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四川話怎樣稱呼不同年齡的人
年齡比你小的—來—小娃兒(小朋源友)
年齡差不多的男的——兄弟,最好喊大哥
女的——幺妹(特別熟悉的,不熟悉的喊美女)
大點的喊叔叔,娘娘(niang niang 一聲)
老人家就喊:婆婆 公公
Ⅱ 聽說成都對老年男性只能叫老大爺、大爺,不能叫老太爺說在成都老太爺的意思,是干兒子的意思
個人覺得。。。成都這里一般稱呼老年人都是叫大爺,爺爺啊之類的,帶上一專個「老」屬字總覺得不大尊重。如果叫「老大爺」,特別是在特定的語境下,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蔑稱。。不過這並沒有其他的意思,更不會有忌諱,這不是罵人話三,只要態度好,喊啥子都要得~~~
至於說「干兒子」。。可能是因為有些地方喜歡把小孩子叫成「老」,比如剛生下來的女嬰就可以叫老妹子,取長壽的意思。不過是不是這么來的我不清楚,畢竟沒有聽說過成都話把干兒子叫老大爺的,其他地區就不知道了。。
Ⅲ 四川話常用語
1、大爺是對男性老人的尊稱;婆婆是對女性老人的尊稱;老巴是對男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老姆姆是對女性老人不禮貌的稱呼;娘娘是對父輩女性的稱呼;幺兒(女)是對子女的愛稱。
2、老子在別人面前稱老子是占對方便宜;蝦子奚落對方是膽小鬼;討口乞丐,叫花子。
3、說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地;瓜眉瓜眼的;瘟豬;哈兒;憨包等。
4、穩當(妥);紅扯扯的,紅得難看;粑希希的爛得很;懸吊吊的。
5、鮓起即撐腰、作後台、給人幫忙的意思。過去屬於袍哥話。袍哥是發源於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結社,又是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政治、經濟互助團體。由於它是非法的民間組織,因此一出現就受到清政府的嚴禁追查。
6、吃賞午今四川人仍將「吃午飯」稱為「吃賞午」,這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川西壩子的農民們邊插秧子邊唱山歌,知府不讓大家唱,農民戲曰:「吼山歌會把田頭的雜草吼掉。」
知府說,如果真能吼掉雜草,則賞大家一頓午飯。後來果然田裡的雜草就沒有了。知府又提出農民說過唱山歌秧子要長高,想藉此賴掉這頓午飯。當晚,農民把田裡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來,秧子果然長高一截。於是,知府只好認輸,給插秧的農民每人賞了一頓飯,從此人們便把吃中午飯叫做「吃賞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