人認為關節鏡作為一種創傷治療,會加速關節退變。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地區以不推薦,或不採取關節鏡治療本病,通過大規模的詢證醫學證實,骨性關節炎病人行關節鏡治療,其效果與安慰組無明顯差異,且一年後復發率(或病情加重)高於安慰組。2009年美國骨關節診療指南已將關節鏡治療骨性關節炎列為「很不建議」的選擇。根據您的病史,還是建議您前往您信任,且有較多置換經驗的醫院,行關節置換治療,已達到恢復正常生活的目的。
廣東省中醫院-骨病骨腫瘤專科-朱偉南副主任醫師
查看原帖>>

『貳』 老人70歲了,關節炎發作的時候特別痛,我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 關節痛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建議查個風濕四項,類風濕因子,血沉等。確證一下。 指導意見: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建議查個風濕四項,類風濕因子,血沉等。確證一下。可以,口服活血止痛膠囊,佣※ <潯※罟風※篙>外土

五一即將來臨,出國旅遊度假仍然是大家的熱門之選。旅遊中飲食起居的衛生難以保證,對異地氣候的不適應以及過度疲勞都容易引起感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田本淳教授介紹,既能有效抗感冒,又能避免遊玩過程嗜睡的葯物,才是最佳選擇。田教授建議,遊客最好從國內自帶感冒葯。原因如下:首先是劑量因素。國內的感冒葯物劑量標准一般是根據中國人的身體實際情況定製的,都十分適合中國人服用。因為各個國家用葯習慣、國民身體素質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國外的葯物與中國的葯物也不盡相同。例如,國外的一些感冒葯劑量明顯大於中國,中國人直接服用國外的葯物很可能劑量有偏差。而且,在一些國家銷售的感冒葯中,仍然含有PPA(目前國際上對感冒葯中PPA苯丙醇胺的禁用問題尚有爭議)。
其次是實用因素。旅遊期間,受地理條件和戶外活動特點的限制,對感冒葯的要求也稍顯苛刻。很多遊客是長期在室內學習或工作、缺乏鍛煉的白領,大運動量的旅行很容易使遊客過度勞累。此時感冒,困頓和乏力的感覺會更加明顯。加之一些感冒葯中的撲爾敏等抗過敏成分會使患者瞌睡不止,使得開車、爬山、探險等都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活動受到很大影響。這時如果打瞌睡或視力模糊,輕則影響遊玩的興致,重則可能引致生命危險。
遊客還應從睡眠的角度來選擇感冒葯。一些原因會導致遊客難以入睡或睡不踏實。例如遊客的起居時間不固定,打亂了體內的生物鍾;遊玩過程中的興奮使很多遊客雖然疲倦卻難以入睡;一些感冒葯中都含有抑制中樞神經的抗過敏成分,服用之後昏昏沉沉,到晚上就有已經睡過了的感覺;咳嗽、鼻塞等症狀比較嚴重時,睡眠就更困難了——這些都直接導致休息質量差,影響第二天的遊玩。最好採用分開服葯的辦法,選用避免抗過敏成分引起嗜睡的葯物,比如白加黑等。這樣在有效抗感的同時,也能白天玩的好,晚上睡得香

『叄』 70歲老人膝蓋疼怎麼辦

根據你說的症狀最有可能是:退行性骨變(老年性關節炎).別多運動,本來老年人的的膝內蓋就容退化了,滑膜夜就少,越多運動就會越造成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進而損壞,所以運動適量就可以,注意休息

建議按以下幾點治療試試:
1: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針(營養潤滑關節腔),有積液時需要先抽液行膝關節灌洗再葯物封閉.
2:服用舒筋活血片,芬必得膠囊,正清風痛寧片,
3:避免患肢過度勞損,
4:局部理療,如紅外線理療.每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鍾,
5:必要時行關節鏡手術治療,創傷小,恢復快.

『肆』 70多歲的老年人身上關節疼痛,特別是手指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啊

1、避免在潮濕處睡卧,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卧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綳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鬆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葯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葯,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跟據你說的情況,這是骨關節炎,不是風濕更不是類風濕。所以不會累及心臟。
骨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是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並不嚴重,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有的患者在靜止或晨起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之為「休息痛」。如果活動過量時,音關節面摩擦也可產生疼痛。疼痛有時與天氣變化、潮濕受涼等因素有關。多見於中老年人。
至於風濕和類風濕,你可以查下資料,這里就不多說了

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導致關節損傷,軟骨破壞,引起骨性關節炎。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髖、膝、踝關節等,以關節疼痛、變性和活動受限為特點。關節活動尤其是負重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或緩解。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可能是由於手的骨性關節引起,行走後髖部疼痛,休息後減輕可能是髖關節骨性關節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步行一定距離後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於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
那麼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葯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葯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制劑),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製作用,產生抗炎鎮痛作用,並且對關節軟骨無損傷,由於它較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廣泛應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可累及許多部位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於正規醫院,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由於骨關節病的病因復雜,晚期治療辦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
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等現象。
骨質疏鬆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鬆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於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鬆。隨著骨質疏鬆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

骨質增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增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 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 .1%、5 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從張乃錚教授等人的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綉、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鍾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准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7)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患者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
在臨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時發現腰椎、膝關節等部位有骨質增生就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症,可以引起癱瘓。實際上骨質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殘廢,有少數患者終身無症狀,大多數患者症狀局限於關節,表現為疼痛、變形、活動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狀體征;只有極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和椎動脈會引起相應肢體的疼痛、感覺障礙和腦缺血症狀;如果處理及時有效,這些症狀都會得到控制。骨質增生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
(1)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人體隨年齡的齔ぃ

『伍』 70歲老人患膝骨關節炎哪種方法治療比較好

膝關節問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風牧令遇到的很多都是這樣的,部分是肩周炎、頸椎問題,對於這種關節炎的治療,一般是外貼的,多數也是採用這種方法,目前沒有其他什麼特別好的方法了。

閱讀全文

與70歲老人關節炎怎麼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地方可以補繳養老保險 瀏覽:911
民航招飛體檢報名一般要持續多久 瀏覽:107
養生鍋怎麼燉小雞 瀏覽:829
孩子是o型父母是什麼什麼型 瀏覽:6
姓龍重陽節出生寶寶的名字 瀏覽:253
孝敬父母好少年圖片大全 瀏覽:189
養老費和救濟費哪個劃算 瀏覽:551
大連退休社保認證app 瀏覽:979
去哪裡工作需要體檢牙齒 瀏覽:143
農業戶口可以在深圳領取退休社保 瀏覽:769
國企職工養老金 瀏覽:145
可以挽救人命的長壽花是什麼 瀏覽:170
重慶農村養老保險交1000能領多少錢 瀏覽:236
交10年養老金能領多少失業金 瀏覽:675
濟寧老年大學電話號碼 瀏覽:343
企業退休證由社保發放嗎 瀏覽:707
金戒指老年人款式怎麼選 瀏覽:687
仁者長壽下半句是什麼 瀏覽:953
江蘇高級職稱的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684
退休金多少年回本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