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不吃肉有什麼症狀

老年人不吃肉有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3-04-06 15:01:56

A. 「年齡大了就要少吃肉」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體質越來越差,老年人容易患各種疾病,一般上了年紀的人,醫生通常會建議盡量的以清淡飲食為主,定期的檢查,那麼,年紀大了就要少吃葯,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由此可見,年紀大了就少吃肉,這並沒有科學根據,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對老年人的健康不利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多樣化的飲食,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科學的吃肉還能起到健腦、養骨、護血管的作用。

B. 長期不吃肉對人有什麼影響

長期不吃肉對身體的影響:

1、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

長期不吃肉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指的是溶解在油脂類物質中的維生素,常常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K等,同時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儲存於肝臟中,缺乏容易皮膚乾燥、色斑、牙齦出血、流鼻血、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但是攝取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就會堆積在脂肪層和肝臟,甚至會出現不適症狀,尤其是服用過多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K會引發中毒,傷害肝和腎。

2、激素分泌失衡

激素是生物體產生的,對機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發揮高效調節作用的化學信使分子。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具有內分泌機能的細胞產生的,對保護人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不為人所知的是,脂肪還是人體內激素分泌的原料,這也是為何過度消瘦的女性容易月經不調、不孕的原因之一。長期體內脂肪攝入量減少,以及過度消瘦,影響雌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體內激素失衡。

3、易患結石

經常吃素食,不吃肉的人容易患有結石,因為在於植物里所含有的草酸會與人體內的鈣枝悄相結合,比如植物里的草酸,如芹菜、菠菜、苦瓜等從而產生結石,同時維生素A、維生素E的缺少也是易得結石的原因之一,那麼素食中葉子類的青菜纖維含量比較高,吃多了雜質比較不容易排出,可能就容易在身體內形成結石,所以還是吃肉吧。

(2)老年人不吃肉有什麼症狀擴展閱讀:

以下6個時候是最該攝入肉類的:

缺鐵性貧血期。缺鐵性貧血雖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但一般情況下是由飲食不合理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增加瘦牛肉、瘦豬肉、瘦羊肉的攝入。

生長發育期。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營養素的需求量高於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了肉類,以保證蛋白質供應。為延禪緩緩肌肉衰減,老年人也要保證肉類的充足賀搭模攝入,推薦吃瘦肉、海魚。實在不喜歡吃肉的話,要喝奶、吃雞蛋。

孕期。此時的女性營養狀況不僅關乎自身健康,還影響胎兒的發育。從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發育加速,營養需求增大,建議孕婦在這個階段每天增加50克動物性食物,比如魚肉、禽肉、蛋類、瘦肉等。到了孕晚期,每天應增加125克。如孕婦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則應在醫師指導下飲食,不要盲目進補。

哺乳期。媽媽營養好,乳汁才會好。動物性食物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建議此時每天增加80克的動物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飲食過於油膩,乳汁脂肪含量就會升高,寶寶比較容易長胖。

減肥期。很多人認為減肥時不能吃肉,這是錯誤的。由於不吃肉,一些女孩雖然暫時瘦下來,卻會造成皮膚黯淡松馳,得不償失。建議減肥者不必減少動物性食物,白天適量吃些瘦牛肉、去皮雞肉等脂肪含量較少的肉類,晚上少吃。

C. 長期不吃肉會出現什麼情況

首先,來看下肉類的營養價值。肉類蛋白質含量較高(約10%~20%之間),是人體優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能補充植物性蛋白質氨基酸的缺陷。肉類脂肪含量約佔10%~30%,是人體能量的供給源,也是脂溶性維生素的載體。動物內臟特別是肝臟,能供給人體多種維生素。畜肉烹菜,味道香美,增進食慾,飽腹性能強,其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在人體膳食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日平均需要攝賣旅者入動物性食品 125~200g,畜禽肉占 50~100g。如果長期不吃肉,會導致以下營養缺乏情況:

1.導致蛋白質中薯營養缺乏

長期不吃肉,會導致身體蛋白質缺乏,特別是優質蛋白質,會使人營養不良導致人體免疫力低下,長期會出現疲倦、煩躁、抵抗力減弱等症狀。長期缺乏蛋白 質,人體內多種激素水平和身體成分會發生明顯改 變,各組織器鎮鋒官會明顯萎縮,出現嚴重的負氮平衡和一系列臨床症狀。

2.導致脂肪營養缺乏

長期不吃肉,會導致主要來源於動物的脂肪酸缺乏,特別是n-3多不飽和脂肪酸。多脂海魚類是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n-3系列脂肪酸除了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還可能在預防糖尿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另有調查證實富含n-3 脂肪酸的脂肪是某些癌症的預防因素。

3.維生素營養缺乏

素食者由於平時飲食過程中攝入脂肪量不足,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足,如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A最有效來源是一些多脂的動物類食品,包括肝臟、腎臟、全脂奶製品、黃油、蛋黃、魚肝油以及富含脂肪的海魚等。維生素A在維持正常視力、參與蛋白質合成和細胞分化、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功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缺乏症主要表現為易患感染性疾病、夜盲症、乾眼病和表皮化病。

長期不吃肉還容易造成維生素 B12 的缺乏。國外有學者研究了26例女性普食者和26例女性素食者的血清半胱氨酸、維生素 B12、血脂等,結果發現素食者的血清維生素B12水平比普食者顯著降低,素食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普食者顯著升高。雖然一些發酵食品和菌類食品當中也含有維生素B12,

4. 礦物質缺乏

素食者容易攝入量不足的礦物質有鈣、鐵、鋅等。

鈣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奶和奶製品。

膳食中對鐵營養貢獻最大的仍是動物類食物,如富含血紅素鐵的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紅肉類,禽類、魚類也是不錯的來源.鋅的最優來源包括貝殼類海產品、蟹蝦、魚類、紅肉類、動物內臟等動物類食物。

D. 老年人應該只吃素不吃肉,別再被「養生誤區」坑了,教您健康吃肉

不知各位小夥伴,是否有自己的家族群呢?家族群裡面的長輩們,是否都會分享一些 養生 文章呢?如果有的話,那麼你肯定看過老年人應只吃素,不吃肉的文章。但事實上,這是一個「 養生 誤區」,希望大家不要再被坑了,肉可以適量地吃,但需要在 健康 的前提下。


與其說容易被長輩相信,不如說容易被三高患者相信,特別是得了高血脂的人。通過這種疾病名稱,就知道是 血液中脂肪水平過高,而肉類食物中含有的脂肪又比較多 。所以就會讓患者們,很容易相信不吃肉,對身體有好處。

但這其實是個誤區

其實在 養生 方法上,有很多誤區,都是通過一些片面的邏輯,讓人聽上去有一定道理。但是從其他角度分析的話,就能擊垮這個說法,就拿不吃肉可以降血脂來說。血脂包括 甘油三酯、膽固醇,這兩種物質大多是由肝臟合成 ,而飲食中攝入的脂肪,並不是合成它們的原料。

導致血脂升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有 腎臟疾病、糖尿病 等,但是這類疾病,並不能通過不吃肉的方式治療。需要提醒大家,多吃肉的確有可能會使血脂升高,只能說吃肉太多是該病的病因之一,並不能說是唯一病因。

雖然素食中,含有一定的營養元素,但肉食中含有的營養元素,可能是素食中沒有的,或者是很少的。若是長期不吃肉只吃素,可能會導致 營養不良 的情況出現。但完全不吃肉的危害,不僅僅只有這一點,還有以下3種危害:

1、缺鐵性貧血

這種疾病一般發生在女性的身上,一旦發生,通常會出現 臉色蒼白、容易疲勞、渾身乏力 的症狀。通常情況下,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 鐵元素的缺乏 ,而肉類中就含有大量鐵元素,自然就有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況。

除此之外,肉類食物中,還含有較多 鈷胺素 ,這種物質是紅血球生成的重要組成,若是缺乏可能會出現 紅細胞生成不足 的情況,因此也就會造成惡性貧血的情況產生。

2、降低身體抗病能力

保持這樣飲食習慣的老年人,可能還會存在 蛋白質缺乏 的狀態,這就有可能導致 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 的情況。此時老年人的身體抗病能力,可能會有所下降,增加各類疾病的患病風險。

3、心血管問題高發

盡管膽固醇偏高,可能會導致高血脂的產生,但同時它也是身體必需的物質。其是神經纖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能 幫助修復血管 。若是體內膽固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可能會使 血管變脆 ,繼而可能會出現 血管破裂 的問題,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的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容易相信的「 養生 誤區」——只吃素不吃肉,其實是錯誤的理解。而且從上述分析來看,長期不吃肉,反而更不利於身體 健康 。所以希望各位老年人,能夠正確看待飲食, 健康 吃肉。

首先,應 適量食用, 上文提到了肉類食物不能完全不吃,但這並不表示能夠放肆的吃,還是應當控制一下攝入量。建議大家每天攝入的 禽畜肉、魚蝦等,分別保持在40-75g以內。

其次, 更替食用,保證肉類多樣化 ,可能對於很多長輩來說,知道自己能吃肉後,就長期食用最便宜的肉。但 健康 飲食的標准中,就有一項均衡的膳食原則。所以希望大家,應購買多種肉類食物,輪換著食用。

再者是 紅肉少吃,白肉多吃 ,紅肉指的是畜肉,例如豬牛羊肉,而白肉指的是禽肉、水產品,例如雞肉、魚肉等。 相較之下,白肉的營養更豐富,脂肪含量更少 。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可以遵循紅肉少吃,白肉多吃的原則。

最後是 要吃新鮮的肉 ,建議大家盡量當天購買當天食用,避免大量購買後放在冰箱內冷藏。另外,加工類的肉製品,例如 火腿腸、臘肉等,應避免食用

老年人是可以適當吃肉的,沒有必要完全不吃肉。雖然說可以吃肉,但是也不能放肆的吃。在老年人吃肉這方面,其實也有一定的學問,以上提到的4點,希望各位上了年紀的人,可以借鑒到生活當中,保證身體保持在 健康 狀態。

E. 長期不吃肉對身體的危害

答:長期不吃肉會增加抑鬱風險。

我國民間常用「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形容肉在餐桌的重要地位,比起寡淡的素食,吃肉似乎讓人更有滿足感。

近日,「無肉不歡」有了科學依據,一項涉1.5萬人的研究發現,不吃肉更容易讓人抑鬱。

《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並邀請專家,細數不吃肉會帶來的身體負擔,並教你幾招健康吃葷。

不吃肉,抑鬱風險高出165%

近日,國際情感障礙學會會刊《情感障礙雜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刊登巴西一項新研究證實,不吃肉的人更容易抑鬱。

為了探究無肉飲食與成年人抑鬱發作之間的具體關聯,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流行病學研究專家瑪麗亞·施密特博士及其研究團隊開展了這項試驗。

他們對巴西成人健康縱向研究涉及的14216名35~74歲參試者的相關數據展開梳理分析,並通過食物頻率問卷調查了參試者近12個月的食物攝入情況,評估參試者抑鬱發作情況(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

研究者對比分析結果後發現:

與吃肉的人群相比,不吃肉的人抑鬱發作風險高出165%;

在營養攝入方面,與吃肉的人相比,不吃肉的人總體熱量、蛋白質、脂肪、歐米伽3脂肪酸、維生素B6、維生素B2、維生素D、鐵和鋅的攝入量都更低;

不吃肉的人每天超加工食品(不利於健康)攝入量更多;

吃肉人群與不吃肉人群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的幾率,分別為15.5%和24.4%。

研究人員表示,多種驗證模式都表明,不吃肉與抑鬱症發病率呈正向關性,並且與營養缺乏、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均無關。

對於抑鬱高風險人群來說,可以適當吃點肉,不但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還有助心理健康。

戒肉帶來5大身體負擔

一些人片面地認為,經常吃肉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對心血管造成負面影響。事實上,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等營辯臘培養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吃不夠肉,反而帶來以下身體負擔:

免疫力降低

雖然肉類和植物類食物都富含蛋白質,但肉里的蛋白質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就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記憶力衰退等。

內分泌失調

脂肪是人體激素分泌的原料。長期不吃肉,飯菜油水太少,可能導致脂肪攝入不足,進而影響激素分泌,造成女性月經不調、不孕等問題,還會加速人的衰老。

缺鐵性貧血

肉中所含的鐵是血紅素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人體鐵的重要來源。

蔬菜中的鐵吸收量只有1%,而肉類中的鐵可達到10%~25%,不吃肉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皮膚變粗糙

肉類食物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膳食來源。

長期不吃肉,這些維生素也面臨攝入不足風險,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粗糙、患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身體長結石

不吃肉的人,膳食一般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其通常含草酸,易與體內的鈣結合,形成結石。

6個時期最該「補」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天保證動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產品,每天一個雞蛋。

徐靜表示,面對肉類不宜不吃,也不能多吃,以下6個時候最該攝入肉類:

缺鐵性貧血期

缺鐵性貧血雖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但一般情況下是由飲食不合理導致。這類疾病人群應增加瘦牛肉、瘦豬肉、瘦羊肉的攝入。

2生長發育期

兒童青局帆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營養素的需求量高於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肉,以保證蛋白質供應。

為延緩肌肉衰減,老年人也要保證肉類的充足攝入,推薦吃瘦肉、海魚。實在不喜歡吃肉的話,要喝奶、吃雞蛋。

3孕期

從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發育加速,營養需求增大,建議孕婦在這攜唯個階段每天增加50克動物性食物,比如魚肉、禽肉、蛋類、瘦肉等。

到了孕晚期,每天應增加125克。如果孕婦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則應在醫師指導下飲食,不要盲目進補。

4哺乳期

動物性食物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建議此時每天增加80克的動物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飲食過於油膩,乳汁脂肪含量就會升高,寶寶比較容易長胖。

5減肥期

很多人認為減肥時不能吃肉,這是錯誤的。由於不吃肉,體重雖然會暫時「掉秤」,卻會造成皮膚黯淡鬆弛,甚至影響女性生理期。

建議減肥者不必減少動物性食物,白天適量吃些瘦牛肉、去皮雞肉等脂肪含量較少的肉類,晚上少吃。

6健身期

肌肉纖維主要由蛋白質構成,長時間運動會使肌肉處於分解狀態,如不及時攝入充足優質蛋白為肌肉修復提供原料,就練不出好身材。

有些人在健身時大量吃肉和蛋白粉的做法也不可取,會給身體帶來沉重代謝負擔。

4句話總結健康吃肉原則

吃肉要有「底線」,既不推薦不吃,也不能毫無克制。要想健康吃肉,建議掌握以下原則:

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豬肉與牛、羊肉呈暗紅色,一般被稱為紅肉。與禽、魚肉等白肉相比,其蛋白質含量偏低,一般為10%~20%;但紅肉脂肪含量較高,平均為15%,其中豬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白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特別是魚類,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病,每周以280~525克為宜,最好清蒸。

魚頭、魚鰓、內臟等部位污染物含量相對較高,建議少吃。

多吃鮮肉,少吃加工肉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經常吃培根、火腿、鹹肉、臘肉等加工肉製品,會增加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風險。

建議采購新鮮的肉,不得已吃加工肉製品時,可先在開水裡煮一下再瀝干,以減少鹽分,然後再烹飪。建議搭配新鮮蔬菜食用。

多吃瘦肉,少吃肥肉

肥肉成分主要是脂肪,血脂高者一定要少吃;瘦肉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及鐵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建議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紅肉。

多低溫烹調,少油炸煎烤

採取煎、炸、烤的烹調方式時,油溫會達到180~300℃,高溫不僅破壞營養素,還會產生有害物質。

比如,燒烤、煎炸魚類、肉類時,會產生大量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等致癌物。建議烹調肉類時,採用蒸、煮等低溫方式。

01

有抑鬱症史

抑鬱症最直接的預測因素之一是過去曾患過抑鬱症。抑鬱症患者有過一次病史後,再次復發的風險為50%,但發作三次後,風險就會高達90%(Moriarty等人,2020)。

02

高神經質

「神經質」人格特質高的人往往會經歷大量的負面情緒。「神經質」會提高抑鬱症的風險--特別是當一個人經歷痛苦或其他形式的壓力時(Vinkers等人,2014)。

03

嚴重的焦慮

嚴重的焦慮通常會讓我們害怕甚至逃避現實生活,使我們切斷許多有價值的社會活動,陷入到一個無限循環焦慮中,最終導致抑鬱。例如,嚴重的社交焦慮症使抑鬱症的風險提高了約50%(Beesdo等人,2007)。

04

失眠

睡眠困難不僅僅是抑鬱症的症狀;它也可能是抑鬱症來臨的一個信號。研究表明,失眠會使抑鬱症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Li等人,2016)。

05

負面的童年經歷

抑鬱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人們生命早期的負面經歷。這些事件可能包括父母離婚、虐待、被忽視、目睹暴力、父母死亡以及其他可能留下長期負面影響的重大經歷(Vinkers等人,2014)。

06

所愛之人死亡

成年時失去親人也會提高抑鬱症風險。研究表明,在失去親人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特別大,且在五年內,抑鬱症的發病率會很高。(Kristiansen等人,2019)。

07

高壓力

各種各樣的壓力也會提高患抑鬱症的風險。--例如,工作壓力、養育壓力、財務困難。

08

失戀或離婚

失去一個親密伴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痛苦的情緒和壓力,你可能會經歷悲傷和失落,失去親人甚至的社會支持,同時可能還會面臨養育子女相關的壓力,痛苦和壓力都會可能使人患抑鬱症。

09

慢性的疾病

慢性疾病對抑鬱症的影響可能是由於疾病的情感壓力以及直接的生理影響(Moussavi等,2007)。慢性疾病往往與抑鬱症同時發生。(Acabchuk等人,2017)。

10

長期的護理工作

長期照顧他人,也可能會提高患抑鬱症的風險。如照顧年邁的父母、無行為能力的配偶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特別是當照顧的負擔更大時,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產生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與抑鬱症密切相關。

11

失業

失業是患抑鬱症的一個高發因素。工作不安全感也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甚至可能比實際失去工作還要嚴重(Kim & von dem Knesebeck, 2016)。

12

白天較短的月份

由於秋冬季節日照時間變短,許多人容易患上季節性抑鬱症(Galima等人,2020)。

13

高度加工的飲食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經常吃高度加工的食品--由白面、高糖、加工肉類等食物組成,很少吃水果和蔬菜,也可能會因為飲食不均勻而導致抑鬱症(Molendijk等,2018)。

14

缺乏運動

久坐的生活方式往往會導致抑鬱症,而堅持鍛煉是一種公認的抗抑鬱劑。(an het Rot等人,2009)。

15

日常麻煩

最後,日常麻煩也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Vinkers等人,2014)。這些麻煩可能包括:有太多繁瑣事情要做而時間太少如:生活中層出不群的問題、擔心自己的體重,或擔心某個家庭成員等等。

F. 只吃素不吃肉,會有啥後果特別是老年人,更應該避免這一吃法

近些年素食主義者越來越多,有研究表明很多動物肉類的營養,其實吃素也能完全得到補充,這一點自然是不容反駁的,但是吃素雖然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但是量卻比吃肉的量要大得多,而很多植物中的糖分含量比肉類多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和尚只吃素,但是卻有很多身材肥胖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只吃素,食物過於清淡不僅不能讓人保持 健康 的身體,反而會降低人體抵抗力 ,使人更容易生病,這對於身體素質本就開始下降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而調查顯示老年人中50%的素食主義者會增加膽結石發病率50%。

長期只吃素的老年人還可能會造成低膽固醇血症 ,很多人以為膽固醇是對人體有害的,但實際上膽固醇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是人體細胞膜、皮質醇以及性激素的基礎物質,對白細胞也有著不小的作用。


很多老年人認為,肉類中的脂肪會造成血脂升高,山液從而導致結石和心血管疾病,但實際上膽結石的一個主要誘因是膽固醇在膽汁里的溶解度不夠,而全素食會導致人體缺乏卵磷脂,這樣會讓膽固醇的溶解度進一步下降,反而更容易造成膽結石等疾病。


一、引起抑鬱症

研究表明老年人患抑鬱症的幾率遠高於中年人或者青年人,除了因為 社會 快速發展老年人對 社會 的適應程度逐漸跟不上腳步之外,還有一個很巧拍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長期吃素。

如果攝入的膽固醇過少,就會造成大腦內部的血清素減少,從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被抑制,這也是誘發老年人抑鬱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造成心血管疾病

因為低膽固醇血症而造成白細胞的活躍程度降低,因此也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而老年女性更是如此,如果血液中膽固醇過低,死亡逗寬物率是正常膽固醇老年人的5倍。

三、患癌的幾率增加

很多素食主義者往往會忽略蛋白質的攝入量,甚至有些老年人不喜歡富含蛋白質的大豆類製品,這就會造成蛋白質攝入不足,從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總之,只有葷素合理搭配,營養結構均衡,才能保證機體功能正常,一味只吃素非但對身體沒有好處,反而會誘發各種疾病。


關注 健康 ,關愛你我;大家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私信我,我將會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腎病知識!

G. 長期不吃肉會怎麼樣

長期不吃肉會造成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B12等的缺乏,雖然豆類含有不少植物蛋白、鈣、鐵和鋅,深綠色蔬菜含有比較多的鈣和鐵,全谷製品中有比較多的鋅,但它們往往與植酸等其他分子糾纏在一起,被人體吸收的效率比較低。

長此以往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包括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老年抑鬱症、膽結石等,還會影響生育功能。

很多人以為少吃肉、多吃蔬果就是健康,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餐只吃飯配菜,連豆腐、黃豆等也拒吃,怕尿酸高;吃蛋怕膽固醇過高,認為這樣就很健康。其實長期下來,身體會因缺乏維他命B12、蛋白質而出毛病。

許多人擔心營養過剩而不敢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黃淑惠與洪建德認為不須過度憂慮,現代人該在意的是飲食均衡,而非攝取某種營養過量的問題。有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7)老年人不吃肉有什麼症狀擴展閱讀:

六類人不應拒絕吃肉

1、貧血患者和經期女性

貧血大多是缺乏蛋白質和鐵造成的,而這兩種營養素在肉類中都比較多。所以貧血人群必須吃肉,最好是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女性月經期間也應該吃肉。

2、孕婦和乳母

她們要為自己和寶寶兩個人攝入營養,更應多吃點肉。

3、外傷或手術患者

人的機體是由蛋白質組成,外傷和手術患者這類人因為需要有機體組織的生長和癒合的需求,所以對蛋白質的需要量非常多,而供應蛋白質最好的方法還是吃肉。

4、兒童和青少年

兒童與青少年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應該大於分解,所以必須要用充足的肉類來保證蛋白質供應才能保證發育所需的能量。

5、 65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的肌肉開始鬆弛,蛋白質可以延緩肌肉流失。如果不喜歡吃肉,不妨用雞蛋或者奶製品代替。

6、正在減肥的人

很多正在減肥的人都會以肉食有肥膩為由而不吃肉食。但是可知道蛋白質能提高飽腹感,能夠減少食用澱粉的分量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所以減肥的時候更要稍微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H. 一年不吃肉 對身體有影響嗎

一年不吃肉很容易會導致營養缺乏:長期不吃肉的朋友,很容易會失去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平時僅靠植物蛋白,是很難被身體所吸收的;而這樣就會導致身體營養缺乏,繼而讓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不僅皮膚衰老速度會加快,還會因為缺鈣而帶來各種的健康隱患,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身體機能很容易會衰退。

I. 一個人一輩子不吃肉,會怎麼樣

如果你從不吃肉弊升,你體內所需的蛋白質就會減少,而且肉中含有許多素食者無法獲得的營養素。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人們不經常吃肉,肯定會缺乏營養,因為人體日常生活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鐵、鋅等物質主要取自肉類,不過有些果蔬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如果身體長時間沒有這些物質,那麼身體的免疫力就會逐漸變差,整個身體的內部平衡就會紊亂,比租備老如女性的月經就會紊亂。

不可否認,多吃素食者、水果和蔬菜以及其他富含纖維的食物滾明確實有助於減肥。然而,最近醫學界對素食主義的研究證實,女性經常吃素,會對體內激素分泌產生破壞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不孕。

J. 吃肉太少易患老年痴呆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幾乎不吃肉的人容易得老年痴呆症。研究人員對65歲以上的5934名男女進行了為期12年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肉(含雞肉)的消費量在每周一次以下,與每周4次以上者相比,老年痴呆的風險增加了58%,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了67%。專家解釋稱,肉中含有豐富的鋅、鈣、鐵、維返孫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12及卵磷脂等。老年人隨著年齡首握增長,大腦逐漸萎縮,所以經常吃點肉對大腦很有者世慶益處。陳劍偉 摘自科普時報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不吃肉有什麼症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體戶怎麼才能領取養老金 瀏覽:603
山西石墨烯養生艙多少錢一台 瀏覽:764
沈陽二甲醫院體檢需要什麼 瀏覽:799
老人家問買的東西貴不貴 瀏覽:781
老人家發現更多金子指什麼 瀏覽:144
中華文明之美之孝敬片 瀏覽:36
大連精神病養老院多少一個月 瀏覽:292
2018北京事業單位退休年齡 瀏覽:435
農村山西每年交100的養老有什麼待遇 瀏覽:768
海口哪個醫院可以入職體檢 瀏覽:214
中老年人適合的護膚品 瀏覽:938
北京哪裡體檢不需要脫鞋子 瀏覽:541
新晃養老金多少 瀏覽:600
老年人葯補維生素d怎麼補 瀏覽:995
父母詛咒自己的子女是什麼語 瀏覽:338
貸款只能到60歲 瀏覽:94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人怎樣領取養老金 瀏覽:182
城鄉養老金上調 瀏覽:301
關於孝順親敬老的名言名句 瀏覽:990
60歲不老女星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