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1、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及原因分析
(1)經濟來源不穩定,生活水平低。農村空巢老人主要經濟來源是子女的供給、輔以務農及養老保險等。雖然目前各農村地區凡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享受55元的養老保險金,再輔以子女所支付的養老費用,可以勉強維持生活。但是,由於物價上漲和空巢老人年歲已高,看病、吃葯所消耗的費用也不在少數,因此難以保證生活質量。
(2)家庭氛圍黯然,精神需求匱乏。隨著東、西部和城鄉間的差異愈來愈大,為了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許多子女選擇外出務工,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逐漸退出了主流養老模式,而療養院則在當代社會中興起。農村空巢老人由於經濟等原因,無法同城市空巢老人一樣,可以享受優質的服務。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空巢老人由於器官的衰落,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迫切需要他人的照顧。而對於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農村空巢老人,就更加需要子女的關愛與照顧。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外出務工人員由於工作繁忙、壓力大等原因,很少回家探望,再加上老人年老失聰,電話不能有效地解決相應問題,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更無法享受天倫之樂。例如2015年3月18日上午,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水池村一名44歲的空巢老人被發現已去世多日,並且身邊伴有一歲半的孫女正奄奄一息,後經過全力搶救,最終才脫離生命危險。
(3)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與城市相比依舊有很大差距。現如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是由於經濟等原因,還不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由於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按比例報銷和封頂等條件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有大病和重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十分有限。一方面,由於身體原因,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生病後不能及時就醫,病情也可能因此由小變大,最終不治身亡。另一方面,因為老年人記憶退化嚴重,特別在生病後便很難聯系子女,有時會使子女無法在老人臨終前見最後一面。
2、農村留守兒童面臨安全問題及原因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現如今,農民工外出務工已經成為一種時代潮流,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被打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岌岌可危。中國式教育主要由農村的基礎教育組成,其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直接決定了全國的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2012年,據教育部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的農村小學生和初中生分別佔全國純告坦同期學生總數的73.7%和71.7%以上。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庭教育模式,現因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隔代教育在當代農村尤其突出,留守兒童在現代化教育的大潮中,無人引導,造成知識缺乏、信息閉塞,使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貫徹度大大降低,以致無法滿足當前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的要求。另外,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問題也十分突出。2014年2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表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一共是1277萬人,佔到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3%。由此可見,農村基礎教育與留守兒童的數量直接掛鉤,並且間接性的影響國民教育質量,已刻不容緩。
(2)留守兒童的生活中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013年,全國婦聯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至少有6102.55萬人,超過了全國兒童總數的五分之一。由於童年沒有父母的陪伴,許多孩子無法抵禦來自外界的凶險,如溺水、交通事故和被性侵等。2014年一份調查數據顯示,49.2%留守兒童做桐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全國婦聯研究報告顯示,留守兒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並且有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湖南衡陽界牌鎮,一名13歲的男孩殺死了照看他的姑媽、表弟表妹。2015年6月10日,仍舊是界牌鎮,一對姐妹被人毒死,兇手竟是同村12歲的留守兒童陳某某。另外,2014年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49.2%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近年來,特別是中小學生暴力事件更是頻出友者不窮。前期,發生在朝陽凌源市的小學生打同學耳光的視頻被市民大量轉發,施暴者只是一名小學生,在連扇同學8記耳光後對著鏡頭說了句「完事」,市民紛紛譴責打人的學生,替被打的孩子鳴不平。視頻在網路轉發後,引起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網友也紛紛譴責施暴者的行為。據知情人透露,被打的孩子是凌源市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父母不在身邊,平時由親屬照顧。
(3)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突出。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其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與其他同齡兒童相比,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會更大。專家指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三大嚴重心理問題:①自我封閉,性格孤僻;②情緒失控,容易沖動;③認知偏差,內心迷茫。由於受隔代撫養的影響,大多數的祖輩因為文化水平低,對孩子的學習及作業完成情況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父母長期不在子女身邊,不能有效地指導孩子完成學業,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和受網路的誘惑,最終導致學業荒廢。另外,由於長期與父母隔離,農村留守兒童會因思念父母,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專心於學習,久而久之,成績差距明顯拉大,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最終厭惡學習。
Ⅱ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總人口的12.7%,80歲以上老年人20xx人,占總人口的0。95%;五保、失獨、空巢、三無、失能等五種老人5183人旦漏,占總人口的2.4%,9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238人,占總人口的0.11%。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鄉低保。
全縣現有留守兒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單親留守兒童1183名,雙親留守兒童1606名。按學段分:幼兒園264名,小學1993名,初中532名。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居住,或托親戚朋友監護,我縣留守兒童父母分布在青海、新疆、溫州等全國各地,有的一年或幾年不能回家與子女團聚。
二、「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1、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據。據統計,和政縣的農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大部分沒有收入,有經濟收入的'隻占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們的經濟舉蘆收入也很低,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且供養費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項,同時,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2、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全縣的農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佔大多數。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務工或定居,對老人的日常照料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傷、被偷、被搶、被騙、被打罵、受虐待現象存在,更嚴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時無人發現,疾病看護缺失比較嚴重。
3、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就醫不便。調查顯示,全縣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患一種慢性疾病、多種慢性疾病患者占據比例很大。空巢老人們還普遍反映求醫看病比較困難,醫葯費用常常面臨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時選擇簡單看看,吃點葯,甚至不去就醫。
4、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在經濟負擔、農活及家務負擔、對教育孫輩的承受力方面,多數空巢老人認為難以承受,因此,這三方面的負擔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精神壓力大,表現在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全縣還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沒有專為老年人開設的活動區,也沒有任何健身設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內的農村老年人的社會活動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洩,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正遲帶女溝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會聯系,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1、和政縣屬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社會經濟基礎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低,為了生活,絕大多數學生家長長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積兒童留守的現象。
2、和政縣部分少數民族群眾具有經商和經營打鍋盔等餐飲服務專長,他們中間部分人幾年不能回家,子女長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未建立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了解不夠。個別學校「留守兒童之家」處於癱瘓狀態,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部分社會團體和學校把留守兒童工作當做「額外勞動」。
三、對策建議
(一)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關愛救助氛圍。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切實維護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使國家尊老愛老政策深入人心,營造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提高後輩關愛空巢老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空巢老人所屬的村(居)委會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要讓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空巢老人,讓他們開開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鄉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實質性工作建設。一是以村為單位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娛樂環境,既有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讓老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有一種歸屬感,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二是以一個或者多個自然村為單位建立隊伍,在生活上給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顧,讓他們的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關照,也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讓空巢老人從生活上減輕負擔。三是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養老社區。對於一些生活有條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優越的環境供其生活,建立養老社區,以給這些老人養好身體,享受到快樂的晚年。
3、加強組織領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各鄉鎮及有關部門,尤其是老齡工作部門,要引導社區建立老齡工作領導小組,把關心空巢老人生活作為重要服務內容。要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實施規范管理,切實加強社會調查,妥善解決社會從事養老服務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難點問題。要充分發揮養老服務專業培訓,努力為空巢老人服務,維護他們的權益。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全面落實李克強總理、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及省教育廳、州教育局關於切實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認真做好留守兒童工作。
2、進一步完善學校、學生和縣教育局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台賬,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和工作進展情況。
3、進一步加大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教育、關心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教育留守兒童珍惜時間、不畏困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優秀品質。
4、充分發揮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的作用,組織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使他們生活在快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快樂的成長。
在這二十一世紀里,在這經濟騰飛的時代中,各國經濟迅速的發展,中國也不例外。談談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麼,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為家庭,由於經濟發展,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等現象,這個家庭就出在分開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況,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內容
一、「空巢老人」的出現
「空巢老人」在詞典中解釋為子女長大後離開自己或單親老人的意思。為什麼會出現「空巢老人」這個問題。
第一、直接原因:由於經濟的發展,要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大多人會去工作來換取支撐這個家的力量,這樣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
第二、間接原因: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想獨立生活,男子在外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對這個問題出現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
「空巢老人」現在的心理、身體健康、生活等情況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現在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有幾億人進入老齡化狀態,在這老齡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沒有當年能扛多少斤東西的身軀了,現在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壓迫著他們。
他們獨自呆在家中,獨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獨,感到悲傷,想當年把子女拉扯大,現在又不在自己身邊,心中又感到焦慮,深怕自己出現了什麼事,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官方調查全國「空巢老人」生活狀況: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79.5%靠農副產品與種植水稻。
二、「留守兒童」的情況
俗話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發展靠這些花朵。」但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擾亂社會的秩序。以前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祖國歸於我們,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能否擔起重任。
現在經濟的發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讓長輩來監護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僅僅讓學校來管理更是不行,畢竟中國還不算很發達,教育不是那麼的先進,教育中存在著漏洞。
據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進入初中教育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歲的留守兒童在校僅為88%。南方某省調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顯示,有40.5%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是被遺棄、受到歧視、不如別人的想法,存在著心理問題。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達20%,上述中的比例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只是某省份調查,如果從全國來看,這是個很龐大數目,這也反映很多問題。
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開始成績是非常好的,由於沒有父母的管教,婆婆爺爺的話又聽不進,每天沉迷於網路游戲,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什麼呢?既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在的孩子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關心這些留守兒童,關心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關愛這些自認為不如別人、別人遺棄的留守孩子。
留守兒童不僅僅要受教育,還要得到保護。公安局統計,在被拐兒童情況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兒童,我們只重視兒童的教育,不重視孩子的人生安全,這樣也是不行的。
三、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歲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與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遠,覺得之間有隔閡,子女新組建的新家庭等情況,讓老人自己獨處,老人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等情況會連累子女,成為他們的負擔,種種想法,成為老人心中一道陰影,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自己也是從兒童階段過來的,自己曾經也是留守兒童,能明白他們的感受,他們也向我訴說過,我對他們感動同情,都是農村孩子,我們成長的卻不是一樣。他們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錢,反正覺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們不願意被別人說自己被父母遺棄,其他大人也在那開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給你生弟弟妹妹,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能接受這些話刺激嗎?這也看出中國教育問題的存在,也看出中國人的道德。
四、結束語
祖國的歷史,是前一輩老去的老人辛苦創造而來。祖國的未來,是晚一輩朝氣的青年刻苦建設而來。關注「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同一個祖籍。關心幫助別人,等於在幫助自己,何樂而不為。
在這二十一世紀里,在這經濟騰飛的時代中,各國經濟迅速的發展,中國也不例外。談談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麼,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為家庭,由於經濟發展,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等現象,這個家庭就出在分開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況,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空巢老人」的出現
「空巢老人」在詞典中解釋為子女長大後離開自己或單親老人的意思。為什麼會出現「空巢老人」這個問題。
第一、直接原因:由於經濟的發展,要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大多人會去工作來換取支撐這個家的力量,這樣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
第二、間接原因: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想獨立生活,男子在外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對這個問題出現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
「空巢老人」現在的心理、身體健康、生活等情況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現在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有幾億人進入老齡化狀態,在這老齡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沒有當年能扛多少斤東西的身軀了,現在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壓迫著他們。
他們獨自呆在家中,獨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獨,感到悲傷,想當年把子女拉扯大,現在又不在自己身邊,心中又感到焦慮,深怕自己出現了什麼事,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官方調查全國「空巢老人」生活狀況: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79。5%靠農副產品與種植水稻。
「留守兒童」的情況
俗話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發展靠這些花朵。」但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擾亂社會的秩序。以前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祖國歸於我們,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能否擔起重任。
現在經濟的發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讓長輩來監護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僅僅讓學校來管理更是不行,畢竟中國還不算很發達,教育不是那麼的先進,教育中存在著漏洞。
據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進入初中教育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歲的留守兒童在校僅為88%。南方某省調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顯示,有40。5%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是被遺棄、受到歧視、不如別人的想法,存在著心理問題。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達xx年代與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遠,覺得之間有隔閡,子女新組建的新家庭等情況,讓老人自己獨處,老人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等情況會連累子女,成為他們的負擔,種種想法,成為老人心中一道陰影,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自己也是從兒童階段過來的,自己曾經也是留守兒童,能明白他們的感受,他們也向我訴說過,我對他們感動同情,都是農村孩子,我們成長的卻不是一樣。他們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錢,反正覺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們不願意被別人說自己被父母遺棄,其他大人也在那開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給你生弟弟妹妹,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能接受這些話刺激嗎?這也看出中國教育問題的存在,也看出中國人的道德。
結束語
祖國的歷史,是前一輩老去的老人辛苦創造而來。祖國的未來,是晚一輩朝氣的青年刻苦建設而來。關注「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同一個祖籍。關心幫助別人,等於在幫助自己,何樂而不為。
Ⅲ 農村留守兒童的葯品共享問題
我很同意。農村目前留守的基本都是上歲數的老人婦女跟小孩,很多人用葯不能真正的按照用葯說明來服用,所以用葯風險也是很高的,但是又不能無葯可用所以如何真正的使余葯共享真正的使用得當是我們考慮的方面。
我不喜歡農村生活,在葯品方面,因為農村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城市便利,很多資源也不如城市。
因為每個人都有過去,年輕的感覺給人真好,但是我們不能對過去過分計較。
感覺出年輕真好,對於很多像我一樣的中年人來說,當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感嘆歲月的蹉跎和時間的流逝,都會留戀自己曾經美好的學生時代,那麼在我的學生時代,有以下的一些瞬間,讓我特別的感嘆,讓我覺得年輕真好。
首先就是在我的學生時代,我能夠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大家能夠一起在體育課或者是利用課間的時間踢足球,那個時候雖然學習節奏是比較緊張的,學習壓力也是比較大的,但是每當能夠利用體育課或者是一些課間沒液的時間踢一會兒足球,能夠讓我們內心的壓力得到很好的釋放,而且在足球比賽過程中,我們能夠找尋到真正的快樂。
雖然說我現在依然喜歡足球這項運動,依然是一個球迷,但是現在再想像學生時代那樣的踢足球平唯租時力不從心了,看著我那180斤的體重,不要說去踢足球比賽,就是每天走上個五六千步都覺得比較費勁,所以在這個瞬間讓我感覺到了學生時代的美好,特別是在學生時代,年枯山物輕真是特別的好,能夠盡情的享受足球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過去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中,從中尋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Ⅳ 數據稱一千多萬隨遷老人中43%為幫子女帶娃,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老年人口最新數據,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
542.22萬人,佔比達到36.3%,老齡化程度再創新高。實際上,還有不少生活在上海的老人未被納
入官方統計,他們中大多數有個共同的名字 老漂族,即為支持子女、照顧第三代而離
開家鄉到子女定居城市生活的老人。 在為子女的家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這些老人自身卻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孤獨和煩惱,某種意義
上,他們是上海發展的邊緣和弱勢群體。
四、不少在城市貸款帶買房的夫妻倆,一個的工資可能拿來還貸了,另一個的工資拿來對付生活上的吃
穿用度、人情往來。
要是選擇生小孩的話,必然會有一方的收入減少或者中斷,還有非常大的幾率在生完孩子後,一方
就要選擇退讓猛行出工作,在家帶孩子。
那樣根本就無法支撐背負在身上的債務以及生活,更何況小孩的出生也多了一份支出。
要是請人來幫忙照顧,育兒嫂動輒上萬一個月,普通的保姆也要幾大千,這樣的話,即使雙方都出
去工作,也覆蓋不了這部分的支出了
父母隨遷過來城市,幫忙帶小孩,那麼女方可能只是在休產假期間收入減少了,等產假結束後也能
繼續上班。
Ⅳ 敬老院里有留守兒童嗎
目拍櫻前,敬老院里沒有留守兒敗賀皮童。但察差是,敬老院里有一些貧困老人,孤老和失去照顧者的老人,他們需要關注和照顧。
Ⅵ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為多少億人
中國現有老人2.67億。
60歲以上就是老年人了。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比敏正春重的18.7%。老齡化程度呈現加劇趨勢,今後老年人每年都要增加1000萬人。這么多人退休以清森後干什麼?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我以為,可以圍繞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和老有所樂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老有所為。剛退休的如果還想繼續工作的話,可以選擇做志願者,服務社會。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協助所在社區或小區做一些維持秩序、測溫、登記的工作,也可以去探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等。
另外,現在退休以後交由社區管理,這樣一來,退休以後,又可以憑借自身豐富的人生經歷,看問題更深刻、更全面的優勢,參與社區事務,力所能及做一些社區內的調解工作等。如幫助協調解決鄰里之間糾紛爭吵等。
再說老有所學
雖說退休了,但學習能力還是應該一直保持的橋耐。很多人在上班時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去好好讀書,也沒有時間去學習鑽研自己的興趣愛好。如今退休了,就可以去報讀老年大學,不斷充實自己,圓自己的大學夢。此外,還可以找到一門興趣愛好,不管是收藏古董、攝影、集郵,還是練習書法、栽培植物、學習烹飪等等,都可以深入去學習研究。
最後說老有所樂。剛退休時,一定要趁著身體好去旅遊,既陶冶情操,又開闊眼界。退休前,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時間享受一下。如今退休了,終於有了充足的時間,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呢?現在許多風景區對60歲以上老人都有各種優惠,何樂而不為呢。