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73歲和84歲老人有什麼區別

73歲和84歲老人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3-06-01 18:27:16

① 73,84歲有何說法

家有老人的,每當父母親人到了73歲,84歲時就很緊張,只要父母平安度過了這個歲數就很高興,因為民間一直有傳法,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這個歲數是「坎兒年」,老人到這個年紀災病多,不好過,如果能夠平安度過,便能長壽。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這是因為倍受百姓尊崇的兩位先聖,孔子活了73歲,孟子則活了84歲,人們覺得如果能活過這兩個歲數,那就是堪比先賢了,哪有人能比兩位聖人還活得長呢,所以就有了這種說法。

在古代,醫學技術不發達,生活條件不高的情況下,這個歲數可能確實是個「坎」,但在現今社會,只要保養得當,跨過這個「坎」的人不在少數。

雖然七十三,八十四,在現代社會已經不是「坎兒年」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這個高齡的老人還是要注意保養,定時體檢,只有家人多關懷,自己多注意,才能歡度晚年,不至於讓病魔纏身,降低生存質量。

老年人最愛得的是心腦血管疾病,還有糖尿病,骨質疏鬆,以及自身免疾能力下降,所以一定要遵從醫囑,定期檢查,最好每年做到一次常規檢查。平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適當的運動,比如打打太極拳,到公園里跑跑步,跳跳舞等等。

老年人建議最好在傍晚鍛煉,不要晨起鍛煉,這樣有利於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大腦功能,增加免疾力,鍛煉心肺功能。

飲食上注意低鹽少糖,不要吃高脂肪食物,飲食要清淡,營養要均衡,戒煙戒酒,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泡泡腳,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

② 73和84歲的說法是什麼

73和84歲的說法:人們活到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個坎,容易在此時死亡。其實這句俗語沒有半點科學根據。

人們之所以對這句俗語深信不疑,溯其根源同兩千多年前的孔丘、孟軻兩位聖人有關。73和84歲的說法和我國古代孔子和孟子死亡的年齡有關,他們去世的年齡分別為虛歲73歲和虛歲84歲。

關於年齡周期的科學發現

科學家們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反復的研究,發現人的生命有一個周期性的規律,大致是7到8年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

一般周期的中間年齡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為低潮。高潮稱健康穩定年齡,人的免疫能力較強,體質較好,不易生病,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稱健康減弱年齡,人的免疫能力較弱,容易得病,去世的人相對較多。

③ 73,84歲有何說法,虛歲還是實歲

73、84歲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的說法,是虛歲。

73和84歲的說法和我國古代孔子和孟子死亡的年齡有關,他們去世的年齡分別為虛歲73歲和虛歲84歲。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因為自古有孔孟二位聖的壽數所指,所以後來我們民間就把73歲和84歲這兩個歲數看為老人的年關,所以老人73歲生日和84歲生日的時候家人都會特別重視去為老人慶祝,有著度勁祝福健康長壽的寓意。

其實這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齡有關。

孔子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逝於公元前四七九年,周歲為七十二歲,虛歲是七十三歲;孟子生於公元前三七二年,逝於公元前二八九年,周歲是八十三歲,虛歲是八十四歲。

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孟子是八十四歲去世的。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閱讀全文

與73歲和84歲老人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慶職工養老保險計算辦法 瀏覽:110
基本養老金待遇統籌項目 瀏覽:968
體檢國籍怎麼填 瀏覽:677
養老護理學習後的感悟怎麼寫 瀏覽:941
浙江老年大學書畫大賽 瀏覽:6
重慶長壽觀賞魚基地 瀏覽:934
長壽坐小火車在哪裡坐 瀏覽:484
佛岡農村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199
成都西部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170
贊揚子女孝順 瀏覽:509
六盤水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372
私立大學教師退休年齡 瀏覽:790
論語讀後感孝敬 瀏覽:205
六安靜安養老院里上班怎麼樣 瀏覽:106
找個好的養老院 瀏覽:891
就業前為什麼體檢 瀏覽:254
沒退休交通事故工資嗎 瀏覽:681
倪萍與父母相差多少歲 瀏覽:303
衡水老年大學京胡 瀏覽:929
老人吃飯時間短是怎麼回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