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自覺的去孝敬父母。接下來我整理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的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祖輩在陪伴中贏得尊重
關鍵詞一:當好配角
爺爺奶奶們要擺正在家庭中的教育地位,那就是盡力輔助,當好子女的「助理教練」。年輕父母處在人生的上升期,確實要承擔很多生活、工作、經濟上的壓力。祖輩們切記不要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包大攬,處處插手,該放手的應放手,讓孩子的父母來處理。當你的子女以忙為借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完全交給您的話,父母就缺少了應盡的責任。試想一下,如果連自己孩子的養育、教育的責任都不願擔當的人,怎麼能擔當起工作、社會的責任呢?因此,子女不管多忙,老人們都要鼓勵子女盡力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既滿足了孩子對父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同時,父母在辛苦的養育過程中也在逐漸成長、成熟。祖輩們當好配角,做促進親子之愛的催化劑。
關鍵詞二:正視差異
祖輩和父輩從成長環境、人生閱歷、知識結構上都有著顯著的時代差異,這就是我們俗稱的「代溝」。所以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自然也會存在差距,我們要學會正視這些差異。在教育孩子中,兩代人要多溝通,尋找教育的平衡點。在教育孩子之前達成共識,形成可行的家規。只有意識統一了,教育的口徑才會一致,教育的效果也才會好。實在不能達成共識的,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沖突。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其他問題。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三:培養能力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增強交往能力。孩子的獨立與社交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的。孩子與同伴玩的過程中,祖輩們不要過多干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也不要直接幫孩子出面解決。如果發現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出現問題,可以在事後教他該如何處理。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提升自理能力。愛為孫輩代勞是不少老人的通病,調查顯示:與祖輩一起生活的孩子,動手能力相對弱一些。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他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上粗心大意、動手能力弱,那麼學習也會如此。幫孩子做事不如教孩子學會如何做事,比如低年級的孩子,祖輩們可以教會他們簡單的整理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內褲等;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教他們參與做午餐和晚餐的工作。在向孩子傳授知識和生活經驗時,別用舊習慣影響孩子。
二、父母在身教中傳遞尊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最好的教育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關鍵詞一:榜樣作用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見面主動問候長輩。父母勞累時,為父母捏捏肩,吃飯時盛飯夾菜,端茶倒水,經常的問候和祝福。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不隨意頂撞或不理不睬,溫和的進行溝通……這些生活小事都能夠讓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尊重祖輩的熏陶。
關鍵詞二:感恩教育
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祖輩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假期里父母孝敬長輩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愛的教育。假期的空閑時間里,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操勞,也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成長中父母付出的心血。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在心中埋下感恩的種子。
關鍵詞三:達成共識
祖輩和孩子之間的隔代親是一種自然現象,當發現家中孩子缺少一定的規則,不懂得珍惜,稍有不滿就會發泄到祖輩身上的情況時,父母要主動和祖輩結成家庭教育統一聯盟,就一些孩子應該掌握的規則上達成共識,讓老人理解真正的愛是寬嚴相濟,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三、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尊重
尊重長輩是孩子禮儀規則的一項內容,需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培養。暑假裡,孩子們除了閱讀、增長知識、休閑娛樂外,在尊老孝親上也可以有積極行動,養成尊重長輩的好習慣。
活動一:向祖輩學生活本領
向祖輩們學生活本領,是最好的祖孫互動活動。祖輩們有獨特的優勢,他們有著更加平和的心態,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可以利用假期,指導孩子了解祖輩的業餘生活,跟著祖輩學一至兩項生活本領,比如學做一道拿手的菜、學著做傳統小點心、學綉花等,在學本領的過程中真切感受祖輩們令人尊敬的方面。
活動二:聽祖輩講過去的故事
用家庭日、生日會等活動契機,和爺爺奶奶對話,翻翻老照片,聽爺爺奶奶們講講過去的生活、他們的理想、爸爸媽媽的成長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對祖輩的尊敬和關愛,在生活小故事裡升華親情。
活動三:
教會祖輩一項信息技術本領
平時爺爺奶奶教會孩子不少生活本領,在享受著老人們無限關愛與呵護的同時,孩子們也可以把信息化時代里自己熟悉掌握的小軟體、小游戲等有趣的信息技術,耐心細致的教會祖輩,讓老人們多一份對新技術新科學的了解,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關心和愛戴。
② 給小孩進行敬老教育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引言:家長如果想跟孩子進行進黨教育,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不要一味的給孩子施加壓力。家長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告訴孩子敬老是一件美德,如果孩子不能做到,家長就可以進行指導。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給小孩進行敬老教育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養老院幫老人剪剪指甲,擦擦臉,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明白如何去敬老,如何去對待老人家。生活中的老人家非常多,家長要注重幫孩子做好正確引導孩子才能對家人的行為進行學習。家裡面如果有老人來的話,家長要告訴孩子要跟老人打招呼,要給老人端水,要做到愛老人。如果家長做不到這些事情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孩子也比較小,思維能力有限,家長做不到孩子也更做不到。
③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怎樣從小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我是這么看的:一、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直掛在口頭上,用嘴巴說。其實孩子更多的是看大人的行動,要教孩子孝敬長輩,做家長的自己先要孝敬長輩,孩子才會有樣學樣。二、怎麼教,遇到熟人主動熱情打招呼。比如路上遇到熟人,是家長的長輩,家長帶頭熱情打招呼張阿姨,王叔叔,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是張奶奶,王爺爺。
④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尊重老人
從小教育孩子養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方法
1.堅定地拒絕寶貝對長輩的不適宜行為
例如,有的寶貝第一次無意中打了爺爺的臉,爺爺裝著哭的樣子逗寶貝,寶貝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游戲,於是又來一巴掌;還有的家長為了哄正在哭鬧的寶貝,抓著寶貝的手往自己身上拍打,並說:“都怪媽媽,打媽媽!”這些方式都不利於寶貝樹立“人的尊嚴”,家長要堅決否定寶貝的行為,可以換其他方式安慰寶貝,要漸漸地使寶貝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
2.把尊敬長輩的禮貌用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早上起床以後,如果爺爺奶奶准備好了早餐,教育寶貝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奶奶,早上好!”“謝謝爺爺!”“再見,爺爺奶奶!”出門在外的時候,給寶貝提一個總的要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是你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同時還要教育他:如果叔叔阿姨沒有朝你這個方向看,可能是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你就可以不打招呼了;如果這個時候打招呼,反而有可能打擾叔叔阿姨。這不但鍛煉寶貝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培養寶貝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3.跟寶貝議論其他人尊敬長輩的行為
成人和孩子都有一個特點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父母與寶貝一起外出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寶貝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現,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貝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貝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貝我不喜歡,這么大了還不會尊敬長輩。”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貝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看到相關的行為也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評價和引導。
4.教育孩子體諒和關心長輩的狀況
長輩身體不好,要教育寶貝學會問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爺爺奶奶吃葯。有時候爸爸媽媽比較疲勞,寶貝卻沒有“眼色”,還叫爸爸媽媽做這做那,或者問這問那,爸爸媽媽要明確地告訴寶貝:“我現在很累,想休息一會兒,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總是叫我。”很有必要給寶貝提出這樣明確的要求,教育他學會觀察和體諒別人,在給別人減少麻煩的過程中學習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5.日常生活照顧中減少包辦代替行為
寶貝需要成人的關照和愛護,但是成人不能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如果成人什麼都替寶貝想好了,什麼都替他做好了,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認為長輩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珍惜和感謝的,就很容易產生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表現。例如,有的寶貝發現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飯,讓家裡人給他出去再另外買吃的,父母說今天先湊合著吃,明天再買,寶貝不願意。這時候至少可以有兩點要教育寶貝:一方面,你事先沒說要吃什麼,現在臨時想出來的主意,在該吃飯的時候讓爸爸媽媽餓著肚子給你重新買,你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了嗎?另一方面,既然飯菜已經做好了,就應該先吃下去,否則就是不太尊重做飯人的勞動了。
6.給孩子提供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
總是依賴說教有時容易引起寶貝的反感,大人看見相關的電影、電視、書籍、文章都可以讓寶貝看看。文藝作品有避免說教卻能深深地打動人的功能,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是更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來幫助理解和消化,加強記憶。因此,父母可以到書店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內容,為寶貝提供具體的學習資源。
7.不在寶貝面前說其他家長的壞話
寶貝還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他也跟著學說什麼、學做什麼。如果你對其他家長成員有意見,千萬不要借寶貝的話題說話,更不宜直接“教唆”寶貝。如果丈夫回來晚了,媽咪對寶貝說:“爸爸心裡沒這個家了,爸爸不喜歡寶貝了。”這樣“含沙射影”不但刺激了丈夫,長此以往對寶貝也是一個不良暗示。不要以為寶貝聽不懂哦,他可是一個小人精,你的語氣、眼神和態度都在向他傳達真實的信息。
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建議
一、從點滴入手。從寶寶有情感反應時起,家長就應該逐步培養,讓寶寶養成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寶寶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寶寶的模仿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寶寶起著示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是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不孝敬長輩,寶寶長大後也不會孝敬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不尊敬長輩是正確的。
三、讓寶寶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得到鍛煉,又可以培養寶寶的愛心。
四、糾正寶寶對長輩的不尊重行為。當寶寶無意中的某些行為損害到人的尊嚴時,家長要堅決否定寶寶的行為,要漸漸地便寶寶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
五、隨機教育更有效。成人和寶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
培養孩子尊敬老人的原則
從愛家人開始,一點一滴教育孩子。
在我們的一生中,家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我們成功的時候,家人給我們贊揚;在我們失敗的時候,家人給我們安慰;在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家人在我們身邊陪著我們……在孩子幼年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時不時的灌輸孩子一些關於家庭觀念以及家人重要性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到家人是溫暖的來源,是在人的一生中無時無刻都起非常重要影響的角色。只有學會了愛家人,才懂得什麼是愛,才會在將來學會如何的愛護別人。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適當的在生活中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敬老,是因為老人年紀比較大,經歷的事情多,在社會和家庭里的地位比較高。孩子無論多麼的年輕氣盛,都要控制好,因為在老人面前,孩子就是小輩,小輩尊重長輩,是非常理所應當的。至於愛幼,就像是要愛護弱者一樣,面對比自己年級要小的人,就應該去照顧和關心,這是一種美德。
公交車上學會敬老愛幼。
現在,公交車上一直在灌輸市民敬老愛幼的想法和觀念。每每遇到老人、小孩、孕婦等乘客時候,乘務員都會拉起嗓子高喊“哪位年輕人給XXX讓個座”。久而久之,人們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敬老愛幼,愛護病殘和孕婦。
在公交車上,是孩子學習敬老愛幼美德的場所之一。如果孩子被讓座了,父母可以及時的告訴孩子,因為孩子年紀小,長輩們愛護她/他,所以才讓的座,並告訴孩子以後也可以愛護比自己更小的人;如果遇到了年輕人給老人讓座了,父母可以及時的告訴孩子,這是年輕人敬老的表現,因為年輕人身強體壯,而老年人行動緩慢不便,所以作為一個好孩子,應該適時的讓座,表現良好的素質和美德……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孩子,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除了公交車方式,父母還可以在各大場合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及時的讓孩子見識身邊的世界,從而一點一滴的認識到什麼是敬老愛幼,而自己又該如何去表現敬老愛幼。
孩子不尊敬老人的原因
孩子不尊敬長輩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對待老人的態度而引起的後果。有的家長,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卻不孝敬父母。平時在家中對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長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有的家長,表面上對老人恭敬有禮,背後卻經常對老人發牢騷甚至辱罵老人,對待長輩總...
孩子不尊敬長輩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對待老人的態度而引起的後果。有的家長,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卻不孝敬父母。平時在家中對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長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有的家長,表面上對老人恭敬有禮,背後卻經常對老人發牢騷甚至辱罵老人,對待長輩總是提防著,好話不屑一顧,甚至教唆孩子不要聽老人的。這樣的父母怎能教出好孩子來呢!作為家長,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真心地照料老人,行動是最好的教育語言,給你的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在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時,可以適當給予懲罰。在家庭生活中,還可以適當制定一些家規,比如吃東西時,要先拿給長輩;好吃的東西,要與老人一同分享;出門之前,同老人打招呼;還可以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來擔起照顧家中老人的“任務”。
還有一個十分微妙的因素造成了孩子不尊敬老人,那就是家長是否在自己孩子面前樹立了應有的威信,這里說的威信,可以解釋為,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位言出必行,平時是否對自己的孩子過於溺愛或者強行管制,讓孩子體會不到自尊與來自他人的尊重。家長如果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個性,孩子也會更加珍惜來自他人的尊重,並能推己及人,學會尊重他人,同時還會變得更有責任心。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老的,今天我們不尊重老人,以後當我們老時,別人也同樣會嫌棄我們。尊重長輩,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不尊敬長輩,就是不尊敬自己的未來。
中國歷史上十分注重“孝”字的宣揚,你可以讓孩子讀讀我國的經典,如:《孝經》、《二十四孝》等書籍,讓古人教兒。
猜你喜歡:
1. 幼兒禮儀教案尊敬長輩
2. 教育孩子學會尊重方式
3.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4.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圖報
5. 教育孩子尊重人應該怎麼教育
⑤ 怎樣教孩子尊敬長輩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發現孩子不懂得尊敬長輩,那麼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了,如果孩子不尊重長輩,孩子就會變得霸道,不講理而且很任性,這樣孩子出門之後給別人的感覺也是非常沒有教養的,所以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不尊拍差敬長輩的壞習襲物皮慣,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到社會上才可能做到關心他人與他人友好的相處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所以父母千萬不能忽略對於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培養,陳縣長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種美德在一些孩子身上就很少體現,因為現在很多的家長是很寵愛孩子的,對於孩子過度的溺愛,讓孩子不懂得去尊重和關心他人,孩子慢慢的就養成了,不尊敬,一些習慣今天小明又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如何糾正孩子不尊敬長輩的壞習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幾個方法
【1】家庭成員相處和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想讓孩子尊敬長輩,那麼就要讓家庭成員和諧相處,在這個家庭當中,不要讓孩子覺得他有特殊待遇,讓孩子明白自己與長輩和父母的關系,知道長輩和父母是長螞清者,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是家庭生活的主持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分得清長輩啊,晚輩主持有規矩,讓孩子知道孝敬父母是應該的,組織不能顛倒,所以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會影響到孩子的三觀
【2】讓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培養孩子的回報之心,讓孩子從烏鴉反哺,楊高慧茹等故事當中體會到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在父母為孩子做出犧牲時要善於引導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心,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培養孩子的回報自信,讓孩子懂得去孝敬父母,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了他的存在和出生付出了很多,當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付出很多的時候,那麼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是時候為父母做一些事情了,另外也要告訴孩子父母是非常愛他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自然而然孩子也會回饋於父母愛。
【3】生活要有儀式感,父母利用節日來去誘導孩子
生活要有儀式感,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節日的誘惑,比如說家裡老人的生日啊,春節呀,國慶節呀等等,不管是什麼樣的節日,都可以利用節日來讓孩子做出一些表示。
【4】及時糾正孩子不良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因為對於孩子而言,他的自製力是非常差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會做出對老人無禮的一些舉動,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及時的糾正孩子行為。
⑥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該從小讓孩子養成孝敬老人的好習慣,那麼具體怎樣做好呢?
方法/步驟
及時批評不孝敬老人的孩子。
如果有孩子不孝敬老人,不主動給老人讓座、讓行,就要及時批評經驗,可以這樣對孩子講,人都有老的一天,等你老了,也沒有人給你讓座,你會怎麼想呢?
爸媽們自己要做好榜樣。
想讓孩子孝敬自己,爸媽們應該注意給孩子做好榜樣,要孝敬好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娘姥爺,這樣孩子就會感同身受了。
爸媽平時多陪陪老人嘮嗑。
家長在孝敬老人時,應該注意付諸於行動,不能做一些面子工程,會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信任的。要經常陪老人聊天,看看老人有哪些需要或者想法。
講一些古代孝敬老人的典故給孩子聽。
在教育和引導孩子孝敬老人時,家長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古代孝敬老人的典故,比如董永賣身葬父、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葯的典故等等。
讓孩子給老人做一些別致新穎的事情。
對於老人來說,看到孩子們為他們做一些別致新穎的事情就很高興,比如有趣的折紙、可愛的動物造型等等,即使作品不好看,也會讓老人感到欣慰的。
多讓孩子注意細節,比如主動給老人帶路、讓座等,不僅是孝敬自己家的老人,對陌生的老人也是一樣的,要讓孩子多用行動來表示。
⑦ 讓孩子學會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照著做,孩子越來越孝順
孝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他又怎麼會愛朋友、愛同學、愛老師,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呢?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學處事。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
支招一:父母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
爺爺老了,行動不便,吃飯時手總發抖,有一次不小心把吃飯的碗給打碎了,兒媳破口大罵:「老東西,以後給你做一個木碗吃飯算了。」
過了幾天,夫婦二人發現兒子拿著刀子在搗鼓一塊木頭,於是不解地問:「兒子,你在干什麼呀?」
兒子一本正經地回答:「爸爸媽媽,我在給你們做木碗啊,等你們老了就用它吃飯,免得把碗打碎。」
這對夫婦聽完之後猛然醒悟,趕到十分羞愧,於是請父親請回來一起吃飯,從那以後,夫妻倆開始孝敬老人。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模仿父母。父母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也會變得孝順。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因為「身教重於言傳」。
支招二:從生活細節開始培養孩子的孝心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喪母,他非常孝敬父親,夏天每當睡覺前,小黃香就坐在父親的床上把蚊子驅走,把蚊帳掛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涼;而每當冬夜,他就先睡進父親的被窩,把自己的體溫捂熱,再請父親睡下。
要把孝心變成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經常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只有在孩子切身體驗時,才能體會父母付出的辛苦,從而知道體諒父母,盡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解愁。
支招三: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周末父親騎車待曉蕾去公園玩,看完各種動物的表演後,曉蕾特別興奮。回家的路上行人非常少,父親問他想不想試試騎自行車,曉蕾高興地表示同意。於是父親騎坐到後車架上,雙手扶住自行車,曉蕾跨上自行車騎了起來。
可他畢竟還小,騎了七八百米就有些體力不支了,額頭上也滲出了小汗珠。最後她喘著粗氣停了下來,好奇地問:「爸爸,你每天這樣送我上學,是不是也這么費力?」 父親說:「盡管我力氣大些,但是每天也是挺累地,尤其是上坡路上比較費力氣。」
星期一父親照常騎車送女兒上學時,騎到一個上坡處時,坐在後面的曉蕾突然跳下來,用一雙小手推著車,父親感到很欣慰,真誠地說了一句:「女兒,你長大了,知道關心人了,爸爸特別高興。」
現在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時怎麼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理所應當的。為此,父母應該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之情。
⑧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現在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去關心別人,父母似乎只能為他服務,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所以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要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受到熏陶。
二、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爺爺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
三、也可以讓孩子飼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體味做爸爸媽媽的辛勞,讓孩子學會感恩。
四、平時爸媽孝敬父母時最好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五、平時空閑時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的成長經歷,從中讓孩子了解一下父母為此付出的犧牲,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
六、從小要教育孩子要體貼父母,並且要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如工作忙時,可以讓孩子替自己倒一杯水,做飯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媽媽摘摘菜葉等,讓孩子從小養成體貼父母的好習慣。
七、當然!孩子做的好時,別忘了要誇誇孩子呀!這樣,孩子下次做起來才會更積極。
第一,明確家庭關系。家庭中,應當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環境,讓孩子從小知曉長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長輩都到齊才能吃飯;看電視先徵求長輩的意見等。
第二,堅持細節訓練。孩子的道德標准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在家長的引導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回家主動和父母問好”;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須知,您今天給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將來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湯,送到您的床前。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2、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苦,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理直氣壯;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6、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7、耳鬢廝磨中建立親情;
8、用親情故事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⑨ 怎麼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1、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
2、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3、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
4、孝敬父母以情為上。
5、把摯愛留給父母,讓幸福陪伴老人。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8、對父母最大的愛,莫過於管好自己。
9、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10、尊老愛幼喜笑顏開,知足常樂永葆青春。
11、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12、兒不嫌母燃灶態丑,狗不嫌家貧。
13、扶老攜幼揚美德,尊老愛少講文明。
14、當家方知柴米貴,辯毀養兒才知父母恩。
15、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16、自己如何對待父母,兒女就如何對待自己。
17、每個人都要走向衰老,每個人都要尊重老人。
18、少年莫笑白頭翁,人人都有夕陽紅。
19、年少時懂得尊敬他人,年老時才受他人尊敬。
20、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於尊重自己。
2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22、文明家庭敬老為先,幸福之戶以德為本。
23、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24、今天為人子媳,明天為人父母;皮源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25、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